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匕首刀僵尸:感慨“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3:53:58
感慨“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

佛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 
                 ——题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拉上一个(或者多个)伴。因为我们害怕孤独,我们以为这样就不会再孤独了。然而,事实真的这样吗? 

     现实是,我们依然孤独,并因为我们的害怕孤独而失去了更多。我们不再自由,不再来去无牵挂;我们开始陷入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挣扎不脱。 

     我们把生活弄得越来越热闹。我们也越来越失去了自我。一次又一次的迁就,使我们不断的把别人的要求当成是自己的需要,已经忘记了自己要的是什么了。心,被遗忘在寂静的角落里哭泣,没有人理会。 

     经验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害怕孤独,用一颗宽广的心来直面孤独,领受孤独,享受孤独。 

     这个世界孤独本来就是绝对的,不孤独才不正常呢!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把孤独当成是一种享受。穿梭于陌生的人群之中,像一尾游离于大海边缘的鱼何尝不是一种完美的体验呢? 

     孤独是一种状态,一种可以自由的享受思考的状态。而能够自由的思考是生而为人的又一大幸福。 

     只有孤独的人是最清醒的,只有清醒的人是最自由的,只有自由的人是最幸福的。 

     我们怎么可以为了不要孤独而抛弃幸福呢?

 
生活好似一潭水,要深惟有静。只有我们拥有宁静的心,才能使自己足够的丰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的人都太过浮躁了。我们往往呼朋结伴,喜欢前呼后拥,何曾肯一个人静静地呆一会儿呢?我们并不知道人生的许多机遇就在我们不断的喧嚣、闹腾中失去了;我们并不知道,许多的幸福就在我们沉湎于毫无意义的虚空中悄悄溜走了。

          我们常常抱怨这个世界太喧嚣,其实世界依然故我,喧嚣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心太浮躁,我们习惯于前呼后拥,把自己湮没在人群之中,扼杀自己做为一个人的最后的一点灵性。我们不知道,惟有离开,惟有孤独是最好的救赎。佛家有云:“他人即地狱。”就是这个道理。

          佛家的另一句禅语说,“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意思是:山岭不会自己生出云彩,但因为山岭的高坚,刚强,其上面却经常有云彩萦绕;水波之中本没有月亮,但因为水波的清澈、明净,其中却经常有月影倒映。这是我极喜欢的一句话。它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惟有其高才能吸引云彩;水,惟有其清才会招来月亮。一个人不管想要得到什么,都不可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惟有从自己入手。惟有自己足够的好,才会得到想要的。如果你还没有到达你的理想,那么绝不会是因为生活给你的机会太少,而一定是因为你还不够优秀。 
  
          不要埋怨世间没有伯乐,你要知道你必须先是千里马,然后才会有伯乐来赏识。倘若你还不是千里马,就算世界上所以的人都是伯乐也一样没有用。不要埋怨怀才不遇,一个人,倘若有足够的才华,自会有人仰慕;不要抱怨没有朋友,一个人,倘若品德够高尚,自会有无数的人愿意结识。潭渊要吸引来小溪流,首先必须自己足够的深。 
    
          只有静才能深。惟其深,才更加的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而这静在这样的一个浮躁的大背景之下更加彰显的弥足珍贵。

          一个人,倘若能够于孤独之中享受人生,那么,他没有不成功的道理;一个人,倘若能够于孤独之中坚守自己的信仰追求,那么,他绝没有迷失自己的可能。

          热闹的地方永远不会伊甸园,繁华处永远没有纯净的灵魂。让自己的人生像山一样的静,像水一样的清,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
这句话来自于禅宗翠岩可真禅师。可真曾参学于慈明禅师,自视甚高,把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慈明禅师有高足善侍,知他还未参透,一笑而过。一日,几人山中行,辨机,善侍取一瓦块置于石上,对可真说,“若于此得一偈,许你亲见慈明。”可真伫足苦思,善侍斥责道:“思虑迟缓,机锋停顿,情识未透。”可真惭愧震惊,便去石霜山求见慈明,慈明道:“你是个老实本分之人,时节未到,怎么就来了?”可真道:“因被善侍师兄难住了,所以来求开解。”慈明突然发问:“何为佛法大意?”可真答道:“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慈明怒目喝骂:“发白牙豁,还作此等见解!何时能脱离生死。”可真心下大惊,哀求指示。慈明说:“现在换你来问我。”可真问,慈明大声答:“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可真于言下大悟。
我初看这句话,便很喜欢,自然不能如可真禅师一般顿悟,只说一点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这句话对仗工整,可以单独当作一句诗来读,意境很美。想像一下,寂静的山岭,没有一丝云彩,似乎天地万物都已不存在,眼前只有这山,巍峨而立;月出来了,悄然落于波心,轻轻摇曳。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的画面。
我把岭,波心都理解为人之心,人之思想本身。我站在山岭上,天空有云,波心有月,但我只见我所见。我眼中无云,所以心中亦无云,哪怕它现在天上众云盖顶,也是无云;所见的只有波心中的那一方月亮。
毛泽东主席早年求学,多次特意到热闹集市去读书,且聚精会神,丝毫不受打扰。那时,他的心已经沉浸到书中去了,外界熙熙攘攘的人群、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已入不了他的眼与耳,所见,唯有眼前这方寸世界了。
像我,每欲学习,心便飞远,不是思及这,就是思及那,一颗心道成了,“有云生岭上,无月落波心”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都是游乐嬉戏之事,本末倒置了。
所以至今无大成。
我们都是狭隘的,只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东西,感到我们想感受到的东西。现在看来,倒是“有云生岭上,无月落波心”了,其实只要,排除干扰,分清本末,禀持自心,便了能如毛主席一般,使之成为手中的良器了。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便先把这句话放于心中罢,时时警醒。
再进一步,回到禅道上来。云是世间纷杂万象,俗世之尘,是一切有碍修行之物。无云生岭上,即把俗世纷杂与心之净土相隔开;月,可视为佛之大法,禅宗真意,心思禅定,唯有那修行存于心中。
不过这其实却又是曲解。因五祖弘忍要求,神秀曾作一谒,“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见后,默然不语。这谒大家都知道,马上就被六祖慧能所破了。当时慧能还在柴房作劈柴杂务,听到人说这一谒,当时就说,此人不通呀,乃作一谒,央人贴于神秀所作的谒的旁边。谒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也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之,乃暗传衣钵,后又助慧能逃走,这是后话,不多说。
按照书中的解释说,无云生岭上,乃是没有纤尘生于心上;有月落波心,乃是心中缘起不碍万物森然,可真第一次答,出于第六意识,还没有到达这般境界。
他看山是山,波是波,其实这只是一件事罢了,只是一物的两面。
说实话,于这一点,我是有点不懂,不过,不懂的事不要强求,钻了牛角尖,更甚于舍本求末了。机缘到的时候,便如可真禅师之顿悟一般,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