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万界称尊:让家长们结束恐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27:10
  让家长们结束恐慌     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了。女儿上小学,这学期升三年级。放暑假前,听说她班上许多家长争相替自己的孩子报名,上各种名目的特长班,有的同时报了四种不同的班,而目的竟是为四年后的“小升初”做准备。“小升初”,就是小学升初中,原是义务教育范围内顺理成章的事情,怎么会让人如此惶恐不安,以至于要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做准备?我感到不可思议,就上网搜索,键入“小升初”,登陆“小升初网”,才发现其中大有名堂。
    按照规定,小升初的原则是“免试就近入学”。但是,原则只是原则,改变不了一个强硬的事实,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那些拥有雄厚资源的重点学校、名牌学校便成了人心所向。既然允许择校,家长们就趋之若鹜,即使要收取昂贵的择校费,名额仍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这类学校就用招收特长生的办法来缓解矛盾。这个办法的妙处是,还可以借势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办相应的特长班,成为创收的新门路。近些年来,特长生招生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长。对于家长们来说,若想让孩子上好学校,获取各种特长证书是最重要的途径,于是大家一窝蜂地挤在这条道上。据报道,北京市今年的小学毕业生中,家长选择择校的几近半数。特长生测试的那几天,相关学校门口“送子赶考”的场景十分壮观。事实上,家长们心里很无奈,多数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带着孩子赶场似地一天跑好几所学校,希冀能被其中的一所相中。由于特长证书是考核的主要凭据,证书的级别和数量就成了录取的关键。有记者看到,在某校报名处,一个家长手里拿着孩子的四十多份证书,引得其他家长羡慕不已,后悔给孩子拿证书拿得太少。可以想象,现场的这种攀比本身是最有力的广告,会促使各种特长班的生意越来越兴旺。
    除了小升初的特长生招生,中考和高考也有各种名堂的加分政策,其中包括给在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获奖的特长生加分。前不久,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揭露,在执行加分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钱权交易、作弊造假等问题,这些媒体因此发出“不能让加分成为腐败通道”的呼吁。据上海《新闻晨报》报道,在这个暑期里,上海甚至兴起了一种专门传授“加分秘籍”的培训班,学费高达三万元,仍吸引了不少家长。
    当我面对这些荒谬的现象时,最令我悲哀的是由之反映出的中国家长的普遍恐慌心理。从上小学开始,多数家长就在为孩子将来的逐级考学而恐慌了,直到孩子考上大学,恐慌才告一段落。这种情况在中国可谓史无前例,在当今世界上大约也绝无仅有。正是在这种恐慌心理的支配下,家长们不断做出非理性的选择,眼下千军万马涌向所谓特长生这座独木桥的荒唐情景只是其中一例。音乐、绘画、体育这些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是特殊的天赋,只有少数人适合于以之为专业,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又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每一个人都可以以之为自己的爱好。把所谓特长的考核纳入应试教育体制,其结果一方面是使艺术教育、体育的性质发生了扭曲,把它们由人的天性自由发展的形式蜕变成了应试的工具,另一方面则在原已过于沉重的功课之外又给孩子们增添了新的负担。道,在这个暑期里,上海甚至兴起了一种专门传授“加分秘籍”的培训班,学费高达三万元,仍吸引了不少家长。 当我面对这些荒谬的现象时,最令我悲哀的是由之反映出的中国家长的普遍恐慌心理。从上小学开始,多数家长就在为孩子将来的逐级考学而恐慌了,直到孩子考上大学,恐慌才告一段落。这种情况在中国可谓史无前例,在当今世界上大约也绝无仅有。正是在这种恐慌心理的支配下,家长们不断做出非理性的选择,眼下千军万马涌向所谓特长生这座独木桥的荒唐情景只是其中一例。音乐、绘画、体育这些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是特殊的天赋,只有少数人适合于以之为专业,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又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每一个人都可以以之为自己的爱好。把所谓特长的考核纳入应试教育体制,其结果一方面是使艺术教育、体育的性质发生了扭曲,把它们由人的天性自由发展的形式蜕变成了应试的工具,另一方面则在原已过于沉重的功课之外又给孩子们增添了新的负担。 家长们之所以普遍产生恐慌心理,根源是今天的教育体制。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第一,学校类型单一化,就业与高学历挂钩,上大学几乎成为正常就业的唯一途径;第二,能否上大学和上怎样的大学又取决于高考,高考的威力自上而下笼罩各级教育,高考录取率成为中等教育的唯一目标和评价标准,应试教育得以全面贯彻;第三,重点学校凭借优势资源成为“高考能校”,又以此为资本进行权力寻租,巧立各种名目敛财。这些环节彼此联结,形成了一种逼迫学生和家长进行恶性竞争的态势,于是恐慌弥漫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些教育机构在利用现行体制有意地制造恐慌,藉以牟利。事实上,围绕着各级升学考试,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包括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种补习班、特长班,针对各级考试直至考研究生的辅导班,泛滥成灾的教辅和考辅书籍及材料。这个产业至少很大一部分是不折不扣的垃圾产业,且不说大量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即使是所谓“名师”讲授的辅导班和编写的辅导材料,高明之处也无非是押题猜题有一套,与真正的智力教育风马牛不
    家长们之所以普遍产生恐慌心理,根源是今天的教育体制。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第一,学校类型单一化,就业与高学历挂钩,上大学几乎成为正常就业的唯一途径;第二,能否上大学和上怎样的大学又取决于高考,高考的威力自上而下笼罩各级教育,高考录取率成为中等教育的唯一目标和评价标准,应试教育得以全面贯彻;第三,重点学校凭借优势资源成为“高考能校”,又以此为资本进行权力寻租,巧立各种名目敛财。这些环节彼此联结,形成了一种逼迫学生和家长进行恶性竞争的态势,于是恐慌弥漫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些教育机构在利用现行体制有意地制造恐慌,藉以牟利。事实上,围绕着各级升学考试,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包括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种补习班、特长班,针对各级考试直至考研究生的辅导班,泛滥成灾的教辅和考辅书籍及材料。这个产业至少很大一部分是不折不扣的垃圾产业,且不说大量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即使是所谓“名师”讲授的辅导班和编写的辅导材料,高明之处也无非是押题猜题有一套,与真正的智力教育风马牛不相及。这样一个产业得以兴旺,恰恰证明了现行考试制度的可悲。这是一个寄生在现行考试制度上面的产业,我仿佛看到,在通向高考的窄路上,从小学到中学,关卡林立,商贩密布,强迫或诱骗行人留下买路钱,受害的当然是广大学生及其家长。
    那么,为了让家长们结束恐慌,根本的办法还是要革除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不过,我想在这里强调,对于弊端的革除,家长们也有一份责任。事实上,你们的恐慌也助长了弊端的肆虐,二者之间有一种共谋关系。我要向你们讲两个很简单的道理。第一,在恐慌心理的支配下,你们驱策孩子学各种班,互相攀比,这样做只会在总体上加剧不良竞争,而被录取的人数不会增加,结果多数孩子的班是白学了,获利的只是办班的机构。第二,即使你的孩子在不良竞争中获胜,付出的代价也太大,牺牲掉的是童年的幸福。从长远来看,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身心的健康生长远比一纸文凭重要。所以,你们自己要保持清醒,拒绝恐慌,拒绝不良竞争,倘若中国的多数家长都有这样的觉悟,现行教育体制想不变也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