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与鸿钧争洪荒:王立群凭啥说开封是“小城”【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31:19

王立群凭啥说开封是“小城”【原创】

                                                   ——就《一座小城  一所大学》和王老师商榷

                               文\燕云十八州 2011.6.26.

    近日偶尔登陆河南大学新闻网,看到里边高悬着被视为著名教授的王立群老师的文章——《一座小城 一所大学》,文章说开封是一座小城,我颇不以为然。我提醒,即使是名人,即便你获得过诺贝尔奖金,也没有必要不尊重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而信口开河的。这会伤了开封人民的感情的。

    看看王立群老师是怎么说的——

    小城叫开封,大学叫河南大学。

   开封不大,却曾经是七朝古都;开封古朴淡定,却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她成就了华夏文明的极致。

    一千多年前,当时中国唯一的高等学府——大宋王朝的国子监幸见证这一时刻。一百多年前,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王朝将全国的科举考试由北京转至河南贡院。河大这片土地,见证了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终结,也开启了新式高等教育。二十世纪初的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孕育催生了“河南欧美留学预备学校”,她与清华学堂、南洋公学一起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基地,她就是河南大学的前身。

   河南大学,札根在开封这座幽静古朴的小城里。她北依千年宋代铁塔,塔不是很高,号称“天下第一塔”;她东临明代古城墙,墙不是最长,仅次于南京古城墙;她经历了几度变迁,却依然谱写着灿烂的乐章,这就如同我深爱的河大:古朴而不奢华,低调而有风韵。”

    说实话,开封和河大都是我敬畏的地方。我曾经在河大读过四年书,在开封生活过四年。我感到在开封和河大之间,无法相提并论,因为两者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用“小”和“大”来比较,更显荒唐。说“一座小城,一所大学”,犹如说“一个小姐,一次大姨妈”的下流话,还让我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小市民,一个大师”的造句来。王立群老师仿佛是“大师”了,这样说显然有点不尊重王老师了。

   开封真的如王立群所说的“小”吗?非也!开封的历史文化是博大的。王立群老师也承认,开封宋代的首都,是宋文化的发源地。在宋代,开封是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纽约时报》曾经刊登过过一篇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慨叹开封今非昔比,是一个没落的主。世界那么多的城市,《纽约时报》为何要拿开封说事?我估计,美国人名在拿开封来警示纽约,实际上是为了贬低社会主义中国,是在挖苦千年古都开封在共产党的治理下,一天不如一天了。可见其用心的险恶。但是,我们可也以从另一方面看出开封的名气。开封在世界的影响,绝对不是王立群老师所说的“小城”。

   开封城市规模也不小,估计王立群老师所说“小城”指的就是城市大小了。开封城区分为老城和新区,现有人口近百万。老城就是城墙以里的部分,就是河大老校区的所在。那里房屋低矮,街道狭窄,人气旺盛,凝聚着开封古都文化的精华。新区就很大了,向西延伸几十里,街道宽阔,高楼林立,是现代开封的象征。再说,开封从老城向其他方向也在发展,城盘扩大的也很可观。“小城”之说,让人联想起县城、乡镇,王立群所说开封是一座“小城”,显然不符合开封的现实,有点词不达意了。

   有人说,河大之于开封,是父子关系,先有开封,后有河大。开封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而河大才是年龄不足百年的娃娃。开封的博大精深,远非河大可比。河大原为“河南欧美留学预备学校”,那时开封还是河南省的省会,那时的开封尚有精力照顾河大,哺育河大,没听说那时的教授不喜欢古城的。建国前,河南大学是国内著名的几所大学之一,有“河老大武老二”之说,就是河南大学是老大,武汉大学(现在的“211”)老二的说法。建国后,因好“惹事”而极具“个性”的河南大学,就被陆续拆分,诞生出了许多大学,子孙遍中原甚至到了湖南,但自己也元气大伤了。    

   开封和河大是分不开的,河大的衰落也非开封引起。在中国,政治中心就是经济中心。后来,省会迁到郑州,随着政治地位的下降,开封也就渐渐失去了河南经济中心的地位。而当时河大并没有和省委机关一起,随着省会西迁郑州,也没听说当时的教授们提意见。一个时期,原来的“国立河南大学”也就变成了“开封师范学院”。再后来,开封经济日益不景气,开封对河大的照顾也就谈不上了,也就有河大教授开始辱骂开封了。他们的理由是,在河南,郑州大学本来是小字辈,和河大不是一个档次的学校。但是,由于郑州大学位处省会城市郑州,也就受到格外的照顾,这个小字辈就长得比老大哥快多了,现在也成了河南唯一的“211”大学。河大为此埋怨,甚至设想,如果河大在郑州,“211”就是河大的了!于是,有人就把毒气发在开封身上,说河大的霉运是开封带来的,说如果不是位处破落的开封,哪来河大的破落?这话,犹如喜儿说杨伯劳,假如我出生在黄世仁家?

    让我们欣慰的是,现在,开封河大都在发展。2008年,河南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河大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2011年,河南省委、省政府通过“百年名校振兴计划”。开封的前景也更加灿烂,郑汴一体化发展,让开封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开封的复兴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也受到众多国内大企业的青睐。和河大个别教授口口声声埋怨开封相比,开封人从来不埋怨河大,虽然河大为了“211”合并了开封两所即将成为二本的院校,造成开封目前没有本科院校的尴尬。开封人不后悔,为何?咱应该支持河大的发展,自家的孩子,不支持他支持谁? 前不久,在国家一次调研中,开封还把把河大纳入“211”作为一项建议提了出来。 

   和开封历史名人荟萃,近年却没有出名人一样,河大近年也没有出大师。河大的强处在于虽然出不了大师,没有对国家做出多少科技的贡献,但却出了名人,如王立群老师。然而,一句老话说,父子之间,血浓于水。崇尚知识、知书达理的开封人是爱河大的,希望河大快速发展起来,不为其他,就是为了让他发展起来罢了。希望河大的教授们理解,不但要尊重历史的开封,更要尊重现代的开封,不要再骂开封了!否则,开封骂谁去?  

【链接】

《新浪》王立群:一座小城一所大学(新浪首页推荐)

【 新闻作者:王立群  来自:2011-06-24《新浪》  已访问:2962  责任编辑:马翠轩 

   小城叫开封,大学叫河南大学。

   开封不大,却曾经是七朝古都;开封古朴淡定,却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她成就了华夏文明的极致。

    一千多年前,当时中国唯一的高等学府——大宋王朝的国子监幸见证这一时刻。一百多年前,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王朝将全国的科举考试由北京转至河南贡院。河大这片土地,见证了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终结,也开启了新式高等教育。二十世纪初的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孕育催生了“河南欧美留学预备学校”,她与清华学堂、南洋公学一起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基地,她就是河南大学的前身。

   河南大学,札根在开封这座幽静古朴的小城里。她北依千年宋代铁塔,塔不是很高,号称“天下第一塔”;她东临明代古城墙,墙不是最长,仅次于南京古城墙;她经历了几度变迁,却依然谱写着灿烂的乐章,这就如同我深爱的河大:古朴而不奢华,低调而有风韵。

   来到开封,来到河大,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邂逅。

   1965年,我参加高考,最初填报的志愿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因政审原因,我没等发榜就到开封市一家小学当起了代课教师。1978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我当即下了考研的决心,报考并顺利考取了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当我走进河大校园,我发现自己瞬间被打动了,内心交织冲撞着一个声音:我要的就是这份古朴!千年铁塔、沧桑城墙是她的外表,波澜不惊的铁塔湖水是她的内在气质,气势庄严的牌楼式大门、建筑精湛的博雅楼和博文楼、小巧别致的东十斋、稳重大气的大礼堂是她深厚底蕴的外化。

   当我作为河大的学生真正进入到河南大学,品读着掩映于翠绿中的建筑,品味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学的绚美时,河南大学注定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古朴典雅的学术传承使我增益了对历史的喜爱,温润内敛的大师风范让我愈加沉静。正是在河大的学习为我走上三尺讲台找到了坚实的支撑,正所谓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

   我也曾为与清华失之交臂叹息过,我也曾为命运无奈过,但是一路走来,回想过往,我释然,我了然: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都有畅想未来的权利,但未必每个人都会为梦想找到合适的停泊地。

   所以,我们要学会选择。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不一定非得是顶尖的。

   2008年,河南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河大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2011年,河南省委、省政府通过“百年名校振兴计划”。明年的金秋,河南大学将迎来她的百年寿辰,拥有辉煌历史的河南大学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创造她的辉煌。走进河南大学,你将有幸见证这一时刻。

   河南大学是一所有自己个性的大学,个性决定魅力,魅力来自地域特色,来自文化传承,来自学者大师。大学之大,不在城大,不在楼高,不在喧嚣;在于大师,在于文化,在于底蕴。大学的经历,不是单纯的知识累积,而是一份向大师靠拢的内驱力。几年之后,当你离开这里时,你带走的不是大楼,只能是你自己,一个浸染了河大底蕴、重新塑造过的完整的自己。

   河南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一个可以放飞自己、绽放自信的青春舞台。选择她,你不会后悔。因为你,河南大学将会更加蓬勃;因为河大,你的生命将会更加精彩。

   这就是河南大学,一所百年大学。你可以不选择她,但是,你没有理由不欣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