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王的士高mv:“拥抱孩子——一个新的家教课程(摘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2:52:16

 

 

         中国孩子不“欠打”,但是绝对“欠抱”

         有位小学老师,为了配合“亲情”单元的语文学习,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后拥抱自己的父母以表达对父母的爱意。第二天,她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满以为孩子们一定会围上来向她述说昨日拥抱的感人情景。但事实却是大相径庭,孩子们怨声载道,有的说:妈妈推着孩子说“去去,赶紧把作业做好”;有的则说:妈妈没意思,对孩子的拥抱没有反应;有的则觉得奇怪“我爸爸居然会害羞”......

        不久前,一份关于中国大陆初中学生早恋的调查结果披露,早恋的主因是: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生活枯燥,内心常常感到恐惧、惶惑、无助,于是渴望被拥抱、被亲吻。有位女学生在调查中表示:“一次,在阿姨家,表妹放学回到家,阿姨上前拥抱她,说:‘女儿回来了,辛苦了。’当时,我在旁边目睹这一情景,鼻子一酸,眼睛一热,掉下眼泪。我父母从来没有拥抱过我。于是,我就在男同学那儿寻找这种被爱、被呵护、被宝贝的感觉。”

        确实,中国孩子不“欠打”,但是绝对“欠抱”!

        “皮肤饥饿”与“拥抱疗法”

        心理学家有“皮肤饥饿”之说,如果一个孩子得不到充分的抚摸、拥抱,就会产生皮肤饥饿,然后就“不乖”、好动、烦躁,甚至通过推搡、打架来补偿。女孩子为什么比男孩子好教育,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意无意中给女孩儿多一些柔性的关爱,而对男孩儿往往更粗线条地管理,缺乏必要的诸如亲吻、拥抱等“心理按摩”。所有温血动物生来都有被触摸的需求。这种需求一旦被剥夺,生长就会迟缓,智力就会低下,由此产生非正常的行为方式。家人和亲属拥抱可以表达亲情,朋友和同事在特定场合拥抱可增进理解和友情,陌生人之间在特殊场合拥抱可缩短彼此的距离。

        众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从婴儿期开始就有情感需要和心理活动,具备了情绪反应的能力、无意识幻想的能力,从这时开始,母亲和婴儿就会通过一种“亲情”的纽带来交流感情。如果婴儿能够充分感受到母亲的爱的表达(比如搂抱、触摸等),就会对日后健康的身心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那些小时候极少得到母亲的拥抱、亲昵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一种潜在而又深刻地对被爱、被关心、被抚慰的渴望感,如果这感觉过于强烈,就会导致一种病态的情感需求。如果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能充分地享受到母亲的“皮肤接触”,就不会形成心理的“皮肤饥饿”,他会对自己所获得的爱感到满足,这对培养日后的情绪平衡能力、自信心以及关爱别人的能力都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拥抱是人类原始本能的需求。当婴儿呱呱落地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接受妈妈的拥抱,这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需求;拥抱也是人类精神抚慰的需求。一个长期不被别人拥抱的人是孤独的,一个长期不去拥抱别人的人呢,是冷漠的,他的感情也是枯竭的。

           推荐实践个案:我家的“拥抱教育”

           我和自己的孩子喜欢称兄道弟,女儿常常叫我“老兄”,这种家庭内友谊别有风味,不过,在我们的亲子关系中,我觉得做得最好的一点是学会了拥抱,不少国人会认为“拥抱”是西式的、肉麻的,其实,它是温暖的、美好的,更是实用的,而且充满力量。

       在一天中,起码可能和孩子拥抱三次。先说早晨,通常父母送孩子上学前都会和孩子说话,不论谈话地点在哪里,孩子一天的情绪就被这段话决定了。所以,如果要让孩子整天都有好心情,请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先给他一个离别的拥抱,再说一些你想说的话,美好而快乐的一天便由此开始。

         很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会以批评作为一天的开始,如“你怎么搞的,还慢吞吞的,已经迟到了”、“你怎么只吃这么一点”、“水又忘了带了吧,是不是还没睡醒啊”、“不到底是缺了哪一条筋啊”......这种情绪化十足的负面言语只会让小孩子不舒服,而不愉快的孩子是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效率的。

        再谈第二次拥抱。傍晚孩子放学回家,进门后,无论你手头有多忙,请放下手里的报纸或水淋淋的青菜或正在移动的鼠标,给孩子一个热烈欢迎的拥抱。但在实际生活里,很多家长会边干家务边机械地问:“今天怎么样?”孩子的回答一样也是干脆的“很好”,他实际上拒绝了你的询问,因为他会觉得你并不是重视他。而非语言的亲密接触——拥抱,会给你的孩子一个“回家”的感觉,这是一个安全的港湾,他会觉得你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他的身上了,这时,他们就会比较愿意和你分享他的经验和感觉。

       “ 你看起来心情不错,有什么好的消息可告诉我?”这是我们拥抱女儿后常说的一句话。当然也有这样的句子:“宝贝,你今天看起来有点沮丧,是不是没捡到钱啊?”诸如此类句子的开头,会让孩子觉得你了解他,或想了解他,你很关心并且愿意和他分享任何有关他的事。如果不能让孩子觉得被尊重,孩子是懒得向你道出实情的,更不会和你分享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当孩子在谈论自己的时候,并不希望别人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他所希望要的只是被了解。而一个拥抱是对他倾吐实话的最好鼓励。

        当孩子渐渐长大学习已独立,不少父母就不再重视对孩子的拥抱,事实上,他们仍然需要这种身体的“支持”,拥抱孩子是告诉他们:父母对你的爱没变。

        第三次拥抱,可以在孩子上床前完成。除了说“晚安”,我们还习惯拥抱。拥抱是一种含金量很大的“相处”,很多父母埋怨说很忙,哪有心思与孩子相处谈心。其实,做父母的如果真是日理万机,那只要在孩子睡觉之前坐在他床边几分钟,陪孩子聊天或谈心,对孩子而言,这也是一种很满足的关爱。现在不少青少年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如逃学、沉迷网吧、早恋、飙车,甚至吸食迷幻药......这一切显示做父母是种最困难的“职业”,稍不留神,孩子就偏离了正道。有关如何抚养孩子的书、杂志、讲座越来越多,我们虽然比我们父辈们更了解该如何与孩子相处,但因为时间压力使我们无法理智地表达情绪,所以父母要与时俱进,勇敢地采用一些传统家教中没有的东西,比如拥抱。拥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第一步;花些时间与孩子相处,和孩子在一起,当然最高境界的相处还是用“拥抱”来结束。常有父母抱怨他们为孩子所做的事,可是孩子一点也不感激,甚至不领情,彼此不了解,如果这样,做父母的就该检讨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与时代同步、是否切合孩子的心理。

        曾经我们引进了“握手”这一国际性社交礼仪,现在该是大面积学习“拥抱”的时候了,它不仅仅是一种关爱、一种沟通、一种心理治疗,更是一种无声的力量。给你的孩子一个真诚的拥抱,很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转自张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