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畔吉他谱教学:超级记忆法--不收藏可真是损失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46:43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态势


  新中国建立 60 年来,在国民经济各个发展时期,国家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自上世纪 50 年代起,我国就根据当时的财力和技术水平,建设了一批水电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更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科技和装备制造业的实力增强等,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追赶世界发展水平,实现超越式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使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2005 年 月 28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 年 月 日,可再生能源法开始施行,该项法律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地位,把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国家发改委于 2007 年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发展,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 2010 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 10%,到 2020 年达到 15%。在可再生能源法和各项配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通过采取特许权招标等措施,大力推进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在送电到乡和解决无电人口生活用电工作中,积极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推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培育;围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以市场推动为主,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以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为先导,积极推动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


  到 2008 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年利用量总计达到了 2.5 亿 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9%,比 2005 年上升了 1.5 个百分点,其中水电为 亿 标准煤,太阳能、风电、现代技术生物质能利用等约 5000 万 标准煤,为 2010 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 10% 比例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2000 年以来,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我国风电产业率先加速发展,目前已经开始规模化发展,具有了初步的产业体系轮廓,表现出了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可喜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


  一是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风电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也开始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大型并网风电总装机容量从 2000 年的 35 万 KW 增长到了 2008 年的 1217 万 KW,年均增长 52%。最近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连续翻番,令世界瞩目。特别是,2008 年以来,我国开始在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和江苏沿海地区规划筹建 个 1000 万 KW 风电基地,将形成一批风电三峡


  二是风电整机制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我国已经有 20 多家批量化、规模化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国产机组的新增市场份额逐年提高。2008 年,我国有 家企业的风电整机年吊装机组超过了 100 万 KW,形成了可与国际大公司竞争的态势。就单机产品而言,1.5 MW 单机容量的机型日渐成熟,开始主导市场,2.5 MW 和 3 MW 机组陆续下线投放市场。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3 MW 海上机组顺利安装在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表明我国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2008 年以来,我国已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机组出口,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初步显示了产业实力。


  三是风机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大大加强。


      在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机组的关键零部件生产方面,我国已基本具备了配套能力;在轴承、变流器等领域的瓶颈虽然还没有彻底解决,但已有国产产品面世,并开始有小批量生产,预计瓶颈将很快得到缓解。


  四是风电产业品牌显现,总体研发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不仅龙头企业重视掌握核心技术,有的企业建立了海外研发基地,很多民营企业也开始从自主研发或联合研发入手进入市场,形成了一批自主品牌,为技术研发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虽然许可证技术来源的产品还是市场主流,但靠消化吸收及自主研发新机型的陆续下线,表明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已得到了实际的提升。


  总体来看,与 2005 年以前相比,我国风电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产品配套能力、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和提升水平,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基础看,我国的风电产业的发展应该完全能够满足未来我国风电更大规模发展的需要,并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


  2.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太阳能的利用包括发电和热利用。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迅速扩张,太阳热水器在城乡居民生活热水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送电到乡工程和国际光伏发电市场的拉动下,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制造业出现了跳跃式发展。2000 年,我国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不到 万 KW2008 年太阳能电池生产量已经达到了 260 万 KW,居世界第 位。近几年来,我国先后有 20 多家光伏企业在海内外上市,2008 年世界前 30 名的光伏电池生厂商有 10 家在大陆,家在台湾。但是,由于光伏发电成本较高,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还很小,太阳能光伏发电仍主要用于解决电网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的居民用电问题。到 2008 年,全国累计光伏发电容量约 14 万 KW,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2008 年以来,我国开始启动屋顶和大型地面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工作,2009 年初完成了甘肃敦煌 万 KW 级大型荒漠并网光伏电站的招标工作,标志着我国并网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已正式启动。


  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是太阳能热水器。到 2008 年,我国累计保有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约 1.3 亿 m2,年生产能力 3000 万 m2,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位居世界第一。此外,太阳能集中取暖和供热技术也已开始应用。


  3.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生物质能源的资源品种、利用技术路线和产品形式多种多样。我国沼气技术比较成熟,特别是户用沼气,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市场和产业均已经形成了规模。到 2008 年底,全国户用沼气池达到了 3000 多万口,畜禽场、食品加工、酒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的大中型沼气工程达 1600 多处,年产沼气总计超过 140 亿 m3,为约 8000 万农村人口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燃料。


  除沼气外,其它生物质能技术的应用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在生物质发电方面,已经基本掌握了农林废弃物发电、城市垃圾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技术。到 2008 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 315 万 KW,主要是蔗渣发电和垃圾发电。利用农林废弃物的生物质发电项目自 2006 年开始迅速发展,但是已经遇到收集半径过大、原料价格偏高等问题的制约,有待发展中小规模项目和优化项目布局。


  生物液体燃料也已开始在道路交通部门中初步得到规模化应用。目前,以陈化粮为原料的定点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 132 万 T;以餐饮业废油、榨油厂油渣、油料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能力达到年产 50 万 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为不影响粮食安全并改善能源环境效益,我国已经确定了不扩大现有陈化粮玉米乙醇生产能力的政策,转向以木薯和甜高粱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并开始了商业化生产,目前在广西木薯项目的生产能力超过 20 万 T2008 年全国燃料乙醇总产量达到 165 万 T。此外,在新一代先进生物燃料技术方面,国内企业亦正加快研发纤维素乙醇,一些企业建立了千吨级纤维素乙醇中间试验装置。


  4.我国海洋能和地热能的研发进展


  我国适用于地热能发电的资源较少,目前的利用主要集中在西藏。但地热能的热利用发展较快,主要用于采暖、热水、养殖等用途,利用量以年均 10% 的速度增长。目前地热供暖面积达 3000 万 m2,可为约 60 万户居民提供生活热水。此外,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的地源热泵技术,已经在建筑节能方面开始发挥积极作用。我国在潮汐发电等海洋能利用方面也开展了一些试点和示范工作。


  总起来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效显著,国家和民间都在较大规模地投资可再生能源建设,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水平和产业化技术研发水平提升迅速。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