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学霸之路txt:古诗阅读解题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11:34

古诗阅读解题技巧

(本文已于200412月分两次发表在《考试报》第975976期上)

 

古诗阅读考查的内容主要有:理解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明确主旨及感情内涵;品析凝练含蓄的语言。下面就以去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阅读题为例,谈谈解答该类题型的具体方法。

原题如下: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3、写出这首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1、 揣摩诗题,找准形象

   揣摩诗题,可以先获取诸如写诗的背景、目的等信息。本诗题为“旅夜书怀”,“旅”告诉我们,诗人是客居在外,“夜”又增添了一份愁绪;

    诗歌中的形象有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本诗的形象有: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野、月、江、沙鸥和一个“老病”的“我”;找准形象后,不难发现,岸边为近,星空为远。第16题的答案就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2、 了解常用抒情载体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常为诗人用作抒情载体,被寓与特定的思想感情。杜鹃(子规),常用来表达悲伤或思念之情;杨柳,常用来表达飘泊不定之感,如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落花流水”,更多的是用来抒发时光易逝,美好不再的感慨,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而沙鸥,往往代表着孤独,本诗写的是茫茫天地间的“一沙鸥”,孤独之感让人备觉伤心!

3、 结合诗人的经历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不同人、不同的时代、同一人的不同人生阶段,诗歌必然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因此把握诗人精神的主脉,加上诗人写此诗时的经历,诗的主题自然跃于纸上。就这首诗而言,我们只要紧紧抓住题目提供的注解“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就能明白诗人写此诗时的经历,并且从“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句子中理解诗人迫于无奈辞官的满腔愤怒,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句子中理解诗人因此流落天涯而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至此,第17题的答案也就有了;

4、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诗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等特点,诗人的思想感情被高度概括、浓缩在有限的生活画面中。阅读时就需要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画面形象进行复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藏的言外之意。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还原“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所描绘的画面,从“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诗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仍然依依不舍的绵绵友情。

5、紧扣两点分析语言特色

怎样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笔者在教学实际中发现,紧扣两点分析语言特色,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一点,抓住写景句中的关键词(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去分析;第二点,从修辞手法的作用去分析。本诗第三题中,学生若能抓住“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垂”、“涌”或“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中比喻手法的作用去分析,答案就较圆满了。

   从上面三个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考中这类题型考查的内容有两大方面,一是诗歌的内容和语言,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其实也是初中古诗教学基本的两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