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流程:喜生男丁,举家欢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57:35
九、喜生男丁,举家欢庆                              甄建国敬天敬地泣鬼神      1927年,农历9月17日,在甄建梧去世40天后,刘氏生下一个男婴!甄家大院那悲凉的气氛一下子烟消云散。    甄建国好象年轻了十岁。在孩子出生12天内,他每天都要亲自住持、亲自看人们给孩子称体重。说起来也是天意,那男孩在第12天时竟长了5斤。    按照当地风俗,孩子在出生后12天要过“十二晌”。就是把亲朋好友都邀请来,大摆宴席。并且,在这一天要向亲朋好友公布孩子的名字。一是要让大家都知道,本家又添人进口,二是要征求亲朋好友的意见,以免孩子的名字与前辈有所重复,显得不尊重亲朋好友。    甄建国指挥家人,有时候亲自动手,积极筹备孩子的“十二晌”。    先是请当地有名的戏班子,在“十二晌”那天,提前三天开始唱戏三天。再是除去亲朋好友以外,还邀请了当地的达官贵人。三是要布置场面宏大。张灯结彩,鞭炮齐鸣,所有程序都有乐队伴奏,当街摆放酒宴,谁来谁吃,号称“流水席”。    到了孩子“十二晌”那一天,一切程序按部就班,一派喜气洋洋!亲朋好友,达官贵人,加上本村的许多男女老少,有好几百人。    正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谈性正浓的时候,本家兄弟甄建斗站在高处向大家宣布:    “诸位亲朋好友、前辈长官,诸位乡亲,请大家静一静,我老大哥有几句话要跟大家说说!”    这个时候就见有几个人从屋里抬出一把太师椅,放在了祭坛前面。    甄建国表情严肃,向在座的各位环视一周,然后仰起头看了看远处的天,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随即,一行清泪顺颊缓缓而下,然后他望着众人,很久没有说话,在阳光的反射下,那行清泪映衬着那满头银发和花白的胡须,给人一种威严和震慑。他捋了一把胡须,对人们开始说话,那声音,缓慢而低沉,但透出一股坚毅:    “父老乡亲,今天,我把大家叫来,是想让,大家给我做个证。大家都已经知道,我甄家——有后啦!”说后面“有后啦”这三个字的时候,他几乎是冲着天在喊,他的声音很大,好向要把几十年来压抑在胸中的一块心病一下子吐出来。    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点声音,只是感觉这个70多岁、头发和胡子都白了的老头,又可能做出什么令人惊呀的事情。就在大家满心狐疑的时候,有两个女人搀扶着怀抱孩子的刘氏出得屋来,让刘氏坐在祭坛下的太师椅上。    甄建国回头望了一眼,停了一会儿,接着说:“我甄家大院的事情,乡亲们都了解,”他回身指了一下刘氏“这个孩子是我们甄家唯一的一条根啦!”他用双手托住自己那花白的、长长的胡须“我,已经是,风烛残年。我今天,豁出我这张老脸,当着各位亲友的面,求我的弟妹,给我甄家留下这条根吧!”    说完,甄建国转身撩袍双膝跪倒在坐在太师椅上的刘氏面前:“我,甄建国给天磕头,”磕下一个响头:“求苍天保佑她们母子平安!给地磕头,”又磕下一个响头:“求诸位亲友,帮助她们母子度过难关!给,弟妹磕头,”又是一个响头:“求弟妹不管千难万险,给,我老甄家留下一条根哪!”说罢,头触地,长跪不起!在场的人嘘声一片,叹息声、哭声一片!刘氏怀抱婴儿,满脸泪花,从椅子上站起,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扶起了白发苍苍的大哥!    刘氏满脸是泪,嘴有些发抖,冲众人鞠了一躬:“我,答应!”说完怀抱婴儿,由刚才那两个女人搀扶回屋去了。    众人中有一人站起,看上去好象是个当官的。他冲大家抱拳,高声说:“诸位父老乡亲,甄建国老先生的为人,真是名不虚传哪!我,代表乡里,在这里向大家宣布,乡里要送给甄家大院两块匾。一块是-——”他冲门口一招手,有两个人抬一块用红布裹着的牌匾,走了进来。掀开红布,只见牌匾上的大字小字都是镏金的。这个人开始大声读牌匾上的字。眉额上面刻的是“送给甄建国老先生”,中间是“积德行善战胜号”七个金灿灿的大字,落款是“全体乡民赠,民国十五年秋”。    读完,全场一片掌声。甄建国冲大家抱拳示敬。    接着那人又叫另外两个抬进一块一样大小的牌匾,仍然是镏金的大字。那人高声说:“这一块是送给甄家二嫂的!”接着,又给大家念牌匾上的字。眉额是“送给甄门刘氏”,中间是“扶为正位”几个大字闪闪发光,落款是“全体乡民赠,民国十五年秋”。    全场又是一片掌声。    稍微安静下来,甄建国冲大家挥挥手,说:“我代表我们全家谢谢大家的厚爱。我向大家宣布,小侄小名五斤,因为他12天就长了5斤哪!大号甄芳铎。下面,大家继续进行,音乐奏起!”    在掌声中,锣鼓喧天,唢呐声声,冲出甄家大院,直上蔚蓝的天空... ...                            十、“过儿等孙”成为美谈      在甄芳铎出生以后的短短八年里,甄家大院又相继连续失去了五位亲人,其中,一人出嫁,四人死亡。在这八年里,最凄惨的死亡是甄芳铎的姥爷刘家大姥爷的死亡,最动人、最惊心动魄的死亡是甄建国的死亡,“过儿等孙”的美谈就是从甄建国的死亡的处理后事时留下的。    1931年,在甄建梧去世4周年,也就是在甄芳铎4岁的那一年的秋天,甄建梧的大女儿甄芳坤出嫁了。(婆家是邻村乐陵县孔镇镇的弭庄村,女婿名叫弭现悦,兄弟六个,排行老四,是个木匠。由于兄弟们多,家庭十分贫寒。相传,弭氏兄弟每年只有一双鞋子,平常都舍不得穿。谁要是把鞋子弄丢了,谁就会招来父亲一顿暴打。当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在香港已经成为大企业家的70多岁的“弭老六”于1979年随“赴大陆观光团”受到当时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接见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的时候,曾经站在村里一个大水堂的岸边,指着一处地方风趣地说:“这个地方,就是我小的时候曾经因为丢了鞋子,被父亲暴大一顿,在这里,我整整哭了一个下午!”由于弭现悦过早死亡,抛下了甄芳坤和年幼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多亏了在香港的“弭老六”千方百计,多方周济,才使甄芳坤一家终于闯过难关,到老年时,也是儿孙满堂,其乐融融。这里面还有许多故事,那是后话。)    就在这一年的春天,甄家大院又一次遭遇匪劫。16岁的二女儿甄芳台为了与土匪枪战,在各个屋顶的女儿墙后面躲藏着向土匪射击。后来被土匪发现。在土匪的追赶与包围下,16岁的甄芳台双手端着猎枪,一边向土匪射击,一边在各屋的房顶上,蹿着蹦着。由于是一股子急性,有时候,屋顶之间相隔四五米,她一下子就蹦了过去。    土匪退去后,因为连急带吓,甄芳台一病不起。先是下肢瘫痪,后来卧床不能动弹。到那一年的冬天,甄芳台终于永远的闭上了双眼,丧失了年仅16岁的生命。    甄芳台的死去,又一次给甄家大院带来了巨大的悲伤。全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哭声一片。随即,在邻村吴家村连了死姻,出嫁带出殡,四岁的甄芳铎在大人人的怀抱里为姐姐打幡摔瓦。    据说,甄芳台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天生的性格倔强,从小就练就了吃苦耐劳、争气要强的品格。全家人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人操持家务。就在她死去的当年夏天,尽管下肢瘫痪,她仍然坚持坐在凳子上,在打麦场里,手牵牛的缰绳碾轧小麦。用甄芳铎的话说,从小就和二姐不对脾气,而和大姐对脾气。因为小的时候总是要姐姐们给自己做好吃的,而总是遭到二姐的训斥,大姐又总是有求必应,一块做了,姐弟俩一块吃,非常快乐。    1933年,是对甄家大院又一次最沉痛的打击。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甄建国和妻子焦氏相继去世。这一年,甄芳铎年仅6岁。    在甄建国弥留之际,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可能经过了非常复杂的思想斗争,他能够在他的一生中做出这么多惊世骇俗的为人处世之举,当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也许想到了下一代的未来,他也许想到了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他也许为自己能够做到的一些事情而骄傲,同时,他也许为人生短暂而自己不能够为后人做出更多的事情而惋惜。其实,他可能没有想到,人生的意义就是一种精神,就是一种奉献的精神,他的事迹和精神在永远激励着他的后人;勤勉,善良,稳重,向上,坚韧,朴素,正直,宽容,远见,隐忍,等等正在他的后人身上发扬光大;他更不会想到,从他去世的第75年开始,他的精神已经纪录在可以被全世界都能够看到的互联网上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到这位老人去世100年的时候,他的精神会以一种更为直观、更为形象的形式展示给后人!    在甄建国弥留之际,到现在仍然被人们记住的有两件事情:一、他为他的小侄子甄芳铎在用自己研究的命理的基础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贴在自己的床头。其内容是描绘了甄芳铎从小到老的一生的状况,其中有他对亲人的希望和嘱托,有他提醒侄子一生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二、他曾经把甄芳铎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告诉甄芳铎两件事情,一是关于家产。除去这个10多亩地的宅基地不能够变卖以外,如果遇到大难,所有的田地家产都可以卖掉,因为,只要有这样一块地还在,你这一辈子就不会挨饿,二是对自己的处理。他要求侄子,到我死后,你不要祭奠我,要祭奠你的大娘(指焦氏)。因为如果不是你的大娘,我就将我们家的家产全都给了人家了(指赌博和过继两件事情)。    正如这位老人所料,在他去世后,亲人们处理他的后事的时候,一场“过继”之争即将上演!    族中以甄芳国(甄芳周之兄)为首的有些人发难,提出,甄建国丧事,打幡摔瓦不能用甄芳铎,只能再过继继子,理由是甄建梧也只有这一个儿子,不能够过继而行此大礼。其实,这个提法,用心非常明显,只要过继别人,就名正言顺地把甄家大院的家产分出去一半。落井下石,用心何其狠毒!这才是真正地欺负了甄家大院的真正的孤儿寡母们哪!    也就在这个时候,甄建国的大女儿甄芳玉站出来说话了。    她非常明确,也很坚定地告诉族中人,叔叔那边只有一个儿子,是不能够过继的。但是,我们这边也不想过继这个唯一的弟弟。我们必须要过继的是弟弟的第一个儿子,这叫做“过儿等孙”。所以,这打幡摔瓦的大礼非甄芳铎莫属,你们其他人等就不必在议论了。    甄芳玉一语即出,四座皆惊。族中人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就这样,六岁的甄芳铎又在大人们的怀抱里,为含辛茹苦、德高望重的老大爷打幡摔瓦、送藏!    由于族中一些人的目的没有达到,有些人就在甄建国的丧事上大作文章。许多亲朋好友的祭典的供品被半路拦截,能吃的吃,能带的带回家去,剩下的碟子和碗统统给扔进前后大门外的水井里。后来人们才发现,后门井里面的碟碗都快要填满了!!    50天后,甄建国的妻子焦氏又病逝了,六岁的甄芳铎又在大人们的怀抱里,为大娘打幡摔瓦、送藏!    这一年,甄芳铎年迈的姥爷为了照顾他们母子的生活,也从刘集搬来甄家大院。然而,两年后,也就是甄芳铎8岁的时候,这位老人也去世了。因为刘家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所以,8岁的甄芳铎又为姥爷打幡摔瓦、送藏!    这一年是1935年,就在这一年的春节,偌大个甄家大院,漆黑一片,寂静的令人毛骨悚然!深夜,只有一个8岁的小孩子,打着灯笼,和一个30多岁的、端着上供托盘的中年妇女,一前一后,在这个到处都是漆黑一片的大院里,走来走去。那瘦小的身影,在那一点灯光的映衬下,摇晃着,闪动着,笼罩在无边无际的黑夜中,是那样的孤独、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