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到湖州:英雄无名(1927—1935)—中共情报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3:17:22

英雄无名(1927—1935)—中共情报工作有多牛?(19)

  

  

  闻名于世的长征结束后,毛泽东有过这样的评价:“好的二局”,“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红军长征中有两个二局机构。一个是中革军委二局,简称军委二局,局长曾希圣。另一个是红军总部二局,简称总部二局,局长蔡威。蔡威是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和技术侦察工作的开创者和卓越的领导者,他对红军长征胜利有重大贡献。【详细】

  蔡威:为红军长征“打灯笼”的人

  闻名于世的长征结束后,毛泽东有过这样的评价:“好的二局”,“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

  红军长征中有两个二局机构。一个是中革军委二局,简称军委二局,局长曾希圣。另一个是红军总部二局,简称总部二局,局长蔡威。

  蔡威是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和技术侦察工作的开创者和卓越的领导者,他对红军长征胜利有重大贡献。

  一、影响决策的关键电文

  1934年10月,红四方面军取得反“六路围攻”的最后胜利。就在这时,蔡威领导的二台通过侦听敌方的电台获知,10月16日,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了江西瑞金根据地,在敌人疯狂的追击和堵截下,开始了艰难的战略转移。中央红军离开瑞金根据地时没有告知川陕根据地。瑞金是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的驻地,红色首都的放弃,说明局势危急的程度。此时,任弼时的红二军团一度在万县奉节活动,有同四方面军会合的迹象,但在敌人的堵截下,又转战至湘鄂川黔边,继续同“围剿”的敌军苦斗;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也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移,形势相当严峻。红四方面军总部根据时局的变化立即召集党内军内的高级干部会议,认为下一步应主动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力求向外发展。1934年11月上旬,红四方面军总部在巴中清江渡召开全军团以上军政干部会议,确定了“部队通过一段休整后即集中主力向嘉陵江以西和甘南发展,主要打击胡宗南部,使川陕革命根据地扩大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同时“会议着重指出,中央红军的大举西进,我们应积极配合其行动”。明确地表明了对转战中的中央红军的关注与战略策应。

  蔡威领导的红四方面军电台跟踪侦听中央红军周围的敌军电台联络,破译后经红四方面军首长确认再发给中央红军,在军事情报上对中央红军予以援助。红四方面军老战士、原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肖全夫在《忆无名英雄蔡威同志》一文中写道:“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以后,我们电台的工作就更繁重了,既要和中央红军取得联系,又要向他们提供有关敌军的情报。”中央红军退到贵州境内,中央从红四方面军那里获取的重要情报表明,在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师的途中,蒋介石已经埋伏了重兵。党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放弃北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作出了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重大军事决定。

  1935年1月4日,蔡威领导的二台破译了敌人在中央红军周围部署的情报,迅速向中央发报:“廖泽之援黔所谓模范师第三旅及穆瀛洲旅共6个团,原集中泸州拟取道南川、正安入黔。刘湘约5师,陈鸣谦部及田中毅旅共约9团在川南,陈之达在石柱、黔江,袁旅在涪陵、彭水,田旅在酉阳、秀山正赶筑碉堡,取守势,咸丰为渝团,来凤为潘旅,古宋、叙永、赤水一带无敌。肖、贺已占慈利,徐源泉一部开往剿肖、贺。吴焕先同志所率领之红二十五军约3000人,现已到商南一带。刘湘60团在绥、宣、城口,李、罗、杨森共约30团分布营山双河场,仪陇前方至新政坝线,田敌颂尧30团在阆、苍、南嘉陵江两岸。邓锡侯敌15团在昭化、广元、剑阁一线,胡宗南师之丁旅到广元,余部在碧口、略阳一带。陕南敌约17团,集中南郑6团,肖之楚部约9团白河到郧西一带,荣景芳师在竹山、竹溪一带,上官云相之四十六、七十六两师有开安康进万源之说,敌正赶筑碉堡。东方城口一带山大、穷困,人口少,西方有嘉陵江、剑阁、碧口之险,再采取决战防御亦非良策,如何请示。”这份电报将当时中央红军周围的敌军分布情况较为详细地报告了中央,此时正值中央黎平会议以后,遵义会议之前,中央红军正处在敌人围追堵截最困难的时候,应该说,这个电报对于正在艰苦转战中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来说太有价值了。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2月28日,中央向红四方面军及二、六军团通报了遵义会议决议。红四方面军为迎接中央红军连续作战取得重大胜利,为中央红军进军川西北打开了道路。1935年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强渡金沙江,一、四方面军主力终于会师。

  关键的电文,在中央红军处境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以蔡威为领军人物的红四方面军无线电技侦队伍,正如毛泽东赞誉的那样,是茫茫黑夜里行军的灯笼,帮助中央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二、配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人们所熟知的歌词,四渡赤水毛泽东本人称为平生的得意之笔。那么此战“奇”在什么地方?红军能迂回穿插,声东击西,突破10倍于己之敌的围追堵截,除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红军的英勇之外,还得益于什么呢?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3万多人仍处在敌150个团30多万人的围追堵截之中。从1935年1月19日至5月9日,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1月19日至2月10日,红军最初的打算是从重庆上游北渡长江,但遭到川军顽强拦截后,证明原定计划不易实现,于是一渡赤水西进,在川、滇、黔边寻求机会。2月11日至3月1日,红军二渡赤水,出敌意料,杀了一个回马枪,取得了第二次攻占遵义的胜利,一方面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士气,一方面使红军获得相对宽广的活动空间。之后,红军故意在川、滇、黔边徘徊,迷惑敌人。3月16日至17日在茅台附近向西第三次渡过赤水,使敌人的判断错误,吸引敌人向赤水两岸围拢。正当国民党各路“追剿”大军奔向川南时,毛泽东又率红军主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秘密回师黔北,然后一举强渡乌江,把大部分敌人抛在乌江北岸。4月1日至5月9日,此间毛泽东继续以疑兵干扰敌人的视线,先在乌江上架设浮桥,摆出一副东返湘西会合二、六军团的架式,后在贵阳城下示威,诱使蒋介石将滇军东调。红军由黔西南兼程前进,进入云南后日行百里,如入无人之境,从容渡过金沙江,终于跳出了蒋介石精心设计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