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风月传奇下载txt:红十字会如何赢得公众信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5 05:08:15
作者:李华芳
来源:南方网
来源日期:2011-7-1
郭美美事件引发的对红十字会的质疑日益加深,真相依旧奢侈昂贵,与普通人相去甚远。而深陷信任危机,尽管红十字会在官方网站连续刊出声明、通告等,包括对近日审计署审计报告的回应,速度不可谓不迅速,态度也不可谓不积极。但即便如此,在财务和公关两个领域上,红十字会似乎依旧未能摆脱官家身份束缚,与公益慈善领域的专业水准相去甚远。
第一,红十字会摆出的没有证明的声明,并没有缓解围观者追求真相的焦虑。尤其是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在不具备资质的情况下,即未经过民政部登记注册,何以能开展相关业务?红十字会到底是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登记主管机关,还是业务主管单位,抑或两者兼备?何以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借助的却是私营的王鼎公司进行财务运作,而巧合的是王鼎的负责人又恰巧是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相关负责人?尽管总会竭力撇清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关系,但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存在时间长达十年,受红十字总会的业务指导,对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各项运作,公众要求其提供与各家商业机构例如天略集团、王鼎公司,以及中红博爱等之间的关系证据,以及往来财务细节,以正面回应质疑。
第二,如果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如同红十字总会所言,仅是行业系统内的红十字会,主要是为商业系统内的人道救助,那么就更应该让商业系统红十字会解释与王鼎、与中红博爱的关联,以及为什么进行投资,投资收益去往何处等?如果总会对此犹豫推诿,难免令人担心实际上总会对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管理缺位,或者内中另有涉及利益输送的隐情。而不管是何种情况,这暴露出红十字会在组织管理问题上的不专业。
第三,在公众逐渐增强对红十字会财务的疑虑之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经过审计署审计的财务报告上网,公开信息以利于澄清误解。但有意思的是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到目前为止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是2007年,并且没有专门的财务报告,只是指出了收入来源和比例,对“钱用在何处”却是讳莫如深。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公共关系上不专业,但这绝非红十字会的最后一个问题。尽管理论上网络并无区隔,红十字会的声明也会被传到讨论区、聊天群和社交性网络上,但在各个网络互动的角落,例如微博等互动性场合,红十字会原本应该介入,进行主动公关,而不是在网站上进行被动型应付。利用网络筹款公关,这是网络时代专业公益组织需要具备的能力。实际上,不仅是国外的NGO大量利用网络筹款,国内也有很多NGO进行网络营销和募捐,网络原本可以成为红十字会募集善款澄清疑惑的有利场所,但何以成了质疑讨伐红十字会的战场?红十字会的确需要面对这个网络公关上不专业的问题。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名头响亮的中国红十字会,怎么会这么不专业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身份不清晰所造成的。中国红十字会曾是新中国获得的第一个国际组织席位,当年政治上的考虑演变成了后续强化。1993年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法》后,更强调了人民政府拨款和监督的事实。这也进一步导致其财务上列入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人事上作为事业编制单位,总会员工主体享受公务员待遇。也就是说,从财务和人事上看,副部级事业单位比社会团体更适合描述红十字会。
官方身份和相应的领导待遇,导致其组织领导是求稳中有升,因此缺乏激励去极大改善公益事业的效率,而公益组织领导人则会扩展进取,以最大化公益影响和效力。除了其领导人身份难定位引发的困境外,红十字总会兼具对其他分支机构的管理职能,而同时又要作为公益组织出现,并且还要配合政府机构例如民政部等的工作,也导致它在参与者、管理者和监管者之间打转,难免晕头转向。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目前的困境呢?解决这问题至少意味着三个方面:一,要提高红十字会的专业性和效率,二,要减轻政府拨款的负担,三,能使得红十字会重新取信于众,公众能重新为红十字会提供捐款和志愿服务,推动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我认为去官本位是其中的关键。这样做实际上有利于还原红十字会的本来面目,作为民间的国际性合作组织,而非政府间国际机构。改制红十字会,变成民间社会团体,还可以大量减少由于公务员编制产生的政府财政开支,而且尽管《中国红十字会法》规定政府拨款,但这一拨款的额度却是可以调整的。更重要的是,改制也有利于红十字会理清自身定位,并且由于其改制后剥离了官家身份,变成公益市场上的实际参与者而非兼有裁判身份的参与者,公益市场的竞争将有助于迫使红十字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性,提高效率以获得市场扩大影响,最大化人道救助的效力,并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0票

0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