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机兵3高清壁纸:从祝华英内证看经络本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52:53

从祝华英内证看经络本质

(2009-10-17 13:16:39)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太极物理

手足三阴三阳的动态现象

祝华英
  贫道有一次在炼午功的“咽津服气”之时,明显感觉吞下一个清凉的圆团降入“下丹田”,随即停止了后天的鼻息,同时在“下丹田”出现了先天呼吸(胎息);即觉得身心非常凉爽明静,而周身的气血似停若滞,但清晰的感觉到脐部(下丹田)处有约3cm的透明圆球在微微的、缓慢地正反往来地周旋着。约十分钟后,即明确感觉到四肢的内外侧各有三条经脉路线一致的运动着。原来手足之内侧的三阴经与手足之外侧的三阳经以同速反运动着。即内侧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外侧手三阳经则向肩部方向运行。同时外侧足三阳经向足趾方向运行时,内侧足三阴经则向腹部方向运行。但是,身体另一侧的手、足之三阴经与三阳经的运行,分别与之相反:即左侧的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则右侧的手三阴经向腋窝方向运行,其余的三阴三阳逆行经脉类推。

  由于这种左右侧相对立往返无休止的三阴三阳同速运动,使我亲身体验到“十二经脉”的运行是呈现双向正负运动规律的。可是,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肘;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的双向旋运动不
过膝。这种阴阳正负运动便是我悟开十二经脉的关键所在。

  我处于这种“胎息”的状态时间较长,故清晰地觉察到:
  1、左手之三阴经的机能正运行出至手指的同时,三阳经即正运行至头;左足之三阳经运行至足,三阴经即运行至腹。同时,其右侧之足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足,右侧之足三阳经即反运行至头;右侧之手三阳经即反运行至手,右侧之手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胸中(图6)。再接着,右侧正运,而左侧反运;左侧正运,而右侧就反运。正常人每行一个呼吸之时,其左侧约正负各运行二次;右侧亦正负各运行二次。所以,十二经脉的内在机能始终都是正负无休止的升降进退运行。

  胎息发现左右手足
  1、左侧正运、右侧反运
  左侧手三阴从胸手
  左侧手三阳从手头
  左侧足三阳从头足
  左侧足三阴从足腹
  右侧足三阴从腹足
  右侧足三阳从足头
  右侧手三阳从头手
  右侧手三阴从手胸中
  
  十二经脉正反运行方向表
  2、右侧正运、左侧反运
  右侧手三阴从胸手
  右侧手三阳从手头
  右侧足三阳从头足
  右侧足三阴从足腹
  左侧足三阴从腹足
  左侧足三阳从足头
  左侧手三阳从头手
  左侧手三阴从手胸中
  
  2、人体中线的督、任二脉是“两条”经脉相合并的,也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往返运动机能。
  3、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之“别络穴处”的阴阳机能交合,是人体表里、阴阳经脉交换最奥秘的联系之所。这一现象,在解释根、溜、注、入矛盾的运动中详述。

  4、头部的两侧亦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进退运动机能,只是运动路线复杂,故感觉不太分明,仅感觉其复杂的经脉升降运动机能由头部至颈部而止。
  5、胸腔和腹腔内的脏腑也有类似的阴阳进退机能运动,但因其脏腑的位置分散而难以分辨清楚。如果依据手足四肢的三阴经和三阳经之明显对立的运动规律,故对头部和脏阴腑阳的经脉运行,即能够推理而得到解释。

  在“胎息”的状态历时四小时之后,由一点思维念头略心,陡然间我恢复了后天呼吸,周身由凉转温,其手足之三阴三阳经脉的运行机能也消失。根据这次“胎息”的体验,使我多年研究“十二经脉”所遇种种不可理解的矛盾获得了解释。
注意:经络在本质上是某种驻波结构形成的波导,其中营气的传感实际上对应于一种纵波,既有行波结构也存在驻波结构,正常人驻波结构体现不明显,行波以疏密相间的密度波形式沿经络感传,其速度大概在每秒几个毫米至几十厘米(锻炼人其速度可快可慢,慢可至脉住息停),若密度波密度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则可以产生宏观可感知的感传现象,临床上自发或人工诱发的各种经络感传现象正是这种原因造成的——如用疏密相间的钙离子电解质振荡来解释经络波。关于营气传导的驻波结构,在上文论述中,有两处描述即“……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肘;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的双向旋运动不过膝。……”和“……正常人每行一个呼吸之时,其左侧约正负各运行二次;右侧亦正负各运行二次。……”正好是营气运化驻波结构的体现,之所以有双向回旋,乃是纵波振荡的必然体现,这一点联系弹簧小球构成的振子的振荡就很容易理解,而其中“不过肘”和“不过膝”暗示了肘、膝处为纵驻波的波节点,此处没有振动,并可作为振荡旋回的边界。考虑到纵驻波的形成与传统中“心息相依”的内息规律直接相关,其发源直接在于下丹,所以其营气振荡旋回与下丹之球和呼吸周期一致,因为形成的是驻波结构,其周期减半,一个周期内正好往返2次,即与祝道长内证中“……正常人每行一个呼吸之时,其左侧约正负各运行二次;右侧亦正负各运行二次。……”的描述相吻合。在正常情况下,太极演化是三轴往复振荡,营气的运化在纵波(对应三轴往复振荡之机和奔机逗节之动,如郁单)往复振荡的同时,还有横驻波结构(对应周流旋回之机和螺旋式运动以及通常所谓横驻波结构,如横览),而且相对容易体察,其中切脉的沉浮即是对气脉运行横驻波结构状态的诊断,而其寸关尺的位置和脉的迟缓则兼顾了纵驻波结构,详细来说,其寸关尺位置差异对应纵驻波,关上为阳,关下为阴,关处为中节(左手法天,以巽震木为中,与先天卦相应,右手法地以坤艮土为中,与后天卦相应,左右相克为合,上下相生为顺)、其脉诊轻按之法应六腑为横驻波之阳鱼,重按之法应五脏与心包为横驻波之阴鱼,其常态为中节。因此,中医中的切诊实际上与太极驻波结构关系极为密切,同时把握了经脉营气运行的本质。无论横波还是纵波、机械波或者量子物质波,不管其存在形式和物理本质,频率是其中统一而关键的内在要素,故物质波波谱的划分乃是机械声波、电磁波、物质波混杂描述的,实际上其中物理本质应该是有所划分和区别对待的。其中,其驻波初期多以8字形螺旋极限接近缠绕的方式由正反两列波叠加所成,进阶后象DNA双螺旋在细胞分裂时展开一样可以形成平行的形式,这一点也与密宗左右脉螺旋缠绕到变直(直心是道场,对应直行光和螺旋形光路的差别)的过程完全类似。另外,微波背景辐射中心频率大概在波长为7.35厘米(频率4080兆赫),现在已经知道,实际上在0.3~7.5厘米波长范围内都存在着这种背景辐射,这实际上与营气纵波的感传速度在同一个数量级上,考虑到微波背景辐射非常接近于2.7K的黑体辐射,而黑体辐射本身与谐振腔关系密切,这从另一侧面为三丹脏腑和经络系统的微波谐振腔波导本质提供了佐证。同时,微波由于光量子场强适中,比较容易引起生物体的信息效应(非热效应)和热效应,所以经络感传在频率升高的同时,会有低频调制的红外辐射(低频调制很关键说明带信息,微波振荡可对全身气血运行进行调制,乃基于此理的反用。1978年3月10日上海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顾涵森研究员与上海中医学院气功医师林厚省合作,利用科学的仪器测试出运气疗法中的“外气”之一是受低频涨落调制的红外辐射,证实了气功者发射了带有信息的红外电磁波.在密宗中脉轮色气分布由下往上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白暗示了脉轮速度效应的变化,恰好可对应一圆锥,其顶端在上。这种色气的形成,与人体谐振腔的特点与某种选频和调制机制有关,也暗示了驻波机制的存在,因为在顶点处呈现汇聚效应,和驻波的波节点的特性一致),会感觉到一股热流。人体每一相对独立的分节部位都是一个全息元,而切脉位置在于肘部肺经位置,除了传统所谓受理学影响之外,可能还有更深刻的其他原因,比如肺主治节,其中最能体现后天营卫脉息精气的盛衰,同时肘膝部以下位置由于处于手足中节,没有大的器官、表面形态起伏和体态分支干扰,其场结构规律性最明显,此外在人体大部结构上,腕部、足部和头颈部都有动脉,而腕部寸口恰在中间,最能反映整体状态。在传统子午流注取穴针灸法中按每经分五行“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的方法也全部在肘膝部以下,也暗示了这一部位的特殊性。

    另上文中“……明显感觉吞下一个清凉的圆团降入“下丹田”,随即停止了后天的鼻息,同时在“下丹田”出现了先天呼吸(胎息);即觉得身心非常凉爽明静,而周身的气血似停若滞,但清晰的感觉到脐部(下丹田)处有约3cm的透明圆球在微微的、缓慢地正反往来地周旋着。……”的说法,特别提到后天鼻息停止之后“周身气血若停若滞”这正暗示口鼻呼吸停止转入皮肤毛孔呼吸后转入全身振荡模式的开始(不停滞不足以体现振荡),这本身是一种功能的提高,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成某种返祖现象(水中生物都是用皮肤呼吸的),本质上也是营之后天气和先天元气的融合,因此之后将介入无为法的锻炼。进一步到了大周天则有出而不入之呼吸,这是毛孔呼吸进一步增强的体现,最后达不出不入之呼吸,乃是彻底共振消音。“约3cm的透明圆球”实际上乃电解质内环境中的等离子体球,其本身为微波谐振腔,其旋转运动受微波谐振调制,同时也可通过微波辐射协调周身气血运行,诱发各种循经感传的密度波的变化效应,既有力声热电光的变化,同时也有相关的类似化学振荡和影响化学钟的化学反应,进而可以温润通透全身。脐下球先出现,对应玄珠成形,正是向下一层次发展的关键时刻,其旋转与四肢处经脉运行关系密切,正暗示了土旺四肢的规律。球出现,则五区兼备,对应五丹田成形(未必稳定,所以后来消失,另等离子球状闪电也不容易稳定),相当于天干设位,后四肢出现明显规律乃干中生支,从而影响周身气血运行,若进一步通过一定的方式球凝缩可变为金丹(未必一定是丹道周天模式),可入于先天,则必然呈现电磁振荡之体,以微波振荡为始涉及到生物场电磁波谱的拓展。玄珠成象必然是在脐下丹田,金丹安位必然在肾前脐后波节处,乃玄为水,金丹为土金,中位同时主治节,这里命名很严格,来不得模糊。玲珑光崽子小如寸许以下(3cm),叫做第九识样子像刺毛球阿摩勒果,寸许圈点叫做第八识圣凡分水岭或生死流转种子。

 人的血液循环主要对应营气和卫气的运行,同时以宗气为动力,其以心脏为中心,相关于脾胃心脏主营血,而人的元气运行则以脐周动气为中心,主要在于宗气和元气的转换,这一点类似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换,通过内太极的旋动,以元气为基础,为宗气和营卫气循环提供动力。实际上对于营气而言子午流注在子时对应胆经,乃是因为营气为后天气,元气当在子时萌动,则不对应胆,与肾有密切关系。如《性命圭旨》时照图云:人之元气逐日发生。子时复气到尾间。丑时临气到背堂。寅时泰气到玄枢。卯时大壮气到夹脊。辰时书气到陶道。已时乾气到玉枕。午时垢气到泥丸。未时豚气到明堂。申时否气到膻中。酉时观气到中浣。戍时剥气到乾阙。亥时坤气而归于气海矣。从这也可看出12消息卦与12月的对应,实际上相关于元气。而且祝华英的发现实际上相关于元气宗气循环,故而内丹旋转与呼吸同节律,因为为纵波驻波,周期减半,一周期内往复2次,进一步也深刻影响血液循环,另外,人的血液循环频率约为呼吸频率的四倍,也暗示了血液循环之宗气与脐周动气的相应关系。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按照营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夜行于阴二十五的路线,一昼夜运行五十周而会合于肺经。如《灵枢•营卫生会》说:“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阳衰,平且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己,与天地同纪。”其运行路线见《灵枢•营气》,谓:“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内,注目内,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蓄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上段恰好描述了营气在12经中的流注顺序,也可以看成子午流注的根据之一,子午流注作为营气的运行规律,关于卫气和元气的运行规律则与此不同,元气的运行与奇经八脉有关。

   《灵枢·本神第八》中说:“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在脉诊中认为左寸关尺主血(体循环),因此其中节为肝胆,右寸关尺主气(营,肺循环),因脾藏营,故其中节为胃脾。而且可以明确,通过心脏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之宗气和消化系统水谷精微之营气有机统一在一块。血液循环对应的横波系统传导于具有实际解剖结构的管道中,而营气对应的密度波纵波系统则不对应具有实际解剖结构的管道,两者在人体各大关节处汇合,特别在寸关尺处混成太极,可以作为整体系统状态的表征。

   古人讲,心脏有七个孔,和七根血管相通,但其中有一个孔是闭塞的。所谓“七窍开六窍,一窍不通”,就是指这个半闭塞的窍。这个第七窍是心脏有和腹动脉相连的孔道,如果开了,心脏的血便能大量地、畅通地流进腹动脉。“七窍玲珑心”指的是腹动脉开时,胎息自然会出现,用这种方式起动血液循环最能帮助心脏血液流动良好。一般人的腹动脉也在供血,只是不直接从心脏供给,而是从旁边流入的。所以道家“百日筑基”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把心脏的血液迅速引入腹动脉,这也是补后天之本(脾、胃)的根本方法。妇女在怀孕时,腹动脉会自然打开,这是女性的特有功能,正符合了练功时所欲达到的心肾相交,降心火补肾水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血液循环加快,身体不怕冷,免疫功能提高,所以有许多妇女在怀孕期间,一些疑难之症会自然地康复。我们平时所说的“上火”,就是指心脏的血下不去,血逆行上丹田或停滞于肺内、心内,于是血中出现缺氧现象,最后产生血热。气带血下流,血旺气就来,下丹田一热,肾就开始热。肾属水,水一加热,就开始气化,这就是古人采用的结丹方法之一。田诚阳道长在他的修道入门57页里写到: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人的心脏原有一管,上通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出生之后变成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老子》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指的就是这根管。

   经络感传现象包括低频调制的红外辐射等则是后天营气和先天元气相调和的表现,微波背景辐射关乎人体元气的,与水液代谢和钙离子电解质振荡关系密切。虽然先天、后天密切相关,但中医调整的更多是后天营卫气和宗气,而丹修更多调整先天元气,前者不绝五谷,后者开通采气大关后可辟谷,餐食精气。因此,玄关设窍后任督元气形成循环而精固,同时冲开泥丸一窍可通过相关穴位收摄光气而补充先天元气,宗气和水谷精微调和的后天之气通过腹动脉下注至丹田,与五脏先天元气混而为一,心肾交金木并而五区内太极显象,太极转寰渐渐12经和奇经八脉通透。

   玄珠作为内太极其色气方位按照河图分布,而其流转所诱发气机流动则按洛书顺序分布,这从传统丹道理论和祝华英内证结果可以推断出来。另人体营气周流规律也是按照洛书顺序来的,其中也必然相关于本丹按照河图规律的流转。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得出结论,人体气机流动与月亮关系密切,其中有洛书和先天八卦,而本丹则相关于太阳,其中有河图和后天八卦。立位于地球,观察月之运化,有洛书存在,故古云“月象洛书”;立位地球,观太阳运化,有河图存焉,故古云“日象河图”。二者又并行不异,可通过七九易数互变.中宫四六分劲,各加三而为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