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兽世之军夫书包网:【百年中国 国画.山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07:16
【百年中国 国画.山水】(03)

【百年中国 国画.山水】(04)

20世纪的丰碑以此前任何一个世纪不可替代的艺术特色屹立在无声诗史的群峰之中。它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在20世纪世界艺术之林中放射着独异的光彩。20世纪中国画的历史,是与整个中华民族艰辛奋进的里程同步的历史。百年之间,沧桑之变给中国画事业带来过挫折,但中国人依然在内心深处喜爱山水,富有生命力的中国画艺术并不曾因一时的迂回改变它驶向真、善、美的航程,因此,我们可以从20世纪山水画的发展中看到一部无数画家寻找理想家园的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
能看到这些精美的画卷,你很幸运!《百年中国》是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家研究院联合主办“百年中国典藏画展”的系列珍品,以高度的历史性、前瞻性、客观、公正地回顾和审视百年中国画,全方位,多视角,系统展示 各历史阶段的名家名作。精心遴选的1901-2000年间的542位国画名家的551件作品。充分考虑地域风格流派,兼顾已故画家及当代老、中、青作者。兼容人物、山水、花鸟等等各种题材!是100年来迄今为止反映中国最为全面完整的美术历史,让我们在21世纪的今天,直观可触摸的历史,东方既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山雨欲来
黎葛民 纸本设色
122×66cm
广州美术馆藏
黎葛民(1882~1978),原名黎庆瀛,字葛民,笔名逸斋、乙翁,广东省顺德县人。191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川端绘画专科学校。1920年在广州与陈树人、何香凝等组织“清游会”。曾任中南美术学院、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及华南人民文艺学院教授。50年代入南方大学学习,后被聘为广州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
黎葛民山水画不同一般,善用山水来反映大自然瞬间的变化无穷,通过绘画来记录大自然激烈的山涛汹涌, 阴晴晦明,从而给观者再现壮美的河山景色。此图表现山雨欲来前狂风乍起,树枝摇曳,天地为之晃动的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图中水流湍急,波涛狂起,喷花击石,两侧壁斜石横,各在一隅,崖上松挺树茂,各展其姿,中间大片浓雾,忽忽飘来,远处山峦隐约缥缈,如睹异境,给人一种大风狂起,电闪雷鸣, 洪水滔滔的真情实感。此图石分四面,用斧劈法表现阴阳向背,以浅绛、石绿罩以山色,立体感顿增,直逼观者眼前。

东战场的烈焰
高剑父 40年代
纸本设色
166×92cm
广州艺术博物馆藏
高剑父(1879~1951),早年名麟,后改名(上“山”下“仑”),字爵廷,以号行,广东番禺人。早年师事居廉,1906年游学日本,1908年回国后主持广东同盟会,并在广州起义中任联军总司令。辛亥革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创办了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曾任广东省立工业学校、广州市立艺专、南中美术院校长,中山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东美术会会长。1949年移居澳门。
高剑父在中国画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着重写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具有南方特色,开创了岭南画派。《东战场的烈焰》是画家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画家以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进中国的墨笔来表现祖国河山被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后的情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是画家的亲眼所见,也是画家的写生之作,画家是以无比悲愤的心情来创作这幅作品的,以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抗争精神。正如右下角印章所刻:“乱画哀乱世也。”明显地表现出画家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

山水
高剑父 1922
纸本设色
135×46.5cm
故宫博物院藏
高剑父是一位有见识的艺术家。他对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审美心理的理解是深刻的。他着重研究了源自中国宋元绘画传统,又融入西方技法的日本画家竹内栖凤和桥本关雪等人的京都画派的艺术经验,从而反映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上。《山水》刻画了秋季山城外的景色,一条溪流自城外缓缓流过,两旁树茂叶旺,但树梢枝条已有枯意;一行飞鸟自空中掠过,万树丛中的城楼仅露一角,云雾蔽月,表明了图中是郊外月夜景色。此图墨色滋润,水晕墨彰,苍茫萧索,天色树影浑融一体,于无形中见真意,水墨写意的精髓,雄放的笔意自然跃于纸上。

山水
何香凝 1927
纸本设色
30×40cm
天津杨柳青画社藏
何香凝(1878~1972),女,号双清楼主,广东省南海人。1908年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主席。
何香凝早年留学日本,早期作品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山水》表现的是深山农户人家的田园风光。远山几重,运笔草草,远处幡杆、屋顶隐约可见,近处小桥流水人家,宛若一幅世俗风情画。在这淡然的画面背后,隐藏着画家心理的不平。通过作画年代和题诗可推知,这幅画是画家个人心情的宣泄,也吐露出画家心中理想的生活家园。

夏山飞瀑
冯超然 1939
纸本设色
156×40cm
朵云轩藏
冯超然(1882~1954),名迥,字超然,以字行,号涤舸,别署嵩山居士,晚号慎得,江苏常州人。早年精仕女,晚年专攻山水,工行草篆隶,偶刻印。著作有《冯超然临严香府山水册》、《冯涤舸画集》。
冯超然的山水画,情致温婉,出自“四王”、文徵明,上溯董源、巨然,可谓有源有序,自出机杼。《夏山飞瀑》描绘夏日山中景色,颇有南派董巨遗规、风范。画中山峰峭立,深谷盘绕,苍松绿树,郁郁葱葱,瀑布飞湍,垂落千尺,阔水曲岸,苍茫浩荡,院落草舍,掩映多姿,使人自得其乐,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画家重点表现此图“幽”、“深”之意,通过盘回蜿蜒的谷壑,层层布势,表现了夏日山居宁静宜人,清爽惬意,从而使自己置身山林世界,寻找和享受自然界的无穷乐趣。

松阴读易
冯超然 1936
纸本设色
136×38cm
朵云轩藏
冯超然善山水,笔墨醇雅,山水、花木骨力、神韵兼具。早年以唐寅、仇英为法,晚年专画山水,饶有文徵明秀逸之气。《松阴读易》描绘一老者读书倦时微闭双目,小童正在为他捶背的情景,他正享受着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老人表情生动,全身衣纹用行云流水描,盘坐于树根之上,小童衣衫略深,表情虔诚,表明主仆两人的关系融洽。旁边一棵千年古松,遮天避日,树干苍老,树枝虬曲、劲挺,有崭绝峥嵘之势,松针密密匝匝与远处高崖流水拉开空间,形成一块空地,在准确表现自然形貌的基础上,以突出人物为主是这幅画成功之处。

蜀道难行图
萧谦中 1934
纸本设色
179×68cm
中国美术馆藏
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形象地概括了入蜀道路的艰难。画中山峰耸立,直插云汉,重峦叠嶂,境界阔大,万重山外还是万重山,简直没有尽头。山间云雾晦明,皆宜远观,幽情远思,如睹异境,令人惆怅不已。山顶古松亭立,不畏寒风。近处策杖老者正在寻觅道路,更增添蜀道之难行。画家用墨用笔颇有气魄,通过干笔皴擦,表达了大自然的阔远深奥、秀挺健拔,确是“石体坚凝,卓尔峭拔,大石丛立,屹然万仞”。这样复杂的景物是画家想象中的理想形象的有力写照。

香溪口
樊少云 1960
纸本设色
33×66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樊少云(1885~1962),名浩霖,字少云,江苏崇明人。早年随父学画,1900年入上海龙门学院学西画。1912年移居苏州,并拜陆廉夫为师,专攻山水画。20年代初在苏州创办冷江画会。1949年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画院画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香溪口》是画家写生画稿,江面开阔,两岸高山,苍茫深秀,江上渔船往来,岸边停有卸货船只同不远处的房舍相连,一派繁忙景象。此图远山纯用水墨,近处以花青、石绿点染山峦、草木。山势之雄伟,草木之丰茂反映了画家对生活观察的细微,也寄寓了画家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情感。这幅反映时代风貌的山水画看似巨大,实际尺寸很小,真正达到了咫尺千里之势。不同时代有不同风格,这种特殊风格和表现技巧的创造,正是画家以他自己的个性和追求来作画,是他独特美学意趣的表现。

深山探幽图
李耕 1960
纸本水墨
163×32cm
家属藏
李耕(1885~1964),原名李实坚,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等,福建省仙游县人。幼年从父学习中国画,绘丹青绣像、寺庙壁画。1960年在仙游县成立李耕国画研究所,出任导师。曾任美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此图以狭长的条幅、高远的章法来描写出险峻幽深的景致。画面上,悬崖峭壁,乱石嶙峋,层层推进,山道蜿蜒,古松参天,老枝垂绿,涧水潺潺,白云绕屋,意境空濛深远;板桥上,古稀老叟携一琴童,踽踽攀援,山水之趣,因人之存在而鲜活,深得以景衬人之妙。构图气势奇险,笔调雄健奔放。

天苔采芝
李耕 1946
纸本设色
100×35cm
家属藏
此图取材于汉代刘晨、阮肇二人进深山采药,误入天苔洞巧遇二仙女并结为伉俪的动人传说。画面近处奇松高耸,春梅盛开,古泉幽涧,刘、阮二人憨厚可掬,二仙女面如满月,娇媚动人;远处峰峦竞秀、云雾缭绕。在技法上,景色主要以横点法来烘托迷潆幽深、虚幻飘渺的仙境气韵。

野水带斜曛
樊少云 1948
纸本设色
136×67cm
朵云轩藏
樊少云20岁后从陆恢学山水,画多取恽寿平、王翚笔趣,旁及原济和华喦,走得是秀丽清灵一路。其后纵观宋元明清诸家真迹日多,画路开豁,风格趋向茂朴。江南景色中之翠堤新柳,烟雨江村,月夜归渔,为其常写之景。《野水带斜曛》画烟雾缭绕的山峦俱出其胸臆,山水江湖,林霏烟云,千岩万壑,绿汀曲岸,高峦绝壁,使人观而壮之,览而得之,真若盘桓于其处也。江中载人小舟,离岸而去,给静的山川平添几分动意,说明画家“迁想妙得”悟之于理,行之于笔。

入云深处
萧谦中 1943
纸本设色
133×67cm
天津杨柳青画社藏
萧谦中(1883~1944),名(上“孙”下“心”),号龙樵,安徽怀宁人。早年随同乡姜筠、陈昔凡学画,宗法清晖与廉州,因姜筠待其苛,去而游四川、东北,得自然造化之助。中年回到北京,改学石涛、梅清、龚贤、王蒙等,一变而为气韵雄厚,用笔苍劲,渐成一家,晚年喜作青绿。曾任北京艺专教授、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等。与萧俊贤并称“二萧”,在北方卓有影响。
中国画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自古有许多寻仙访道的题材,如《桃源问津图》。此图借画达意,是画家想象中的情节性山水画。构图层层叠叠,景宽境大,用笔多样,色彩雅丽。丘壑、山峰、树丛、杂草、房屋交次错开,尽现“山光物态弄春晖”。房屋沿坡而建,缓缓而上,掩映在丛林之中,一切景致围绕着中心两位登山寻仙之人。山腰云雾迷漫,忽隐忽现,山势复杂,树木多样,把山林中的屋舍遮挡得或露一边,或露一顶。在技法上也很丰富,各种树法、石法、皴擦互用,姿态备生。这是一幅有情景的山水画,可讲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20世纪的丰碑以此前任何一个世纪不可替代的艺术特色屹立在无声诗史的群峰之中。它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在20世纪世界艺术之林中放射着独异的光彩。20世纪中国画的历史,是与整个中华民族艰辛奋进的里程同步的历史。百年之间,沧桑之变给中国画事业带来过挫折,但中国人依然在内心深处喜爱山水,富有生命力的中国画艺术并不曾因一时的迂回改变它驶向真、善、美的航程,因此,我们可以从20世纪山水画的发展中看到一部无数画家寻找理想家园的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
能看到这些精美的画卷,你很幸运!《百年中国》是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家研究院联合主办“百年中国典藏画展”的系列珍品,以高度的历史性、前瞻性、客观、公正地回顾和审视百年中国画,全方位,多视角,系统展示 各历史阶段的名家名作。精心遴选的1901-2000年间的542位国画名家作品。充分考虑地域风格流派,兼顾已故画家及当代老、中、青作者。兼容人物、山水、花鸟等等各种题材!是100年来迄今为止反映中国最为全面完整的美术历史,让我们在21世纪的今天,直观可触摸的历史,东方既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山水金城 1919纸本设色175×47cm朵云轩藏
金城(1878~1926),原名绍城,字巩北、一字拱北,号北楼,又号藕湖,浙江省吴兴人。曾留学英国铿司大学学习法律。1910年在上海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著作有《藕庐诗草》、《北楼论画》。
金城摹古功力深厚,对传统曾下过很大功夫,几能乱真。客居北京时,创立湖社画会,聚徒讲授,从学甚众,皆以湖字为号。他善画山水,取法宋元,笔墨谨严,以工带写,秀丽可观。《山水》是典型的北派山水构图,大山巨崖,落笔雄健,墨色浓郁,所画山石方圆相兼,使整个画面深厚峻拔。点缀其间的房舍,以及其中人物直逼宋人画法。各种树木、岩石尽量取其真,但表其意,讴歌了祖国壮伟的山河。
仿黄山樵笔意赵云壑 1940纸本设色110×54cm朵云轩藏
赵云壑(1874~1955),一名起,宇子云,江苏省苏州人。吴昌硕入室弟子。
吴昌硕曾评价赵云壑之画:“信笔疾书,如素师作草,如公孙大娘舞剑器,一本性情,不加修饰。”此幅山水表面借仿王蒙笔意,其实自写胸臆。画家以写意的笔调,自然洒脱,浑厚华滋,使画面表现出苍浑拙朴、雅逸超凡的意境。近石远山、树木房舍皆以浓重的笔墨勾描、皴擦、点染,笔意连贯,墨色交融,极尽静幽和穆之趣。人们仿佛想到应在屋中小憩片刻,同两位谈话者切磋一番,然后再去屋外草地散步,登上山间小道直赴山巅,欣赏大自然无穷美妙的景色。
杖藜扶我过桥东姚华 1923纸本设色81×51cm朵云轩藏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省贵阳人。久居北京莲花寺,别署莲花龛主。著作有《弗堂类稿》。
这幅画画面广阔,房屋众多,像一处世外桃源深藏在群山环抱的山谷之中。四周山峦起伏,一个挨着一个;山顶有亭,山外有楼,远方的宝塔使人想越山而过寻访新的胜境。山谷内房屋鳞次栉比,可以想见其中有不少人居住。地上草木茂盛,一丛丛,一簇簇,各争高低,中间水塘上轻泛小舟,多么祥和宁静的田园风光。近处一老人扶杖过桥面,对理想的人间胜境感慨万千。他驻步在桥上,流连忘返细细品味着这迷人的风光。
山边一楼陈师曾 1923纸本设色118.6×39c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师曾,号朽道人,江西省修水人。早年拜吴昌硕学艺,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高等师范学校。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他能诗文、擅书法及篆刻,在绘画理论上有重要贡献。著作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及《染苍室印存》等。
陈师曾山水,不喜模仿,以游历四方,亲眼所见之奇山好水画之,一丘一壑力避平庸,用笔天真有趣。此幅作品畅笔挥洒,巧中含拙,独辟蹊径。山体飞白轻扫,生机尽显,丛林之中简笔画出小楼,点中画题,楼在山边,人在楼中,天地含于胸中。近处坡岸沙汀层次错落,高木枯干深扎于土坡之中。全图以山边一楼为中心,背景山体用枯笔于皴,小楼四周树木以湿笔点染,两相比较,更显空旷群山之中一楼的奇妙、宁静,把观者引入画家精心构思的画幅之中。
泉声咽危石陈师曾 1920纸本设色135×65cm中国美术馆藏
陈师曾的山水画构思奇巧,善于运用精妙的话题来揭示画意。此图把山泉在流淌过程中受山石阻挡用“咽”字来形容,恰当地用画题传达了画中未尽之意。诗画各有其长,有的很容易入画,有的极难表现。而陈师曾借鉴古人,糅合了石涛的浑厚和沈周的爽健,用画意来表达诗情,把窄细山泉陡然汇入深泉的胜境进行了视觉上的创造性发挥。哗啦啦的泉水流向观者面前的小潭,激烈地撞碰着旁边的石块,山谷深处的泉水愈来愈大,撞击声也越来越响,危石似乎要阻挡泉水流过,而泉水亦见缝就流,要争个高低,潭中永面也因而晃荡。这种独树一帜的画法使静止的画面产生动的感觉,使人心有共鸣,别有一番意境。
山水陈半丁 1945纸本设色111×50c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陈半丁(1876一1970),名年,宇静山、静庐,号竹环居士,浙江省绍兴人。曾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
山水画讲究“卧以游之”,是以欣赏山水画的艺术美代替欣赏真山真水的自然美。没有真情实感,光凭技巧是画不出好画的,这就对绘画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陈半丁的《山水》描绘隐居于山中的人家,主客对谈,其乐融融。四周各种树木郁郁苍苍,柴门小扉把院落同背景巨峰隔开,近景岩石上缀满青苔,小草茸茸。中景院落重点刻画,描绘细致,与远处崇山高崖形成对比,更衬托山中生活的静谧安详。人们生活其间自然可陶冶性情,真是“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江上泛舟陈半丁 30年代纸本设色71×31.5cm中国美术馆藏
陈半丁是一位画路极广的画家,对传统技法的融会贯通,使他可以运用各种笔法、墨法来创造画面。此画以点法为主,湿点、干点、浓点、淡点交相使用,看似草草而为,实是精心所致,似不经意却山峦微妙,沙洲隐约,小舟荡漾。右下角采用了三角形构图,丰富的笔法使树干、草亭、岩石各显其态,妙趣横生。此画上部有画家创作过程的自述,以行草书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与画面形成一个整体,书画相应,疏密对比,更增添了此画的丰富内涵。
四季山水长卷之一·春汪琨 1934纸本设色22.5×518cm故宫博物院藏
汪琨(1877~1946),字仲山,江西婺源人。所画山水宗法王翠,兼工花卉。
此长卷长达5米余,横扫数百里,把大自然四季的烟云晦明、各种变化尽收画中,向观者展示了一个辽阔无垠的世界。《春》描绘春季万物萌生,大自然经过风寒料峭的冬季之后恢复生机。图以高山峻岭为主体,近处杂树丛生,一片宁静沉默之中孕育着新的生命,潜在的力量将会使大地披上绿装。重峦叠嶂,土坡危石,处处都有一丝绿意,柴篱小扉紧闭的人家会再次开门迎客,我们会再次听到主人的轻声吟唱。
四季山水长卷之一·冬汪琨 1934纸本设色22.5×518cm故宫博物院藏
冬季万物俱籁,一切都处在休整恢复阶段。《冬》中远山白茫茫,天空灰苍苍,近景平远,缓坡,水面辽阔,枝条扭曲的树木孤零零的立于坡上,湖面上几只渔船静静地停在港湾,没有帆影,没有渔歌,广袤的原野静悄悄的。画家把冬季的特征运用绘画语言呈现给观者,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天空、湖水颜色要比山峦、平原略微深些,形成对比,突出寒意;枯枝、桅杆把大自然画面更深一步的升华,使艺术语汇更凝炼、精纯,达到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
树色山光吴徵 1930纸本设色104×52cm朵云轩藏
吴徵(1878~1949),字待秋,号春晖外史,一号鹭鸶湾人,浙江省崇德人。官京兆知事。工山水、花卉,间写仙佛,为沪上“江南四吴”和江南“三吴一冯”之一。
吴徵山水初传家法,后专攻四王,尤其是王原祁娄东一派,更为画家所偏爱。《树色山光》画的是江南实景,用笔凝重,功力深厚。画家笔下的远山茂林,林中小屋,沟壑木桥,松林庭院,多得天趣。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观后神情爽朗,由此草木茂盛的姿态,空气的温润,阳光的朦胧,小屋的静谧安然,均通过画家神来之笔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山水 汤涤1923纸本设色101×32cm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藏
汤涤(1878~1948),字定之,自号双于道人,又号太平湖客,江苏省常州人。旅居北平,晚定居上海。工书善画,善写山水、仕女,尤善画松、竹、梅。
汤涤山水宗明李流芳,清新自然,气韵幽雅,为海派代表性画家。此图描绘近坡杂树,芳草萋萋,如镜清溪,撞石激流,远山林麓,如卷云飘浮,跌宕起落,含蓄稳重,富有韵味。画家采用“高远法”构图,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独有的审美情趣,给人一种幽深变幻,气度深沉,雅致深遂之感。笔墨多采用披麻皴,并以厚重的笔墨提醒画面。全画墨色酣畅,率意自然,在恣肆中又有方圆,与淡雅的赋色浑为一体,境界迷濛空阔,风格沉雄郁茂,别具特色 。
雪景山水金城 1926纸本设色161×56cm朵云轩藏
《雪景山水》是一幅描绘北方壮美雪山的杰作。画面上群峰积雪,崔嵬之山高旷雄厚,山下有古木、密林、河流、石桥,把高山雪岭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画面下方是一骑驴老者,手持马鞭,正缓步过桥。他抬头仰望,在欣赏着美丽的雪景,似乎忘却了自己身处何方,即使寒冷的冬天,哗哗的流水也不能把他的心收回。大自然造物神奇幻化,面对巨崖,人显得多么渺小,所有一切尽显金城笔端。耸立雄峻的山崖,涧中飞泉,直落千仞,衬托出大自然的雄伟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