金山红星美凯龙外宣: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1——14)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26:50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1)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

  一、财政支出原则与分类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掌握)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财政支出的过程就是执行政府政策的过程。

  例题: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 )。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政府预算

  D财政政策

  [678110101]

  『正确案』B

  (二)财政支出的原则(掌握)

  1公平分配原则

  通过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2效益原则

  含义:以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为基点的,遵循市场效率准则来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这个原则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含义:从宏观上看,要实现社会均衡,即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从微观上看,要进行成本-效应分析。

  3稳定与发展原则

  财政支出的稳定与发展原则是指通过正确安排财政支出的方向和规模,支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增加财政支出,反之则减少财政支出。

  例题:

  1在安排和执行财政支出时必须坚持一定的反映客观规律性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

  A公平分配原则

  B效益原则

  C确实原则

  D便利原则

  E稳定与发展原则

  [678110102]

  『正确案』ABE

  2财政支出公平分配原则,要求( )。

  A实现平均分配

  B实现公平分配

  C多劳多得

  D拉开收入差距

  E缩小收入差距

  [678110103]

  『正确案』BE

  3遵循市场效率准则来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体现了财政支出( )的要求。

  A公平分配原则

  B效益原则

  C稳定原则

  D发展原则

  [678110104]

  『正确案』B

  (三)财政支出分类

  1按政府职能分类

  在财政支出分类中,按政府职能分类是各国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根据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财政支出分为社会管理支出和经济管理支出。财政社会管理支出包括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经济管理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支出。

  2006年,国务院制定了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并从2007年开始按照新的分类体系制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我国政府支出的功能分类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等17大类。

  我国现在预算支出分为“类”、“款”、“项”等不同级别的科目,共有17个“类”级科目,“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

  掌握按职能分类的重要意义:

  (1)能够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的总量、结构和方面,有利于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和宏观调控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

  (2)为全面地、多角度地政府支出进行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

  (3)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例题:支出功能分类将部门和单位相同职能的支出划归在同一功能下,其好处是( )。

  A提高支出效率

  B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C减少部门干扰

  D节约财政资金

  [678110105]

  『正确案』B

  2按支出使用部门分类

  我国按照政府部门即政府组织机构分类,财政支出分为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的支出。

 3按支出经济分类

  支出经济分类,就是按照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进行的一种分类。我国2006年建立了新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包括12个“类”级科目,如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

  掌握财政支出经济分类的意义:(1)可以使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更加完整,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得到全面、具体、清晰的反映;(2)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预算管理。

  例题:

  1(2007年、2009年)下列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能够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得到全面、具体、清晰反映的是( )。

  A按政府职能分类

  B按支出使用部门分类

  C按支出经济分类

  D按支出能否直接得到价值补偿分类

  [678110106]

  『正确案』C

  2我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包括( )。

  A工资福利支出

  B商品和服务支出

  C补偿性支出

  D积累性支出

  E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678110107]

  『正确案』ABE

  4按财政支出能否直接得到等价补偿分类(掌握)

  按财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等价补偿,或者说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发生了交换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反映了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付出财政资金却不能得到直接的补偿,不存在等价交换问题,换言之,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这种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显示了政府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重要意义,(1)这种分类对于分析政府职能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财政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财政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2)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使用效益是有差别的。购买性支出对政府具有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弱。

  例题:

  1下列各项财政支出中,体现政府非市场性分配活动的支出是( )。

  A转移性支出

  B建设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消费性支出

  [678110108]

  『正确案』A

  2下列各项财政支出中,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

  A行政经费支出

  B捐赠支出

  C政府补助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

  [678110109]

  『正确案』A

  3(2009年)财政转移性支出包括( )。

  A政府补助支出

  B公共卫生支出

  C事业单位的工资支出

  D捐赠支出

  E债务利息支出

  [678110110]

  『正确案』ADE

  4财政转移性支出具有的特点包括( )。

  A无偿性

  B有偿性

  C等价性

  D效益约束性

  E非等价性

  [678110111]

  『正确案』AE

  5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是按( )。

  A按支出经济分类

  B按支出使用部门分类

  C按支出功能分类 

  D按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等价补偿分类

  [678110112]

  『正确案』D

  6以下对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B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C购买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D转移性支出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E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两部分

  [678110113]

  『正确案』BCDE

  7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最常用的是( )。

  A按政府职能分类

  B按支出是否直接得到等价补偿分类

  C按资金使用级次分类

  D按支出规模大小分类

  [678110114]

  『正确案』A

  8我国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教育等支出,是按照( )划分的。

  A政府职能

  B支出部门

  C支出经济性质

  D支出具体用途

  [678110115]

  『正确案』A

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熟悉)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可采用两大指标,即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常用相对规模指标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我国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1)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

  根据各国财政支出的实践,财政支出从长期看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例题:

  1在世界范围内,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是( )。

  A绝对量上升,相对量下降

  B绝对量下降,相对量上升

  C绝对量和相对量都上升

  D绝对量和相对量都下降

  [678110116]

  『正确案』C

  2(2008年)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程度的指标是( )。

  A财政收入征管效率

  B财政支出绩效水平

  C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D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678110117]

  『正确案』D

  (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观点

  对财政支出增长现象的解释主要有: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等。

  1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因“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2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他们将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两种:

  (1)内在原因

  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收入增长的内在原因,随公共收入增长,公共支出随之上升。

  (2)外在原因

  公共收入因动荡原因增加后,很难再降低。

  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总是同步增加的。

  3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马斯格雷夫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认为: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

  4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例题:

  1“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提出者是( )。

  A马斯格雷夫

  B瓦格纳

  C皮考克

  D鲍莫尔

  [678110118]

  『正确案』B

  2(2007年)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是( )。

  A社会财富总量

  B财政支出需要

  C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

  D政府举借债务规模

  [678110119]

  『正确案』C

  3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解释中,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的是( )。

  A瓦格纳

  B皮考克

  C马斯格雷夫

  D魏斯曼

  [678110120]

  『正确案』C

  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一)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

  在财政支出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财政支出的重点也逐步由经济建设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转化。

  (二)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了解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主要是“越位”与“缺位”问题仍比较突出。

  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1)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2)基础性科研和义务教育保障力度不够;(3)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严重短缺;(4)财政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各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偏少。

  财政支出“缺位”带来的消极影响:(1)政府没有承担起弥补市场失灵的责任,降低了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2)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3)扰乱了国民收入分配秩序,产生了许多乱收费、乱摊派问题。

  例题:

  1(2008年)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 )。

  A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

  B农村公用设施保障水平较低

  C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较低

  D经济建设投入规模偏小

  E基础性科研投入不足

  [678110121]

  『正确案』ABCE

  2当前财政支出“缺位”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

  A降低了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务提供的数量和质量

  B削弱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度

  C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秩序

  D产生了许多乱收费、乱摊派问题

  E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678110122]

  『正确案』ADE

(三)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支出结构

  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

  1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

  2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重点:义务教育;逐步完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体系。

  3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4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5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例题:

  1(2007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财政支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 )领域。

  A城市建设

  B消费品生产

  C公共服务

  D通讯设施

  [678110123]

  『正确案』C

  2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支出结构的主要方向是( )。

  A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B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C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D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E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正确案』BCDE

  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一)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含义(熟悉)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是指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安排的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体系的核心,是把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融入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中,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是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的对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绩效评价的内容是公共委托-代理事项;绩效评价是按某种确定的规则和绩效目标指标进行的。4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

  (二)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内容与方法

  所谓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指通过评价财政分配资金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目的与原则(掌握)

  目的:主要是通过对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考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原则:(1)统一领导原则。绩效考评工作由财政部统一领导。(2)分类管理原则。(3)客观公正原则。(4)科学规范原则。

  2内容与方法(掌握)

  主要内容:制定明确、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部门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管理措施;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运用考评结果提高预算制、执行和管理水平。

  考评方法:(1)比较法;(2)因素分析法;(3)公众评价法;(4)成本效益分析法。

  3指标选择(掌握)

  确定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关键。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和经济性原则来确定。

  绩效考评程序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撰写与提交绩效考评报告三个阶段。

  例题:

  1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关键是( )。

  A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

  B确定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

  C制定绩效目标

  D写好考评报告

  『正确案』B

  2绩效考评程序一般分为( )阶段。

  A检查

  B撰写绩效考评报告

  C准备

  D实施

  E提交绩效考评报告

  『正确案』BCDE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2)

第十二章 财政收入概述

  一、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

  (一)财政收入的基本含义

  财政收入: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掌握)

  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

  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

  3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取决于政府间事权的合理划分。

  例题:(2007、2008年)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 )。

  A税率标准

  B纳税人数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居民收入水平

  [678120101]

  『正确案』C

  (三)财政收入的分类

  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1税收收入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是各国财政收入中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掌握税收的分类

  

  分类标准

  具体内容

  (1)按征税对象的不同

  流转税: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财产税:包括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

  资源税: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

  行为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按计量标准划分

  从价税

  从量税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价内税:消费税、营业税

  价外税:增值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

  直接税:纳税人即负税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属于直接税

  间接税: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流转税属于间接税

  (5)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

  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例题:

  1我国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 )。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目的税

  E行为税

  [678120102]

  『正确案』ABCE

  2(2006年)将税种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和财产税类,是按税种的( )划分的。

  A征税对象

  B税负是否转嫁

  C收入归属级次

  D征收权限

  [678120103]

  『正确案』A

  3(2008年)我国税收收入中的主体税种是( )。

  A所得税

  B流转税

  C资源税

  D财产税

  [678120104]

  『正确案』B

  4(2008年)我国流转税税种包括( )。

  A土地增值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产税

  E关税

  [678120105]

  『正确案』BCE

  5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以( )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A税收课税对象

  B计税依据

  C税收管理权限

  D税负能否转嫁

  [678120106]

  『正确案』D

  6(2008年)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有( )。

  A消费税

  B个人所得税

  C财产税

  D企业所得税

  E关税

  [678120107]

  『正确案』BCD

  7(2009年)按照我国现行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使用权限划分,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税种包括( )。

  A增值税

  B个人所得税

  C消费税

  D企业所得税

  E证券交易印花税

  [678120108]

  『正确案』ABDE

  2国有资产收益

  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的总称。国有资产收益不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3国债收入

  国家通过信用形式取得的有偿性收入。国债收入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4收费收入

  收费收入具体可分为使用费和规费。收费收入具有有偿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宜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例题:

  1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 )。

  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国有资产收益

  D收费收入

  E利息收入

  [678120109]

  『正确案』ABCD

  2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 )。

  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企业收入

  D收费收入

  [678120110]

  『正确案』A

  3(2007年)国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它具有( )的特点。

  A强制性

  B自愿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灵活性

  [678120111]

  『正确案』BDE

  (四)财政收入规模变化

  财政收入规模表明一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职能范围的大小。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一个国家政府的主要财政目标之一。

  财政收入规模分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常用的财政收入相对规模指标有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政策和价格等因素。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例题: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是( )。

  A征收机构

  B经济发展水平

  C收入分配政策

  D税种多少

  E价格

  [678120112]

  『正确案』BCE

二、税收的特征与原则

  (一)税收的基本含义(掌握)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它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在理解税收的概念时,应该把握:(1)税收的征收主体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2)税收体现了一种特定的分配关系。

  例题:

  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

  A税收

  B国债

  C捐赠

  D收费

  [678120113]

  『正确案』A

  2税收的征收主体是( )。

  A纳税人

  B政府

  C企业

  D个人

  [678120114]

  『正确案』B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含义: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

  例题:税收的强制性特征表明国家的税收依据的是( )。

  A财产权力

  B政治权力

  C民事权力

  D分配权力

  [678120115]

  『正确案』B

  (2)税收的无偿性

  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是区分税收收入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3)税收的固定性

  例题:

  1税收的基本特征有( )。

  A自觉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固定性

  [678120116]

  『正确案』BCE

  2(2009年)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 )。

  A效益性

  B准确性

  C固定性

  D公开性

  [678120117]

  『正确案』C

  3( )是税收本质的体现。

  A强制性

  B无偿性

  C灵活性

  D固定性

  [678120118]

  『正确案』B

  (三)税收原则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税收原则不同。

  1古典税收原则(熟悉)

  

  

  税收原则

  威廉·配第:最早提出税收原则一词

  公平、确定、简便、节省

  亚当·斯密:第一个系统地阐述税收原则的人

  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

  瓦格纳

  财政政策原则

  又称为财政收入原则,具体包括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性原则

  国民经济原则

  具体包括税源选择原则和税种选择原则

  社会公正原则

  包括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

  包括确实、便利和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例题:

  1从历史上看,最早提出“税收原则”一词的是l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

  A亚当·斯密

  B威廉·配第

  C阿道夫·瓦格纳

  D大卫·李嘉图

  [678120119]

  『正确案』B

  2 (2007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赋税原则包括( )。

  A平等

  B确实

  C便利

  D公开

  E最少征收费

  [678120120]

  『正确案』ABCE

  2现代税收原则(掌握)

  效率和公平是现代财政理论中强调的两大重要的税收原则。

  (1) 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方面的内容。税收经济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应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税收行政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应该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获得税收收入。

  (2)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如何衡量征税和纳税是否公平,一般有两种主张——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受益原则只能解决税收公平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税收公平的所有问题。

  能力原则要求根据纳税能力来确定税收总额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比例。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相同的纳税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不同的纳税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测量可具体分为收入、财产和消费支出三种尺度。

  例题:

  1现代税收原则包括( )。

  A税收效率原则

  B税收公平原则

  C财政政策原则

  D国民经济原则

  E税务行政原则

  [678120121]

  『正确案』AB

  2政府征税应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是税收( )的要求。

  A效率原则

  B公平原则

  C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D确实原则

  [678120122]

  『正确案』A

  3( )是指政府应该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获得税收收入。

  A税收行政效率原则

  B税收经济效率原则

  C受益原则

  D能力原则

  [678120123]

  『正确案』A

  4(2006、2008年)对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不分经济成份、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实行统一税收政策,征收相同的税收。这样征税所体现的税收公平称为( )公平。

  A纵向

  B横向

  C机会

  D名义

  [678120124]

  『正确案』B

三、税负转嫁

  (一)税负转嫁的方式(掌握)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过程。税负转嫁的最终结果形成税负归宿。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混转、消转、旁转和税收资本化六种。

  

  方式

  解释

  1前转

  又称“顺转”或“向前转嫁”。前转是税负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2后转

  又称“逆转”或“向后转嫁”。

  3混转(散转)

  这种转嫁方式在现实中比较常见。

  4消转

  自我消化税款。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负转嫁形式。

  5旁转

  也叫侧转,是指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6税收资本化

  也称为“资本还原”,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土地和收益来源较具永久性质的政府债券等资本物品的交易中,税收资本化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税收资本化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

  例题:

  1( )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混转

  [678120201]

  『正确案』A

  2(2008年)甲公司销售应税产品交纳的消费税,通过提高该产品价格将税负全部转移给购买该产品的乙公司。这种税负转嫁方式属于( )。

  A后转

  B前转

  C消转

  D旁转

  [678120202]

  『正确案』B

  3(2009年)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抵消税负。这种税负转嫁方式是( )。

  A税收资本化

  B混转

  C旁转

  D消转

  [678120203]

  『正确案』D

  4税收资本化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 )的课税。

  A房产交易

  B土地交易

  C证券交易

  D奢侈品交易

  [678120204]

  『正确案』B

  (二)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不易转嫁。

  2课税商品的性质

  生活必需品的税负容易转嫁;非生活必需品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3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不容易转嫁;

  通过经济交易过程而间接对纳税人征收的税,容易转嫁。

  4课税范围的大小

  课税范围越广泛,税负容易转嫁;课税范围越狭窄,税负难以转嫁。

  5商品的竞争程度

    

  例题:

  1( )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

  A课税商品的性质

  B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C课税范围的大小

  D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

  [678120205]

  『正确案』D

  2(2007年)下列各类商品中,税负不容易转嫁的有( )。

  A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的应税商品

  B非生活必需品

  C生活必需品

  D征收消费税的商品

  E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

  [678120206]

  『正确案』ABE

  四、国债

  (一)国债的基本含义

  国债即国家债务,通常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国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二)国债的种类(了解)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1按照国债发行地域不同

  分为内债和外债

  2按偿还期限划分

  分为短期国债(1年以内的)、中期国债(1~10年)和长期国债(10年以上)。最典型的短期国债形式是国库券。

  3根据利率的变动情况

  固定利率国债与浮动利率国债

  4根据国债能否在证券市场流通

  分为上市(流通)国债与非上市(非流通)国债。

  上市国债多为中短期国债,非上市国债多为长期国债。

  5根据国债债务本位的不同

  货币国债与实物国债。

  实物国债可以避免因货币贬值给债权人带来损失,一般是在存在高通货膨胀时采用。1950年我国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为实物国债。

  例题:国库券是最典型的( )形式。

  A短期国债

  B中期国债

  C长期国债

  D实物国债

  [678120207]

  『正确案』A

  (三)国债的功能(掌握)

  1弥补财政赤字——国债的基本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通常有三种: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发行国债。比较而言,以发行国债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因此有“金边债券”之称。

  不少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国债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调节利率。

  4调控宏观经济

  例题:

  1我国国债的功能是( )。

  A筹集建设资金

  B调节收入分配

  C调节国际收支

  D弥补财政赤字

  E调控宏观经济

  [678120208]

  『正确案』ADE

  2(2006年)国债作为特殊的财政范畴,其基本功能是( )。

  A发展对外贸易

  B弥补财政赤字

  C筹集消费资金

  D推进技术进步

  [678120209]

  『正确案』B

  3财政赤字可以通过( )等方式弥补。

  A向中央银行借款

  B增税

  C发行国债

  D收费

  E调整利率

  [678120210]

  『正确案』ABC

  4(2009年)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较小的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是( )。

  A向中央银行借款

  B增加税收

  C发行国债

  D增加收费

  [678120211]

  『正确案』C

(四)国债的制度

  国债制度是国家为了管理国债的发行、偿还和交易,调节经济活动,以法律和政策形式所确立的一系列的准则和规范。国债制度一般由发行制度、偿还制度和市场交易制度构成。

  1国债发行制度

  国债发行制度由国债发行条件和国债发行方式构成。

  国债发行条件包括国债种类、发行日期、发行权限、发行对象等。决定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买”方式。

  2国债偿还制度

  我国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法等方式。

  3国债市场制度

  根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国债发行市场又称国债一级市场;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指已经发行的国债的交易场所,其基本职能是为国债投资者提供转让变现的机会。国债流通市场分为以集中交易形式运作的证券交易所、以分散交易形式运作的场外交易市场(包括柜台市场和店头市场)。

  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交易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以分为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和期权交易方式。

  

  交易方式

  解释

  现货交易方式

  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回购交易方式

  国债的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约定一定期限和价格,将同一笔国债再购回的交易活动。

  期货交易方式

  以国债期货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方式。

  期限、价格、数量和标的国债是国债期货合约中必不可少的四项基本要素。

  期货国债具有保值、投机和套利功能。

  期权交易方式

  交易双方为限制损失或保障利益而订约,同意在约定时间内,按照协定价格买进或卖出契约中指定的债券,也可以放弃买进或卖出这种债券的交易方式。

  例题:

  1国债制度包括( )。

  A国债发行制度

  B国债偿还制度

  C国债认购制度

  D国债市场制度

  E国债流通制度

  [678120212]

  『正确案』ABD

  2国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 )。

  A公募招标方式

  B承购包销方式

  C直接发售方式

  D“随买”方式

  E摊派方式

  [678120213]

  『正确案』ABCD

  3(2007、2008年)在国债发行制度中,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 )。

  A发行数额

  B票面金额

  C流动性

  D发行方式

  [678120214]

  『正确案』D

  4(2006年)国债流通转让可以采取( )等具体方式。

  A期权交易

  B现货交易

  C期货交易

  D回购业务 E到期偿还

  [678120215]

  『正确案』ABCD

  5(2008年)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遍和常用的是( )。

  A回购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现货交易

  [678120216]

  『正确案』D

  6(2006年)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按预先已经确定的买卖价格,在未来特定时间内进行券款交割的国债交易方式称为( )。

  A国债贴现

  B国债现货交易

  C国债期货交易

  D国债回购交易

  [678120217]

  『正确案』C

  7债券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债券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期限后以约定的价格购回同笔债券的交易方式是( )。

  A期货交易方式

  B现货交易方式

  C期权交易方式

  D回购交易方式

  [678120218]

  『正确案』D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3)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一、政府预算的含义与原则

  (一)政府预算的基本含义(掌握)

  政府预算: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例题:(2009年)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 )。

  A.政府预算

  B.信贷计划

  C.税收计划

  D.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正确答案』A

  1.从技术性方面看,政府预算包含两层含义:

  (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的工作计划。

  (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的数量的多少,是政府部门按法定程序管理财政资金的活动。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2.从政治性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重要的法律性文件。

  政府预算是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统治进行斗争的产物。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

  例题:

  1.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 )。

  A.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    B.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C.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D.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正确答案』B

  2.(2008年)政府理财的主导和基本环节是( )。

  A.信贷计划        B.政府预算

  C.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D.年度投资计划

  『正确答案』B

  3.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德国

  『正确答案』B

  (二)政府预算的职能(熟悉)

  1.反映政府部门的活动

  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功能

  3.控制政府部门的支出

  政府预算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预算调整须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三)政府预算的原则(掌握)

  完整性、统一性、真实性、年度性、公开性。

  1.完整性原则

  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以便全面反映国家的财政活动。

  2.统一性原则

  3.真实性原则

  4.年度性原则 

  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历年制和跨年制。我国采用历年制。

  5.公开性原则

  例题:

  1.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预算原则有( )。

  A.完整性          B.专用性

  C.公开性          D.真实性

  E.灵活性

  『正确答案』ACD

  2.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每年的( )。

  A.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

  B.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C.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D.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

  『正确答案』A

(四)政府预算的分类(了解)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1.按预算编制形式

  (1)单式预算

  (2)复式预算

  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组成。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

  2.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类

  (1)增量(基数)预算:保持了各项财政收支指标的连续性,是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

  (2)零基预算:新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力可能为依据,重新评估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势。

  3.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类

  (1)年度预算:预算有效期为一年的政府预算。

  (2)多年预算:也称中期预算,是指预算有效期为几年(多为三年至五年)的政府预算。中期预算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

  4.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类

  (1)平衡预算

  (2)差额预算:包括盈余预算和赤字预算

  5.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类

  (1)投入预算

  (2)绩效预算

  (3)规划项目预算

  6.按预算管理层级分类

  (1)中央预算

  (2)地方预算

  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体系由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组成

  例题:

  1.按照预算编制形式分类,政府预算分为( )。

  A.绩效预算      B.单式预算

  C.投入预算      D.复式预算

  E.规划项目预算

  『正确答案』BD

  2.经常预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 )。

  A.税收      B.国债

  C.收费      D.专项收入

  『正确答案』A

  3.(2009年)根据政府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可将政府预算分为( )。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年度预算      D.单式预算

  E.复式预算

  『正确答案』AB

  4.可以保持各项财政收支指标连续性的是( )。

  A.年度预算      B.多年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正确答案』C

  5.我国的政府预算由( )组成。

  A.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      B.中央、省、市三级预算

  C.中央、省、市、县四级预算   D.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

  『正确答案』D

  6.(2008年)下列关于政府预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政府预算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

  B.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作出的选择

  C.政府预算体现了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D.我国的预算年度实行跨年制

  E.政府预算按照编制形式分类,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正确答案』ABC

二、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以实行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

  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3.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基础

  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进行以建立部门预算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是我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环节。

  (二)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掌握)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是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廉洁高效、完整统一。

  1.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

  部门预算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

  2.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所有收入通过代理银行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对不同类型的支出,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或者授权各部门支付到个人、用款单位或者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

  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运行机制是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公开招标与非公开招标相结合;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

  4.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

  (1)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

  (2)提高政府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政府部门要建设以部门预算编制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为核心的“金财工程”。

  (3)改进会计核算和报告体系

  例题:

  1.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

  A.税收制度改革      B.收入制度改革

  C.征管体制改革      D.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正确答案』D

  2.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

  A.廉洁高效      B.公开透明

  C.科学规范      D.公平公正

  E.完整统一

  『正确答案』ABCE

  3.(2009年)我国近年来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包括( )。

  A.实行分税制体制      B.建立部门预算制度

  C.实行工商税制改革     D.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E.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正确答案』BDE

  4.我国政府采购运行实行( )的机制。

  A.分散为主,集中为辅      B.集中为主,分散为辅

  C.集中为主           D.分散为主

  『正确答案』B

  5.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所有收入通过代理银行直接缴入( )。

  A.国库         B.财政专户

  C.各单位账户      D.执收单位账户

  E.过度账户

  『正确答案』AB

三、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含义(掌握)

  财政管理体制: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掌握)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财政管理权责的划分

  3.财政收支的划分

  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

  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的: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以及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全国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例题:

  1.财政管理体制是确定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 )关系的一项根本制度。

  A.领导与被领导      B.财政分配

  C.利害          D.事权

  『正确答案』B

  2.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有( )。

  A.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B.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C.财政收支的划分          D.财政管理权责的划分

  E.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正确答案』ACDE

  3.(2007年)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间的( )。

  A.财政管理机构设置      B.财政收支划分

  C.企业隶属关系划分      D.税权划分

  『正确答案』B

  4.(2009年)财政管理体制核心内容是各级政府间的( )。

  A.事权划分          B.财政收支划分

  C.企业隶属关系划分      D.税权划分

  『正确答案』B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了解)

  1.统收统支型——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

  2.收支挂钩型

  3.收入分成型——中央对地方财政收入或者其超收部分另行确定分成比例,目的是鼓励地方超收。

  4.包干型(1980-1993年)

  了解包干型的优缺点

  5.分税制型(1994-)

  例题: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从1994年开始建立了( )财政管理体制

  A.统收统支      B.收支挂钩

  C.包干        D.分税制

  [答疑编号715130205]

  『正确答案』D

  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及其完善

  (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了解)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

  2.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

  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4.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掌握)

  

  

  1994年改革

  近年来的调整完善

  确定支出范围

  (1)按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教材113页

  

  收入划分

  (2)依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

  中央固定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

  关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等收入。

  (1)证券交易印花税:现在中央分享97%;地方分享3%

  (2)调整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5%——8%——5%

  (3)将新批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部分收入上缴中央财政

  (4)打破隶属关系,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除铁路运输、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外,其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实施增量分成。现在分成比例:中央60%;地方:40%。

  (5)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机制。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超基数部分现在中央、地方负担比例为92.5:7.5。

  地方固定收入: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

  营业税(不含属于中央营业税的部分)、地方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

  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75%;地方25%;

  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余资源税归地方;

  证券交易印花税:各50%。

  转移支付制度

  (3)按统一比例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

  以1993年为基期年核定。

  1993年中央净上划收入全额返还地方。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本地区增值税消费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1)完善了财力性转移支付体系。资金接受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资金用途。目前,我国财力性转移支付体系主要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

  (2)建立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体系。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按照特定目的将其财政收入转作下级财政收入来源的补助形式。

  (4)妥善处理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

  (5)确立了新的预算编制和资金调度规则。

  

  例题:

  1.依据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其原则是( )。

  A.事权和财权相结合      B.事权和收入相结合

  C.分级管理          D.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正确答案』A

  2.下列不属于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内容的是( )。

  A.根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B.按统一比例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

  C.打破隶属关系,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     

  D.确立了新的预算编制和资金调度规则

  『正确答案』C

  3.根据分税制体制规定,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 )。

  A.中央税      B.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C.地方税      D.中央地方共管税

  『正确答案』B

  4.(2008年)下列税种中,从2002年1月1日起成为我国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是( )。

  A.增值税          B.所得税

  C.证券交易印花税      D.资源税

  『正确答案』B

  5.现在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包括( )。

  A.增值税        B.资源税

  C.证券交易税      D.企业所得税

  E.土地增值税

  『正确答案』ABCD

6.我国目前的分税制中增值税在中央和地方间的划分比例是( )。

  A.80:20      B.75:25

  C.70:30      D.60:40

  『正确答案』B

  7.(2007年)按照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中央固定收入。

  A.铁路运输部缴纳的房产税收入     B.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缴纳的营业税收入

  C.国家邮政局上缴的利润        D.省属企业缴纳的消费税收入

  『正确答案』A

  8.(2009年)下列税收中,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是( )。

  A.增值税      B.营业税

  C.资源税      D.消费税

  『正确答案』D

  9.(2008年)在我国,上级政府按照特定目的将其财政收入转用下级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补助形式,称为( )。

  A.财力性转移支付      B.横向转移支付

  C.一般性转移支付      D.专项转移支付

  『正确答案』D

  (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了解)

  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1.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调整财政供给范围

  (1)财政必须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提供充分的财力保障。

  (2)财政要不断增加对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共性的开支。

  (3)财政要重视发挥收入再分配作用,保证地区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均衡发展。

  (4)强化财政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财政要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项目投资领域退出,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其他政策性支出的投入力度。

  (5)规范财政补贴范围。

  2.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界定各级财政支出范围

  根据市场基础原则、效率原则、分级管理原则等要求,中央政府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大致可分为三类:

  

  类型

  经费来源

  具体内容

  (1)体现国家整体利益的公共支出项目,由中央政府直接负责的社会事务

  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

  主要包括中央政府的各类行政机构和少数由中央政府负责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

  (2)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社会事务

  经费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

  一些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统计等公共福利事业

  (3)中央负有间接责任,但应通过地方政府具体负责实施的社会事务

  中央政府通过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来补助

  如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等

  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例题:

  1.下列属于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调整财政供给范围的内容的是( )。

  A.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提供充分的财力保障      

  B.规范财政补贴范围

  C.强化财政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加大对一般竞争性项目的投资力度     

  D.重视发挥收入再分配的作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E.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共性的开支应以财政供给为主

  『正确答案』ABDE

  2.根据( )等要求,合理划分中央政府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

  A.公平原则     B.税收原则

  C.效率原则     D.市场基础原则

  E.分级管理原则

  『正确答案』CDE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14)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一)财政政策的基本含义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财政政策属于宏观调控手段。

  (掌握)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组成。

  (二)财政政策的功能(掌握)

  1.导向功能

  2.协调功能

  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等出现的某些失衡状况的调节和制约。

  3.控制功能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节企业和居民等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实现对经济社会的有效控制。

  4.稳定功能

  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措施,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在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例题:财政政策的功能包括( )

  A.导向功能

  B.协调功能

  C.控制功能

  D.管理功能

  E.稳定功能

  『正确答案』ABCE

  (三)财政政策的目标(掌握)

  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增长。

  例题:我国财政政策目标包括( )

  A.促进充分就业

  B.物价基本稳定

  C.预算收支平衡

  D.国际收支平衡

  E.经济稳定增长

  『正确答案』ABDE

  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掌握)

  预算、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等。

  

  政策措施

  运用或作用

  1.预算政策

  (1)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采用赤字预算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社会总需求;

  (2)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采用盈余预算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社会总需求;

  (3)当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时,采用中性财政政策。

  2.税收政策

  (1)税收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在繁荣时:增加税收,降低社会总需求;

  在萧条时:减少税收,增加社会总需求。

  (2)税收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3.公债政策

  (1)流动性效应: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改变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动状况,可以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性或紧缩性的影响;

  (2)利息率效应:通过调整国债发行利率水平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可以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性或紧缩性的影响。

  4.公共支出政策

  (1)狭义的购买性支出:政府的消费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5.政府投资政策

  (1)通过调整政府投资规模,可以影响社会总供求和未来社会总供给,从而影响社会供求总量。

  (2)通过调整政府投资方向,可以对经济结构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

  过热时,降低投资支出水平;

  萧条时,提高投资支出水平;

  当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时,但总供求结构存在问题时,有保有压。

  6.补贴政策

  (1)财政补贴政策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过热时:减少财政补贴支出,抑制社会总需求;
  萧条时:增加财政补贴支出,扩大社会总需求。

  (2)财政补贴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例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税收        B.投资

  C.公债        D.利率

  E.预算

  『正确答案』ABCE

  2.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财政预算应采取的政策是( )。

  A.收支相等的平衡政策        B.全面扩张政策

  C.收大于支的结余政策        D.支大于收的赤字政策

  [答疑编号715140104]

  『正确答案』C

  3.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预算应该实行的政策是( )。

  A.结余政策       B.扩张政策

  C.平衡政策       D.紧缩政策

  『正确答案』B

(二)财政政策类型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具体解释

  1.按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

  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累进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

  (2)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分为:

  (1)汲水政策:在经济萧条时,通过公共投资来启动社会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方法。

  (2)补偿政策:政府用繁荣年份的财政盈余来补偿萧条年的财政赤字,以缓解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实际上是将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从年度平衡转向周期性平衡。

  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

  扩张性财政政策

  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经济萧条,政府通常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等手段扩大需求,结果往往会导致财政赤字扩大。

  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情况下,经济繁荣,此时政府通常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等手段抑制社会需求,结果往往会导致财政赤字缩小或盈余扩大。

  中性财政政策

  均衡性财政政策——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主要有三种类型:

  (1)“双松”,这种政策组合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也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2)“双紧”,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抑制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也可能带来经济停滞;

  (3)“松紧”搭配

  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可以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难以制止通货膨胀

  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可以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使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大量财政赤字。

  例题:

  1.( )的财政政策,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

  A.相机抉择

  B.自动稳定

  C.汲水

  D.补偿性

  『正确答案』B

  2.自动的稳定财政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A.营业税的比例税自动稳定作用

  B.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

  C.企业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

  D.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E.政府预算的自动稳定作用

  『正确答案』BCD

  3.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可分为( )。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

  C.平衡性财政政策

  D.宏观财政政策

  E.微观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ABC

  4.(2005年、2007年)将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这是根据( )对财政政策进行的分类。

  A.作用空间

  B.作用时间

  C.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

  D.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

  『正确答案』D

  5.(2005年)当经济繁荣,失业减少时,政府( ),可以缓解需求过旺势头。

  A.扩大财政赤字规模

  B.增加国债发行规模

  C.减少社会保障支出

  D.增加购买性支出

  『正确答案』C

  6.(2006年)在经济萧条时,财政可以通过( )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A.减少福利补贴支出

  B.增加政府采购

  C.降低税率

  D.提高税率

  E.提高财政补贴

  『正确答案』BCE

  7.(2009年)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为实施宏观调控而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包括( )。

  A.减少财政支出

  B.增加财政支出

  C.降低税率

  D.提高税率

  E.减少财政补贴

  『正确答案』BC

  8.在经济稳定增长时期,实行旨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被称为( )财政政策。

  A.扩张性

  B.中性

  C.紧缩性

  D.自动稳定

  『正确答案』B

三、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一)适度从紧(紧缩性)财政政策——1993-1997年(了解)

  1.实施背景

  20世纪90年代经济运行中同时出现了严重的过热态势和通货膨胀,为此,我国采用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2.主要内容

  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不是全面从紧的政策,而是结构性从紧的政策。

  3.实施效果(了解)

  (二)积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1998-2004年(了解)

  1.实施背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等。

  2.主要内容

  (1)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防范金融风险,并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创造条件

  (3)调整税收政策,增强税收调控功能

  (4)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

  (5)调整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6)完善非税收政策,规范收费制度,取消不合理、不合法收费项目,减轻社会负担,优化投资和消费环境。

  3.实施效果

  例题:(2004年)1998以来,我国政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主要手段是( )。

  A.提高税率

  B.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C.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

  D.增发国债

  『正确答案』D

  (三)稳健(中性)的财政政策——2005年~2008年第三季度(熟悉)

  1.实施背景

  从2003年下半年后,经济发展内外部条件向比较好的方向发展,但供求结构问题和体制问题日益突出。

  2.主要内容

  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控制赤字。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但也不明显缩小,坚持松紧适度,目的是向社会传递宏观调控导向,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

  调整结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

  3.实施效果

  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启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掌握)

  1.实施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为了扩大内需,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我国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环境、所处发展阶段、发展思路和调控手段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

  2.主要内容

  (1)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2)实行结构性减税,推进税费改革

  主要体现在:增值税转型改革——生产型转向消费型

  (3)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

  (4)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

  例题:

  1.我国1998-2004年期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实质是( )财政政策。

  A.扩张       B.中性

  C.紧缩       D.稳健

  『正确答案』A

  2.我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实施( )。

  A.稳健财政政策       B.积极财政政策

  C.适度从紧财政政策     D.扩张性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A

  3.(2007年)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 )。

  A.控制赤字        B.增发国债

  C.调整结构        D.推进改革

  E.增收节支

  『正确答案』ACDE

  4.(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实行了( )财政政策。

  A.从紧        B.中性

  C.稳健        D.积极

  『正确答案』D

  5.(2009年)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 )的改革。

  A.消费型       B.积累型

  C.收入型       D.补偿型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