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狼崽子fz上:请教一下1955年粟裕没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06:41
在我军灿若星河的将领中粟裕大将的军事才华无疑是其中最出色的,他指挥作战的谋略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戎马一生,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呕心沥血,指挥了成百上千次的大小战斗。黄桥决战震撼苏北、七战七捷消灭的敌人比自己的总兵力都多、孟良崮战役将国民党的御林军最精锐的74师全歼、半个月内攻克济南,生俘国军名将王耀武.且是解放军内部最早提出“淮海战役”设想的高级将领,在这一大胆设想付诸实施后,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组织了这一被斯大林称为“奇迹”的决定性战役,在此后摧枯拉朽般的渡江战役中,粟裕再次成总前委的主角。指挥华野配合中野打过长江,这些战役无不紧紧地与粟裕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常胜将军”的殊荣。具体来讲,华东野战军一系列的战役都是由粟裕大将做出作战计划并具体指挥的,在陈毅没离开华野到中野之前,陈毅曾经建议军委华野的作战由粟裕多下决心.可见陈毅对粟裕的军事才华的认同和佩服,但这位屡建奇功的将军却没能获得对于军人来说至高无上的元帅头衔。这或许与粟裕低调的为人处世有关,他曾婉拒毛泽东给予他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一职,而立陈陈毅出任司令员.其实按粟裕大将的资历和战功授元帅军衔是最合适的,他比那几个没打过什么仗而心安理得接受元帅军衔的元帅在军事造诣上强的太多了,曾有些不懂军史不知粟裕将军高尚品格的糊涂虫说什么在55年授军衔时因没能授元帅军衔而落泪,这纯属信口雌黄的胡扯,,在华东时期军委曾经两次让粟裕担任司令,可粟裕却坚辞不受,力主让陈毅担任司令,“让司令”的故事成为军中美谈,自己甘当副职。事实是这样的:授衔时按当时制定的标准粟裕符合授元帅,毕竟论战功和军事才华除了林彪、刘伯承外基本上没人能高出粟裕,按当时的评衔规定粟裕也符合元帅军衔,毛泽东和朱德元帅都也提议粟裕授元帅军衔,但这样一来让毛泽东欣赏器重的叶剑英却不能评上元帅,正好,粟裕大将提出自己不授元帅军衔,于是毛泽东顺水推舟就有了叶剑英的入围,粟裕为十大将之首,高风亮节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粟裕将军人品让人敬仰。让那些挣待遇挣军衔的人汗颜。毛泽东说的那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评衔时。绝对不是针对粟裕的。许光达大将也曾写信给毛泽东,说自己的军衔评高了要求降衔,毛泽东很感动。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官衔最高时也就是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军委副秘书长。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名列十大将之首。粟裕大将的一生,战功卓著,为迎来全中国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许粟裕才是一名真正的军人。战争赋予军人以强大的生命力,战争远去了,生命之花也就枯萎了。战争的遗产是政治,而政治和职业军人无关。建国后,粟裕大将任总参谋长,在这期间,彭德怀元帅开始对粟裕有了很大的意见,并导致粟裕将军不再过问军队的事,作为一名长期征战的将军,离开喜爱的军队,没有比这更痛苦了。起因是当时毛泽东很欣赏粟裕同志的军事才能,常召见粟裕同志,直接布置一些重要任务。彭总认为不应越过他这位国防部长,竟然在粟裕报给毛泽东的军事材料上批示:我又不是你的通信员.在这方面显示了彭德怀元帅心胸不够开阔.粟裕同志其实很无辜。他为人一向谦逊,对老帅们包括彭帅都很尊重。但毛主席要召见他,他难道能推托不去?毛主席布置的任务,他难道能不执行?彭帅却因此心存荠蒂。一次他访问苏联,曾问过是国防部长重要,还是总参谋长重要。对方回答,从指挥军队讲,总参谋长比国防部长更重要。论年龄和资历,彭总自然领先。但论战功和军事才能,全军公认粟裕高出一筹。但粟裕只授大将军衔,彭总授元帅军衔。 彭总对粟裕同志有意见,而朱德元帅和刘伯承元帅却很器重粟裕同志。刘帅曾夸奖粟裕同志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更重要的是,刘帅和粟裕大将在军队建设包括培养我军高级将领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朱总司令也同意他们的意见。他们都认为,培养高级将领应让他们广泛学习古今中外的军事名著,如《孙子兵法》、《尉缭子》、《司马法》等中国古代兵书和俄罗斯名将苏沃洛夫的《致胜科学》、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外国著名军事著作,除研究我军丰富的战争经验,也要研究罗马战史、拿破仑战争史、日俄战史、欧洲大战史、二战时期苏联和英美等国的战史等等,不能局限于仅仅学习毛主席几篇军事著作。其实,这是各国军事教育的常识,但却触犯了最高领导的忌讳。 1957年,彭德怀去南京视察军事学院。本来,他并非军事教育专家,军事学院也非他主管的范围。但他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回北京向中央军委、毛主席写了一个报告,说刘伯承主持的军事学院,不突出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军事著作。这帽子很大,能压死人,于是才有了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反对军队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斗争。要在斗争中把一身正派、军事修养很高的军事家朱老总、刘帅、粟裕大将等整倒。从此,全军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毛主席的声音,只学习毛主席著作。这就为大树特树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绝对权威的“左倾”错误路线扫清障碍,为个人迷信铺平道路。也为随后毛泽东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扫清了军队的障碍,毛泽东在“文革”中便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军队为他“护航”、“保驾”。这一点,1959年许多参加批判的当事人大概都始料不及。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保密度很高,朱总司令、刘帅和粟裕等人受到严厉的批判,但很多高级干部却不知具体内容。直到1986年刘帅的许多部下、将军,包括萧克上将,才披露了这次不正常批判的情况。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彭帅在1958年充当了“反对军事教条主义”的急先锋,不料一年后,1959年庐山会议上,便遭到灭顶之灾。难能可贵的是,当时有人动员粟裕同志“揭发”、“批判”彭德怀,粟裕同志一言不发,不肯随风逐浪,在彭总遭难时“落井下石”。保持了古人“以德报怨”的高风亮节。刘帅在对彭德怀批判的决议上也投了弃权票.可惜,像他们这样的君子实在太少了,大多数人盲目迷信、盲目追随,在风浪中一呼百应。这种恶劣风气的蔓延,也导致“文革”灾难席卷全国时,很少有人能公开抵制。这是一种最惨痛的历史教训。 粟裕大将杰出的军事才华是我军的骄傲。再次向逝世多年的粟裕大将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