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后羿女主:根植沃土 吐露芳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3:16
根植沃土 吐露芳华2011年04月13日 来源:本站 作者:兰州电视台生活经济频 傅晓州 编辑:和所有城市电视台一样,多年前,我们就已经感到了生存的巨大压力。央视、省级卫视、纸媒及境外媒体的内挤外压,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强劲冲击,脆弱、恶化的生态环境似乎一下子把城市台逼到了夹缝求生的窘迫境地。生存还是灭之?确实成了很严肃的问题。困惑、忧虑、迷茫、彷徨、寻求突围、绝地求生,我们曾苦苦地找寻生存的出路……天无绝人之路,城市台还是有城市台自己的活法的。在困境中的思考理性而冷静。当自己资源、财力、积累、覆盖、政策支持均无法与别人抗衡时,我们剑走偏锋,审时度势,面向市场,面向受众求生存、求发展,结合我台实际提出了“小台小办,小台精办,适度瘦身、关注民生、打造品牌”的理念。我们坚定地认为:生命之树长青,是因为它根植与沃土,电视节目要永葆活力与竞争力必须贴近生活、关注民生,扎根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土壤,兰州380万人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生活是我们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台在形成“新闻立台”、“品牌强台”的共识下,打出“本土、亲情、民生”这张牌。电视节目设置向“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平民视角”转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镜头向下、贴着百姓、贴着地皮办电视,在百姓家门口办电视,办老百姓需要的、爱看的电视。察民情、解民忧、顺民意。要求记者以其忧患意识、仁爱之心、悲悯情怀为百姓排忧、为政府解难。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实现媒体的社会价值。以“善解民情、直抒民意、匡扶正气、鞭挞丑恶”为宗旨的《兰州零距离》,以消费者维权为宗旨,亮明叫响“第一百姓、百姓第一,为您提供最执着的温暖的”的《第一百姓》和“您出行,我关心,警花天天伴您行”的《警花说交通》等品牌栏目无一不是我台这一理念下催生的产物。本土优势、地缘亲情、民生为本,新闻实践证明,分别为新闻综合、生活经济、公共频道的上述品牌栏目互为犄角。互为支撑、互为补充,实现了一档品牌节目激活一个频道、多个品牌节目支撑起全台的构想。在频道专业化、资源优质化、竞争差异化、效益最大化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据央视索福瑞调查资料表明:我台4个频道多年来曾占据当地10个频道65%以上的收视份额。最高收视份额曾达到81%(2006年10月)仅《兰州零距离》以档节目就达到78%,创下收视神话,民生新闻在我台已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满园芳菲、姹紫嫣红。在全国城市台也是“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直击xx》、《xx零距离》、《第x时间》、《有x说x》、《老x说新闻》……遍地开花,城市台的春天来到了!民生新闻本土化追求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立足国情、市情、民情、顺应主流,在传播理念上与党和国家现行的宣传政策实行了成功对接。贴近民生是民生新闻最基本的特质。在操作层面上它改变了固有的新闻播报模式,实现了个性化和开放式的直播与杂志化编排。在传播理念层面,以平民视角观照平民生活,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实现了从精英到明星到平民为主角的回归。这应该是五六年抑或更早一些令人欣喜的盛景,不可否认,民生新闻救了城市台。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刻,我们的日子真好过,民生新闻的狂飙突起,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信誉度。让我们赚足了眼球,赚足了收视率,赚了个盆满钵满,赢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然而好景不长,我们又有了新忧伤:1 从一个节目的生命周期来讲,5年左右已不算太短,盛极必衰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如果没有创新,她的活力何在?竞争力何在?2 节目越来越成熟,观众也越来越挑剔,节目的多元化分流了观众。3从受众的收视心里和收视惯性来讲。不可避免的是收视疲劳。“常看无风景”。由喜欢到淡漠再到慢慢排斥的心里态势迟早会出现不可避免。4从业者自身的疲沓与惰性。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从事同一群受众主体、同一类型、同一业态、同一结构、同一故事情节的新闻事件,难免会产生厌倦、麻木。激情如潮水般退却,沙粒如同无奈的叹息!如何重振采编队伍的“精、气、神”?共性化的困境如何救赎?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量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诸如新闻源萎缩,象下滑的股市一样令人痛心的收视率,本台同质化节目容易消除,同城同质化节目如何竞争等问题横亘在我们面前。以我台生活经济频道《第一百姓》为例。《第一百姓》栏目创办于2004年10月11日,当时的生活经济频道栏目设置繁杂,节目质量粗糙,没有鲜明个性,是个收视率垫底的频道。在一个有着38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应当有一档消费维权类民生新闻节目的市场需求和定位下,由一群充满朝气和新锐之气的年轻记者推出了《第一百姓》,(现在节目时长25分钟,分《每日财经》、《天天3.15》、《主播在线》,每晚21.30首播,次日中午重播)。《第一百姓》高擎消费维权、追求公平、正义的大旗、进行舆论监督与批判,为百姓的利益而奔走,为社会的文明、和谐与进步而鼓呼。“您的呼声促使我们行动;您的参与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开始;您的行动是对全体消费者尊严的捍卫”。因为这神圣的使命,每年一天的3.15变成了节目中的《天天3.15》,为了老百姓的托付,每天6大维权女生以认真执着的职业精神和干练的气质步履匆匆地奔走在大街小巷,社区商场、田间地头,弘扬正气,针砭时弊,不顾个人安危,揭露消费黑幕,与工商、质检多部门一道为老百姓共同营造公平、诚信、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大到房产汽车,小到衣服鞋帽,调节纠纷,化解矛盾,说事论理,主持公道,在维权之路上经历了艰辛和委屈,洒下汗水与泪水……每年一度的《第一百姓》3.15维权大行动更是栏目在春风中的开篇力作,她不仅成为《第一百姓》这个青年集体的品牌活动,更成为兰州消费者首选的维权平台,2008年的3.15维权行动。记者分赴兰州三县五区,为那里的百姓送去法律咨询,答疑解惑,现场解决纠纷,3.15当天的维权系列活动直播,更是开创了我台历史上首次三频道并机直播的先河。在刚刚举办完的《第一百姓》给力2011年现场维权面对面大型广场活动中,省工商、质检等职能部门与记者、律师联动,场面宏大,效果良好,当天接受投诉300余件。对于典型案例记者多路出击,追踪报道。当晚节目拉通播出、实效性强、影响力大。参与活动的市民在签名长卷中写下寄语:《第一百姓》不做秀,真心实意为百姓。省广电局今年第12期《广播电视节目评议通报》对总台生活经济频道《第一百姓》的多期节目进行了点评,认为《第一百姓》作为大型民生经济服务类综合性栏目,解决了许多市民面临的难题,成为我省媒体界颇为亮眼的一支队伍,树立起了在本区域内传媒的权威形象,并以“重点报道唱响主旋律”、“维权新闻凸显人情味”、“服务信息突出警示性”为主题对《每日财经》、《天天3.15》、《主播在线》板块分别进行了重点分析,认为《每日财经》一平民的视角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投注了身后的民生关怀;《天天3.15》以平和的视角服务于百姓,表达对百姓无微不至的情怀,《主播在线》快捷通俗地反映市民欲知、应知、未知的信息资讯。如果说,老百姓对节目的评价真诚而感性的话,那么相关专家的话则理性而权威。《第一百姓》是一棵树,扎根沃土,六载春风度过,风雪洗礼,如今已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与她一起成长、成熟起来的还有这支采编队伍。几年的磨砺,出境记者、摄像、编辑三位一体的知识技能集合正在成型,对经济民生、消费维权领域新闻事件的把握能力正在形成节目组自身的专业水准和核心竞争力。 《第一百姓》栏目曾先后获省级“青年文明号”和“甘肃省十大优秀新闻栏目”等殊荣,30多件作品获国家及省市级奖励。然而在节目运行过程中,观众分流,收视下滑等新一轮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在当下激烈的电视节目竞争中,本台民生新闻节目可以有目标明晰的分层定位,各有侧重,实行差异化竞争,而对同城其他电视媒体的同质化竞争存在难度。更应以“精于组合、优于服务、胜于影响、信于真诚、强于实力”而取胜,别无他法。事实上,我们一直被模仿,我们从未被超越。外在的业态,构成容易克隆,理念、执行力、核心竞争力等软实力的东西是别人拿不走的。在工作中我们有一些创新思维和可贵探索。(一)将单纯消费维权节目向经济民生类节目延伸,丰厚其内容,扩大其外延。     去年6月28日《第一百姓》完成调整改版,增加了经济板块内容《每日财经》,发布经济政策、资讯、报道本埠经济事件、股市评析,成为百姓理财的可靠顾问,权威的财经报道平台,并且外购引进《郎咸平说》、《中国股市报道》、《资本人物》等节目,加大形成经济类报道的集群效应。调版改版的意义在于:节目设置更为合理,功能更为完善,提升了节目的权威性、可视性与指导性。改变了以往生活经济报道有“生活”无“经济”的状况,《第一百姓·每日财经》板块业已成为市委、市政府经济宣传的重要阵地。(二)依靠频道资源,开展各类活动,以节目带活动,以活动促节目,扩大品牌节目影响力。去年《兰州零距离》、《警花说交通》、《第一百姓》三大品牌栏目都先后策划举办了兰州市“身边的好人”评选、“十佳交警”评选与“首届金城魅力山庄评选”及颁奖晚会。市民关注度高、参与热情以及社会反映好都超出心理预测。“身边的好人”凡人善举,道德楷模,感人孝行,无疆大爱,歌颂了人性的善与美,此举得到中央文明委的高度评价。《第一百姓》栏目现联袂市南北两山指挥部、市旅游局,历时八个月拍摄了23集大型文化风情片《走遍金城山庄》。兰州两山对峙,一河中流,这座山水之城古典与时尚共存,粗犷与柔美交织,大河两岸,山上山下,数百座大小山庄星罗棋布,兰州人喜欢在山庄品茗、棋牌、娱乐、休闲。因此山庄经济是兰州经济的重要支撑。这是经济类节目主动出击,有所作为,助推本地旅游经济的成功之举。还有诸如“新春购物节”,“金城大专辩论赛”、“金城汽车文化节”、“安宁桃花节”、“皋兰什川之春梨花节”等大型活动的组织与参与,扩大活动的影响力,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再譬如不久前我台承办的一个签约对话节目,非常有意思。将原本是一个呆板的、城式化的项目签约仪式办成了由市委书记、市长出席,专家、学着参与同市民代表面对面的一个民生谈话类节目。(该活动由汪小平副总台长创意并担任主持)内容涉及“再造兰州”战略的构想与实施,未来五年兰州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间经济合作等重大主题,节目把高端论坛上深奥的理论性、纲领性的内容在政府关心、百姓关注中找到了契合点,用灵活的方式,轻松、活泼、简单、直接的语言对民生内容“表情达意”,极好地发挥了电视新闻的特性,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现场气氛热烈、提问踊跃。收到了比板着面孔说教强似百倍的传播效果。(三)整合信息资源,打造共享平台经过努力,我台《兰州零距离》热线信息资源平台和网上投诉平台门户已打开,其他频道品牌栏目可以在此实现资源共享。对资源二次分配。《第一百姓》每天派出值班记者来此发掘素材,进行筛选、甄别。对符合栏目宗旨的消费维权类素材线索拿来为我所用,?其他则不取,实现新闻资源效益最大化。同时避免了过去一个新闻事件几个频道记者蜂拥而至造成资源浪费,节目雷同的尴尬局面。     (四)在坚守中前行,在实践中创新     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观念问题,《第一百姓》运行六年,消费维权的节目定位怎样适应今天的形势?是否有利于节目发展?辩证的来看,当初消费者与维权的定性,外延?的限定就是为了凸显节目特色,与《兰州零距离》等品牌节目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需要。在品牌栏目经营中,时常在新闻资源选材受到制约之憾,但从全台品牌栏目构建的大局考量,《第一百姓》的栏目宗旨定位与主张,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仍有宏阔的发展空间。因为百姓的需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因此必须要下大力扭转一些记者流露出的整天忙忙碌碌,大多聚焦百姓鸡毛蒜皮的琐事没意思、没作为的思想观念,正确处理大与小的关系,对有普遍意义“大”的选题要关注,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小”的事情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脚踏实地的,好高骛远,不忍其小一心谋大是不行的。对《第一百姓》栏目定位、宗旨,对服务百姓的理念要坚守,对节目式样、包装、创新活动则要及时微调,常办量新。   (五)增强服务意识,做有厚度,有温度的新闻。将时政内容做平民化的表述,切勿故弄玄虚。在国情与民生中找好切入点,设身处地站在百姓立场上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经济报道要把财经政策,重大经济事件与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联系起来,消费维权类报道要从简单地展示、描述向探求事物本来面目,促使问题解决的深度及追踪系列报道上转变,给百姓提供心理宣泄的渠道和表达诉求的平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节目起到“调压阀”和“排气管”的作用,在政府和百姓中搭建起沟通、理解的桥梁。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求记者真心为百姓、带着真感情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心换真情,百姓对节目的支持,拥戴就成了巨大的财富。  (七)打造学习型团队,树立质量求生存的意识和精品意识,提高团队竞争力。决定胜败的因素是人,一切好的设想需要人去实现,而人才需要培养。倡导学习之风,鼓励岗位成才十分需要。在年轻的采编队伍中传承老一辈新闻人勤奋敬业、忠于职守、敢于拼搏的精神,引导和激励年轻人把新闻当事业来热爱,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而不是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克服拖沓、散漫的陋习。强化观摩、学习与业务培训,并使之常态化。建立节目点评制度,树立质量意识,确定质量标准,对作品质量的高下文野,成败得失,评点打分,张贴公布,形成人人关心节目质量的良好氛围,以期通过这些具体而微的努力,切实提高团队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好的选题不可“漏掉”,到手的选题更不能“糟掉”,而这都需要提高自身软实力才可得以实现。                                                                                                                                         兰州电视台生活经济频道     傅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