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公安网违章查询:高中政治《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业(二)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13:58
高中政治《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业(二)
从您所任教学科中精心挑选一节适合使用信息技术的课程,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要求如下
一、需包含以下内容
1.         标题
2.         学习内容分析。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的叙述。
3.         学习目标。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层次要清晰。
4.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5.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详细说明在本节课中哪些知识点或者环节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图片、动画、音频……)、来源(自制、下载……)、时长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方式和作用。可参照下表:
知识点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来源
时长
应用方式和作用
感知天安门
情感体验天安门
视频
下载
2分钟
情景导入,激发动机
熟悉天安门历史背景
天安门历史常识
图像+文本
下载
3分钟
自主阅读,开阔视野
课文第一段
天安门
图像+文本+音频
下载
3分钟
配乐朗读,陶情适性
课文第二段
……
……
开发
……
……
6.         教学过程。本部分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可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环节,分别说明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二、其他要求
1.         禁止抄袭。雷同作业不能得分。
2.         请认真学习模块四相关内容后,再进行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与本人任教学科一致。
我的作业:
一、标题:民族区域自治: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材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入手,通过探究与共享,引出了本框的核心知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接着,教材从“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的内涵、民族自治机关的内涵、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五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最后,教材通过一个探究活动,从“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既行使一般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具有两重性。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采取讨论法、举例法、师生对话等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与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历史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对教学重点的处理:主要采取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诱导、点拨,给学生讲深讲透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教学难点:民族自治地方与民族自治机关的区分及其双重性。
对教学难点的处理:主要采取讲授的方式,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然后得出结论。如西藏自治区和河南省进行对比,西藏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对比,通过比较,学生就可以清楚民族自治地方与民族自治机关的区分及其双重性的问题。
五、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来源
时长
应用方式和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内蒙古成立60年庆祝会片断
视频
下载
2分钟
情景导入,激发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图片
下载
1分钟
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进程图示
图片+文本
自制
讨论题(3个)
文本
自制
4分钟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
思考题(4个)
文本
自制
2分钟
自主阅读,掌握知识
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图片
自制
1分钟
民族区域自治的知识概要
文本
自制
2分钟
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片断
《回民支队》片断
视频
下载
3分钟
感悟历史,珍惜今天
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
文本
自制
3分钟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巴以冲突
乌鲁木齐“7·5”事件
视频
下载
2分钟
自主学习,体会意义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音像
下载
2分钟
新疆克拉玛依炼油厂
内蒙古: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图片
自制
3分钟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文本
两道高考题
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35题
文本
自制
1分钟
体验高考,学以致用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39题第(5)问和第(6)问及答案
文本
自制
5分钟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是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于一体的重点课。设计这节课我依托三个活动,以一种比较新颖的方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将能力传授给学生。活动一“走进现实、探究主题”,通过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活动二“走进教材、把握脉胳”,通过教师引导、提问,学生分析、讨论、回答,使学生理清知识脉胳,把握知识体系;活动三“走进生活、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妙用,感悟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幸福。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能形成这种新型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其关系如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点评: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活动一:走进现实,探究主题
学习内容分析:这个活动是情景导入,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进程,让学生明确: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从中引出本框题的核心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时间安排:本活动教学时间安排7—8分钟。
教师活动:1、展示:视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片断,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2、设计提出三个问题,并展示给学生:(1)结合图片1和所学历史、地理知识,分析我国有哪几个民族自治区?都叫什么名称?(2)根据图片2,用地理知识指出五大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并讨论在当前中国地理区位划分中,这几个自治区属于哪个区位?(3)根据图片3讨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3、把学生分成九个小组,每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分配讨论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第一、四、七组讨论第(1)题:第二、五、八组讨论第(2)题:第三、六、九组讨论第(3)题。讨论过程中老师要深入学生,适度引导。
4、提问学生。在小各组代表回答的基础上,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师生合作共同归纳出完整、准确的结论。
学生活动:根据老师展示的视频、图片和提出的问题,学生阅读、思考;在小组长带领下分组进行讨论(每小组由一名同学负责记录),讨论结束后推荐代表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首先从感性上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而引出本框题的核心问题,为后两个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活动二:走进教材,把握脉胳
学习内容分析:
这个活动是情景分析,是本框题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环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把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包括: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的三个级别;民族自治机关的内容;民族自治权的地位和内容。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分析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时间安排:本活动教学时间安排30分钟左右。
为了让学生深刻、牢固、准确地正解和把握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知识,我把这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来开展。这三个环节是:
环节一:体验知识(10分钟)
教师活动:1、展示:(1)文本(思考题):①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如何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是不是自治地方?③什么是自治机关?包括地方检察院和法院吗?④自治权的地位和内容是什么?(2)图片——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2、组织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思考。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过程中,老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去,回答学生的疑问。
3、提问学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师生合作共同归纳出完整、准确的结论。
4、讲授剖析难点问题。把难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①只要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②民族自治地方和一般行政区域一样吗?(具有双重性)它包括民族乡吗?(不包括)③民族自治机关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法院和检察院吗?(不包括)④我国一般行政区域有民族自治权吗?(没有。只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才享有民族自治权)⑤我国享有自治权的只有民族自治地方吗?(除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民族自治权外,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它们不能等同。)
学生活动:学生既要眼阅、口读,又要动手、动脑,根据老师展示的思考题、图片,自主阅读、思考(同桌同学可以讨论、交流),理清知识的脉胳体系。积极和老师配合,师生共同解决本环节中的难点问题,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把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牢固掌握“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等重要知识点,从而在理论上把握好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环节二:感悟历史(10分钟)
教师活动:1、播放视频:《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片断——西藏人民抗英;《回民支队》片断——回民抗日武装。2、展示文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与现实情况决定的: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③各民族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组织学生根据视频进行讨论,“西藏人民抗英、回民抗日”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过程中,老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去,回答学生的疑问。
4、提问学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师生合作共同归纳出完整、准确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既要眼阅、口读,又要动手、动脑,根据老师播放的视频和提出的问题,自主阅读、思考(同桌同学可以讨论、交流),理清知识的脉胳体系。积极和老师配合,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和老师,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等方面,深刻理解和牢固把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固结”重要性的教育。
环节三:珍惜今天(10分钟)
教师活动:1、①播放视频:“巴以冲突”片断、“乌鲁木齐‘7·5’事件”片断。②播放音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片断。③展示图片:新疆克拉玛依炼油厂、内蒙古——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④展示文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的显著优越性。
2、组织学生根据视频进行讨论,“巴以冲突、乌鲁木齐‘7·5’事件”给我们的警示是什么?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和新疆克拉玛依炼油厂、内蒙古——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的显著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过程中,老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去,回答学生的疑问。
4、提问学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师生合作共同归纳出完整、准确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既要眼阅、口读,又要动手、动脑,根据老师播放的视频和提出的问题,自主阅读、思考(同桌同学可以讨论、交流),理清知识的脉胳体系。积极和老师配合,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四个方面,得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的结论,从而更加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活动三:走进社会,学以致用
学习内容分析:这个活动是考查学生对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有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民族自治机关及自治权;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时间安排:本活动教学时间安排7—8分钟。
教师活动:1、展示:2008年四川文综35题和全国文综I卷39题的第(5)、(6)问。
(2008年四川文综35题)“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技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歌颂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确保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自治机关
①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       ②享有独立的立法权
③依法管理内部事务           ④依法行使自治权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39题)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5)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请回答: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10分)
2、组织学生讨论:1-3组讨论“四川35题”,4-6组讨论“全国I卷39题”第(5)问,7-9组讨论“全国I卷39题”第(6)问。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
3、提问学生,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后,师生一起共同合作探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答案。其间,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分析研究高考答案。教师把高考答案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分析知识的运用、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分析略)
【35题答案】C。
【39题(5)答案】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39题(6)答案】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学生活动:根据老师展示的试题图片和提出的问题,学生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自己的思路,并积极与老师配合,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运用及解题的思路与技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和思考习惯。
教学反思
这种授课形式贴近教材、遵循教材的编写顺序,而又不唯教材,我感觉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授课方式。整个授课过程以三个活动为载体,层层递进,呈现在学生面前,并穿插大量的学生活动和课件材料,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比较明显。活动一“走进现实、探究主题”,通过三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活动二“走进教材、把握脉胳”,通过教师引导、提问,学生分析、讨论、回答,使学生理清知识脉胳,把握知识体系;活动三“走进生活、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妙用,感悟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幸福。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些选材还不够新颖、吸引人,教学中有些地方衔接还不够自然,希望以后再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