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包银 吉马对唱:甘肃省2011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20:58

        

甘肃省2011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

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其中,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其余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骁勇/拂晓           起哄/哄传                 累赘/牵累                  不假思索/汗流浃背

      B.弹劾/骸骨           舍弃/舍弟                 秕谷/先妣                  疏浚河道/怙恶不悛

      C.笼络/鸟笼          妲己/惨怛                粮囤/囤积                  垓下之围/言简意赅

      D.楸树/啁啾          蒿草/竹篙                重创/创举                  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韩寒卓而不群的性格,特立独行的做法,在当下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十足的另类。

      B.长期以来,澳大利亚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连篇累牍地讨论该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定义颇多,他一时间莫衷一是,不知采纳谁的意见好。

      C.我们已欣然接受一种时代精神:珍视自我表现而非自我谦虚,珍视自我推销而非自我埋没,珍视白手起家而非坐享其成,珍视自信进取而非妄自菲簿。

      D.他爷爷参加完“夕阳红”旅行团回来后,兴奋地说:“黄山奇景,天下无双,赏心悦目,让人难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多亿,约占总人口的16.7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全局。

      B.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共同协商议政,积极   献计献策。

      C.走进城市的公园,那里尽管有繁花锦绣,但它所激起的欢悦只不过像是一阵轻微的涟漪,不像森林,却能令人从心底掀起滚滚滔滔的波涛。

      D.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朱自清的散文之所以能做到“文中有画”,                               

                        。他的散文的形象创造,几乎都体现着想象丰富,比喻精巧.拟人恰到好处的特色。

    ①一处胜迹,一幅景色,一个事物形态,他能从不同角度作多方面的描绘,有话可说,有画可作

       ②同时,也有赖于他的艺术处理

       ③他的笔不是凝固的,而是流动的、飞驰的,描绘事物能形神俱出

       ④他不是停留于对自然景物的机械临摹,而是发挥了奇妙的想象,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的艺术手段,变静止为飞动、赋予自然物以特有的情趣

       ⑤当然有赖于他对事物作细致人微的观察体验

       A.③①⑤②④         B.④①③⑤②            C.⑤①②④③         D.⑤②③①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魔术

    魔术的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有魔术活动的踪迹。人类的童年,对太阳、月亮、火、雨等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只能解释为是神话般的非人力的力量。另一方面,人类也有征服自然的愿望,盼望着能采撷到丰富的食品,希冀庄稼丰收、畜牧兴旺,于是,头脑中幻想自然地产生了。我国浩翰的神话海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乃至种瓜立即结瓜,爬树可以登天,肢解后而复活等等就是证明。这些幻想情景,体现在古人祭天、祈年等游艺色彩较浓的习俗活动中,魔术的雏型由此产生了。正如《吕氏春秋》所载的上古“葛天氏”三人手执牛尾而舞那样,古代戏剧、舞蹈、杂技、魔术都处于萌芽状态,并未明显分家。

    古人无法抗拒自然灾害,因此,他们相信天与地有道路相通,相信有“不周山”那样的撑天的柱子。于是,出现了能来往于人和神之间的使者——巫、觋和稍后一些时候出现的方士。这些人为了使人相信他们具有非凡的本领,大都有些验证的办法,这就是原始的魔术师。

    魔术作为具体节目表演,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西汉元封三年,汉武帝举行百戏盛会,盛会上即有中国的传统魔术“鱼龙蔓延”等节目,又有罗马来的魔术师表演了“吐火”、“吞刀”、“自缚自解”等西域魔术。

    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凤凰含书”、“拔井”等多个魔术节目。隋炀帝时出现“黄龙变”,变来满地的水族。唐玄宗时流行的“入壶舞”,表演者从左面缸中钻进去,又从右面缸中爬出来,都是冠绝一时的魔术佳作。

    到了宋代,魔术开始分科,出现“手法”、“撮弄”等若干专业,同时还出现了专业魔术师们组成的民间社团——云机社。宋代著名魔术家杜七圣,擅长杀人复活的把戏,名噪一时,称为“七圣法”。明、清时期,各种魔术戏法节目在民间街头巷尾流传,我国著名的“九连环”、“仙人栽豆”、“古彩戏法”等,均在世界魔坛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清代中叶以后,中国艺人一部分飘零海外,欧美和日本的魔术团体也不断来华演出,随着中外艺人交流日益增多,国外魔术大量传入我国。其时,我国南方的魔术艺人侧重于吸取西欧的魔术表演手法,北方则更多地借鉴了亚洲的魔术技艺,因此,我国的魔术出现了南北两大派别。

    所谓南派,其表演讲究道具选型的宏观壮丽,表演优美洒脱,一般不说话;北派则多重于手上技巧,除表演细腻外,还注重“使口”(说功),这成为北派魔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后来,随着南北两个流派增多,相互取长补短,现在南北两派之分已不太明显。

                                                         (选自《国学》20102有改动)

5.下列关于“中国魔术”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巫、觋和万士们,为了使人相信他们具有非凡的本领,他们作法时使用的一些奇怪手段,就是早期原始的魔术。

      B.魔术历史悠久,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魔术活动的踪迹。

      C.“鱼龙蔓延”、“凤凰含书”、“吐火”、“吞刀”等都是中国历史上冠绝一时的传统魔术表演节目。

      D.宋代魔术开始分科,使得魔术更为专业,从而出现了名噪一时的魔术家杜七圣。

6.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魔术”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A.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充满了神一样的崇拜,人们在祭天、祈年等习俗活动中逐渐催生了魔术。

      B.古代人们有对生活的希冀,有征服自然的愿望,头脑中自然就产生了幻想。人们把幻想的情景,通过一些活动体现出来,从而产生了魔术。

      C.面对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寄希望于神灵,在对神灵的召唤中,悄悄诞生了魔术。

      D.中国人心灵手巧,比如流传至今并对世界魔坛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九连环”戏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7.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古代戏剧、舞蹈、杂技、魔术没有明显分家,魔术动作中有舞蹈的影子,杂技中掺杂着魔    术,他们互相影响,共同成长。

      B.西汉时期就有罗马来的魔术师表演魔术,由此可见,中西方国家在魔术表演上很早就有了交流。

      C.明清时期,各种魔术戏法已在民间流传,又从民间走向海外,外国魔术很受中国魔术的影    响。

    D.中国历史上魔术曾分为南派和北派,从台湾魔术师刘谦优美洒脱的手法来看,他应属于南派。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①。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日:“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日:“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竞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一方,翼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

    刘表死。肃进说日:“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肃径迎之,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强固,劝备与权并力。备甚欢悦。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周瑜病因,上疏日:“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从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余人,奉邑四县,皆属焉。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余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九年,从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

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诸葛亮亦为发哀。

    (注①:侨、札,指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两人是很好的朋友。)

                                                (选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摞卖田地                                               摞:抛弃。

      B.故过候肃                                               过:经过。

      C.如其克谐                                               克:能够。

      D.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恶:嫉妒。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鲁肃虑深思远的一组是                                                         

      ①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                             ②瑜之东渡,因与同行

      ③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④思有桓文之功

      ⑤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⑥惟肃劝权借之

      A.③⑤⑥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虽然出生时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一同生活,但家中富有,为人慷慨,曾将一困粮食借于周瑜。袁术很欣赏他,但他看到袁术治理缺乏法纪,毅然投奔周瑜。

      B.鲁肃后又随周瑜归附孙权,为孙权分析了天下形势,指出其不足取之处,根据当时形势勾画了三足鼎立的蓝图,孙权犹豫不决,但很器重鲁肃。

      C.刘表死后,鲁肃预计曹操要抢占荆楚之地,建议孙权与刘备结盟,安抚刘表的部下,孙权同意了他的请求。刘备后来又提出借荆州,鲁肃劝孙权答应,为后来的孙刘联盟打下基础。

      D.周瑜病危之时,写奏章给孙权,推荐鲁肃代替自己。孙权就命鲁肃接替周瑜统领部队,鲁肃果然不负众望,在军中威信很高。去世之后,孙权亲自为其举亦丧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本卷共11小题,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

四、(共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5分)

    译文:

   2)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烛影摇红 送会宗

毛滂

        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门掩绿苔应遍,为黄花、频开醉眼。桔奴无恙,蝶子相迎②,寒窗日短。

    【注】①会宗:沈会宗,宋代词人,作者友人。②作者注:“会宗小斋名梦蝶,前植桔。”

   1)虽然唐人早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诗句,  但这首词用“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的句子亦有新意。请联系全词分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词的下片分别设想了两人分别后各自的情景。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对“桔奴无恙,蝶子相迎,寒窗日短”进行简要赏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君不见青海头,                             ,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愚益愚。(韩愈《师说》)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嚼然泥而不滓者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空心村

孙青松

①年下走亲戚,是我的一大爱好。我的祖宗八辈都是“打坷拉”的,亲戚家也几乎都在农村。走亲戚的好处真不少,它让我得以“春”游于暮冬时节的村庄之间,领略萧疏而荒寒的冬季乡野风光,让我能与亲戚们相聚重逢,同餐共饮,浓化亲情,还能让我感受十里八乡的风土人情,不经意间收到乡村“采风”的效果。

②一年一个春节,一个春节走一遍农村的亲戚,走一遍农村的亲戚,便强化我一次这样的感受:星岁棋布的村庄,慢慢演变成“空心村”,呈现出颓废的迹象。

③不妨一起来由表及里的透视一下村庄吧!

④村庄,是人类聚居的基本模式,是城镇的渊源和雏形。村庄和居民,是村庄的两个基本元素。在村庄的发展史上,它的住宅格局一般是:平民百姓一般环居于村庄周围的边缘地带,把守“边关”,富人豪强居住于村庄的中心位置,养尊处优。村中心的房屋往往高大、舒适、漂亮,彰显了屋主人的尊严和富裕,成为乡村的地标性建筑。当下的村庄已经今非昔比,其屋舍布局与过去大相径庭——村子周围的边缘地带,农舍新颖、整齐、时尚,人丁兴旺,奔小康的气象蒸蒸;村中心区域的房屋,大多破烂不堪,年深久远的老瓦屋开着“天窗”,墙体龟裂,家徒四壁,人去屋空,有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之感。少数居人者,多系鳏寡孤独者,了无生气。这种情形,便是“空心村”的物化、外化特征。何故如此?“想要富,村边住”——句新俗语,将这个疑问解散释疑了。不仅在屋舍布局上村庄展示出“空心”特征,浪费着大量的熟土肥壤,而且在人才资源上,村庄也呈现出“空心”的趋势,“人尖子”们远走高飞,留守人员一代不如一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个极为煽情的诗句,百年来一直是乡村读书人的梦想,成为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强大动力。自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多年来,走过这座“独木桥”的乡村才俊们,大学毕业后大都留在城市“鲲鹏展翅—;其父母随有本事的儿女们到城市享福的人,也为数不少。迁居城市生活的主人遗弃的老屋旧舍,失去了翻修的价值,破宅烂院的犹如荒芜的老庙,失修的古迹。我在村庄上随便转悠的时候,村民们每每义务给我“导游”解说着:在这里的几家,儿女们都很中用,老老少少都进城住了,老瓦房年久失修,不像样了;这庄边的几户,大人娃们都是“泥巴腿”,种庄稼打零工,积攒几万块钱,扒了瓦房,盖了平房,打起了龙门院墙,准备娶儿媳妇了。这解说让我对村庄的“空心”之故,明明白白。那些学有所成就业城市机关的人,那些做了军官转业的人,那些经商发了大财的人……都不约而同地不种老家“二亩地”了,排排场场地进城当了市民了。此外,“打工族”“打工潮”应运而生,风起云涌。村庄上那些渴望致富的年轻人,不再安分守己,纷纷“孔雀东南飞”了,背井离乡去深圳、珠海、东莞等地打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村里只有老弱病残留守着,耕种发不了财的庄稼,守护着宅院和孩子。

    ⑤城市,当今的域市,犹如一个巨大的吸盘,将乡村的精英们一股脑儿吸过去,变成自己的俘虏;又如一个怪兽的巨口,把郊区的村庄次弟吞进肚子里,先改名叫“城中村”,后同化为自己躯体的一部分;把乡村的涓涓物流百川归海,汇成商品的海洋;把乡村的散金碎银兼收并蓄,蓄成金钱的世界;把乡村的茕茕游子悉数收容,汇成滚滚人流;把乡村的砖瓦砂石车载船舶,造就楼房的森林……是喜是悲,我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内心一片迷茫,如大雾缭绕。

⑥在我看来,当今的村庄像一个枯树上的鸟巢,在这温暖的窝巢里出生和成长的雏鸟们,翅膀硬了之后便远走高飞,另立门户了,尽管他们“五里一徘徊”。那些生儿育女的老鸟们,依然在旧巢里守望,尽管他们背负无限的失落与无奈,翅膀硬了的小鸟们为什么不去叼草噙木反“补”老巢呢?         

(选自《中国散文家》20104期)

14.文章的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5.请概括“空心村”的主要特征。(4分)

 

 

 

16.第⑤段用大量的文字写农村被城市化的过程,作者说“是喜是悲,我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从全文看,你认为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5分)

 

 

 

17.文章的最后一段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分)

 

 

 

六、(15分)

18.阅读《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比率》示意图,完成下面的问题。(5分)

 

   1)简要说明图中反映的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地点和原因:

 

 

   2)根据图中的信息,请你提出二条预防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建议: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微博传播信息有一个“传播环理论”,即一个高转发帖子的“传播环”大约有四轮,由轴心到外环的传播比大约是:二环5%,三环55 %,四环25%,五环15 %。其中二环为粉丝转发,三环为粉丝们的粉丝转发,四环是粉丝们的粉丝加泛粉丝,五环是随机粉丝。帖子发出后的首轮传播峰值(以转发10000次计)大约是30分钟之内的前10分钟或后10分钟;而第二轮峰值(第三转播环)在发表后的第30分钟到5个小时的区间内。5小时之后,会形成一个小长尾。要想达到“高转”,必须有“大号”(微博名人)参与其中,否则,一般性帖子很难转出3000次以上。如果“大号”在三环上介入转发,也会在四环上发生威力,但属较少情况。“大号”一般分成三类:一是精英类,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是佼佼者;二是媒体类,掌握各种消息,自成意见领袖;三是草根类,他们常年活跃于互联网,非常出名。无论哪一类,这些“大号”在信息传播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根据上面的文字,简明概括实现微博信息传播最高峰值的几个关键因素。(不超过40字)

 

 

 

20.请仿照下面任意一个例子,写一段话。(4分) 

例:(1)“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食”字是“人”字下面一个良心的“良”,人若无良心,天下无安“食”。“三鹿”、“双汇”的案子就让人惊心。

   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若只知樵山渔水,不知养护,“靠”字明明白白“告”知你,“非”能久也!舟曲泥流、滇池污色就让人痛心。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寒冷的夜晚,乘电梯送父母到19楼,出电梯时母亲随手按下了l楼的按键。我问母亲为什么,她说:这么冷的天,这么晚了,不会有人下楼了,让回家的人在楼下少等一会儿吧。

    我和朋友在图书馆,他用一个下午仔细翻阅了报架上很多报纸。最后,他花了20多分钟时间把报纸按版面顺序一一折好,放到原位。我嫌他太浪费时间,他反问我:大家看到的报纸不都是原来的顺序吗?

    买菜时,正遇上巷头胡子大叔收摊,他对我说:卖完了,没菜了。他把三轮车厢底卖不出去的断茎残叶仔细地捡巴一番,扎成小束,再连同几根伤痕累累、肢体不全的萝卜、黄瓜,认真地码放在路边台阶上的一张旧报纸上,准备离开。我问胡子叔:这是干啥?他略显神秘地说:这巷子里啊,还真有人买不起菜呢……

整体阅读上面的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