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脚镣莎莎上:刘中民:和平崛起不是维护南海权益紧箍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21:36

刘中民:和平崛起不是维护南海权益紧箍咒

2011年06月28日08:24东方网 

刘中民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

近年来,在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宣示中,中国不断重申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主张“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外交实践中,中国也一直在践行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外交理念。

但是,在近年来的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大国和周边国家的舆论中,却不断地将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和条件强加给中国的“和平崛起”,并试图用它们杜撰的“和平崛起”话语体系围堵和绑架中国外交。这在去年以来的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基本逻辑是,既然中国坚持和平崛起,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那么中国在任何情况下与任何国家的任何争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任何举措,中国维护正当权益的任何行为,都违背了“和平崛起”政策宣示,因此便会有“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中国扩张论”等“中国威胁论”的变种。

在笔者看来,中国应该明确地告诫那些企图用“和平崛起”绑架中国外交的国家,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道路的信念永远不会变,但“和平崛起”也绝不会成为中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紧箍咒”。具体说来,应澄清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和平崛起”并不意味着中国惧怕冲突。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更重要的主观诉求在于避免走历史上崛起大国军事扩张导致全球性战争的老路。中国的理性选择在于规避挑战传统的霸权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惧怕外部试图强加给中国的冲突。这是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应该搞清楚的逻辑,因为它们似乎认定中国十分担心与周边国家冲突会破坏和平崛起战略,进而偏狭地将中国和平崛起战略视为它们蚕食中国权益的机遇。如果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一味坚持这一逻辑并存有侥幸心理,最后它们必须承担为此付出的代价。

第二,“和平崛起”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自己的利益底线。长期以来,从和平发展的世界大局出发,从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的地区利益出发,中国一直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对目前多数岛礁被相关国家占领、油气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并探索双边协商的办法逐步解决岛礁和海洋划界争议,这是此前南海局势保持相对稳定的根基所在。但是,近两年来,在外部势力的怂恿下,越南、菲律宾等一再将中国的理性、大度、忍让视为坚持和平崛起的中国的无奈选择,不断冲击中国的利益底线。近来中国驱逐相关国家测量船、南海巡防、南海军演等举措意在告诫菲、越不要挑战中国的利益底线。

第三,中国海军现代化与“和平崛起”并不矛盾。近年来,中国海军的有限发展以及走出“第一岛链”的训练,乃至对索马里反海盗行动的参与,都不断地被外部世界放大,并被扣上“中国海军民族主义”、“中国海洋扩张”的帽子。在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以及印度、东南亚国家等周边国家,“中国海权威胁论”大有甚嚣尘上之势。美国和相关的周边国家应该清楚,中国的海权力量的发展在于主权诉求,在于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防御性诉求,有限的国际拓展也在于更好地履行打击海盗、海上反恐、海上搜救、灾难救援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责任,而不是挑战美国的海上霸权和侵略他国海洋权益。无论是美国,还是周边的国家,适应中国海权力量的有限增长并寻求在海洋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才是合理的选择。因为任何国家都无权剥夺中国发展与自身主权及防卫需求相适应的海军的权利。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中国人自己也有意无意地被“和平崛起”捆住手脚,在对外关系中养成一种畏惧冲突、规避争端、习惯妥协的战略思维,“和平崛起”战略便会如外部某些国家所愿,成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紧箍咒”。

薛力:南海是中国哪个层面的利益

2010年10月27日08:27环球网薛力

薛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副主任

南海一直是个不平静的水域。它在中国国家利益中的位置,不仅大有探讨必要,还关系到南沙海域的油气开发问题。笔者认为,南海相关的利益不是核心利益,但属于中国的“重要国家利益”。

如果国家利益只有两类:核心利益与一般利益,那么南海无疑不是一般利益,划分为核心利益是有道理的。但这种划分方法太笼统,容易把核心利益泛化,并不利于维护真正的核心利益。

按照重要程度,国家利益可以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一般利益、次要利益。其中,核心利益是指关系到一个国家存亡的利益,如大部分国民的安全、领土的完整和政治制度的保持等,其地位相当于人的大脑与心脏。重要利益是指那些虽然不会影响国家生存,但对国家具有重大影响的利益,如国民生活方式的保持、获得有利的国际战略平衡、维护国家信誉、重大利益的维护等,相当于人的手或者腿。一般利益是指国家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所追求的利益,如国民生活的改善、扩大进出口、吸引外来投资、维护国际政治稳定、发展双边友好关系等,相当于人的手指。次要利益指对国家影响很小的利益,如公司与个人在海外的经济利益,其地位相当于人的若干颗牙齿、身体非关键部位的皮肤、少量的血液。

对中国来说,核心利益事关共和国存亡,不能退让、讨论与交易,如坚持和平发展路线、维护领土完整等。这是中国把防止“台独”、“藏独”与“疆独”列为“核心利益”的主要原因。南海对中国很重要,海上通道、渔业资源、海底自然资源也能给中国带来巨大利益,不属于一般利益和次要利益,但是,这些利益也未达到影响共和国生存的程度,所以不属于核心利益。由此可见,南海属于中国的“重要国家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官方从来没有公开宣布南海属于中国的核心利益。刊发相关文章的媒体通常援引来自日本共同社的一则报道。具体来说,继2002年与东盟10个成员国共同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之后,中国最近又开始与东南亚邻国进行谈判。这表明中国并不认为南海问题属于事关国家存亡、“不能退让、讨论与交易”的核心国家利益,希望达成争端当事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很清楚的一点是:中国与东南亚有关国家都无意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中国坚持主张在双边框架内进行谈判,东南亚有关国家则担心单独与中国谈判会吃亏,因此坚持“1994年原则”,即“今后对外将以集体名义而不以双边名义接受谈判”。最近还试图拉入区域外大国以进一步“平衡”崛起中的中国。这是没有必要的担忧。中俄、中朝、中缅、中越之间成功完成全部或部分划界谈判的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中国过去二十多年都是在“与东盟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原则下处理南海问题,在油气资源开发上相对克制,没有针锋相对地进行开采(欠缺深海开采技术、油气储量未知仅是次要因素),被人认为是把南沙油气开发当成一般利益乃至次要利益。现在,文莱、菲律宾、马来西亚与越南每年在南沙海域油气开采量达到5000万吨油当量左右(包括其从九段线以外海域开采的部分),而中国在南沙海域则是“滴油未采,寸气未得”。

显然,这种状况不能无限期延续下去。南海问题是中国的重要国家利益而不是核心的国家利益;中国在与东南亚邻国磋商更有约束力的南海行为新准则时,应大力推进南沙海域油气合作开发进程,有必要采取“以斗争求合作”的方式。中国在与东南亚有关国家商议新的南海行为准则时,应该探讨合作开发南沙油气资源的途径与方式。如果有关国家不响应,中国应该坚决在南沙海域选择一些未开发区域单独进行招标与开发,以迫使东南亚有关各方改变目前“单边猛采”的做法。

社科院专家介绍各国对南海实际控制与石油开采情况

2011年06月14日 19:14
来源:凤凰网专稿 作者:周东旭

南海纠纷形势图

核心提示:近日南海问题日益升温,6月13日,凤凰网独家连线南海问题专家、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国强。李国强认为对南海目前的争端,中国首先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行动,探索临时性的解决办法。从长远来看,需坚决贯彻中国的大海防战略,同时,海上执法部门要不断地加大海上和空中巡视护航的力度,不间断的宣誓主权。必要时,做好实施收回被占岛礁的准备。

对话嘉宾:李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著有《南中国海:历史与现状》等。

一、南海的地位:区位与资源

南海海域石油储量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

凤凰网资讯:请您介绍一下南海的战略意义。

李国强: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从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

凤凰网资讯:南海的资源情况呢?

李国强:南海岛礁附近海域拥有丰富的资源,渔业资源、航道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从航道上来讲,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海域。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90%以上的石油输入要依赖南海这个航道;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二。就中国来讲,通往国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航线经过南海海域。

石油天然气,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我们称之为“第二个大庆”。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这个区域里边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

二、各国实际控制情况

中国军队进驻岛礁仅7个,越南控制南沙29个岛礁。越南基本上控制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上控制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上控制南沙西南部海域。

凤凰网:目前各国对南海的实际控制情况是什么样的?

李国强:从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越南陆续侵占和进驻南沙29个岛礁,同时把南沙群岛及其附近大约100多万平方公里,纳入到越南的版图,并声称对西沙也拥有主权。越南是除中国外,唯一对西沙和南沙同时提出主权的国家。

越南通过大肆的宣传,设立行政机构,委任行政官员,加强统筹管理等方式,强化对南海的主权意识;通过开发旅游和与国外石油公司的合作,大量攫取南海资源,推进对南海的实际占有;最近这些年又大量购买舰船等军火装备,加强军事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

从整个南沙的区域看,越南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上控制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

凤凰网:越南等国对南海岛屿的控制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李国强:无论是越南还是菲律宾,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不断采取各种方式,来侵犯中国南海的主权和管辖权。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比较清晰的脉络,一开始,以占领岛礁、瓜分海域为主,也就是所谓的抢占;第二个步骤就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之后,也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采取强化主权、宣誓主权的行动;自2000年之后,他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固化主权。可以看到,抢占阶段、宣誓阶段和固化阶段,是一步一步在升级。

凤凰网:中国对南海的实际控制情况怎么样?

李国强:在南沙,中国军队主要进驻7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所占的太平岛。在永暑礁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在美济礁设立了渔业避风设施,除此之外,多数岛屿还没有开发利用。咱们国家所占的岛礁,基本上是位于南沙北部中心地带,除了北部和西沙群岛相连之外,我们所占的岛礁,东、西、南三面,基本上被周边国家所占据。我们实际控制的岛礁数量比较少,而且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也特别狭小。

三、南海石油开采

越南早在1978年就在南海开采石油,中国没有实际开采项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南海特别是南沙的主权争议导致的不安全环境。

凤凰网:越南在南海岛屿有哪些具体开发项目?

李国强:越南最早在1978年就和日本达成协议,就开发南海海底石油进行合作。自此之后,越南与50多个外国石油公司,签订石油勘探和开发合同大约有30多个,越南还在西沙和南沙海域非法石油招标120多个。

1986年冠名为“白虎”的油田在南海正式投产,由此开始越南的原油产量逐年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仅仅这个“白虎”油田,已经累计生产原油2000多万吨,创汇250亿美元。2009年前后,越南冠名为“大熊”、“龙”和“青龙”三个油田也相继投产,这几个油田都是在我国南海断续线之内。

越南曾经是贫油国,现在的石油年产量高达将近2000多万吨,一跃成为了石油出口国。石油已经成为越南出口最多的产品之一,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30%。

凤凰网:中国有没有实质性的油田开采项目?

李国强:没有。周边国家和国外石油公司,一共合作开采大约有1200多口油井,但是就是没有中国的一口油井。当然这1200多口油井是在整个南海的南部海域,有很多并没有进入我们所主张的管辖断续线之内。

凤凰网:为什么会这样?

李国强:我想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安全原因,直接跟南海,特别是南沙的主权争议相关,南海处于一种并不是十分安全的局面,风险过大,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致力于国内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还不是很强,受困于资金上的困扰。

第三个困境是来自于技术上的困境,也就是深海油气勘探和开采,所要求的技术含量非常高,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并不具备在深海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的技术能力。中海油尝试过与国外公司合作,拿市场换技术,但是这样一个过程应该说很曲折,也并不是很顺利,国外的核心技术还是拿不到。

凤凰网:现在的情况呢?

李国强:国家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应该说资金已经不是问题。在技术上的困扰,特别是我们看到去年6月份、8月份的时候,“蛟龙”号载人深潜下水成功,实际上也是我们深海勘探和开采上的一个重大技术突破。基于这样的一些突破,今年年初,中海油公司提出向“海上大庆”进军的目标。

现在依然是安全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其实,早在1992年的时候,中国的石油公司和美国的克里斯公司,在万安滩这边,也签署了合同,要尝试进行南海的石油开采,这是中国和国外石油公司签署的第一个南海的海上石油合同,真正意义上的合同,但是很遗憾这个合同最后夭折了。核心就在于周边环境、安全环境和国家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四、中国对策

中国力争通过外交途径的同时,更重要的在于加强军事防御,坚持大海防战略,强化海上执法,做好实施收回被占岛礁的准备。

凤凰网:面对南海争端,中国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李国强:第一,坚持“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基本立场。

第二,进一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外交行动。在争端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与周边国家探索出临时性的解决办法。比如在东海,和日本有渔业协定;在黄海,与韩国有共同的渔区;在北部湾划界后,也有共同的渔区、临时共管的一些地方。在南海会不会有这样的临时措施出来,我想是值得探讨的,政府也会做一些努力。

第三,我们会坚决贯彻中国的大海防战略,提升岛上、岸上和海上作战能力,继续保障健全的海防能力体系。南海问题涉及到我们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有没有一个完整的海防体系,对我们维护主权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海防战略是要坚决去执行的。

第四,海上执法部门,包括海警、海监、渔政、海事等,要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不断地加大海上和空中巡视护航的力度,不间断的宣誓主权,显示我国在南海的存在。

凤凰网:刚才您提到,我们在开采能源方面主要面临安全环境差的困境,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李国强:最重要的还是发挥人民海军保驾护航的功能。随着我们的航母即将建造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我们在南海的军事防御格局,同时也会为我们在南海的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保障。

凤凰网:在我国控制的岛屿周围也经常发生争端,有什么办法吗?

李国强: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个人认为,一方面要加大所占岛礁的防卫能力和防卫功能,以及多方面的功能,即军用和民用的功能;另外一方面,希望能够做好实施收回被占岛礁的准备。

 

南海“军演季”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11:57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被美国搅动的南海这片“浑水”,虽然短时期内不可能演变成海啸,但波澜四起的状态会持续存在

  《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  | 北京报道

  7月20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高官会上,中国和东盟国家就落实《宣言》指针案文达成一致。

  这是近日紧张的南海局势出现缓和的第一缕“阳光”,虽然外媒和中国国内舆论也对该宣言过于原则化的倾向表示质疑。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在会上表示,“这对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合作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新加坡外长尚穆根则称,这是一个重要“突破”。

  然而就在这一天,一群菲律宾议员登上了被菲律宾占据的中业岛“宣誓主权”。菲外长罗萨里奥也在外长会上批评指针成功实施的必要因素“不完整”,并呼吁东盟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共同质疑中国提出的领土要求。

  越南、菲律宾等与中国有南海领土争端的国家,想要借助东盟的“集体力量”牵制中国的企图昭然若揭。

  美国接下来的声音和举动成为中国官方和民间紧密关注的焦点。

  五次军演,美国“导演”并参与了四次

  自2009年美国提出“重返亚洲”战略部署以来,2010年7月,美国第一次公开干预南海问题,试图造成南海问题的复杂化和国际化,越南和菲律宾等国见有美国“壮胆”,大小军事演习就披着各种政治外衣不断上演。

  南海地区进入“军演季”。

  6月13日,越南海军实弹演习。14日,美国联合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六个东盟国家,在马六甲海峡、西里伯斯海和苏禄海举行联合军演。28日,菲律宾和美国在在普林塞萨港市以东的苏禄海水域举行联合战备训练演习。7月9日,美日澳三国在文莱附近海域举行联合军演。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访华后两天,7月15日,美国和越南联合军事训练又拉开序幕。

  美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密集扎堆的军事演习,使南海局势迅速升温,并有为7月20日召开的第44届东盟外长会议造势之嫌。

  五次军演,美国“导演”并参与了其中四次,在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宫少朋看来,近期频繁的军事演习是一种苗头。他告诉《望东方周刊》,“美国在中东地区缓和了局面以后,要把战略重点转移到西太平洋来。”

  而对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这种说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楚树龙告诉《望东方周刊》,“美国从来没有离开过亚洲,它只是要重新恢复其在亚洲的领导主导地位。”

  据宫少朋介绍,“9·11事件”之前,美国的战略主张就把重点放在了亚太地区,“‘9·11’打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反恐斗争成为第一位,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把亚太地区的事情压后,一压就压了快十年,到2010年,奥巴马政府从阿富汗伊拉克撤军,才开始实施十年前的计划。”

  “美国现在是靠在亚洲制造问题而生存”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十年前,2001年,美国是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十年后的今天,美国只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亚洲地区所有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变成了中国。十年的天壤之别,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不能接受。”楚树龙说。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上任伊始就确立了经济、安全、人权三大外交支柱。然而受金融危机的重创,失业率上升,投资减少,美国的经济地位衰落,甚至有分析人士断言美国会像当年日本一样经历“失去的十年”。伊拉克战争又使美国的民主人权主张受到质疑。

  “所以美国现在恢复他在亚洲的领导主导地位,依靠的就是‘安全’这一支柱。”楚树龙分析说,“美国现在是靠在亚洲制造问题而生存,挑拨、制造、扩大、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来显示美国的主导地位。这也是美国面临衰弱的表现。”

  “衰弱”的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玩起“变脸”,马伦一面访华一面又与东南亚国家联合搞军演。被美国搅动的南海这片“浑水”,虽然短时期内不可能演变成海啸,但波澜四起的状态会持续存在。

  “美国利用和越南、菲律宾、日本双边力量向中国施压有局限性,所以就开始利用多边力量,造成看上去的多数国家‘一致’,向中国施压。美国在亚洲的总体目标不会变,他会继续强调军演,这是个长期的趋势。”楚树龙说。

  南海争端到底争什么

  美国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其在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国际上航行自由是指所有国家的各种船舶均有权在公海的任何区域自由航行

  “美国所说的航行自由不是商船航行自由,指的是军事侦察和活动的自由,包括对其他国家敌对侦察的航行自由,在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你的领海附近,美国用航行自由的幌子,使用国际概念偷梁换柱。”楚树龙分析。

  在楚树龙看来,关于南海问题,国内许多媒体都没有说清楚到底在争什么,“南海的问题是岛礁的争议,也是水域的争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海争议主要集中在岛礁。而这两年的争议主要是水域,集中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在离我们近的水域进行勘探开发的问题。”

  “水域的划分,即我们所说的九段线,不被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这些国家所承认”,楚树龙认为,上述国家“实际上是在挑战我们的九段线”。

  1935年4月,当时的海军海道测量局经实地测量,在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第二期专门绘制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确定了中国南海最南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了疆域线之内。这是九段线的雏形。

  1947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以未定国界线标绘了一条由11段断续线组成的线。新中国出版的地图也标绘了这样一条线,改为9段断续线。九段线通常被称为传统疆界线。

  “我们现在的矛盾是,一方面说这是我们的领海,一方面又说航行自由没问题,这就产生了混淆和矛盾。” 楚树龙说,解决九段线的争议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关键。而九段线在国际上不被认可,“中国要向世界提出更有力的证明和依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主权问题,多边形式越搅越复杂

  除了把疆域划分清楚的解决办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提出了分层次解决南海问题的办法。他告诉《望东方周刊》,“未来我们要分双轨解决南海问题,第一个就是涉及到主权,基本权益划分的问题,这个就要双边解决,多边形式越搅越复杂。另外一个涉及到航行的通道问题,打击海盗问题,对海啸的监测和预警,可以用多边的方式,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处理双方的共识和利益扩大。”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往来现在处在一个快车道上,2010年1月1日成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自贸区,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2927.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1?4月,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1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5%。

  “共同的经贸发展,符合双边人民利益,主权问题可以用更有智慧的办法搁置下来。搁置的同时再在经贸方面加大合作,比较世界上各个国家主权争端的各种解决方案,采取一种渐进的方式。”王逸舟说。

  这种“更有智慧的办法”,王逸舟简述为“以现状为基础,核心不变,边缘部分可以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共管托管,第三方能够进入监管的方式。”

  王逸舟说,黄海、东海和南海三海联动,不要把南海看做一个孤立事件,整个亚太地区要加强合作,扩大共同利益,求同存异,不要把问题的一面扩大,要尽可能发展合作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