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至尊优雅贵公子:有山有水有黄瓜 还有一碗豆腐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00:15
 今晨,登山队再辟新领域。登山车过石湖大桥之后,右拐弯下桥,一路南行,去往“吴越春秋”,那里有一座上方山!
  
  泊车,上路,信步往南,去寻找那传说中的“行春桥”。小路两旁,清纯碧绿的草坪一路起伏绵延,引人遐思。举目远眺,碧水自左侧和前方将我们怀抱,右侧,一幢幢住宅楼似钢铁战士笔挺地站立着,红的墙黄的顶在蓝天白云下特别醒目。一座石砌的九孔拱桥,就卧在前方不远处的绿波之上,像一位历经风雨的长者,沧桑,却安然。
  
  一脚踏上古老的石板路,旧时记忆纷至沓来。行春桥前的路边矮栏上,曾经摆满了装有水红菱的木盆,王队长每年都会特意过来买了尝鲜。行春桥早已限行,可在那时,却曾教骑车经过的子竹摔过跟头,还跌破了裤脚管,擦伤了脚馒头。行春桥于我,只因久闻“石湖串月”盛事,而于七八年前慕名车游过。那时,这条贯通拱桥南北的小路,尚是窄窄的泥路,车行其上,迂回穿行于乡野农村间,一侧是山坡果园,一侧是河边农田,入眼皆为景。果园里,一棵棵橘子树挤挤挨挨的,不时有缀满青桔的枝条透过篱笆来故意招惹我这个馋嘴人,教我怎么也忘不掉。
  
  行春桥东,有座“越城桥”,高高拱起的桥背上,正巧有人在下“筝”(苏州话的谐音)捉鱼。“筝”是一种简易的捉鱼工具,一张四方的网,用两根十字交叉的竹竿分别固定四角,撑开,投入湖中,静等片刻,再拉起,若网的上方正好有鱼儿游过,便都被捉。我们到达的时候,正遇起网!竹竿弯弯的,被渔网扯成了一座拱桥;网儿松松的,四角已被拉起,肚子仍滞留水中,变成了一只网兜;那来不及逃走的小鱼儿,就被困在兜底,即将露面。呵,熟悉的儿时场景今日再现!激动得我嚷嚷着要子竹赶紧拍照!幼时,我一直羡慕邻家大人常能带着小孩去抓鱼,喊着嚷着,缠着经日忙碌的老爸也要这样做。一日,老爸终于得空,于是就扛着这样一杆网,也带我去太湖边捉鱼。虽然,由于经验不足,忙活了半天,我们只收获了一条小鱼一只小蟹,可是,那种焦急的等待,收获的喜悦,还有那份心愿终于实现的兴奋,让我一直记忆到如今。
  
  越城桥东,“渔庄”依湖而筑,那是著名的刺绣艺术家沈寿丈夫的私家宅院。几经曲折,我们入得其中,但见院内小径深幽,果木成林,垂柳依摇,夏荷满池。有村姑在河埠边洗衣洗菜,还有老人在沿着驳岸摸螺蛳,柳树下,一群灰鸭子受了我们的惊吓,“噗通”“噗通”纷纷跳下水,游向远方,划出一圈圈水的涟漪。盎然的野趣,宁静、祥和的感觉,恍如回到从前。
  
  再一次踏上越城桥,遇一卖瓜老农,正用自行车驮着两筐鲜嫩的本地黄瓜欲往菜场。所幸野猪随身带钱,于是截停老农,买得人手一根黄瓜,乐陶陶继续前行。子竹好天真哦,一心以为农家黄瓜最生态,以衣拭之便要张口嗟食,可是,她肉红色的T恤立马显出几道黄绿的印痕,吓得她对着黄瓜呵呵傻笑——“我滴个妈呀!”终于在路旁“行春酒家”寻到水源,洗着黄瓜,入得口中,解了馋劲,唔!又脆又甜好品质!
  
  可是,黄瓜好吃,山门却难进。葱茏美丽的上方山被深锁在高墙大院内,要凭票入内。唉,无法进山,那就入店吧,景区门口的小吃店里,一对老夫妻做的豆腐花早已牢牢吸引了我们这群馋虫的眼光。老陈真不愧是食堂主管,进门便教老两口取出了最新鲜的豆腐花,再以火煮之,使其入味,碗筷物什,开水烫之,让大家放心又称心。我、王队、小周主动当起了跑堂的,以锅盖、蒸笼为托盘,将一碗碗豆腐花运上桌。围坐在简陋的四方小桌前,我们边享受着头顶吊扇送来的习习凉风,边享用着久违的美味小吃,还有一搭没一搭地与老两口闲聊,舒适惬意中,子竹脱口而出“今朝真是‘有山有水有黄瓜’啊”,一旁的野猪立马抬头补上一句“还有一碗豆腐花”!呵呵,青山秀水的陶冶,让粗人也跟着学会了风雅。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快乐,就是这样简简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