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腹黑千金txt:最牛高考班”全班46人全过600分 暗藏教育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37:16
武汉外校高三(1)班50人参加高考,成绩几乎全过600分,有4名学生位列武汉市理科前十名,其中一人是市理科状元。武汉十一中高三(16)班46人高考全过600分,平均分641分。华师一附中两个理科实验班共67人高考,均过了600分,最高一个班人均656.26分。

钢城四中今年有10名学生考分超过600分,其中高三(10)班有6人过600分,这个成绩在武汉市级示范高中里名列前茅。

我省今年重点线理科571分、文科547分,为13年来最高。今年高考600分以上有1.3万余人,几乎比去年多一倍。高分考生增多是“牛班”诞生的重要原因。虽然高分考生增多,但并非每所高中都“大丰收”,高分考生的分布并不均衡。

“今年高考总体难度低于去年,但不意味着更容易得分。”武汉十一中高三年级主任滕维生说,高考不光考智力,还考认真细致等非智力因素。武汉市理科状元的班主任、武汉外校高三年级组长陈焕桃也认为,树立优良学风和正确高考观,才容易出“高考牛班”。

专家称,预计今年不少大学录取线可能较去年上涨,考生填志愿不能光看分数,应结合一分一段表、院校招录形势等综合判断,科学填报。

下页看点:“最牛高考班”三大罪状

“最牛高考班”的三大罪状

讲述不完的高考神话,歌颂不完的“最牛高考班”。在每年的六七月份,我们总听到许多这样那样的高考神话,即使年年都有评论说“最牛高考班不过是最牛生源班”,可谁也驾不住社会对于“最牛高考班”的追逐心态。家长喜欢看,并且并看边感叹,为什么俺的孩子没有成为状元?孩子喜欢看,我为什么没有进入那个神奇的学校、神奇的班级呢?

殊不知,一年又一年的“最牛高考班”的新闻中,却隐藏着巨大的教育危机。在笔者看来,“最牛高考班”的存在以及对“最牛高考班”的宣传,至少有三宗罪。

第一宗罪,不遵守“教育公平”原则,为年级前50名、前60名学生保驾护航。看遍所有的“最牛高考班”的新闻,就会发现,将年级前50名、前60名学生组织到一个班里,聘用最有经验、最敬业、最有上进心的老师任教,已然成了许多学校的一致做法。虽然,这种做法有利于一些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变,对于学习好的同学是公平的,但从反面来说,那些学习差一点的、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来讲,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歧视与不公。这与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教育公平”原则,已然南辕北辙。

第二宗罪,打破了“就近入学”原则。制造高考神话,无非是打造成学校的“名片”与“招牌”,将最好的生源吸引过来。“就近入学”是我国教育的最根本法则,去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另一方面,还能规避“择校现象”与乱收费问题。“招牌学校”打造学校名片,虽然在原则上无可争议,但在目的上却是在告诉家长――我们的学校,才是您孩子大学梦起飞的地方。

第三宗罪,宣扬状元神话,容易使社会产生“唯状元至上”的风气,教育的目的似乎只剩下了培养状元。状元虽然看起来很美、听起来悦耳,现实中,却也只能是一个传说。2009年,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于2009年发表了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调查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绩远远低于社会预期。显然,状元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成功,根本不能代表状元本人的人生命运。

世上本没有“最牛”二字,喊的人多了,也就成一种迷信。迷信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妖言惑众,更会让教育失去原来的本质――教育的使命从来都不是以高考为归宿,而应当是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放在教育的终极目中来审视“最牛高考班”,最终也只剩下了“N宗罪”,至于“最牛”二字,还是不炒作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