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极限证明:青年毛泽东:化装成乞丐游历 夜宿寺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44:24

  毛泽东的事迹家喻户晓,但他青年时期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和同学萧瑜化装成乞丐游历湖南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萧瑜是著名诗人萧三的哥哥,与毛泽东同为新民学会的发起人,上世纪初叶,在学生阶层中是个风头很健的人物。1916年夏天,毛泽东和萧瑜身无分文,出游近千里,历访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

  克服旅途重重困难

  1916年7月,尚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毛泽东和萧瑜,决定利用暑假时间,化装成乞丐游历湖南,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经过三天的准备,两人出发了,每人只带了一把雨伞和一个小布包,布包里装了一套换洗衣服、毛巾和纸笔等简单几样东西,没有带一文钱。出长沙小西门,两人步行到了湘江边,很快遇到了第一个困难:没钱渡江。两人坐下商量了许久,最后毛泽东提议先上渡船再说。这时一只渡船刚刚靠岸,他们站起来迅速登了上去。小船迅速离岸,片刻功夫就到了河中央。船夫来到他们面前收钱,萧瑜坦白告诉船夫他们没钱,船夫开始很生气,后来得知是学子出来游历的,就帮他们渡河了。

  过河后,他们沿着从长沙通往宁乡县城的大路一路前行。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天,忘了时间,直到下午才意识到还没吃任何东西,于是开始乞讨。开始,两人乞讨的对象主要是路边的农家,但这些农家大多自己都吃不饱,自然也不可能拿出足够食物接济他们,两人往往要历经四五家才能乞得半饱。后来,他们决定找一户读书人家,登门拜访。很快,他们打听到附近住着一位姓刘的老绅士。于是两人联手写了一首诗表明来意:翻山渡水之名郡,竹杖草履谒学尊。途见白云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饿身。诗中第三句的“白云”,暗指刘氏能摆脱俗事的纠缠,在山中过隐居生活。“翻山渡水”和“浸饿身”的含义是一目了然。刘老先生读了这首诗后,非常佩服作者的才气,立即请两人吃饭,临走时还送给两人40文盘缠。

  离开刘家之后,天色已晚,两人沿着一条小河一直走到午夜,最后决定在河滩上露宿。由于很疲惫,两人很快就进入梦乡。夜里毛泽东醒来,发现萧瑜不知什么时候跑到附近的一棵小杉树下睡觉,于是转过头去,准备继续睡,就在此时他发现不远处一只老虎正盘踞在那里,注视着自己。此时他已完全清醒过来,可是怎么逃呢?冷静地思考后,他认为老虎并没有发现他们,关键是要防止萧瑜醒来后喊叫,于是他慢慢挪动到萧瑜那里,守在萧的旁边直到天亮。天亮后才发现,所谓的老虎原来是一块石头。就在两人准备起身时,草地上突然窜出一条蛇,幸亏没有被咬,否则附近又没有医生,很是危险。于是两人决定,以后再也不在野外睡了。

  到达宁乡县城后,毛泽东总结了几天乞讨生活的感受:一分钱没有的日子确实困难,但只要肯动脑筋,能坚持到底,什么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夜宿昭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