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红星传奇无弹窗:吴冠中——给中国绘画带来一束阳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0:52

吴冠中——给中国绘画带来一束阳光 
  第一个应邀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画展,《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于1992年;第一个在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专题片,

      第一个接受巴黎市市长希拉克授予的巴黎市民金勋章,于1993年;第一个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通讯院士,于2002年;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2006年;被香港大学受于荣誉博士称号。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

       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1990s 风景

 


吴冠中1984 水乡

 


吴冠中 水乡
  描绘江南水乡是吴冠中先生作品中典型风格的代表和最著名的题材。作为生于江南、长于水乡的画家,吴先生对江南水景有着浓厚的深情。如此深深的烙印与真切的情怀,使得先生笔下的水乡流露出情真意浓的雅致与灵秀。先生早期水墨画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双燕》,既是典型的以水乡为题材的作品。十分巧合也倍显难得的是,此幅水乡作品中也出现了一双飞燕虽此双燕非彼双燕,但同样在增加作品本身意境与情趣的同时,也注入了不同一般意义与别样的情结。

 


吴冠中1986 忆江南

 


吴冠中 水乡

 


1974 鲁迅故乡.油画
  吴冠中先生以水乡为题材的画作,历来倍受大众的喜爱和收藏家的青睐。2004年11月苏富比香(港拍)卖中一件同为描绘水乡的小幅(43.5 X 51.2 cm )油画作品《鲁迅乡土》,以一百八十四点七万港元成交。

 

 


吴冠中1985 水乡

 


吴冠中1980s 水乡

 

 

 

吴冠中 风景

 


吴冠中 山水人家

 

 


桥之美  吴冠中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吴冠中1996 春江长桥

 


吴冠中1985 乡村

 

 


吴冠中1980s 江南春色

 

 


吴冠中 苏州园林

吴冠中 江南小景

 

 


吴冠中 小桥
  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吴冠中1991 江南春色

 

 


吴冠中1988 龙潭时居

吴冠中 小桥人家

 

 

 


吴冠中1976 绍兴东湖

 

 


吴冠中 水乡油画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吴冠中 山村一角

 

 

 


吴冠中1990s 水乡1

 

 

 


吴冠中1989 水乡

 

 


1988 小桥流水人家

 

 


吴冠中 江南水乡

 

 

 


吴冠中 周庄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吴冠中1986 水乡桥头

 


吴冠中1983 徽州小景

 

 


吴冠中 山水

 

 


吴冠中1981 水乡.油画

 

 


吴冠中 江南水乡

吴冠中 水乡一角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吴冠中1989 桥

 

 


吴冠中1986 江南水乡

 

 


吴冠中1986 古镇

 

 


井冈山.布面油画

 


1994 水乡.油画

吴冠中1975 晨曦
  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画长江大桥,我曾爬上南京狮子山,就是想寻找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但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不成画面。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线桥多,列车不断地过桥、进洞,出洞、过桥,几乎是桥连洞,洞连桥。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后顾,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有时显得险而美,有时却险而不美,美与险并不是一回事。

 


吴冠中1989 赛纳河

 


吴冠中1

 

987 风景素描

吴冠中 山水

 

 

 

 


吴冠中1987 天台山飞瀑
  摄影师和画家继续在探寻桥之美,大桥、小桥,各有其美。有人画鹊桥,喜鹊构成的桥不仅意义好,形式也自由,生动活泼。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吴冠中1989 巴黎三月.素描

 

 

 


吴冠中1987 运河桥.油画

 

 

 


吴冠中1986 风景

 

 

 


1980 苏州甪直.速写

 

 


1973 风景 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