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涂层:【丹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9:24
-31 09:48:00|  分类: 【丹道】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阴符经》,全称为《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亦称《黄帝天机经》,是与《道德经》、《南华经》和《参同契》并列的道教圣典。它被定为道士必须诵习的经书之一,而纳入《玄门功课经》中。其重要性,张伯端《悟真篇》一语中的,他说:“《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

《阴符经》的注释本甚多,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中所载书目就有39种之多。《阴符经》现存注本,见于《道藏》的有二十余种,见于《藏外道书》的有十余种。下面以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中的《阴符发秘》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阴符经》中的养生思想。

一、《阴符发秘》简介

清代全真龙门派道士张清夜(1676-1763年),字子还,号自牧道人。初名尊,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享年88岁。乾隆十一年(1746年),“因念遭际之隆,日夕兢惕,乃罄其所觉,以劝方来”,作《玄门戒白》;为阐释《阴符经》之秘,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作《阴符发秘》。

沈裕云在《阴符发秘·序》中,对张清夜的《阴符发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他的注文更重“身体力行”,他说:“予乡牧道人去儒服改黄冠,腹笥甚富,寓居成都二十余年,于三教诸书外,深契是经之妙,所谓三盗五贼之用,杀机之发,奇器之秘,皆以身体力行者自写其会心之处,而津津道之,较之以郭注《庄》,尤见实际。”

张清夜在《阴符发秘》自序中,极力推崇《阴符经》之博大精深,谓其“乃崆峒授受之文,为坟典丘索三教百家经书文字之鼻祖,以天地幽明而原始要终,明夫人未生之前、有生之后,其所以生所以死之故,盖天地与人参三才而一理,是以指天道而明人道,言简而理该,义深而行易。”

张清夜认为该书所阐明的道理,可以为万事万理之指导,如指导养生、指导为政、指导用兵等等。他说:“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则出世者目为养生是也,为治者目为王政亦是也,师旅者云兵法亦无不是也。若执何者为是即非也。惟其所莫能拘莫能定,以之推及于万事万理而莫不至,当此其所以为《阴符》”。并得出结论说,《阴符经》“首以明机察物,继以知动知时,而防克防渍,其彻始彻终,不过以自然至静为工夫,以法天行健为法则,审能如是而知之、防之、体之、行之,则可超乎有生有形之外,而至乎无声无臭之乡,生灭两忘,与太虚一体,岂止养生、王政、兵法而已哉!”

二、天人理论:天人合一

(一)天人同源

张清夜认为天地、万物和人都起源于道,其生化过程是:道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八卦,八卦生干支,干支生卦爻,卦爻生万象,万象生万物。而太极最终起源于“自然之道”,“自然之道静者,先天太极之体也”,“虚静自然为生天生地之根本”。并认为虚静是“自然之道”的本质,它无形无象,无踪无迹,“自然之道,廓然无象,冥然无迹,既不可以音声求,又何可以象数计乎?”

自然之道是通过“浸”而产生天地万物的。就是说自然之道生出的阴阳二气是逐渐相推相胜的,阴气消一分,阳气就长一分,阳气消一分,阴气就长一分,如此逐渐进行,“阴阳相推,变化顺矣”,天地万物就逐渐产生出来。张清夜说:“人物何以生?盖以天地之道浸也,浸者如湿与干渐沁渐渍,无非形容气机流动之象,即阴阳相胜之理如此。阴阳相胜者,即如阴之渐渐消一分,则阳亦渐渐息一分,阴之渐渐胜一分,则阳亦渐渐损一分,如是相推相荡,则变化顺而人物得以遂其生矣。”

(二)天人相盗相宜

在注释“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乃安”时,张清夜认为天人既相互戕贼,又相互协调,养生的方法就是要盗取大地、万物的造化。

其中,“盗”意即盗窃、戕害;“宜”,平衡,协调;“三才”又称“三盗”,即指天地、万物和人。

“天地,万物之盗”,是说天地通过万物的盛衰而生杀万物,即“天地以时之盛衰为万物之新故,即……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而“天生天杀”就是说“万物以天地发生之时而敷荣,以肃杀之候而凋谢”。“万物,人之盗”是说万物满足人的嗜欲来戕贼人的真性。“人,万物之盗”是说“人利用万物而能摧残万物”。这三种情况都是天地、人和万物没有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表现。

如果人能除五声、五色之类的“五贼”,顺应天地运行的规律,不但不会为天地、万物所戕贼,反而能盗取天地、万物的造化,以利于养生。张清夜说:“若人能除五贼,识天符,顺时观化,则不但不为万物所盗,且又能盗天地万物之造化,岂非天地位而万物育乎!”

(三)天人合发

张清夜认为《阴符经》的主题就是追求“天人合发”。他认为,人是一个小天地,他的气机在天地间周行不止,如果能“得其太极之元”,使“八卦自然内运,甲子自然进退”,“阴阳自然升降”,而不是在自身中反复,就是“天人合发”的长生之道。他认为,人的“气机不能与天地同运并行者,盖为不能自作主宰,任为五贼驱驰,遂与天道相暌、天行不符”,这不是天人合发。只有“天与人合一而不分,所以天地之发杀机而人与之俱发,人之发杀机则天地万物莫不与之俱发矣”,才是真正的“天人合发”。人在天人合发之际,就能“夺尽天地冲和之运,夺尽阴阳化生之妙”而长生久视。他说:“万化定基者,于天人合发之际,夺尽天地冲和之运,夺尽阴阳化生之妙,始克重胚太机,再立根元,而不生之生生毓于此,不化之化化枢于此也。”故而说“此篇经旨,全归在天人合发一句,为一卷《阴符》之章旨也。”

三、养生思想

(一)识五贼:养生的前提

《阴符经》说:“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五贼”“即天地阴阳化生之子也,如色声臭味触之类也”,又如“耳目鼻舌身之类”。张清夜解释说:“此五者皆能吸搅情尘,徇私驰逐,颠倒执迷,至死不悟,如太上所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是也。若能识得破、看得透,不致认贼作子,便是施行于天也。施行于天者,一如天之无私无言,以五贼为刍狗之意。审能如是,则六合一躯、万年一念,身符造化、心统化机矣。”此句的意思是说:色声臭味触以及耳目鼻舌身的“五贼”,是戕贼人性命的“五贼”,人如纵情追逐,迷恋它们,就会损性害命,导致死亡。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五贼”的贼性,就能探求到造化的根源,符合造化的运行之理,则可长生久寿。

张清夜认为由于“五贼”在人心中的不同表现,人心可分为“天性”和“机心”两种,天性就是无思无为、寂然不动之心;机心则是有爱恶,会对人有危害之心。人心如果能不为“五贼”所贼害,除去机心,就可以获得天性。他说:“不被五行所贼的心,便是天性,即无思无为、寂然不动之真体也。庸人之情,一遇声色至前,便生出种种分别爱恶,即此分别爱恶,便是惟危之机心也。人苟息了机心,尽合天性,则心之与性、天之与人岂有二哉!”

(二)辨奇器:施功的条件

张清夜认为,人之神与气皆是飞扬之物,很容易随外界之引诱而飞扬于外,当神已翱翔于“纷华之域”,气已陷溺于“爱欲之场”时,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炁(元气,先大之气)将它们擒制归舍,而且只有此炁才能擒制它们。他说:“炁者,太和氤氲之元气,天人相应之秘机,独能含情抱住,凝精毓神之至宝也。……今也神既翱翔于纷华之域矣,气随陷溺于爱欲之场矣,所以圣人不得已而示人以相制相成之妙旨。盖神之与气,犹男之与女,火之与薪也。今曰擒之制在气者,犹用女以配男、用薪以传火也,则天涯荡子庶几有乡关之恋恋,不致于云踪雁迹也。但用气之旨,圣经绝不言身中之气,而必斤斤乎天人合发之机者,盖以此躯为有形有质,皆属于后天而不可用故也。”

张清夜声称,人身有“奇器”,是擒制和锻炼精气神的处所。这种奇器,就是人身小天地之太极,把它称作玄牝、炉鼎、丹田等都可,无非是圣人借以盗阴阳、藏造化、下手施功的处所。以此处所为依据,并通过逆天地造化来修炼人体的精气神,就可成圣登真。他说:“奇器之名,今古不一:如《道德经》名曰玄牝,而《参同契》命为炉鼎,《黄庭》谓之丹田,名乃异而用实同也。无非喻圣人之所以盗阴阳、藏造化,必有建立之基、经营之所。盖奇者对偶之称;器者受衷之府;故太极者,天地之奇器,而奇器者,乃人身之太极也。此器不与天地并列而能生天地,不与万法为侣,而能生万象,超出万灵,至尊无对,故曰奇器。从此器而顺育阴阳则生人生物,由此器而逆施造化则成圣登真,五行运而八卦生,两仪旋而甲子布,合溯藏机,神迎鬼避,此统奇器之功能也如此。”

(三)守三要:成圣的津梁

张清夜说:“心生于性,念发必克,精生于气,情动必溃。”“念”指私念、邪念、杂念;“情”指情欲,即一般所谓的七情六欲。意思是说,修炼者不能存有邪心和情欲,如果存有它们,并让它们随意发展,就会使人的天性和生命遭到克制和戕害,最终引起身心的溃败。

张清夜认为,人的邪心和情欲是“五贼”通过作用人的“九窍”(即二眼、二耳、二鼻孔、口、尿道、肛门)而产生的。例如,美色是通过眼的视觉作用后,才引起人们对它的沉溺;淫声是通过耳的听觉作用后,才使人们对它的迷恋。如此等等。因此要保持天性的纯正,延长人的年命,就必须谨守这些门户,不给美色、淫声、邪事等有进入的机会。

在这九窍之中,最主要的是耳、目、口三窍。他说:“九窍中之最灵捷者,耳、目与口,谓之三要,此作圣工夫最吃紧处也”,“三要之动而外逸,为入邪之首领”,“三要之能动能静,即吾人作圣作狂之枢关也。”他认为,此三窍常引诱人之心神向外驰聘,使人执著于情欲,导致人之死亡。

要避免人心为三要所诱而导致不良的结果,必须采用“伏藏”之法。他说:“无如人心向外驰骋,是须善用伏藏”,“三要静藏之机全在返源内伏”,“静而伏藏,实为办道之津梁”,张清夜认为谨守三窍,使心神内藏,则可以盗天地之机,克五行之贼。他说:“绝耳根之利,则兼倍于明,绝视司之利则兼倍于聪,何况三根尽返,而又能宵旦弗逞,其盗机克贼之功,可胜算哉?”

张清夜再进一步指出:三要之中,“目”这一窍最为关键。他说:“耳目口三要之中,何以为第一要耶?曰目是也。何以知之,曰原夫人生之初,一点元神,凝然中处,不识不知,朝成暮长,日渐知觉,元神变为神识,则上游两目,心生爱恶,随物生死,故曰意虽为六识之主宰,眼实为五贼之先锋,若得此要返元,其余九关三要不返而自返矣。故曰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并说“目”作为三要之中“最神最要者”,是“入圣之真枢”,是三教养生成圣的“津梁”。他说:“予闻佛典之六根六尘以眼为先,太上有希夷微三者以视为首,孔子四非之箴勿视为先,至于帝尧之钦明、成汤之顾{013small},《心经》之观自在,《道德经》之观有观无,黄帝之三月内视,《阴符》之机在目,三教圣人之源,莫不以此为转机辨道之津梁也。”

(四)食其时:养生的关键

在《阴符发秘》里,张清夜认为养生的秘诀在于“食其时”(“食”,掌握,采取),即“乘时下功盗夺”天地万物之造化来养生。他说:“《阴符经》‘阴’字,前人作暗字解,谬矣。昔称分阴、寸阴,乃时字之义也。按《参同契》有拘蓄禁门、促迫时阴之旨,始知天人合发乃乘时下功盗夺也。何也?中篇云: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足证此也。”其中,“时”包括“天人合发之时、时动食时之时、日月小大之时”三种。

张清夜指出,“时”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平常之处,并认为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是“凡圣转关之津要”。

张清夜强调“食其时”是养生的关键,因为:

“食其时”是克服邪念和情欲的需要。就是说,要克服邪念和情欲必须把握住邪念情欲萌生初动的时机,在它们刚刚萌生初动之时,及时下手克服它们,连根加以铲除。张清夜说:“时者即祸发机动之时,物者即物欲纷然之际,人苟能于祸发机动之时,不惟不令其有必克必溃之势,且能知之修之而又能返之,此时文之既明也。人又能于物诱纷纭之际,不惟不令其相残相盗,且能回机内照,翕聚伏藏,此物理之且哲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在物欲纷然之际,邪念情欲初动之时,立即下手克服它们,并将自己的元神“回机内照,翕聚伏藏”,就能避免身心被克而崩溃的祸患。

“食其时”是获得圣功的需要,即要“契合日月”。由于“月廓满则人身之气血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卫气去,形乃独居”,又由于人体的阴阳消长与日月运行相吻合,“阴火息时阳火消,理分卧立顺羲爻,更随黑白天边月,六候方终晦朔交。此应人身一月之小周天也。太阳自冬至一阳来,复每月行三十度,三百六十日与太阴十二次交会,此应人身一年之大周天也。”因此,不仅采大药时要“应时而动”,他说:“天人合发造化之应时而动,在朔望前后各三日共二七日为大,两弦前后各三日共十四日为小。今天机阴符应大而不应小,故大药之发生必在会望之候也。”而且如想获得圣功,必须使人身之气机与天地之气机“自然牝牡相从”,即达到“天符”,人如果能“用不神之神,运无为之功,合天人之候,契日月之符,潜修默夺,混俗和光”,则“筋骨乃坚,神形俱妙”。这种“契合日月”的“食其时”也就是“奉天时”,即掌握修炼的“火候”

“食其时”是人们“作圣作凡”、入“先天”或“后天”的关口。他说:“夫时动者,即天人合发之时也,故时之动介乎先天后天之际、作圣作凡之间。或因其时之动也,则情扰乎中,变先天为后天,此时动必溃之诫也;或因其时之动也,能运我自然之杀机,可以返后天为先天,岂非万化定基之始乎!至于知之者,即是知此时动之机也;修之者,即于机动之际及时下功行一得永得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倘能把握住时机,克服邪念物欲,可以返后天为先天,可以由凡入圣;反之,则由先天入后天,由圣变凡了。张清夜还引《真铅铭》来作例证,《铭》曰:“一念之非,降而为漏,一念之见,守而成铅,升而接离,补而成乾,阴阳归化,是以还元,至虚至静,道法自然,入能行之,一飞升而仙。”张清夜认为修真成圣,还要“食时动机”,“夫食时动机者,圣人直指人用功之际,机动有时,时至神知,阴阳旋运,地髓天饮,咽归五内,脏腑安舒,形神俱妙,与道为期矣。” 
黄帝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练,谓之圣人。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不能见,莫不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则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命之制在气。死者生之根,生者死之根。恩生于害,害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88)| 评论(0)| 引用 (0) |举报   【丹道】-转载-人体穴位 【管理】-转载-10大自我修炼工具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文章

  • 感恩天地
  • 敬畏天地君亲
  • 万物赋
  • (原创)天地人神
  • 天地第十二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jndkldzb

评论

点击登录|昵称:   取消换一张  上一页 1... -1-1-1-1-1-1-1... -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