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by柳少白微盘:媒体称审计署摸底清查结束 地方债规模10万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9:09:45
  究竟是8万亿?还是14万亿?审计署说,都不是,是10万亿。至此,这个争论已久且极其敏感的全国地方政府负债总数,终于定音。
  本报独家获悉,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摸底清查已经结束,结果显示,截止到2010年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负债总额达到10万亿。目前,审计署已将审计结果上报国务院。
  这是中国有关地方政府性负债规模的第一个全面的摸底数据。一位地方财政厅的人士称,“这个规模比我们预先猜测的要小。”
  此前,有关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额各个部门的口径极其混乱,各色研究机构的统计更是五花八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审计署于今年2月底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摸底审计,对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本级财政、发改委、融资平台、部分事业单位的负债状况进行全面清查。目的是摸清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以及增减变化情况。
  有关人士说,此前财政部和银监会曾分别对政府性债务规模进行过摸底,不过摸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方面。但尽管如此,由于统计口径不一,导致双方拿出的数据差距甚大,令高层难以判断,对此很不满意。因此,决定由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
  今年2月1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此后审计署分别对各地下发了审计通知书,在对此次审计进行了紧张培训后,审计清查大幕正式拉开。
  据悉,在此次审计署的审计中,审计的时间范围横跨当地政府债务发生的起始年、1997年、1998年、2002年以及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等八个年度。
  此轮审计还将分析地方债务偿还能力,反映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债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建立健全规范的地方举债融资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的意见和建议。有关人士将此次审计的目的简化为“摸底子、揭风险、提建议”。
  据此,本次审计将对地方自2011年至2015年五个年度,2016年至2020年、2021年至2025年、2026年之后的三个时段内需要偿还的债务规模进行摸底,借此分析未来地方政府偿债的高峰期。
  据悉,此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重点,主要是对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担保债务、其他相关债务进行审计。具体审计的对象中,不仅包括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还包括经费补助型事业单位、地方粮食企业和供销企业政策性挂账、国债转贷等各种形式的负债行为。
  按照审计类别划分,其中只要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无论是什么单位、什么人借的都将被作为“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来审计;而由地方政府举借或者担保,同时又必须要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被列为“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而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公益性项目的债务被列入“其他相关债务”。
  具体到融资平台公司的负债,也被分别按照与政府的关系被分散到上述三种类别中计算。四川省遂宁发展投资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说,在审计部门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审计时,依据平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对其债务的覆盖面,来判定一家公司的债务风险。具体对融资平台公司分别界定为全覆盖、半覆盖、基本覆盖、全靠财政拨款四类。
  随着审计的结束,已有部分城市开始发布并总结初步审计结果。其中,广西桂林市政府总结称,截至2010年底,17个县区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了较大规模,总体负债水平不高,偿债压力不大,总体风险可控。
  江苏盱眙县通报的结果称,审计结果表明,县政府性举债规模与财政收入增长相匹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较小,债务风险极低,偿债能力极强。
  而新疆阿克苏市政府称,全地区8个审计年度,690个单位均无政府性债务。不过,有关人士说,“全国范围内来看,没有政府负债的县市是极少数,绝大部分地方都有政府负债产生,一些地方的政府性负债甚至是经济总量的数倍。”
  事实上,去年4月,审计署就曾组织18个特派办对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个计划单列市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审计和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政府性债务余额合计2.79万亿。其中省、市本级和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为集中,被调查的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负债率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
  审计署去年的审计还显示,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担保责任及兜底责任的债务,分别占债务总额的64.52%、11.83%和23.65%。
  据称,审计署在将此次审计结果上报的同时还将提出今后规范政府举债的建议,国务院相关部门将共同研究具体的对策。该人士否认了此前有关中央将出面解决地方负债的传言,他说:“这将会引发有关公平的争议,对于那些负债较多的地方是好事,但是对于地方负债较少的地方却是不公平的。”
  据悉,建立地方举债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是被讨论的措施之一,上述人士说“即便是已经形成规模,负债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合理控制风险的机制来约束地方的随意举债行为”。这一建议,也已经被专家们多次呼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表示,地方政府可以负债,但问题在于如何对政府的负债行为进行机制上的约束。地方政府形成大量负债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当前的财税体制,尽管有转移支付作为调节的手段,但中央和地方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如果财税体制不做改革,地方政府的负债还会继续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也会继续堆积。
  吴庆说,消化现有的政府负债,需要建立一个由中央、地方再到银行的债务分担机制,各方根据债务的性质来分别承担,这种做法是当前情况下比较好的一种做法。
  目前,尚不清楚审计署对地方债务的清理审计结果及建议,是否会促使决策层考虑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知情人士说:“目前来看,允许地方自主发债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审计结果至少表明,即便是中央不允许地方发债,其债务规模也已经很大了。因此,允许地方阳光发债应该是一个改革的方向。”

(经济观察报)

【侯凯:地方政府债务由来已久 风险未超出偿还能力】

  相关推荐:

  解读审计报告:揭示改革深层次矛盾 制度分析替代点名曝光

  侯凯:预算执行和履行成审计工作报告看点
  侯凯:今年审计有六大重点 加强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
  加大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力度 企业领导责任审计是重点
  侯凯: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正逐步加大
  侯凯:审计力量不足影响到审计工作覆盖面
侯凯: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是应对金融危机产生的
侯凯:遏制年终突击花钱的关键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聂丛笑) 今天,审计署副审计长侯凯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为网友解读2011年审计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在与网友的交流中侯凯重点介绍了加大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原因和具体情况,他表示地方政府的债务已经成为一个焦点、热点问题。

  侯凯解释说,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由来已久,但长期以来底数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审计署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开展了此次审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提出要求,要求审计署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这个要求,所以我们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审计工作方案,组织全国四万多名审计人员对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

  侯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具体情况。第一,摸清了债务规模。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审计工作方案,把政府性的债务分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这次审计我们摸清了这三类债务的规模,而且是逐年摸清的,从债务的起始年一直到2010年底。截至2010年底,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是6.7万亿,负有担保的债务是2.3万亿,其它相关债务是1.6万亿。

  第二,摸清了债务风险状况。过去大家对债务风险的议论很多,通过审计情况看,风险尚未超出偿还能力。因为按照债务率,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52%,即使把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加进来,也就是说,按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债务率为70%,而国际的警戒线是100%。但个别地区和一些行业也存在偿债压力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第三,摸清了债务资金的投向,对整个的政府举借情况也有了一个客观正确的评价。这些资金86%是用于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为应对危机、克服自然灾害、改善人民生活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摸清了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通过审计,揭示和反映问题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要分析到底怎么解决,我们提出三条建议,就是对存量债务到底应该怎么化解,怎么分清责任来剥离,如果真是政府应该承担的,政府应该在预算里面安排一定的资金来偿还;对融资平台公司怎么清理、规范,切实处理好新建和续建项目融资问题,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和“半拉子”工程;从长远看要研究建立一个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并实施全口径监管和动态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