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素女修仙书包网:忠实的守墓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17:44

忠实的守墓人

(2011-07-01 06:17:16)


    据《 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86 岁的欧兴田老人以一己之力,在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修建起了一个烈士陵园。他放弃天伦之乐,忍着伤病,奔走近30 年,花费100多万元,践行一个60多年前的诺言:让烈士们回家安息。前不久,在烈士陵园里,满头银发的欧兴田指着23座坟头上的墓碑,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些墓碑上的烈士名字,都是他一笔一划镌刻上去的。为此,他还在这儿守候了将近30年。

 

    欧兴田老人出生于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1939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期间,为保护这条穿过百里敌战区的交通要道,2400多名新四军战士付出血的代价,使清凉方圆百里成为苏皖边区唯一一块没有建立伪政权的地方。彭雪枫、张爱萍、张震等一大批抗战名将都曾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殴兴田所在的部队就在清凉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淮海战役期间,陵园毁于战火。

    面对满目疮痍的陵园,欧兴田忘不了战友们忧伤的眼神和那一辈子坚守的承诺。在抗战最激烈的前夜,他们尖刀班每个人都许下了一句承诺,谁活着就要每年为牺牲的战友守陵。这句承诺恰恰落到了欧兴田的身上。那一班的战友转瞬间只剩他一个人。怀着对昔日战友的眷眷之情和对先烈们的缅怀敬仰,从部队回乡后的欧兴田,天天来到这个陵园遗址上,心里默默念叨着牺牲战友的名字,于1992年毅然担负起重建“淮北西大门烈士陵园”的重担。

    可是修建烈士陵园谈何容易,为了给修建陵园筹资,欧兴田老人四上北京、去了6 个省“化缘”,他先后找到了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等老领导。北上京城,南下上海,东到青岛,西去兰州,寻找老战友的帮助,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为了能把烈士遗骨找到找齐,欧兴田老人开始了历时两年半、行程数千里的艰苦寻找。他花了两年多时间,每天骑自行车五六十公里,走遍了三个县的所有乡镇,有的烈士家庭没有后代,有的政府没有登记入档。他历经重重困难,反反复复地去落实。最后记录下2400多个名单,并建立了档案。

 

    目前,烈士陵园初具规模:500米长的围墙,1800株常青树。已建成九米高的古雅门楼、500平方米的水泥路面,23座烈士墓均已勒碑立石,建成了19米高的烈士纪念塔,现有将军题词碑13块,首长题词和挽帐刻石多达50块。每年清明节前后,约有五万人来到陵园扫墓。陵园建成后,欧兴田就住在园内。他把自己的离休工资也全部用在陵园建设上,不间断地买树种树,并陆续购进石碑,为了节省镌刻碑文的钱,他亲自为每位烈士撰文、镌刻碑文,光是这一项就节约了一百多万元。

 

    现在每天他都要给陵园清除杂草,修补花木,打扫环境卫生。当有人问他:“您用全部的精力建设和守望这片烈士陵园,究竟是为什么呢?”他深邃的目光看着纪念塔上张爱萍将军的题字一字一顿地说:“没有躺在这里的烈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很幸我还能活着,不图名利,就是图个心安!”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竟有这么一位老人,用信念执着地固守着这片红色圣地。在“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里,这2400名英烈在欧兴田老人的心里就是一座无比崇高不可逾越的高山!

 

    一个老兵,在偏僻的小山村里为战友们守墓30年,消息传开感动了众多网友,并在2010年被网民投票选为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欧兴田老人的事迹仍在网上流传,有来自北京、江苏等地的群众闻讯赶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并留言:“用生命守望心中的宁静,生,为烈士守灵;死,与烈士共眠。这位老人的心美得动人,美得自然……”“与其说老人在铸就和守护丰碑,不如说他在延续和书写这个民族血液里一种荡气回肠的信念。英雄没有绝唱,军歌永远嘹亮!”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