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豪门邪女txt浩:26对城市竞争力点评与排名<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27:30
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造就了一个个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亮点,它们在祖国的版图上交相呼应、熠熠生辉。历史、文化、地缘、经济、政治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使得它们中的许多城市存在内部的相似性,也就构成了我们一般常说的“城市对”。属于城市对的城市通常在行政级别、经济规模、城市功能、发展水平等多个方面存在相似性和可比性,具有较高的比较研究价值。同时,城市对的城市间竞争尤为激烈,常常受到城市政府、媒体和市民的广泛关注,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将52个城市进行分组,形成了26个城市对,以供比较分析。转新华论坛.7 D1 p  l! w- R( P

6 U& e& u, b. v; p一 上海对香港:& V  o* T; U( a# h8 f$ F
东方巨轮扬帆江海之滨,中西合璧连通海内市场
; @2 v# w4 a9 c: c4 H2 J5 z* P7 r4 X2 a, P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  d/ Y7 Y2 t4 G$ o2 p! p& f
3 m5 j* D# z0 e2 V0 q: l% f1 j
上海正好位于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如今的上海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发挥着地区经济发动机的功能,带动着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中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个经济增长极。展望未来,上海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1 o- ^4 M( N; Z3 _7 l0 o
; I  `( j* p' @: M# L8 |# j; B
而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是国际著名的自由港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作为通往中国内地的门户及亚洲国际都会,香港以其繁荣、创新、进取的精神和中西合璧的文化而深受世人青睐。5 }8 N9 w& Y- N6 R, L8 G% b/ U
( T$ C+ [# m  h+ {4 y; C
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4 R# u3 T  O6 t. \0 d- _

% d8 h) O+ c& i. t( A综合竞争力香港和上海分列第一、三名,且下面的八项一级指标差别都在十名以内,差别很小,这是这两大城市实力的充分表现。这两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列与各项一级指标的优异表现是分不开的。香港有四项一级指标独占榜首,三项第一,一项第四,表现出香港强大的局部和整体实力。而上海也并不逊色,有两项一级指标第一,三项屈居第二,其余也在前四名。可以说上海与香港你追我赶、平分秋色。但是国际化程度上海仍然不及香港,香港人有一种“天生”的国际化视野,外语普及水平也较高,弹丸之地的香港汇聚着世界各地的人才和企业,贸易自由和资本自由度也较高。上海作为内地的重要城市,政策空间和自治程度明显不如香港。但是,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是世界潮流进入中国的第一站,有着香港无法比拟的市场,这也是香港很多企业到上海等内地发展的重要原因。
) W0 I5 A+ F. S1 k: H5 X- Q+ ^4 n
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 k* T( K$ [: v% D
, w' N- H  W4 `通过上海和香港综合竞争力下面的一级指标我们发现,两者在52个城市的级别区分中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综合竞争力的八项一级指标上海与香港都是最好的A++级别。这两个城市在各个一级指标上都难分高下,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国际化。香港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它通过贸易和投资的途径对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对华南地区的起飞作出了贡献,成为中国南部经济发展的发展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确立了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一龙头、三中心”的地位,培养其作为带动全国经济的增长点。作为经济发展极和增长点,两地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能起到辐射和带动的作用,即所谓“淋下效应”。
& m' ?' H- |9 A2 w0 ]6 k4 E8 _
/ T" C% ]1 \: R3 s( f: i. _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2 S/ U6 a) T7 w# x- S- p" ^/ F2 _, Y$ z* I' ]# P/ I7 w
香港和上海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三,各项解释性一级指标也都位居52个城市的前列,相互之间不分伯仲。
& I9 f# {) ~, l3 b
6 s+ v0 N0 }. R- g在公共部门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上香港相对较强,而企业本体竞争力上海相对占优。上海可以借鉴香港的做法提高自己,如在公共部门领域学习香港的廉政建设、医疗卫生保障;进一步完善生活环境设施,满足市民的需要;在人口众多、流动人口巨大的情况下采取有力措施构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在企业本体竞争力方面香港可以进一步侧重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放开与内地的交往限制,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 g0 ^# R& P! z- m5 h
0 W2 ?: m, X0 G% [& B/ K在人才本体竞争力、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上两大城市都处于强势地位。在继续强化这些方面的优势的同时,两者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如在人才本体竞争力方面,香港可以放开限制,吸引更多内地的优秀人才前往。而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方面,上海与香港金融领域的合作将是未来的一大亮点。借助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上海有更多的优质上市资源,香港有成熟的运作体系,两者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必将在给各自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7 D$ w( a. ?8 g' u# \8 S4 K! j9 E

7 @! t$ J! b) Q
6 P/ n; V( i: l. x5 b二 杭州对宁波:
9 J" I! J) w  ]; r' c* U" E0 X" y* p) p; x1 o5 [
西湖丽景绘人间天堂,东南明珠炫商贸之都
9 p+ V% r  ]9 u, l" K2 X0 B; F
+ X, ]9 @  Y' s" _% k& S+ K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 W8 C7 _5 w( x( h7 c4 o# }% N) L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杭州尤以西湖秀丽迷人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素有“人间天堂”之誉。完善产业政策,运用市场机制整合和提炼文化旅游资源,乃其保持竞争优势之法宝。) y) ~& Y" ^, v/ t0 X; J+ _
" W* e! K* F  W4 |; A6 @
宁波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灵活的制度优势,民营经济活跃、市场化程度高,已形成以临港型工业、传统比较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特色鲜明的工业经济。宁波商贸名家辈出,促成了宁波经济的腾飞,文熏艺陶造就了代代不息的书画大家。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相继提出了“以港兴市”、“科教强市”和“产业立市”三大发展战略,三大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宁波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5 \4 v; q$ m% P, ]
2 G8 R: ^6 W( w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8 P( Z* S) q5 T( U5 N6 A# u9 t) [+ @8 L" H( f: O$ n
杭州和宁波的综合竞争力不相上下,分别处于第九和第18的位置。这两个城市都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镇”,经济实力雄厚,自然环境优美,具体指标分析如下:在一级指标中,两个城市在人才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以及商务环境竞争力上都不相上下,竞争力差别较小。但二级指标中,由于杭州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较多,文化教育竞争力和科研机构竞争力远远超过宁波,分别比宁波高14名和12名,杭州的人才观念水平和人才能力水平亦好于宁波。但是宁波营商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商务基础设施水平都排名前十,远远超过杭州,宁波商务经营基本要素更是超过杭州13名,小企业较多,企业发展活力大。
# b" x( w6 I( B9 A% }. p6 {
0 Z( v$ Y( C- U杭州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和社会环境竞争力则远远好于宁波,优势较明显。杭州的建筑业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制造业竞争力和社会性服务业竞争力分别名列第一、二、三、四名;素有“人间天堂”之誉的杭州生活环境竞争力位于全国第九,而宁波则位于第25位的位置;作为大都市的杭州具有极强的社会包容性,社会包容指标排名居全国第二,宁波位于第28位。
% L2 A, A5 H, e7 N+ g
$ @( q. ^) A$ i# q& Y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C& C. ~$ [  G. w
; l4 I1 }6 q: Z( R# r5 L
两个城市都具备较强的人才、企业本体竞争力、良好的公共部门服务、适宜的创新环境和浓厚的商务氛围,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级指标大都排名前十,可见杭州和宁波的发展潜力十足。特别是企业成长能力、市场竞争环境和全球联系能力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虽然在一级指标的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和社会环境竞争力上有一定差别,但是这两个城市都有便利的交通,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杭州医疗卫生水平、社会保障能力以及城乡协调能力都位居前十,是城市发展的典范。, d/ M* o& \0 W
0 W% Q6 r  W  p% M% H1 z3 I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 f9 l6 [/ w8 `: X
' K% x! D3 c( [( E杭州和宁波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足,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亮点,在综合竞争力上分别位列第九和第18。两者之间有很多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和合作的空间。  n& V0 d# o5 A) p5 p1 M
1 U: X6 N9 ~' F% q) d. ]
作为大都市的杭州由于社会包容性强,紧邻上海,具有成为国际都市的潜质和能力,而宁波要迅速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带则需要从制度、文化等方面不断增强其包容性,积极吸纳外来企业、人口,形成多元文化。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杭州则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商务环境,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特别是积极建设经商的基本要素。
, z) K, X* o0 Z) _
- V6 d- A; C/ d作为浙江省两大重要的城市经济圈的核心,杭州和宁波都肩负着成为带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龙头的责任。两个城市毗邻,是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开放与新型工业化先行区、科技创新区以及生态建设示范区。形成产业和城市新的成长空间,对整个浙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3 `0 a2 g0 l$ i5 L! B5 w$ i4 J
三 北京对天津:# B* I  q( o, N* j! p) V
依山邻海展国都风貌,渤海之滨领东方神韵% N& B* m/ f% ^

& S% s. ~9 ^0 D% s7 F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0 N7 C" j- x: o, W
6 D: U. [  F& t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也是国家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作为世界著名古城,北京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08年奥运会又为北京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Z# p  h* L8 y8 E" I
7 ^) p, G& E3 A+ G
天津市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城市,至今只有600年左右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它在经济上与上海、广州成鼎足之势。天津市产业结构齐备,各个行业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天津经济发展均衡,结构上独特性不明显是它的最大特点。
5 m) H( }, f' C, A) B
6 ~2 S/ o! @  ]6 P" ^2.两城市的差异性" a, G9 z3 @0 [
+ ~! x8 t' g! S. L/ @6 \- |, X% |
作为祖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具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北京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明显的人才竞争力优势,位列全国第三,超过天津15名。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中央机关云集,当然有全国最好的公共部门服务能力,在这方面天津落后许多,这也是大公司选择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北京服务业十分发达,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消费性服务业竞争力、分配性服务业竞争力和社会性服务业竞争力都位居前十,而天津则都在20名以后。北京的出行环境、保健娱乐环境和教育环境都处于全国前五名,而天津在这几方面则逊色不少。但是北京的商务环境和社会环境竞争力则不及天津。! @# V" e+ a: `" p7 m
7 {$ k& b4 y) f- _0 V0 Q" {2 j/ l
3.两城市的相似性
& B3 l' f# J" H9 h4 T6 ~" k
8 k) G3 \0 H5 N0 |相距只有100公里的两个直辖市北京和天津都肩负国家整体发展的历史重担。两城市都有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国企改制和市容建设问题,现在天津市区内有大量地震后的居民楼,由于这些建筑楼龄在30年左右,不宜迅速拆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津市容建设。两城市的竞争力优势都来自于人才本体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以及企业本体竞争力,这三项一级指标都位居前列;而两城市的社会环境竞争力都排名落后,特别是城乡协调和社会秩序急需改善,以建立与城市定位相一致的社会环境。. K3 S- `" Q3 \3 [" H0 g1 C( @& P

. o- m) ?" d: B0 e" Y9 p' w& {8 s4.两城市的竞合战略4 ]' X4 J# @7 U$ G9 b

! I" B" v0 s9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又确定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并强调与京津冀地区发展规划相协调,特别是加强与北京在城市功能上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京津冀特别是北京与天津两个城市的分工。北京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及建立企业的研发和创意中心,而天津则应大力发展港口和码头,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建立大型高新产业基地,转变经济结构,带领整个环渤海地区甚至北方经济发展。从区域经济发展看,滨海新区将带动周边首都北京、天津、河北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其作用类似于深圳之于珠江三角洲、上海之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随着京津城际铁路2007年投入使用,实现了京津两地半小时通达的目标,加速了京津地区一体化进程,并为北京举办奥运会提供良好的运输条件。
2 S* i6 {. ?5 T$ m. K  o% J四 中山对珠海:% ~9 s# I% S. \" e
宜居宜业共赢,年轻浪漫永续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4 R+ b: [( s1 {5 o, s
" I; J* J3 G4 O* `/ Y6 e: ~
伟人之故乡中山风景秀丽,民风纯朴,经济繁荣,社会祥和,是全国首批跨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中山将凭借其勤勉、务实之秉性和高度驾驭与整合经济、社会资源的能力,努力提升“中山制造”的含金量,为民族产业之振兴再创佳业!2 N% p  ?7 Y6 c7 @( L0 C% K# z
  u4 F: L% b5 a. c0 u; n) a
靓丽宜人的珠海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特区城市之一。25年来,珠海从昔日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镇,一跃成为现代化的外向型开放城市。凭借特区城市的敏锐和果敢,珠海将在珠三角的纵横捭阖中展露新的光彩。) w3 B& M/ F" y+ U, _6 ~
9 C+ V7 W- T; z' X0 t$ h
2.两城市的差异性 2 a/ |, J8 W4 h# w
中山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好于珠海,两个城市的排名分别为第23名和第33名。两市最大的差距在于企业本体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和生活环境竞争力。中山市旺盛的企业成长和创新能力使得企业本体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九,而珠海仅排第28。中山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购物环境评级都处于A++,教育环境和保健娱乐环境都排名第15,而珠海的教育和保健娱乐则逊色许多。珠海最大的优势在于商务环境竞争力,其来源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丰富的世界联系渠道以及完善的商务基础设施,这三项指标的评级都属于A++,而中山市则应加大气力营造该市的商务环境。
$ B! p* U& I, ~/ \+ \  H
3 v( e9 ?5 O$ U. Y% D* q& b3.两城市的相似性
# P, j$ L4 {# b6 c- `- u$ n0 M5 }( [! I8 Z
作为改革开放的最早受益者,珠海和中山都可谓年轻的城市,没有历史的包袱和遗留问题,轻装上阵,经济发展相对十分迅速,成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城市。其经济结构相似,外资企业特别是加工型企业支撑起了两个城市的半边天,外来务工人员较多。2007年同时入选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其综合竞争力差距不大,突出表现在都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创新环境,评级分别处于A++和A+。作为中小企业发展活跃的中型城市,城乡差别较小,社会保障能力较强,社会包容性强也是两个城市共同的特点。科技资源丰富、科技服务体系和创新体系发达,为两个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才本体竞争力以及公共部门竞争力也不相上下。
% [6 R+ @+ R. h# W4 O9 K% M# O$ Z& l  J# }2 U3 m$ ~* N
4.两城市的竞合战略" A+ Z2 n$ J2 G6 p) o8 [, U
/ p/ ~6 k& w, t8 g% A: j
珠三角整体经济自由度较高,交通发达,随着CEPA的实施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展开,珠海和中山的发展前景一致看好。但是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环保力度加大,珠海和中山的企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必须由“制造”向“创造”转型,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人才竞争力是这两个城市的软肋,所以两个城市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因此两个城市在引进生产要素和招商引资中面临竞争。
1 s8 f* Y# O/ {" N! Z- f2 |6 M  n( }7 N9 c* Y! T
中山市以制造业著称,企业创新能力较强,但服务业落后于珠海,中山应该积极向珠海学习,提高服务业水平。珠海作为开放外向型的沿海城市,自然风景优美,紧邻澳门,具备发展旅游和休闲的资源,也是珠海房地产业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如果珠海加大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提高企业竞争力则可增色不少。
% x0 ~  k( ]& h- q% O$ t9 u( [' v1 |2 N! `; X

0 S7 I; D) p& S- Q五 深圳对广州:+ \; _5 W2 @7 f% _5 }* I
昔日羊城一枝独秀,而今双璧共放光辉4 [4 }% O9 x& Z- N  ]) C

4 s$ d4 S4 _" y+ w! s" l  u' e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j" F" A- E! E: o4 V& l
9 g; m8 @% b2 U) s  W) r8 L% P5 q
广州和深圳同属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都是改革与发展的前沿地带。深圳市位于珠江口之东,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深圳业已形成以计算机软件及通信产业为主导,医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的产业格局。迎着新世纪的发展曙光,深圳将在国际舞台上演一幕创新脉动的时代欢歌。广州位于广东中南、珠三角北缘,作为广东省省会,是广东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具有2210多年悠久历史,岭南文化特色鲜明。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环境,是其建设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大都市之关键。
! t$ ~6 M) x* A: ^6 e: Z
! H; l3 w( A( y2 F9 C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4 Y$ a+ r; r6 o  G& O+ y, ^" Q9 I' A

! e+ E( s+ A. M) J深圳和广州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二、六位,虽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不大。深圳在所有八个一级指标上的排名均高于广州,显示出深圳在综合实力上相对于广州仍具有一定优势。两个城市排名差距最小的指标是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指标,深圳和广州在52个城市中分列第七、第八位,仅仅相差一位。而差距最大的社会环境竞争力指标两个城市的排名差距达到了28位。由于一级指标中有五项的排名两个城市的差距在十名以内,使得解释竞争力排名的差距不太大。二级指标的排名深圳也全面优于广州,广州只有13项二级指标的排名高于深圳,但在某些指标上广州相对深圳也有较大优势,如人才知识水平和社会公平两项指标,广州的排名都比深圳高20名以上。6 n/ ]2 L3 A7 k( G% l1 k

- o3 H5 ]. O& M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 s  U+ _5 \) c7 H4 S9 G* o' e: v" v8 J. A2 D
深圳和广州的综合竞争力级别都是A++。从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看,虽然有一些指标两个城市的级别是一样的,但也有很多指标深圳的级别高于广州。深圳除了社会环境竞争力指标为A+外,其他七项一级指标的级别都为A++,显示了深圳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实力。广州级别为A++的一级指标有四项,且这四项指标的级别与深圳都是相同的。其他四项一级指标深圳的级别都高于广州。深圳和广州的社会环境竞争力指标级别分别是各自八项一级指标中级别最低的,分别为A+和A--。二级指标中广州的级别高于深圳的有六项,其他的指标或者两个城市的级别相同,或者深圳的级别高于广州。- [( l4 }5 H- r- m8 J7 Z
% y; g9 a4 h, A5 H. n" ?  d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R& q3 T" A- B2 ]
1 i& j& B: V% j$ J3 g. R
深圳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在52个城市中高居第二位。广州位列第六位,也属前列,但在很多方面都略逊于深圳。由于这两个城市都是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在很多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在很多领域都可以进行借鉴、分工和合作。) V) C" w3 m; p6 c/ Q: z  d* Y
7 e8 Z6 C8 \4 H: N  @8 [2 q- n
在人才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等领域,深圳相对于广州拥有较大优势。虽然深圳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一部分来自作为经济特区的特殊地位和邻近香港的地缘优势,但深圳的一些先进经验是值得广州吸收和借鉴的,如鼓励境外高级人才到深圳就业发展、合理规划高技术产业发展、提高政府审批效率等。但深圳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大不足,一方面深圳需要加强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合作利用广州丰富的教育资源。' k' _' |  l; o0 H8 n2 C. \9 ]

6 \& u) n' b: T( j3 c5 C6 R# r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等方面深圳和广州都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这些领域两个城市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如进行一些主要产业的优化整合,生活、商务、科技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和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投资,鼓励区域内各类人才劳动力的流动等。- K; R% ?4 A( S
1 b# a% \9 Q; v' O" f
在社会环境竞争力方面两个城市的表现都不佳,特别是广州,排名仅为第43位,这是这两个城市都亟待加强的领域。从二级指标上看,虽然在社会保障领域两个城市做得较好,但在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保持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方面都需要加大工作力度。 收藏 分享 够专业,才博大。共抗耳鼻咽喉顽疾,一路有他,有你也有我!

 

chinajie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chinajie 当前离线

级别:幼儿园

 

帖子
46 
精华
kiss
62 kiss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6-1 
最后登录
2011-4-3 
沙发 发表于 2009-6-15 23:34 | 只看该作者
六 佛山对东莞:
) G& a4 T4 V: ~) r, P. ?4 i5 V岭南陶都犹尚武,南粤名城飘莞香
/ }, v7 e  E1 _1 [5 r2 E8 ~1 ]+ D. ^) {% w  F# T2 V4 Y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4 N2 S, C% S1 s' t% @
9 y# a. k- {$ L% w1 a0 Z5 [9 H1 b
佛山和东莞两座城市同处广东中南部、珠三角腹地,在制造业领域都拥有很强的实力。佛山拥有海天调味品、东鹏陶瓷、科龙电器、美的电器、格兰仕电器、志高空调、健力宝饮料等“佛山制造”的著名企业和商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广州共建“广佛经济圈”的佛山正在崛起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东莞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东莞的经济以平均每年22%的增长率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电子资讯产业为支柱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是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
  k. o7 ?) g1 f* Q8 ^* @4 \, y# B! l! v
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8 n" W$ t, g: m/ r; y

: _4 C+ [1 k% y  }( }佛山和东莞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14、15位,仅相差一位。从各项一级指标看,这两个城市也都各有优势,佛山排名高于东莞的指标有四项,另四项指标则是东莞排名高于佛山。东莞的排名高于佛山的四项一级指标中,商务环境竞争力指标的排名比佛山高21位,社会环境竞争力指标的排名比佛山高16位。而佛山排名比东莞高的四项一级指标优势均未超过十位。除了企业本体竞争力和生活环境竞争力两项指标外,两个城市在其他六项一级指标下的各项二级指标上的排名相对另一个城市均有高有低,在多个二级指标上两个城市的排名差距超过了20位。尤其是科技服务体系这项指标,佛山的排名比东莞高38位。
" j) J2 L7 Q, N, ?, L
0 w- G) J7 y0 |' p& ]1 P4 I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M2 L2 R6 @! p
8 @! v+ u% l7 J0 s* ]" C
佛山和东莞的综合竞争力级别都是A+。但从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来看,两个城市的差异性是主要的。佛山有两项一级指标的级别为A++,而东莞级别为A++的一级指标有三项。佛山和东莞级别相同的一级指标仅有企业本体竞争力和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两项,其中佛山在企业本体竞争力指标下的各个二级指标的级别都是A++,这成为佛山的一个亮点。( D4 m" t. E: Z3 T# l- a% M
  O* W3 I. o  c
其他六项一级指标中,东莞的级别高于佛山的有四项,低于佛山的有两项。从二级指标上看,差异性也是主要的,级别相同的二级指标的数量较少。9 R4 J# F2 _5 Z! j4 q7 m

/ p/ D# f& Z2 _+ T: _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8 L" ^* k5 i$ [, S

& `6 d1 n& M$ n) U佛山和东莞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在52个城市分列第14、15位,两个城市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一些方面表现并不理想,由于地缘联系密切,因此在很多方面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 d# Y, \$ o2 O+ P8 F( o2 X9 u  ^/ f* I
佛山在创新环境竞争力方面相对东莞具有比较优势,而东莞在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等领域表现比较出色,在这些方面,这两个城市可以相互借鉴一些成功经验。如东莞可以借鉴佛山相对优秀的科技服务体系,采用知识产权、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激励制度,培育和吸引优秀科技人才。东莞则可以借鉴东莞在改善居住、教育条件方面的一些经验,改善商务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市场竞争环境等。. i7 C; y2 B$ {" C8 G& T4 s

7 C8 D# @; u  j. k' o8 c' ]两个城市在企业本体竞争力方面都拥有较强实力,特别是佛山在所有城市中高居第一位。由于两个城市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除了相互借鉴外更可以加强合作,打造同一品牌。( v; d8 \9 e6 F, B

6 Q. z# k0 i3 _6 D, e" w; m2 Z佛山和东莞在人才本体竞争力、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等方面的表现都不甚理想。这两个城市吸引优秀人才,提高人力资源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政府职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仍需作出更多的努力。
* B) k& k* R% O. t( e+ k/ `) p七 惠州对泉州:% K6 Z- {2 k& _( m* ~0 t/ z: l& n
海上丝路扬帆进,罗浮山下荔枝甜
8 n6 E  w+ ~1 l( a1 [  B+ R8 [, S
/ f$ i* M; x( k7 x6 o. \2 u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0 {6 i2 Q& p5 Y7 W- R0 q
. o& w% P- w" W# A. |
惠州和泉州分属珠三角和海峡西岸两个经济区,民营经济的发展都有比较突出的成绩。惠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素有“粤东门户”之称。惠州历史悠久、自然景色迤逦,集湖、山、泉、海、江于一体,留下了大量自然和人文景观。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市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形成了以电子、纺织、化工、机械为主的支柱产业,尤其是电子工业已成为优势产业。泉州地处福建东南、台海西岸,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台胞主要祖籍地。“中国鞋都”、“乌龙茶之乡”、“芦柑之乡”、“工艺陶瓷之乡”、“石雕之乡”等县域经济突出,也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关键。, a7 H: ^: G& Y6 u8 j+ q

/ y4 J1 h& [0 u2 o# ^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 \& @  K& F( _7 b: ]* K$ X: H! u5 m! R
惠州和泉州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57、54位,相差三位。在八项一级指标中,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和生活环境竞争力两项指标泉州的排名高于惠州,另六项指标惠州的排名高于泉州,总体来说差别不大。泉州虽然只有两项一级指标的排名高于惠州,但在这两项指标上相对惠州都有较大优势,排名分别比惠州高26位和15位。而惠州排名比泉州高的一级指标优势则没有这么大,例如企业本体竞争力指标惠州的排名仅比泉州高两位。两个城市在二级指标上的排名也以惠州高出泉州的居多,但惠州仅在商务环境竞争力这一项指标上全面优于泉州,泉州在某些二级指标上相对惠州还有较大优势,如企业创新能力、科技资源程度等指标,排名都比惠州高20位以上。# F+ r% h" ?; T! l, k
& ?, P0 [3 j7 U% J0 o7 r
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a2 n6 ]0 N( n/ z$ V0 A4 ^+ d

; y2 p- L. D0 `' Q/ G惠州和泉州的综合竞争力级别同为B++,而且这两个城市各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在各个级别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惠州和泉州在一级指标上的最高级别都为A,泉州有两项一级指标的级别为A,惠州仅有一项。惠州和泉州级别为A--的一级指标分别有三项和五项。惠州和泉州级别相同的一级指标有两项:公共部门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二级指标中泉州在公共部门竞争力指标的各项二级指标上的排名均为A--,在社会环境竞争力指标上也有五项二级指标的级别为A--,显示出泉州在这些方面的相对劣势。虽然两个城市在一级指标上的级别都不高,但在某些二级指标上仍具有A++的级别。
( {$ o0 Y* Z" d+ C1 ^$ U8 \2 h5 w2 n8 g- E- i" Q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 C9 {8 [  U$ M! S2 G6 [5 e  f1 N0 H; i+ B
惠州和泉州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57、54位,在各项一级指标上的排名也都靠后。由于这两个城市分属两个不同的经济区,在产业结构上也各具特色,这使得这两个城市的竞争合作关系相对弱化,而主要以相互借鉴学习为主。  B. q* P. S! B+ E
6 w, W% O8 }, @4 u  z
与泉州相比,惠州拥有相对优势的领域是创新环境竞争力和商务环境竞争力。在这些方面惠州有很多经验值得泉州借鉴:推进一批科研中心和公共实验室的建设,提升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水平,扩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工程技术中心;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 ]9 L( y4 H8 z5 Y3 O$ E
2 E# u8 `* l. N. ^( j8 k" A泉州的相对优势领域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和生活环境竞争力上,尤其在服务业领域相对惠州有较明显的优势,泉州发展服务业先进经验有:强化消费拉动,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整合提升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等。: |. @: _4 ^+ n
6 Z. M3 z# @$ u) z
八 南宁对昆明:
$ K2 A0 [6 e( @# c$ [) b3 |0 w西南绿都通四邻,滇池枕边遇春城
! m) k  Z1 {( |0 o$ W' ]/ J# \# G( F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e  r% H. ~6 T/ y; H6 U4 z0 S. d
6 t& J, \7 u/ N9 F8 W6 }" {/ ~
南宁和昆明同属位于西南地区的省会级城市。南宁是连通中国与东盟的门户,具有“两近两沿”的特点:“两近”是近海、近边;“两沿”是沿线(湘桂、黔桂、黎湛和南昆铁路交汇)和沿江。“城在绿中,绿在城中”,塑造绿城品牌,建设南国亚热带生态园林城市。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南濒滇池,三面环山。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昆明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汇集了大量自然和人文景观。昆明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昆明的花卉产业非常发达,已培育起了昆明“斗南花卉”品牌,建成了亚洲最大的花卉市场——中国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使昆明成为名副其实的花都。1 u9 S5 [3 l* |1 f. Z1 T" Q
. V( J4 x% E- X- s
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8 n  b( x5 p! k. X! ~
+ c" _; k+ S# z南宁和昆明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61、51位,差距不大,两个城市在大多数一级指标上的排名在52个城市中都比较靠后。在各项一级指标排名中,南宁高于昆明的有三项,而昆明高于南宁的有五项。两个城市排名差距最大的一级指标是生活环境竞争力指标,南宁和昆明的排名分别为第34、第13位,而且该项一级指标的排名也是两个城市各项一级指标中最高的。除了生活环境竞争力以外,两个城市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指标上的差距也较大,南宁的排名比昆明高14位。除此以外,两个城市在其他一级指标上的排名差距都不大。两个城市在二级指标上的排名分化是比较明显的,排名差距普遍都超过了10个位次,其中还有两项二级指标的排名差距超过了30个位次。; h* ~+ O9 D2 Y5 p) R/ a' Y

4 B1 p) j  [4 J- }) k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Z, O- g7 \8 Z0 z2 }; L& c) _2 Y4 x' j
9 i& C0 O# x3 K" d. ^
南宁和昆明的综合竞争力级别分别为B+和B++,昆明比南宁高一个级别。南宁有六项一级指标的级别是A--,而昆明除生活环境竞争力一项指标的级别为A+外,其他七项一级指标的级别都是A--。一级指标中两个城市有六项的级别相同,另两项南宁和昆明各有一项的级别高于对方。两个城市各项二级指标的级别也都普遍低于A,南宁仅有消费性服务业一项二级指标的级别为A++,而昆明则有四项二级指标的级别达到了A++。+ E. z$ y3 I, t& d0 o! Z  [; {; _0 \

; y! E) A9 J8 g7 q  T8 K* ~0 {8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V' @2 h' B5 j1 j5 V1 v* v; y

  M6 V* h3 O3 q' M+ a5 R6 r南宁和昆明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61、51位,除了昆明的生活环境竞争力排名第13位这个亮点外,其他各方面的表现均不理想,这与两个城市都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不无关系。这两个城市同属西南地区的省会城市,在吸引周边地区的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由于与邻近的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相比实力较差,因此更需要在多个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4 L; w+ E* t- G# ]% ~8 C  h" v( v0 ~' c: m5 t  F' U  n& ^$ p
这两个城市相比较,昆明的优势领域是企业本体竞争力和生活环境竞争力,而南宁的优势领域则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和商务环境竞争力,在这些领域两个城市都有一些值得相互借鉴的经验。昆明在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加强城市规划的统一管理,发展公共交通,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整治工作,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与昆明相比,南宁在服务业领域的优势比较明显:优先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整合市区和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由于昆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南宁在服务业上的发展经验更值得借鉴。5 `9 |! y- y( q- Y" a4 z* f) V
2 x" l; m+ x. D" H
在其他领域南宁和昆明与排名靠前的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这两个城市都是省会城市,因此在提高人力资源水平、提高行政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
! x+ v& V6 e8 g# _: b; g7 R, r& A# q; Y# E
九 厦门对福州:% ], C4 M* ?, @! j, R
遥望宝岛亦美港,镇守门户乃名城
9 ]" p/ i) a5 }+ J4 g6 v2 {; K
! x9 ?4 v3 }* l3 J+ V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u6 q: s" P/ w; o, @+ ~

: T. R! U: x5 g' W: A魅力海岛厦门位于闽南三角洲前沿,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是中国著名的港口风景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同时有望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 G' f! n/ |& j: B6 p  u) D2 N, a
6 V# J' }5 W' `0 q; [
而海西的另一明珠福建省会——福州,位于福建东部沿海,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地理位置优越,是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汽车、电脑、光纤、塑胶等发展迅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6 O6 h& @2 `: b+ l
- j/ {# i# I- {0 j" M4 S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H' o2 F6 S7 W) H1 v4 o' c
2 H4 G7 L' {* Z' X8 G! `& P5 ]5 |
尽管福州是福建省省会,但其行政级别却还不如厦门。厦门是全国最早的几个经济特区之一,长久以来一直是副部级城市。所以,同为海峡西岸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厦门、福州两市差异十分显著。其中在社会环境竞争力上两市差距特别大,厦门排位在各城市中居于前十,而福州却落入倒数三位之中。另外,在公共部门竞争力和创新环境竞争力上,两市差异性也十分突出。厦门公共部门竞争力居于第12位,而福州仅列于第42位;在创新环境竞争力方面,厦门表现不俗,占据第九位,福州则处于中下游的第30位。同样是两者弱势的商务环境竞争力和企业本体竞争力,福州与厦门的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厦门的这两个竞争力指标分别居于52个城市的第19位和第23位,而福州只排在第41位和第47位。总的来看,两城市的显著差异性体现在综合竞争力上,厦门市处于所有52城市的中上水平,而福州则是完全落后,几乎所有指标都位于中下水平。$ E9 D/ a% c' D7 R% i6 z) Y

* e* p! B  K9 B- I# \) v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8 N/ j3 r! h/ [3 j/ y/ z* J. b9 F

) q% `# a# u4 V7 C9 S尽管综合来看两市的差异巨大,明显地显现为福州全面落后于厦门的格局,但仍然有一些相似性。厦门市竞争力的最大优势来自其良好的生活环境,排在52座城市的第八位。福州市的生活环境竞争力同样是其城市竞争力的最主要保障,处于所有排名城市中的第16位,是福州八个竞争力指标中唯一进入前20名的指标。从另一方面来看,当地的企业本体竞争力不足是厦门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短板。与厦门相似,福州落后的企业本体竞争力乃是其城市竞争力无法提高的主要限制之一。两市的人才本体竞争力表现都还不错,同处于城市竞争力排名的中游偏上的位置。此外,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也都是两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4 M- I: m5 s; X( ]( ~( z
% q! [& V" O2 @+ c7 O: U$ d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u. c4 j  Y# Q# ~# @$ v5 U7 Y
* F$ t0 @9 Z0 |( T3 H+ [5 l
厦门的综合竞争力位于前列,而福州的排名靠中间。两城市之间差距较大,厦门在各项一级指标中全面领先于福州。两者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应在长期中加强合作、合理分工,特别是厦门应发挥带头作用,促进自身和福州的竞争力提升。
7 E  |& {, e! \3 @- V' r+ [: l( q' T9 D) f% ^, ?( V
厦门与福州竞争力比较相对而言,福州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及人才环境竞争力上与厦门差距较小,这几方面两城市都具有不错的竞争力。两市应加强在已具有优势竞争力方向上的经验交流,利用闽地较好的教育资源更好地发挥人才本体竞争力的优势;做好美丽海港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生活环境竞争力;分工明确,形成错位且相互支持的产业格局,提升两市的产业本体竞争力。' n3 X1 _* [' `

9 I# e* W- z+ W9 g+ R5 N2 x在公共部门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上厦门优势明显,而在企业本体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两方面都相对较弱,特别是福州劣势十分显著。厦门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和副部级城市,有较好的政策和资源优势,应继续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福州应把握好国家大力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圈的机遇,用好作为福建省省会、闽地政治和文化中心的优势,以厦门为模板营造更好的商务、公共部门、社会及创新环境。在未来的发展定位中,福州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厦门着眼于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区域城市和国际化的港口城市。! }- I0 [$ T* v- f( E
十 澳门对海口:
$ N% B' G( B/ o融贯中西著于世,陆尽天边又一城

0 u5 ?  K4 {, s9 Z; ~  X+ d1 y6 M
- [) V- }7 c; t0 w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6 U) M! {  t" j. ?

( L3 y( Q  \- \3 R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历经四百余年的沧海桑田,澳门从昔日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国际化都市,期间东西文化交融共存,留下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元的文化、独特的娱乐享受,使得澳门的旅游和博彩业著称于世。
- j% M/ A" s" }3 U
" f0 n0 X2 k; y6 }; ~# Q, H- s相对于融贯中西的澳门,海口则专注于带给人们诱人的热带风情。海口又称椰城,位于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海口市处于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海口市的绿色特征非常显著,以绿色产业为经、绿色文化为纬,励精图治,展现了作为中国唯一的“世界健康城市”的无限吸引力。& _* F' L' `. v8 i- }
& }9 q  L% T! e
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8 s/ n" c: i, @3 Y6 J( B6 B
. K9 j- i: v* ?; q7 Q4 ^
澳门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其定位明确,同这一地区别的城市合理分工,依托于整个区域的强势,澳门展示出很强的城市竞争力。而独居海岛的海口则明显少了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独自奋斗,竞争力也稍显不足。从数据上看,澳门同海口的差异十分显著,澳门除企业本体竞争力位于第14位外,其余指标皆在前十。各项竞争力平均水平都位居城市竞争力排名的前列。海口则是全面落后,除生活环境外,余下所有指标都处在倒数十位。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人才本体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方面,海口同澳门相比差距特别巨大。澳门这几项指标分别排在第六、第五、第六、第六位,而海口仅仅排在第49、52、50、51位。此外,相对而言,作为各自城市优势的生活环境竞争力,海口距澳门的水平也是非常之远,差距很大。同是两个城市劣势的企业本体竞争力,澳门排在第14位,而海口仅处于第52位,两个城市竞争力水平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 \4 ^8 u6 S) q* i, ?
1 \0 R7 k6 u' R4 k$ i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9 D  L! m! r6 Q# Y' ]3 `' m6 M/ ?, u, q3 c
同样是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澳门同海口的相似性并不多。虽然两个城市的生活环境竞争力相差几个档次,澳门为A++,海口为A-,但相对来说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其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总体的相似性表现为,澳门各项竞争力指标都高居于排名榜的前列,而海口则由于全面的弱势而不得不排在了52个城市竞争力排名的最后一位。澳门没有明显的弱项将其总排名拖下来,而海口则没有明显的强项助其排名前进。
( R8 p, Z+ i0 l: `8 X- {! D5 [+ M4 @, {9 Z& g7 e1 ~# g; F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K+ q3 e$ {# Y" q" ?/ I

! s+ L- O) R. N澳门综合竞争力高居第11位,除企业本体竞争力相对稍显弱势外,其余指标皆在前十,城市竞争力十分之强。而海口则除生活环境竞争力勉强挤进前40位之外,余下所有指标都处在倒数十位。
( k$ m# |2 r# |) K4 S4 }( O+ y3 X: `, C: `3 \! z& P
同为著名旅游城市的澳门和海口,澳门生活环境非常舒适,应努力保持优势并争取有所提高;相对而言,海口生活环境也有其自身优势,应打好“世界健康城市”这张牌,充分发展绿色产业,着重提高生活环境竞争力。而企业本体竞争力是两座城市都应该注意加强之处,旅游企业及博彩企业将是澳门提升其企业本体竞争力的重点,此外与旅游、博彩相关的服务企业也应受到重视;海口则应大力扶持与绿色产业相关的企业,打造有特色绿色企业是海口企业的出路所在。3 ^" C  R1 D% l2 K" q3 z
0 @% ?# ]4 g& p) [/ z8 w
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人才本体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是海口的劣势,同时是澳门的优势,两个城市在这几方面可以加强合作。海口学习澳门的发展模式,而澳门可以通过与海口合作,开发消费旅游、娱乐旅游同生态、环境旅游有机结合的旅游形式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S) @* \  M8 _4 q% J0 M1 B' @
十一 苏州对无锡:
+ K4 A  z2 K6 d( v4 ~/ o/ Q6 p吴地园林誉东方水城,水乡温婉盈新兴气息
+ D1 M% A8 I8 z8 ^( y  l5 f$ V/ b4 U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1 E: X. U# w* Q" Y: J& S/ A
% o8 O8 y( e  N" w" n  {, F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上海,南接浙江,西依太湖,北枕长江。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园林之都”之称,亦被誉为“东方威尼斯”。浓郁的吴文化和水文化是苏州城市的灵魂,是全面提升苏州城市竞争力的推动力。
5 r. [3 j- C1 ^9 J4 ]' d5 n
7 ]: W8 k# P% K9 h' L' G同样富含江南水乡的灵秀和温婉之韵味的无锡,又充盈着现代都市的开放创新之气息。凭借优良的现代产业基础和尚德务实、开拓进取的文化传统,无锡始终能够在变革、发展与竞争中保持和增进城市活力,并且在地区经济增长和全国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R/ s$ W0 M  y: Q7 h6 H  V

1 f6 w2 i; I$ \5 R& s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0 v1 n8 N( D$ V% S6 d  B0 s4 g- Q
6 w* z1 E  ~1 u8 E4 ^7 W" r. c同其灵秀、温婉的气质,共有江南水乡的美景,竟令我们无法区分这两座城市。即便是如此,我们还是要寻觅其中的差别所在。借用数据排名来看,苏州综合竞争力排名略好于无锡,主要是源于其各个方面的竞争力稍优于无锡。这其中苏州同无锡相比优势较明显的应属商务环境竞争力,苏州凭借其在营商环境、全球联系上对无锡的显著优势,在这一指标上排入前十,领先无锡八位。而无锡在人才本体竞争力上则是较显著地优于苏州,其排名挤进前十,高出苏州一个档次。在同为相对劣势的几个指标上,两市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竞争力上,无锡排在中游,为A+级别,而苏州差了两档,仅位于第32位。3 m+ t+ y1 i& u: w; |3 P
5 q1 L5 F4 Y+ K8 u- V' v
两者在这个指标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其社会包容性的差别造成的,无锡的社会包容性表现优秀,处于A+级别,列于第12位,而苏州缺乏包容性,落于末流,列在第39位。
* E  \; k5 e" Z4 y6 H/ ^3 [0 }7 Z8 h, n5 L* z  X. `
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1 f4 Z, w# y  ?9 D* Q! u
( G) r3 B% ^" g+ t相近的排名、同样的美丽、共有的水文化,两座相似的城市在综合竞争力上同样很具相似性。企业本体竞争力、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同是其优势所在,不同的只是苏州在这几个指标上达到A++级别,而无锡全是A+级别,差别不大。创新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也都是两市的相对劣势,创新环境竞争力苏州略好,为A+,无锡为A;社会环境竞争力差别稍大,苏州是A-,而无锡为A+;生活环境则是两市一致为A。 两市优势、劣势惊人的相似,差别微乎其微。就连两市较有差别的人才本体竞争力和商务环境竞争力,苏州同无锡的差别也十分之小,只是A++与A+级别的不同。
9 w  S; O8 P9 X5 Z) e% @( W$ Y1 e! o4 F9 M* W- ?+ @( z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 ^, O4 h, l+ [
- ^2 M  v" H4 q/ X* `1 W$ t4 c两座灵秀的水乡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都表现不俗,排在城市排名的前列,具有不错的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产业本体竞争力是两地表现优异的主要支柱,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是两市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苏州、无锡两地企业应相互学习,把无锡企业的文化、制度优势同苏州企业具有的创新能力有机整合,两市的企业竞争力将会更上一层楼。
& E0 A; P" y+ _' {$ l- `) [2 f; p4 s* A! Q) `
作为江南的美丽都市的苏州、无锡在社会环境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两市在这方面应联合起来共同开发水乡文化,努力提升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不足同样是制约两市发展的主要因素,科技资源投入、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是当地提高创新环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0 v3 u2 \9 c) n4 Y. H8 s

% G9 i  B/ ?9 S2 m& ]苏州人才观念水平的提升,无锡无疑是其很好的榜样;而无锡营商环境的打造,苏州将是其最好的学习对象。两市只要加强这两方面的交流学习、优势互补,苏州人才本体竞争力及无锡商务环境竞争力的各自短板将会很好地得到弥补。  \  A* ^, f1 Y+ G' x
0 p" n7 g6 _* _, U) Q
十二 常州对南通: 荟萃人文吴龙城,据会江海崇福地
& Q/ y5 j5 {0 G2 P3 S* W+ N5 [0 {# {! h$ @" u# m, I, T9 a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3 S# _. B1 O6 F) E6 k& {* ~- ]) u) L( N9 W' {# ^, l9 }
常州地处长江“金三角”,区位条件优越,享有“三吴重镇,八邑之都”之誉,兼有“龙城”之别称。人文荟萃的常州,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同时常州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领先地位,以“明星城市”蜚声江东。
! o: N% Q* L) [9 f  b
0 s( x. X# s0 B/ M1 m  r( q而南通地处江苏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背靠苏北平原,其 “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北上海”;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得到“崇川”福地的称号。( C6 c& I5 y2 q) u$ o* @- ^0 X! c
2 D; C& G; }& X- X# l: _
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6 T. O# O1 h( I4 T( r
% {2 `3 Z4 `3 m在大部分指标都较为一般的情况下,两市相近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却是由很不一样的优势带来的。常州企业本体竞争力优势显著,位于A+级别。而南通在这一点上差距较大,仅是A-级别。但南通在公共部门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方面大大领先常州,分别处于A++和A+级别,高于常州这两项的A级别。但是,南通并没有显著的落后项目,除突出的两项外,其余竞争力都较为平均地分布于中游地带。而常州的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则处于明显的劣势,严重影响了常州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Y" y* e- `$ ~7 C
0 N6 B$ j3 N, b) L
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8 b0 @  ~/ w+ r! I

: X6 g1 k4 L5 u/ ?4 q7 p常州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相望,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南通则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从长江口出海可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港。同处长三角的两城地理位置都十分重要。) [$ V0 \' P" j+ y. `- b+ K$ U
9 v& p) p* W  \. P
但是与地理位置的突出重要性相比, 两城市都是属于各项指标较为一般,只有一两项较为突出,但最终综合竞争力还不错的城市。常州在生活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及商务环境竞争力上表现很是一般,其人才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和创新环境竞争力还算不错,处于中上水准,而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则明显处于劣势,只有企业本体竞争力表现优异,拉高了常州的最终竞争力。南通如出一辙,生活环境竞争力、人才本体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产业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皆是中下水平,商务环境竞争力还较为良好,而依靠公共部门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强势表现南通综合竞争力进入各城市排名的前半段。在产业本体竞争力、人才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的劣势制约发展这点上,两市也是极其相似的。
. c& r- l8 R( _! W( Q( c- Z- \4 X( Y) i5 y4 u1 m& w0 v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 k% G7 T# j0 i! h8 Z5 Z' x* h$ v/ E: H3 m2 j
常州、南通综合竞争力排名居于城市排名的中上水平,两市相差不大,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常州的优势突出体现在当地的企业本体竞争力上,图14-12常州与南通竞争力比较常州的企业有较好的文化动力、不错的成长能力及很强的营销能力。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帮助企业成长必然是常州保持优势的重要途径。常州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创新环境竞争力,科技资源的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是必须要加强的。而南通要想继续发挥公共部门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的优势,提高行政机构的竞争力和搞好社会协调乃是弥补不足、保持优势的重要策略。
# |) o# ]  q! ~% L( o% h0 [3 h6 I6 v* f7 C
生活环境竞争力是两市发展中同样面临的重要问题,两者应在改善教育环境和出行设施方面合作,探索较好的方法。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人才本体竞争力方面也许应是两市未来合作的重点,虽同是弱项,但这两方面上却有可相互补充和学习之处。南通的生产服务业很是发达,常州则可以通过发展自身较强的社会服务业与之错位呼应,相互带动。南通地区人才观念不错而综合能力较差,常州人能力水平有一定优势,加强两地的人才交流和流动将对两者人才本体竞争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O) v  f- V5 J/ }5 v 够专业,才博大。共抗耳鼻咽喉顽疾,一路有他,有你也有我!

TOP

chinajie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chinajie 当前离线

级别:幼儿园

 

帖子
46 
精华
kiss
62 kiss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6-1 
最后登录
2011-4-3 
3 发表于 2009-6-15 23:36 | 只看该作者
十三 扬州对徐州:
6 R0 z9 X& b" i3 E江陆交通汇两城,史化烟云聚二州 ) T" u$ z/ ]4 G. c

7 e7 O- A  D; M  ~2 E1 p% i
( A6 m6 U7 L6 T% o2 q/ |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4 V1 Z9 ~7 ?. S' i

& W5 U4 l  |* \/ ~1 `7 @#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是长江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座融入上海经济圈、南京都市圈、连接苏南经济板块的滨江近海的新兴工商城市。扬州突出的优势表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旅游风景,但工业化水平和总体经济实力有待加强。未来发展的关键是寻找经济增长点,促进工业化快速发展。9 H4 ^; U, B) g

. V, o+ O& v: [0 d+ c而苏北地区的徐州位于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处,是苏、皖、鲁、豫四省交界中心城市。楚汉战争时项羽定都于此,称为彭城,后三国争雄、文人墨客等演绎的众多史话或传说,以及淮海战役等造就了历史文化名城;交通与区位优势使徐州成为淮海平原功能齐全的中心城市;资源与军工基础形成了以机械、能源为主导的重工业结构。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是通过产业转型提升中心城市职能。. u8 t* Q- q6 B6 ?# a. b* P

! j! w, A, m, M& M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1 A" R, m  n# x: O) Y
6 N& Y# p& t* F7 p8 G6 e& {扬州与徐州有很强的相似性,而其主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徐州落后扬州的几个方面。人才本体竞争力上,徐州距扬州的差距很大,其排名仅列于末流的第42位,为A--级别;扬州处于中上水准,位于第22位,为A级别。创新环境竞争力方面,两者相差亦十分大,徐州居于第44位,为A--级别,而扬州排在第26位,为A级别。扬州生活环境竞争力落后,才处在第32位,为A-级别,但徐州却仍然差距不小,排在第49位,为A--级别。同属优势的社会环境竞争力方面,两市具体优势却是大相径庭。扬州市社会包容性强,而这正是徐州的不足;相反,徐州的社会较为协调,而扬州这项则明显处于劣势。
! E9 k* ?/ g" }/ ^& ^' `/ L+ z/ f8 j+ C' b( L7 k' ^+ b
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 K$ _, l. Q3 q- F$ c# u. G2 @/ t' I
一座位于苏中地区,是滨江近海的新兴工商城市;另一座坐落于苏北地区,乃是陆上交通要塞及重工业城市。两座江苏的重镇,同为历史文化名城,相似之处不在少数。两市的竞争力优势都主要来自于公共部门竞争力和社会环境竞争力,这两项是两座名城竞争力排位最高的指标,都达到了A+级别。总的来看,两市在八个指标中公共部门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这五个指标几乎是没有差距,强处同强、弱处共弱。进一步看,两市最显著的劣势都同为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不足。两者皆是因为在产业转化和产业升级过程中进展缓慢,而阻碍了竞争力的提升。
) R" |  d8 F0 y  F4 M* K# {+ Z8 \+ ^4 `, `/ f/ G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4 s! z! y5 q/ m# @! o" @

# z- L' C  R' }) u* g9 _( w扬、徐二州综合竞争力排名相差不大,都处于中上游水平。总的来讲,扬州竞争力稍强于徐州。公共部门竞争力及商务环境竞争力是扬州市的优势所在。继续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是扬州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保持好这座名城的社会秩序和其良好的社会包容性将是该市竞争力的主要支柱。如果扬州定位为旅游性城市,大力发展社会性服务业,努力补上消费性服务业这一短板,将有望转变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不足的劣势,从而提升整座城市的竞争力。9 ]) M5 L$ O: o) u7 ?2 ]# j: p

; L7 E$ b$ S6 x" J3 T* g作为工业城市的徐州,近年来商务环境改善明显,但生活环境的不理想严重束缚了该市竞争力的提升。加大力度建设与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将是徐州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动力。在保持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好城乡发展的关系,是徐州社会环境竞争力提升的空间所在。同为江苏重镇的两市应加强人才的交流,这样才能将扬州人才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徐州社会和谐方面的经验有机结合,提高两地的人才本体竞争力和社会环境竞争力。
  a! Q, {8 l' {& D- n! a8 A# ]十四 南京对武汉:
& j8 V( a7 t% [1 L( d6 b虎踞龙舟新南京,龟蛇相望大武汉; ]- v; ?; J# t" f/ K
# s. k( [6 a; N, N, o+ P9 X$ b1 o! \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s4 C3 z8 T8 g% ?5 g( ^" F

% `: B# h! K% ^$ B+ z7 Z1 W南京市东临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西靠皖南丘陵,南连太湖水网,北接江淮平原,“黄金水道”长江穿越境域,被誉为“东南门户,南北咽喉”,“钟山龙盘,石城虎踞”。 近年来,南京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使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焕发青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新面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综合实力大幅提高。
2 n4 X: c7 B# M$ s7 |0 f# Y* G  ^  R2 Q* @8 j& ^' M
从南京顺长江而上,武汉必是避不开的重镇。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据考古工作发现,一万多年前,武汉地区已有先民生息繁衍。武汉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素有“历史文化名城”之美誉。物产丰富、工业完备、交通发达,为武汉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打造华中地区战略高地奠定了基础。+ N1 H' k2 v7 `3 N) u: Y4 [9 b
1 [7 ~/ j! a. U1 z/ ~, N. f
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2 I$ v- |# t, \& `
  {4 \1 V' J1 X2 N* _& W1 [; R长江下游的南京在城市竞争力排名中高于中游的武汉,两市最大的差距在于企业本体竞争力。其中武汉企业的成长能力远远落后于南京企业,武汉仅是排在第46位,处于A--级别,而南京高居第五位,为A++级别。武汉还算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制造能力同南京相比,差距同样不小,武汉排在中间位置第27位,为A级别,而南京强势地排在第八位,为A++级别。另一差距巨大的指标是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南京名列前茅,排在第13位,为A+级别,而武汉则只在第40位,为A-级别。武汉商务环境竞争力近来似乎有下降的趋势,仅处于第29位,为A级别;同南京的第16位、A+级别比起来也有一定差距。
2 R3 F' s9 |. ~" E; I! G7 R0 \
( ^+ O. ]$ K' m+ g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 ~( Z. Q! d  \: Q
9 M+ _# |8 e& P两市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在优势方面几乎是一致的。人才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和创新环境竞争力排名相差微乎其微。南京这几项分别排在第九位、第14位和第16位,级别分为: A++、A+、A+。而武汉则是第八位、第15位和第19位,级别同南京完全一样:A++ 、A+、 A+。其中两市的人才优势都来自于当地较高的人才知识水平。同样在共同的劣势上排名非常接近:社会环境竞争力和公共部门竞争力,南京排在第31位和第24位,级别为A-及A ;武汉排在第35位和第27位,级别同为A- 和A ,几乎没有差别。6 X8 K2 T( W! D4 g9 ?  ~: @* |
7 H! v; v2 I0 Z( I. k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F9 M4 H/ }) S9 A
4 x8 R5 U/ z  m; Y3 ?4 j. b" t4 T作为长江上的两大“火炉”,近来似乎南京要更“火”些。在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南京位列第16位,以较大优势领先于武汉。
/ ~7 f) @# U* D) c: N; H3 C$ r3 N# G* t  y1 Q, P
南京综合竞争力的优势主要在于人才本体竞争力和企业本体竞争力。当地人才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应保持优势,而提高人才健康水平是提升南京人才本体竞争力的方向。提高企业的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是南京进一步发挥企业本体竞争力优势的重要措施。社会环境竞争力的弱势严重影响了南京综合竞争力,社会协调度和公平度不佳,弥补这项劣势是南京当务之急。' r+ R0 y' g% L  }

1 ~/ r8 O6 _+ v: n2 N) @" @武汉同南京相比,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和企业本体竞争力落后很多。保持武汉分配性服务业的优势,大力发展社会性服务业从而提高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对于当地十分必要。保障好武汉三镇的社会秩序,提高社会包容性,从而补上社会环境竞争力的不足,是武汉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空间所在。/ G0 T; r% ]* G) a( K
  o+ w) }7 K# e. I( F4 \6 G
两市利用长江水道的航运优势,加强在分配性服务业上合作,提升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对于南京和武汉都极为有利。人才的互动交流,能使两者强强联合,共同发挥优势。  l* W' v6 N7 R' C2 j# i9 y
0 [1 A# ?/ `+ S* ?3 w5 L- V

* T1 U4 D% X1 @5 B( C4 C7 V十五 南昌对合肥:* [" p4 f- k) u0 j6 }) G+ d
跨长珠闽三地启鄱阳之水,依长淮二水望巢湖之滨

* r& ?: C/ a0 A1 H8 B# K3 w3 o! R: w/ u8 O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f3 W" l. K# x0 I; }4 l/ [
( E+ g# G5 V. U( D: w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合肥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亦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美誉。两千余年古老的城市履历,给了合肥浑厚的人文特征和自然特色。以绿色为基调,培育科教经济,拓展文化产业新空间,张扬城市个性,激活城市资本,是提高合肥现代品位、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之策。9 Q% ^" N( L" v" _# [0 B
6 l6 O+ V! x5 |
南昌作为江西省省会,与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中南三角区毗邻,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区位优势突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钟灵毓秀之地、文化礼仪之乡。挖掘红色故土、绿色家园、古色风情、金色田野的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4 w! \. e. R$ d& J( W& S; |" c

& V0 l- f8 f5 {5 c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 Z. ?! J) }& o; l, ~- k& K! q3 P
同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合肥的排名高于南昌。在社会环境竞争力上合肥要优于南昌,南昌排名第40,合肥排名第19,两市差距明显。但是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上,南昌的排名高于合肥。而在商务环境竞争力上,两市差异性也较突出。合肥商务环境竞争力居于第27位,而南昌仅列于第51位;在其他一级指标上,合肥一般处于中等靠后的水平,而南昌则相对落后,在人才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以及生活环境竞争力上,双方相差基本在十名左右。总的来看,两城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解释性竞争力上的各个方面,南昌与合肥相比有差距,但是差距不大,双方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可以看到,相对南昌而言,合肥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是华东地区文化教育中心城市,拥有大量的高级知识人才和科研机构。在提高人才本体竞争力上的潜力合肥要优于南昌。
5 G6 }$ j2 J% b0 n  S$ c
+ N) t' j0 v. {; k  b" ?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j9 N6 p+ H+ U& X4 S
: [+ b" A& p: ~- G6 z
尽管综合来看,合肥与南昌有一定的差距,表现为南昌虽然有个别指标相对突出,但是在大多数指标上落后于合肥。不过也有一些相似性存在,南昌与合肥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上的排名均进入了前20,南昌市排名第14,合肥市排名第20,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都是两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从另一方面来看,在人才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以及创新环境竞争力上,两个城市都不具备绝对的优势,但是同时都具有提高的潜力。合肥与南昌作为省会城市均具备一定的高等教育资源,同时这两个城市均紧靠经济相对发达的经济圈,根据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都存在经济发展的机遇。在社会环境竞争力上,双方虽然在一级指标上差距较大,但是在二级指标,如社会公平、社会协调上均进入前十的排名,这需要两个城市在社会环境竞争力的提高上有的放矢。% F8 n& C4 X: i, @& l( o
2 T& z) y+ B  E/ {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j, R1 P& B+ O2 X5 z5 }
9 D4 H; u: [9 r! u+ P
合肥和南昌解释竞争力处于中间靠后的位置,各项解释性一级指标在52个城市中也不具备全面的优势。两者可以在相互的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提高。! `' C- N7 g5 `
: Q2 ?* d& J. r" x, L$ g, Z
在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上合肥相对较强,而两个城市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均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南昌可以借鉴合肥的做法提高自己。例如,公共部门领域学习合肥的医疗卫生保障;进一步完善生活环境设施,满足市民的需要;在人口众多、流动人口巨大的情况下采取有力措施构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双方都还应加强对人才、创新能力等软实力的培养。
3 Y# X, X" r" o0 R+ z4 F" O; x1 w) a* X6 M( p
在产业本体竞争力上两大城市都处于强势地位。在继续强化这些方面优势的同时,两者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方面,合肥与南昌可以借助自己紧邻东部的优势,加快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的建设,发展原材料加工及自身的优势行业,不断提升自己。
! o3 u  M( P; \# ^1 p2 C
十六 台州对温州:
, x  I% c" @  i7 b碧海蓝天海上仙子国, 黄金海岸国际轻工城

7 g; c5 l: L4 W8 G
6 ~" o* M; L( W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S" R' l1 d. @3 T! [
  @  R' k+ O0 Q0 T( Q# J
台州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年轻的滨海城市,位于浙江中部海岸,上海经济区的最南翼。台州兼得山海之利,历史上就有“海上名山”之美称。台州要进一步整合产业集群优势,打响“台州制造”品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一座崭新、美丽、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港口新城。
, G* h0 @2 W: D1 y6 A$ e
$ h& A: O7 C7 [) Y3 ]温州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依傍瓯江,濒临东海,以气候温和而得名。温州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曾以“小商品,大市场”闻名全国,是全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目前温州的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逐步展开,沿海黄金产业带框架开始形成,国际性轻工城初显形象,新增“中国汽摩配之都”等九个“国字号”生产基地。将来温州不仅要大市场,更要大品牌,以“小商品,大品牌”立足于世界市场。0 I, n4 g/ {- T% {3 [
, `2 G: P) S! J5 K
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 y# k6 p# N* ?- }
  E9 b# ]* ]& I# v- H4 W同属江浙地区的中心城市,温州的排名高于台州。在所有一级指标中,公共部门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以及社会环境竞争力上,温州的排名要高于台州。在企业本体竞争力与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上,台州要好于温州,但是差异不大。总的来看,台州与温州相比有差距,但是差距相对较小,双方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可以看到,相对台州而言,温州的制造加工业起步较早,基础雄厚,台州在建筑业竞争力上具有相对较大的优势,排名第六,而温州则在制造业竞争力上领先于台州,温州排名第七,而台州排名第40。在医疗卫生竞争力上,差异较大,温州排在第九,而台州排在第49。在营商环境上,温州也大大优于台州。
2 b0 D* m) X1 R+ X
% m# F7 x7 N# P5 n0 m7 z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g' c9 I6 \. C; R. }) {: G
1 g8 r+ r9 h2 c% u% p! l
尽管综合来看台州与温州有一定的差距,表现为温州大部分一级指标处于中等靠前的水平,而台州的大部分一级指标处于中等靠后的水平。不过有一些相似性存在。台州与温州在人才本体竞争力上均排名第27,人才本体竞争力都是两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从另一方面来看,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上,温州与台州排名均处于靠前的位置,温州排名第18,台州排名第15。在社会环境竞争力上,两个城市均排名靠后,说明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上,温州与台州都还需要提高。相对于其他50个城市而言,在生活环境竞争力、人才本体竞争力上,台州与温州作为东部沿海地区首先发展起来的城市已经处于相对领先的状态。江浙地区具有轻工业发达、商品经济活跃的传统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资本积累已经让这两个城市面临的问题与中西部城市面临的问题有相当大的不同,当资本转移到劳动力成本相对更低的中西部地区时,东部地区面临的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发掘内部潜力,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 G, o9 j5 U9 q$ B; E/ |
9 X; S9 G' o2 P5 @/ R
4.两个城市竞合战略7 z0 O- u# s& h. e
! `% V7 @  x5 g
台州和温州综合竞争力处于中等的位置,各项解释性一级指标也在52个城市中不具备全面的优势。两者可以在相互的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提高。7 ~, U7 D: j: \5 l. B1 `& R. |9 k

/ c+ D! o- ^3 I' M( ~9 Q( g( k台州与温州竞争力比较在企业本体竞争力、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上台州相对较强,在创新环境竞争力上温州相对较强,而两个城市在人才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上均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温州可以借鉴台州的做法提高自己,如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强化企业的主体意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双方都还应加强商务环境以及社会体系、社会保障等软实力的培养。) q+ X, ~0 z1 @% j  I$ Z, F

3 d/ \  z  C: v/ p  O在人才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上两大城市都处于强势地位。在继续强化这些方面的优势的同时,两者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台州与温州自身拥有已经发育完善的私营经济体系,商品经济活跃,加工制造业拉动经济的能力很强,政府对经济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拥有良好人才优势以及环境优势的温州与台州在经济发展中已经占得了先机。

TOP

chinajie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chinajie 当前离线

级别:幼儿园

 

帖子
46 
精华
kiss
62 kiss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6-1 
最后登录
2011-4-3 
4 发表于 2009-6-15 23:37 | 只看该作者 论坛“小卡片”给发帖更多乐趣!
十七 济南对青岛:7 p  F" N7 R2 d4 z. R9 T
胶东半岛两明珠,文化传承千余年* C2 v2 \& R9 B5 z( z

. X7 o0 _5 I2 Y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3 o& Y- C2 Q6 b" U8 V0 u" I
, w! h" g) \! n7 Q/ f
济南地处黄河下游,是舜诞生与生活的地方,龙山文化的发现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四千多年的城市历史使济南积淀了数不清的文物古迹,使之成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黑色金属冶炼、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加工三大传统支柱行业的基础上,以浪潮集团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及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正在为济南市注入新的竞争活力。
& v) C" E- ]/ _% S  O, p  I( d1 C$ J- ~5 Z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青岛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商业发展环境良好,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海滨城市。2 h: o$ `" F" m6 b

' u/ q& P8 L( |' S5 m- D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4 M& Q& r1 e: ^' D7 Z0 Y

( m2 Y  A2 N$ a% V" j5 M! g位于胶东半岛的济南与青岛,一个是山东省的行政中心,一个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工业中心。在综合竞争力上两个城市均较强,青岛与济南相比具有相对优势。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上,济南领先于青岛,济南排名第19,青岛排名第33。而在其他一级指标上,济南远远落后于青岛,并且差距很大。尤其在创新环境竞争力上,青岛排名第七,济南排名第45,而在公共部门竞争力上,青岛排名第七,济南排名第32。总的说来,青岛在综合竞争力上要占据较大的优势。在大部分二级指标中,青岛均排名前20,而济南只处于中等靠后的水平。值得关注的是,青岛与济南在人才本体竞争力上差别不是特别大,但是在二级指标中的人才能力竞争力上,青岛排名第五,而济南排名第44。% P1 ~- x( K( j2 _5 W

7 q: |' G3 W( C2 ^0 r3 o! x2 n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 R4 H% P4 h  g& V8 f: Y! Y
7 K& ^. [+ Z: }6 o, G0 B
青岛与济南在地理位置上相对较近,两座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均有可以开发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两者在交通运输方面都各有优势,济南的铁路运输,青岛的海运均为城市各自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在科研机构竞争力方面,青岛与济南都处于靠前的水平。在生活环境竞争力上,济南和青岛均有可以继续提高的潜力,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辐射下,都在努力发展加工制造业。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两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获得了稳定的增长,而城市建设都在向着经济与社会互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向发展。1 {# G, ?: a2 M* t8 e

+ U( \  k/ b! p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 _( v) f& u6 i$ i5 U6 ]; v& K7 h! V+ z6 [$ p( w: q
济南综合竞争力处于中间靠前的位置,各项解释性一级指标在52个城市中也不具备全面的优势。青岛解释竞争力处于靠前的位置,在一些一级解释性指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两者可以在相互的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提高。两大城市解释性一级指标的相对强弱见图14-17。8 ~7 _8 k" A! Q1 w" f

, `  t6 A% X; \# K0 i在人才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上青岛相对较强,而两个城市在公共部门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上均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上双方都需要提高。济南可以借鉴青岛的做法提高自己,如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强化企业的主体意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改善居住以及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双方都还应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
/ I+ d) U# y0 t# s
8 v" `4 e3 f( H/ x在公共部门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上两大城市都处于强势地位。在继续强化这些方面优势的同时,两者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两个城市均位于胶东半岛,环渤海经济圈上,济南作为山东省的行政中心,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优势互补的发展潜力很大。' d$ t0 @  j9 r, l
8 ~( P% C) P6 y) ^8 H5 P1 I1 }) m) g
十八长沙对郑州:) o; z* `: s1 t4 p  I
岳麓山下湘江城,十省通衢连九州
; Q7 ~4 K! k2 e: Q% m( l7 F: i! _, S6 e- @& `( N4 {6 }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u) D- P" o+ y) ~# E$ x

2 A& r/ l3 g8 Z4 N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岳麓山、湘江可谓山清水秀相辉映,加之“唯楚有才,于斯为盛”,史上英才辈出,更显人杰地灵。世界奇迹马王堆汉墓、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等尤其彰显城市独特魅力。应加强改革创新,再续古城辉煌。& @" N6 S& ~3 L* _' X
2 M. E, s5 }! v1 i& g* }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位于黄河以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京广、陇海铁路交会于此,是中国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在新的发展时期,郑州在实施赶超战略中发挥主力军和火车头作用,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的龙头,成为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经济社会的核心增长极。( @: r$ p2 X, ?9 N5 g; g% p  _

. W, z$ a' K2 b$ A4 e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 u: p6 B  g4 ?, q+ V8 J9 t9 t, H8 P
/ }$ v& r+ ?3 I作为同处中部地区的两座城市,在综合竞争力上长沙与郑州的差异性相对较大,在人才本体竞争力与创新环境竞争力上,长沙排名要明显高于郑州,特别是创新环境竞争力,长沙排名第12,郑州排名第40。在生活环境竞争力与企业本体竞争力上,长沙与郑州均排名中等靠后且差异较大。在其他一级指标上两座城市均处于中等靠前的水平,长沙虽然排名高于郑州,但是差异不大。总体而言,长沙地处南部地区,经济更容易受到珠三角经济圈的影响。而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交通枢纽,与北方地区的经济圈联系更加密切。在创新环境竞争力中的科技服务体系以及创新氛围上,长沙均为A++,水平要远远领先于郑州,而在商务环境竞争力中的营商环境,长沙排名第八,而郑州只排名37。
4 F& p6 z' P/ a8 a! K
/ ~8 h+ B6 S  |7 }6 d* _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 ~! ?* }+ f, I9 }7 m8 ^1 i0 [# e# Z8 R
! c/ j+ C5 \3 M- Z尽管长沙在各个指标上全面领先于郑州,但是在公共部门竞争力上长沙与郑州均具有较强的优势,长沙排名第13,郑州排名第18,从等级上来看,都处于A+的水平。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中的二级指标上,两者都是有一项指标较为突出,其他指标处于靠后的位置,在消费性服务业竞争力上,长沙排名第四,郑州排名第七。在商务环境竞争力上,长沙与郑州都处于中等水平,面临继续提高的课题。两座城市都在打造以各自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带,而在高等教育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这为提高人才本体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中部地区两大省会城市,丰富的行政资源,在吸引资本、发展第二、三产业上都具有相对优势。
, N9 X8 T* M+ i
% Y$ z% r0 F- x. P; _' F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N* ]* R# v# ^+ v: ^) c8 x! W  [

; y. I# D% d5 {8 b5 P& e% L郑州综合竞争力处于中间靠后的位置,各项解释性一级指标在52个城市中也不具备全面的优势。长沙综合竞争力处于靠前的位置,在一些一级解释性指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两者可以在相互的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提高。两大城市解释性一级指标的相对强弱见。
! y* v1 q. m2 d" S. a( }6 \9 b; Q7 |+ d9 o! d
在社会环境竞争力、人才本体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上长沙相对较强,而两个城市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上均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在企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上双方都需要提高。郑州可以借鉴长沙的做法提高自己,如创造培育适合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保障、社会体系的建设,注重对自身需要的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鼓励创新等。( _; Y- k! u3 G; Q( z8 `

4 T' C1 P9 M! w* [0 w  o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上,两大城市都处于强势地位。在继续强化这些方面的优势的同时,两者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两个城市均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拥有巨大劳动力资源以及行政资源优势,在发展经济方面可以获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6 Q7 |* U% b# H5 C& h十九 绍兴对嘉兴:* e1 I+ k5 W: B+ o7 [7 H) j
古越秀水东方名城, 石桥跨渡绿城水都: H) a- k5 B* q( C2 F0 w. X
9 R5 w$ H. F8 u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h6 }; d5 m2 D$ H
: s6 S/ P. }% _+ Y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它是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产生地,春秋越国故地,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水乡、酒乡、名士乡多重美誉集于一体,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绍兴轻纺工业地位突出,其轻工、纺织产品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竞争力,在长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加快的有利机遇下,绍兴市有望延续蓬勃的发展势头,成为一个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  u' x+ |5 ?: s% o, w+ Q. n# \

. d8 L' U* ?4 D# @7 ~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东接上海,南濒杭州湾,西连杭州,北邻苏州;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经济开放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铁路、公路、水路、港口齐全,乃浙北的交通枢纽。
6 s2 d1 e0 q% g* n3 h% m- ~/ H7 N- b& N
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0 p, Q0 ~/ n8 L* p
) b' s$ m& Z. u' S4 f) F; H, G在综合竞争力上,绍兴排名略高于嘉兴。在企业本体竞争力、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上绍兴排名要高于嘉兴。其主要差异体现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上,嘉兴排名第39,绍兴排名第22。而在人才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以及社会环境竞争力上,嘉兴排名要高于绍兴,其中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竞争力上,嘉兴排名第12,绍兴排名第36。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上,有的二级指标两者差异巨大,在建筑业竞争力上,绍兴排名第二,处于A++的级别,而嘉兴排名第50,但是在制造业竞争力与生产性服务竞争力上,嘉兴则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双方各有优势。
2 q- S3 A: t1 t% E! Y  G* M, n2 |4 G' I/ p% r+ S7 {- y) A
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5 e$ f" U8 c& R) X5 k# W
# B5 a+ y) q* W2 e绍兴与嘉兴在公共部门竞争力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等级上都为A+。在司法机构竞争力、医疗卫生竞争力上具备相同的排名,均处于A+的等级。在商务环境竞争力上,两者也都处于前20名。作为江南水乡,同时地处长三角地区的绍兴与嘉兴,在第二、三产业上均有各自的亮点。同时,两座城市在人才培养以及人才使用上还有继续发展的潜力。作为东部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全球化对两座城市的影响日益突出,两者在全球联系上都具有非常强的实力,根据区域经济学的梯度转移理论,未来资本、劳动力,将逐渐向长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移动。在发展基础设施方面,比如交通设施、信息资源方面,都有可以提高的空间。
% S  ?  d& ~* v
  i! v3 {) R: m& x( k& \5 M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i" s# z! t( \8 L; q

# |5 ?/ R1 A, ^4 e1 H0 u; u绍兴与嘉兴的综合竞争力处于中等的位置,各项解释性一级指标在52个城市中也不具备全面的优势。两者可以在相互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提高。绍兴与嘉兴竞争力比较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上绍兴相对较强,而两个城市在企业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上均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在人才本体竞争力上双方都需要提高。嘉兴可以借鉴绍兴的做法提高自己,如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培育适合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保障、社会体系的建设,注重对自身需要的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鼓励创新等。$ x& f! H! Y, s2 b' y; ^/ U* p
  J7 z) u) z: y8 C) L' G/ t
在企业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上,两大城市都处于强势地位。在继续强化这些方面的优势的同时,两者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两个城市均位于浙江省,处于长三角经济圈,对外加工贸易均比较发达,商品经济相对活跃,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齐全,在未来的资本转移中可以具备很强的吸引力。! h/ ~- D  i% h. L5 O4 U
: p( D2 \' a3 p4 d! c
二十 西安对太原: ) F3 L0 ^+ V# c* n) y
千年古都承东启西,西北重镇锦绣四方* L$ f. h  }0 Q/ s- x1 ]5 r% p

  k, \" A  f! ~5 \, V1 _  q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4 \  P. X1 V) S" v8 ~6 z; u3 g/ A$ C; D3 n/ R
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13朝古都,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又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丰富的人文古迹使西安成为国际国内游客的首选之地,而西部大开发则使之成为吸引投资的新热土,进而实现经济复兴。
# M. T% A' ]! ~! L% ?- u+ `: |  v! I- U9 [7 q5 A
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为山西省省会,濒临汾河,三面环山,太原市的街道十分规范,南北走向的统称“路”,东西走向的统称“街”。晋祠、天龙山、崛涠山等景观雄奇壮丽,各具特色,因此,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太原市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历史上人才辈出,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北部边防重镇,乃兵家必争之地,有“中原北门”之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商业、工业城市。  V& K5 n+ P6 e& Q- K
" L/ H9 r- H: S
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 ^& F+ h, b& O8 x4 \0 C% N9 z
2 o2 x+ b3 @, @& p. P; u9 Y太原与西安在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差异不大,均处于较低的等级。在社会环境竞争力的排名上,太原排名第25,西安排名第50,尤其是在社会公平与社会协调上太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均处于A++的等级,而西安在这两项排名上只处于A--和A-的等级。另外,在生活环境竞争力方面,西安排名第24,太原排名第39,具体到二级指标来看,主要是在购物环境与保健娱乐环境上两者拉开了差距。而其他一级指标的差异都在十名以内。西安在军工技术、高新技术转化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太原在制造加工业上则相对发达;西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受教育程度在西部排名第一,这使西安在人才竞争力上具备巨大的潜力。作为山西省省会,在资源利用上,太原具备独特的优势。" ~4 p& B8 S* L6 y- o' Y. H. c5 e

+ L1 C$ y' m7 X8 w# v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7 g, y; u3 X& m0 U0 ~3 X9 Y1 Z

. U$ Y! P4 D* ?! c- h太原与西安均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作为山西省和陕西省的省会,行政资源相对丰富,城市规模在各自所在行政区域相对较大。在企业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以及创新环境竞争力上均处于较低水平,在52个城市中排名在倒数十名左右,在等级上均处于A--级别。在这些方面太原与西安均需要提高。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排名上,西安排名第23,太原排名第25,两者差距不大,均处于中等靠前水平。这两个城市的私营经济发展相对东部城市来讲较弱,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的任务。两个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迅速增加,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西安与太原在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上具有潜在的优势。7 I* I4 N3 P6 m+ }9 s9 z" h) p
$ w# j1 X! I/ |8 E& y( G$ A$ d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 C5 Z. _( ?9 w9 f/ g: R/ N1 u5 e% S2 m, s6 _8 ]. a7 `
西安与太原的综合竞争力均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各项解释性一级指标在52个城市中也不具备全面的优势。两者可以在相互的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提高。0 w* v$ L% T, d7 ?  |; X

- d. x5 `/ S; v# @( a6 E西安与太原竞争力比较在社会环境竞争力上太原相对较强,而两个城市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上均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在人才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上双方都需要提高。太原可以借鉴西安的做法提高自己,如创造培育适合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保障、社会体系的建设,注重对自身需要的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等。& b6 ?% H3 n1 ~" e

) q8 a- J. t# u# V' K6 @在产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上,两大城市都处于相对较好的地位。在继续强化这些方面优势的同时,两者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两个城市均位于西北地区,均为省会城市,行政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西北经济发展滞后,在很多软环境上并不具备优势,人才的匮乏使得西北地区对资本的吸引力相对较低,这些城市应该充分发掘自身资源,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自己的优势行业。

TOP

chinajie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chinajie 当前离线

级别:幼儿园

 

帖子
46 
精华
kiss
62 kiss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9-6-1 
最后登录
2011-4-3 
5 发表于 2009-6-15 23:39 | 只看该作者 欢迎申请“金牌会员”
二十一 沈阳对大连:$ J) c- ^8 g2 P
振雄风建东方鲁尔,换新颜筑海港新城
# Y1 p: ?7 C  {, K5 o* T
4 k# @! Q6 K: Z6 s$ _# F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t5 G, Y& m0 s" h

: I( w/ W8 {, |' A4 h4 c8 _5 W2 y沈阳位于松辽平原的东部,地理环境重要,为省会所在地,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城市。这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是清帝国的发祥地,清太祖创建后金,曾定都于此。沈阳智力资源丰富。沈阳拥有58万名科技人员,400多个各类科研院所,30所高等院校。同时,还有150万训练有素的产业大军,综合科技实力在内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第三位。
( F# I% G+ b- ]% r/ y
% ^! G' o- [5 G. O0 k/ Q; X% C, t$ ]3 j7 k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市,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饶、风光秀丽,是我国著名的工业港口城市和海滨旅游城市,大连还有“足球城”、“时装城”的美誉。打造集旅游、金融、会展、物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大连已经扬起前进的风帆。; v& u8 V. A- O- B4 F0 `

$ w+ ]( G: `/ Q( t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3 w' `2 K0 \/ q) Q( O综合竞争力沈阳和大连分列第19、第21名,两者总体差异性不大。从具体解释竞争力下的各项指标看,两者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在生活环境竞争力方面,大连不存在较明显的短板,而沈阳的居住环境明显有待提高,最终沈阳列第27,大连列第19。在商务环境竞争力方面,大连整体实力靠前,而沈阳虽有个别指标领先,但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沈阳落后大连11个位次。 在创新环境竞争力方面,大连凭借环境优美度等指标,与沈阳拉开较大差距,总体领先沈阳14个位次。在社会环境竞争力方面,两者都很强,位于前十,但沈阳在社会协调、社会公平方面还是相对领先,虽然社会保障不如大连,但总体还是领先大连7个位次。. h* B8 F( i: J) m7 B

* u, g$ E. o, T/ O1 v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 e/ q. @/ @- ~" ]3 o* J0 J  s$ w# m
沈阳与大连在东北振兴国策之下你争我赶、并驾齐驱,综合排名十分相近,各分项指标的等级亦相似胜过差异。人才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同为两者强项,不同的只是大连在人才本体竞争力指标上达到A++级别,而沈阳稍逊一筹,屈居A+级别,总体差别不大。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城市综合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两城市都处于中间水平,指标等级多为A,是两市的相对劣势。生活环境竞争力大连略好,为A+;商务环境竞争力沈阳稍差,为A-;城市综合竞争力沈阳稍好,为A+。两市优势、劣势惊人的相似,差别微乎其微。. Y% ]; G4 x# x  t. M, r
# V+ @7 N: a8 r' [/ {5 X- v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1 e* o8 \( h* c9 ?9 P+ D
- c6 b6 H: @+ C
综合竞争力沈阳和上大连分列第19、第21名,总体沈阳相对较强。从各项解释性一级指标看,两者的相似处多于差异点,存在比较多的合作共赢机会。7 q' w, c6 B! y7 X  k
! l2 Y  [* m$ J, t
在商务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上大连相对较强,而社会环境竞争力则沈阳相对占优。沈阳需要学习大连的相关成功经验,加强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场需求环境,提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预期;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缩短产学研的周期。大连则应在城乡协调方面采取行动,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投入,提供适当政策倾斜,最终提升社会环境竞争力。
0 [% `) A7 t% F7 D2 e/ |: w3 a/ K! i7 W7 c' _/ p$ H
两城市的人才本体竞争力和企业本体竞争力都比较强,但公共部门竞争力都处于52个城市排名中的中下游。两者可以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强化这些方面的优势,如减少两城市人才流动的障碍,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差异化的产业链。为加强两者的公共部门竞争力,沈阳和大连可以共同借助中央优惠政策对如何改进公共部门竞争力合力进行广泛合作研究。0 b5 |; W# b& j& {/ h8 C" Y
--
0 v9 E$ o4 U9 q4 ~ 二十二 哈尔滨对长春:5 L5 S; L; N3 M: H
东方巴黎显活力,城中之城多美名" v9 Z- s  Q% u( O$ W

! Z& ^- I& N. C4 S, B/ N7 @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x# C) k; {4 l; ~) v3 V
6 M4 l6 m# {2 c2 p2 W
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嫩平原东端。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遗存、异域风格的城市风貌和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为国人所熟知。哈尔滨作为中国沿边地带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其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已经得到很好的发挥。工业立市、旅游兴市、文化塑市、功能强市,哈尔滨力争把自己打造成统摄东北、辐射华北的国际化大都市。$ k- L- W: r5 W
: `8 W2 U* U2 b; H7 _7 Z  e. S
长春地处东北大平原腹地,有“塞北春城”的美誉。辽金时代曾是历史上比较繁荣的时期。作为新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长春市借改革开放的机遇,通过对汽车等传统支柱行业进行技术更新改造并大力发展光电通讯等新型高科技产业,从而保持着比较强的城市竞争力。( V" V1 n  X% g/ A6 J/ }5 F
! W6 r7 k7 [5 H' k, [3 f6 D
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 T) q9 W5 G* S& f* f7 Y! u" u6 D$ }% [6 i  r) G
同为东北省份的省会城市,长春、哈尔滨两市差异十分显著。两市在综合竞争力方面差距不大,长春列第40名,而哈尔滨列第38名。其中,在生活环境竞争力上两市差距特别之大,哈尔滨在52个城市中排名前十,而长春却是落入40位之外。另外,在企业本体竞争力、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上,两市差异性也十分突出。长春企业本体竞争力居于第22位,而哈尔滨仅列于第40位;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方面,哈尔滨占据第30位,而长春却是倒数第一位;哈尔滨的创新环境竞争力居于第21位,而长春是第39位。同样是两者弱势的人才本体竞争力和公共部门竞争力,长春与哈尔滨的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长春的人才本体竞争力和公共部门竞争力分别居于52个城市的第34位和第31位,而哈尔滨分别只排在第42位和第40位。% t; P3 H) U3 d
" W" R" X; J% K' I- o
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 O9 y% a# l1 ^* t# W
, Y* d' _9 ^2 z; j* W  W9 B尽管综合来看两市的差异较大,表现为长春明显落后于哈尔滨的格局,但仍然有一些相似性存在。哈尔滨竞争力的最大劣势在于其人才竞争力不济,排名很靠后,属于A--级别。长春的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同样是其城市竞争力的明显软肋,属于A--级别。长春和哈尔滨在公共部门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两方面相似性体现得最明显。两城市的公共部门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指标等级都是A-级别。总体来看,两城市的各项指标中位次靠后的指标相似性大于排名相对靠前的指标。
9 X1 R- n8 O- j2 E+ ?, q1 s! z7 ^5 L2 U$ t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2 ~( v& E; y7 S- v
* l/ ?- m: B5 j/ e# G' q: d
哈尔滨的综合竞争力位居第38,而长春居第40,哈尔滨的优势相对比较突出。从各项解释性一级指标看,两者的互补性比较强,可以在多方面开展互补学习,有利于加速改变各自的不利竞争因素。4 S/ |# ~5 J1 l/ p
+ D* A: ]4 m! e9 w7 @
哈尔滨的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和生活环境竞争力比较强,而长春的企业本体竞争力相对占优。哈尔滨的企业成长能力亟须提升,要在增加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上下狠力。长春的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很靠后,可以引进哈尔滨的一些企业,共享市场,这样既能增强自身的产业竞争力,也可以加速哈尔滨企业的成长。长春也需要在生活环境建设方面向哈尔滨学习,提升购物娱乐环境。两城市的公共部门竞争力都比较弱,需要进一步增强。两者可以在科教文卫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4 }. R$ H  v  Y

) {  f1 V5 N7 x! @/ {; y
& s) z& ~! U- o二十三 成都对重庆:
" O" @- L9 q9 {) f  l9 K1 M天府之土蕴生机,巴渝名城藏活力
1 u" Y9 v* [! m3 Y) |: B1 s! e1 T# Y2 s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9 p7 b: |2 t' O+ \/ w7 w3 A: n; |: @. L- H3 ]- y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国宝熊猫的故乡,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这里气候温和、沃野千里,世称“天府”。依靠丰富的物产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将构建西部战略高地,基本实现现代化。
" ~8 X4 t7 }2 g* m3 V6 G
; e: {' i% D* j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地控长江上游。重庆素有“山城”之誉称。重庆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三峡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为重庆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6 Q+ L4 O- B. L) X; `& v8 j9 ^3 t0 r  [( x* O4 w1 x7 T
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 I" g8 s6 _" D) N: ?" t2 @+ G; H" Z4 h; }" G
在大部分指标都较为一般的情况下,两市相近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却是由不一样的指标位次带来的。成都人才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势显著,分别位于第20、第25和第22名,而重庆在这三个方面差距较大,分别排第39、第47和第39名。而重庆主要在企业本体竞争力、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和生活环境竞争力三个方面有较明显的相对优势。特别是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重庆表现突出,位居第五的高位次,领先成都7个位次。重庆的企业本体竞争力和生活环境竞争力分别领先成都10个位次和8个位次。这两个方面的领先使重庆有了弥补前述劣势指标的机会。可以说两城市总体差异明显,互补性很强。
3 T, S1 x" {% X0 e  l: E2 H4 c, @% L( a* r8 x
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U- F) A* \* R0 \1 L

/ ?! j; B7 L" c8 P, g两城市都是属于各项指标较为一般,而有一两项较为突出,最终综合竞争力还不错的城市。成都在公共部门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及商务环境竞争力上表现很是一般,都为A级别,其人才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和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还算不错,都属A+级别,而企业本体竞争力和社会环境竞争力则明显处于劣势,特别是社会环境竞争力劣势明显,为A--级别。重庆类似,公共部门竞争力、人才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皆是中下水平,创新环境竞争力水平很低,而依靠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整体指标位次有所改善。具体来看,两市的生活环境竞争力和社会环境竞争力指标级别都是相同的。
$ j+ A/ p6 h8 O
* P8 ^/ a% {; y: L; T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7 n! B. O( G  q! f/ N& a4 x
% f8 t* J& F" e3 q  |; k
成都和重庆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22、39位,由于具体的解释分项指标还是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存在不少互补合作空间。9 U0 G; l8 Y6 l5 j

0 g+ a: L3 I  u$ }成都和重庆的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都十分强,但社会环境竞争力都有待提高。在产业方面,两个城市可以根据各自相对优势重点发展强势产业,放弃一些对方较强的劣势产业,最终实现产业的跨城市重新合理布局,共同提升竞争力。为加速共同解决社会环境竞争力弱的问题,成都与重庆应当构建交流机制,加强社会环境建设方面的合作。
' }5 Q2 z; a  W$ E( q; H/ G; q4 y5 S# }. r! g/ Z
重庆的企业本体竞争力相对较强,而成都在人才本体竞争力、 创新环境竞争力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两市可以加强在这三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减少其中的人为阻滞与分割,消除行政藩篱对各种要素流动的不利制约,让各类人才、先进观念、创新思想在两市间自由流动,汲取双方的优势,实现两市的共同加速前进。' W" P- Y7 l& y/ H/ b2 f. z4 A
1 F/ G, Q' v- A, K6 {" [5 s# n
二十四 呼和浩特对包头:2 b* o7 q+ ^$ Z4 o& ]# j
草原明珠齐争辉,塞外古城共兴盛5 O2 q5 e5 r2 Q6 }2 W) `, H
( k- T% f8 Z4 ]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S( z# {8 o: s+ q2 y. y% ~4 Q7 x8 ~
4 Y& ^7 i8 T  i, D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蒙语意为“青色的城”,一座有着400多年建城史的极富民族特色的塞外古城。该市业已形成了以纺织、服装、食品、电子、石化、电力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发展迅速的两大乳业品牌更是托起了这座城市“中国乳都”的城市品牌。立足资源禀赋,强化产业优势,开发特色旅游,突出民族风情,塞外青城乳香飘,广阔草原自驰骋。7 _" N/ f7 i# ~) @' e; n5 \
& e5 M1 C$ X& Q4 \2 M, c( J( z
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区位优越,资源富集,曾一度以“草原钢城”闻名于世,现又有“世界稀土之都”之美称。2002年获联合国人居奖,2005年首批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推进经济转型,“草原明星”必会更加璀璨夺目。
6 L. f! B% `/ s9 N7 R4 ^+ B0 l
# M4 u& l. i" E* i: h, W8 d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z0 W1 e% f1 o; d; l

& ^7 {1 |5 S+ w. j9 D3 ?) I总体来看,呼和浩特与包头差异性不大,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44和第56名,并且仅有个别分项一级指标位次差距较大,主要是公共部门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公共部门竞争力上,包头与呼和浩特的差距一般,位次上相距10个位次;在社会环境竞争力方面,两者差异十分大,包头居于第11位,而呼和浩特排在第39位,包头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呼和浩特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居于第44位,而包头居于第56位。其余指标只从位次看都比较接近,但若再观察次一级指标,仍然存在不小的差异。# M1 T/ h, t2 ]

/ `! J6 s) f' s8 `' i9 n! s) V" n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 g8 n. @) {( H- q( b
/ F' Q4 I' a. K2 D- T7 A6 F2 D两市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特别在劣势方面几乎是一致的,都存在着同样的短板。呼和浩特和包头的企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和创新环境竞争力排名相差微乎其微,都属A--级别,说明两城市在这三个方面的竞争力很弱,亟待提升。两市都需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好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同时加强企业的质量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单元的能动作用。两座城市的其他指标虽然不是完全同等级,但是差别都不大,在人才本体竞争力和公共部门竞争力方面都是呼和浩特属A-级别,而包头属A--级别,比较相似。
1 A0 E; `! }" `9 y/ a: Q! e* M- \/ f3 c- b$ J4 [. V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Z* u. P5 {/ l. M1 S

5 c8 L6 U$ H4 n呼和浩特与包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次分别为第44与第56。两者的解释性分项指标总体比较靠后,除个别指标外,差距不是很大。5 b/ M, o9 u, n# n. L
3 |" f2 l* J! `# ^( v
两城市的企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都比较弱,可以考虑加强合作,共享资源,加快增强这三个方面的竞争力。呼和浩特与包头要加强两市的企业合作交流,以两市的一体化为起点,走出自己的圈子,接触更多的陌生事物,增强各自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加经济的活性,走出粗放式增长的循环。为提升生活竞争力,两市要加强休闲、娱乐、购物等环境的建设,生产建设与消费建设都要兼顾。
$ Z1 [/ `' I' _
# S" M$ P  P  k3 G9 b相对呼和浩特,包头的社会环境竞争力比较强,呼和浩特可以借鉴包头的有益经验,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着力建设和谐社会,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呼和浩特的公共部门竞争力相对包头有一定优势,呼和浩特可以通过构建两市行政机构、科研机构间的制度性交流机制,向包头学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q5 `7 Y9 b& K0 e( i3 P, K+ P
8 u: H- D% K7 r( C3 V) ]
二十五 潍坊对淄博:- L! h9 T" r  m& m. m0 n/ x) W" x
古老鲁中二市,蓬勃半岛双星. M3 d$ q; c7 J! X! h
$ ^3 Q& l" _6 W, c' m8 W8 [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 o, B: f  e$ ~2 I
, `# f, k9 f% f" @/ g4 g2 B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历史悠久,是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还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风筝、木版年画的产地,潍坊形成了以雄厚的产业经济为基础,旅游经济与科教事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4 q7 g+ W5 l( f% z' n1 j$ K' z$ H- N' D) c9 @
古城淄博是山东省中部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心。秉承齐鲁文化开放进取、兼容并蓄之特质,凭借重化工业的先发优势,在山东省大刀阔斧的改革开放浪潮中,淄博将通过与国际产业的融合和对接实现结构转型,进而带动鲁中地区的经济复兴与繁荣。+ a( O+ A! G! B" B- h

# F8 z- k! _. W* q% ?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1 x1 w3 s* Q' y" z# f# f
, Q8 v+ Q: S0 w3 ^1 d潍坊和淄博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72、41位,差距较大,但潍坊在若干指标上仍优于淄博。这其中潍坊同淄博相比优势较明显的应属商务环境竞争力,潍坊凭借其在商务经营基本要素、市场需求环境上对淄博的显著优势,在这一指标上排名第32,领先淄博12位。而淄博在社会环境竞争力上则是较显著地优于潍坊,其排名为第26,而潍坊的排名为第38。潍坊在公共部门竞争力方面亦有一定优势,但不明显,相比淄博靠前7个位次。两者在这个指标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其行政机构竞争力和科研机构竞争力的差别造成的,潍坊的行政机构竞争力和科研机构竞争力表现较好,分别处于A+和A-级别,而淄博这两项竞争力很弱,都是A--级别。
' I" v$ q- P2 r& `* J' v9 z: i9 h! j' M4 M! m; L/ q; C
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f2 I6 B$ k. V" Q, l2 X, @& G1 d6 @

* B+ _  d8 R5 w9 S& |8 A! l同为山东半岛中部城市的潍坊和淄博,具有相近的地理位置和共有的文化背景,各竞争力指标的等级总体上也十分相似。两城市的企业本体竞争力和创新环境竞争力都是A-级别,都比较靠后,但在次级指标的位次上差异较大。另外在(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和生活环境竞争力两个方面,两城市的指标等级也都相同,皆为A--级别。这说明潍坊和淄博在这两方面的竞争力都很弱,亟待提高。其余指标虽然等级并不完全相同,但是还是很靠近,等级较低,相互间差异较小。如人才本体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和商务环境竞争力指标两者都是一者为A--级别,另一者为A-级别。总体来看,潍坊和淄博各项指标竞争力强弱分布十分相似。
5 b7 T( E! G6 `; S) C/ |
3 J/ V- {4 ~" {4 F% n8 r  m! B* k' F% W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  @( ~' {& j3 E0 |2 _2 `# [" T

: a; m, P( Z! @* ~$ c! ^2 v潍坊和淄博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差距较大。两者的解释性分项指标总体比较靠后,大部分指标差距不是很大。
: l/ E0 l" ?7 g3 {
( F4 b3 ]3 l! p$ B( o$ M& m潍坊与淄博竞争力比较淄博的社会环境竞争力相对潍坊较强,潍坊可以学习淄博在建设社会公平方面的经验,对外地人口和贫困人口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增进社会公平,同时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潍坊的商务环境相对淄博较强,淄博在商务环境建设方面要学习潍坊的成功之处,加强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提供各种商务经营要素,改善市场预期。
3 O. U, o; L. O, n- r3 H0 }9 l& B  O2 n( Q% P* @2 H
潍坊和淄博的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都比较弱,在52个城市中的排名比较靠后,应该加强合作,加快增强这三个方面的竞争力。两市的服务性行业都是短板,可以共同研究如何做强、做大服务行业,潍坊的消费性服务业相对发达,两市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展开系列合作。服务行业不够兴盛是生活环境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一旦服务业蓬勃发展,两市的生活环境竞争力无疑将会有极大提升。. X& C7 F& l3 P/ g
6 t$ n6 Q* B4 z2 o9 W8 v% A
二十六 威海对烟台:0 q  @  c1 g3 B" ^5 x2 d+ U
秀美临海市,壮丽海滨城
: z! S% L+ \. F/ z; B+ Y, z# m" P1 L# [9 N
1.两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9 T, ~: r. J+ v; e  e% B. T
4 |- b+ O# e% G9 w( S威海地处山东半岛前沿,与日、韩相邻,是我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威海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而且甲午海战遗址是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威海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与韩国等国家经济贸易、投资等关系密切,由此形成新兴工业化城市,拥有“金猴”、“三角”、“成山”等驰名产品。未来关键是打人居、生态和旅游牌,建中韩经贸“桥头堡”。! g" n, S# o" f/ b' M" T- e

1 h% L% H0 M2 h+ M& e) I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与辽东半岛对峙,与大连隔海相望,是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烟台在新兴工业化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拥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和驰名全国的产品,以此为基础,近年来试图依托现代化港口,发展重化工业,着力打造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烟台综合经济实力在山东半岛仅次于青岛,是我国环渤海湾地区的工业化明珠城市之一。未来关键是加速临港型工业步伐,延续过去的辉煌。; Y; E2 }1 D. v) W9 l9 U: n& d8 a

; C9 Z' X( N) \0 v* l/ J, c2.两个城市的差异性
0 R; g% _: Z2 N; y- ?0 i1 f9 H$ I( |1 l* Q2 S
同为胶东半岛上的滨海城市,威海和烟台两市总体差异比较明显,个别指标差异显著。综合竞争力威海和烟台分列第45、第30名,两城市差距较大。威海主要在公共部门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和社会环竞争力三个方面表现突出,明显优于烟台。在公共部门竞争力和社会环境竞争力上,威海都进入前五名,而烟台分别仅居于第34名和第23名,这主要是由于威海在文化教育竞争力和社会包容性方面远优于烟台。商务环境竞争力威海第八,而烟台仅居于第33,两者差距大。但烟台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优于威海,领先威海15个位次。
0 P% H6 C2 G3 ?+ g* o
& M0 D6 s9 U% [% F; X2 M" l3.两个城市的相似性
5 s% D, L. M4 n3 \1 y
) X, Y4 a; [8 ~( O2 i虽然威海和烟台差异明显,但从指标等级上看两城市亦有不少相似之处。最明显的莫过于生活环境竞争力指标,两者都是A-级,并且该项中两城市的短板也是十分类似,两者的教育环境和保健娱乐环境指标都很差。在人才本体竞争力和企业本体竞争力方面的相似性也得到很好体现,指标都属A级,但次级指标的位次分布情况就存在较少的相似性了。同是弱项的产业本体竞争力,威海是A--级别,而烟台是A-级别。* q0 f; ?/ z! Q; U& m2 }
- ~5 W* ]& b# ^# o+ \% ?; R
4.两个城市的竞合战略1 I& v, Y; s6 Y7 `" h. h8 B; i$ C! Q
6 R/ r# b; k% f( v7 C( A
威海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居第45,烟台的解释竞争力排名位居第30,总体差距较大。两者的部分解释性分项指标差别也比较显著,这给互补合作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 i# g6 y3 o& h, F0 R( y3 X: J
' O/ e8 K. T1 o/ s/ e# {8 c威海和烟台的生活环境竞争力都比较弱,相比其他城市有待提升。威海在生态环境、购物环境方面较强,而烟台在教育环境、娱乐保健环境方面相对较强,两市相互间应该加强学习。
2 n' D0 X7 H/ A- V( g. Z6 [" G- a. P; X; }
烟台的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相对威海比较有优势,但具体分项指标两者还是有一定互补性,两市通过加强合作交流,威海可以重点提升建筑业的竞争力,烟台则可以重点提升社会性服务业的竞争力。
% D) p8 ?' `: h/ X3 i6 x0 T1 p. |, Y* `) Z) Q* v
威海的公共部门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优于烟台,特别是前三项,威海的相对优势与绝对优势都十分突出。两市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不但可以在总体上明显提升烟台的竞争力,而且威海同样可以从相互学习中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竞争力结构。烟台可以借鉴威海经验有效改进司法机构、科研机构的效率,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威海可以借鉴烟台的经验增加社会协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