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生命体阿尔吉洛斯: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叩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58:01

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叩击

             ——金戈老师《轻叩诗歌之门》赏析

龙湾实验中学   王在恩

   听完金戈老师执教的《轻叩诗歌之门》,总觉得耳畔响着达达的马蹄声。回家打开听课记录,那美丽的课堂就像一匹马把马蹄声均匀地洒在我思维的角落。轻声诵读金戈老师的《时间是一匹马》,脑海中蓦然闯进郑愁予《错误》中的名句: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于是,顺手牵来,套用一下,便有了上面的题目。金戈老师用带有磁力的声音轻轻地叩击着诗歌之门,轻轻地叩击着少男少女的心门,也轻轻地叩击着场内场外所有老师的心门。他开启了诗歌的天堂之门,诗歌的春天之门;开启了少年的想象之门,灵感之门;开启了老师们的爱诗之门,教诗之门。重温金老师这诗意的教学流程,我遂有下面的几点感受。今整理出来,就教于同仁。

                 轻轻叩击,撞出少年的诗性火花。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但是,我们的考试制度,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们的评价方式,一层又一层把孩子的诗性火花压缩在心灵的最小的角落。再看现实的语文教学,诗歌更像一个受尽欺凌的孩子,躲在课堂教学的阴影里。而金戈老师的这节课重新让我们认识到孩子的诗性思维,他轻轻一叩,就撞出了少年的诗性火花。在课堂处处,闪烁着让大家惊喜的光华!

课始,他巧妙地选了两个带有“门”的汉字:闻、闷。让学生谈谈看到这两个字时会想到什么。那个解说“闷”字的孩子立时想到呆在房子里心情不愉快,想到外面透一透气,“闷”就从屏幕上走下来,活在了课堂中间。那个解说“闻”字的孩子更是用诗意的语言写自己在桂花树下感受到幽幽的芳香,“闻”字就鲜活如诗了。学生的心门在叩击中诗意的火花开始迸射出来。而随后在一个又一个的环节中,老师不断地用不同的方式撞击学生的心门,学生的诗性火花也就不断地闪烁出来。

课堂渐入佳境时,老师出示的顾城的一首诗《杨树》:

我失去了一个臂膀/睁开了一只眼睛

老师先让学生读这首诗,然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首诗的初步感觉。这是第一次撞击。这次撞击中,学生说出了顾城写这首诗的想像的基础:树枝失去了,树上的疤痕多像一只眼睛!说实在话,一个成年人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我敢说,会有大部分读不出这点的!这次撞击达到了预期目的,接着,老师进行第二次撞击:还原了诗人的跳跃过去的内容:多了一个疤痕。诗歌变成了:

我失去了一个臂膀/多了一个疤痕/睁开了一只眼睛

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感悟。这次感悟迸发出了诗歌评论家使用的术语:不添上“多了一个疤痕”更好,因为这样才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样老师还嫌不够,于是发起了又一轮撞击: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感悟:受伤的心啊,你会长出眼睛!于是,诗歌的闸门被彻彻底底冲开了!学生的回答妙语连珠,“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学生说:受伤了,看得更明白了。有的学生说:长出了一双辨别是非的眼睛。有的学生说,受伤让我更加明白,受伤才能成长!……经过上面的三次扣击,这首小诗的使用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这时候,老师又一次轻轻地叩击了一下:再读这首小诗。这次读,学生明显在把自己的理解融进的朗读中去,有感觉,有意味,有诗意,有余音!

叩击,在这节课中随时出现,叩击,撞出了学生的诗性火花!

 及时评价,掘出少年的诗性涌泉

一个优秀的老师最善于接过学生发过来的球,而且接得漂亮,回得也漂亮。这样的老师最能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最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金戈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师。这节课,金戈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能耐心地倾听,一旦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出来,老师立马就给学生以恰当的回应。这些回应有的是对学生的回答的优化,有的是对学生回答的深化,有的是对学生回答的解释。这是一种高境界的生成,这种生成是师生共同完成的生成,这种生成是催生新的生成的生成。就是这堂课,学生在新的生成中诗意涌动,如泉水汩汩滔滔地流淌出来。

在课堂进行了过半时,老师出示了一首诗:北岛的《生活》。这是一首只有一个字的诗歌,这个字就是:网。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完全沉浸在诗意的环境中,加之课件上的那一张大大的网,学生的回答出现了空前的活跃。老师的评价也是妙语连珠。一个学生学生说,他由这网想到“条条大道通罗马”,人生经过跋涉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老师适时评价:你是跋涉者。这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一定会在学生心中激起美好的涟漪的。其他学生也一定会从中受到教益的。于是,第二个学生回答,生活可以是用网捕捉的一个个梦想。老师及时评价:你是捕梦者。“捕梦者”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更是恰到好处。我想,这个学生想必会永远记住这节课,会永远记住自己是一个捕梦者,或许十几年、几十年后学生还会记得这个美丽的诗意的名字。或许其他学生也想从金老师那里得到肯定,于是,又有一个学生说,生活可以是双手编织的一张网,可能网住了自己,我们要时时进行突破。老师送给他一个更有动感的名字:你是突破者。就这样,生成后老师及时评价,评价后生成新的生成,于是,诗意的涌泉被掘出,而且是温泉!

教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评价者,而且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评价者。老师在这节课中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正是由于金老师做得好,学生回答得才诗意盎然。才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

              “游戏”课堂,顺乎少年的诗性年华

“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事情的。”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游戏,是符合儿童的天性的,是符合孩子的诗意年华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享受学习。老师在这节课中利用游戏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扇诗歌的大门。

课始,老师巧妙地链接了两个汉字:闻、闷。于是,游戏开始了。学生猜读这两个汉字,就有了不同凡响的表现。这样,诗歌的门悄悄敞开了一条缝。于是,一个个游戏出场了,一个个游戏都有了诗意的升华。请看出示了顾城的诗歌《感觉》后的游戏效果。老师先让学生读这首诗:天是灰的/路是灰的/楼是灰的/雨是灰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      (填词)/一个     (填词)学生的猜读活动开始了。一个学生填写:一个是彩色的,一个是灿烂的。学生并且解释这样填写的原因:孩子的世界是灿烂的,是多彩的。又一个孩子说,一个是灰色的,一个是彩色的。学生开始解说到,填写灰色,是因为孩子被灰色的天空,灰色的路,灰色的楼房,灰色的雨水感染了,所以孩子的世界也是灰色的。另一个孩子是乐观的,他没有被灰色的世界感染,所以是彩色的。一个个“原滋原味”的猜读接踵而来,诗意漫漶肆流!

这种猜读法给了孩子一个大胆创作的空间。这符合接受美学的原理,文学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学生的阅读是有极大的创造性的,是不可低估的课堂的生成源泉。除了猜读法,老师还用到了填充法,替换法,还原法等等。这些似乎并不新鲜的方法可能是无数老师都熟悉的,可是很多人的课堂上是缺乏的。老师在说课时说,引导学生读现代诗,就是语言的游戏,让学生的诗歌之门在语言的游戏中被打开!善哉斯言,“诗歌之门在语言的游戏中被打开”,对广大的语老师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是有着示范作用的。

老师这节课对我们的启示当然不止这些,还有其他许多方面。比如老师的选材是“独具只眼”的,这些小诗非常符合孩子的天性。清新,活泼,淡雅,别致,颇耐咀嚼。拿到课堂上,让孩子的诗意得以张扬,让孩子的想象得以飞翔。再比如老师的板书也是很具艺术性的。特别是最后画成一张弓,弓上的“神矢”,都是那样的具有穿透力。

……时间是一匹马/伫立在我的床头/小梦片刻,它在咀嚼/梦中一片清凉的绿荫。吟诵着金老师的《时间是一匹马》,重读听课记录,我不仅轻轻吟诵到:时间是一匹马/伫立在我的案头/梦回课堂,它在咀嚼/课堂中每一个诗意的细节。咀嚼之下,于是有了上面的不成熟的文字。最后,我想套用金老师在课堂中引用的顾城的《杨树》:

     我长出了一只臂膀

     睁开了无数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