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讲述蒙元史2016:三个渔民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3:26:03
三个渔民的启示
  
     用鱼鹰捕鱼是一种最古老的捕鱼方法,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一个风光旖旎的岸边,就住着这么三户以鱼鹰捕鱼为生的人家。他们每家都有一只小渔舟,养着数十只鱼鹰,每天早出晚归,捕鱼卖钱。
  
    鱼鹰的喉咙下面有一个天生的皮囊,可以储存捕捉到的鱼。为了不让鱼直接进到鱼鹰的胃里,渔民通常在鱼鹰皮囊的下端用一种比较结实的水草扎上。
  
    第一个渔民大大咧咧,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松松垮垮。结果,无论大鱼小鱼,几乎都被贪吃的鱼鹰给私吞了,能从鱼鹰嘴里抢下来的鱼少得可怜。捕不到鱼,自然卖不到钱。所以,几个月过去了,他仍是一只舟,数十只鱼鹰,贫穷依旧。
  
    第二个渔民则精于算计,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严严实实。一开始还好,无论大鱼小鱼,几乎全都颗粒归仓。但没多久,鱼鹰因为吃不饱,先后都饿死了。最后,他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渔舟,比第一个渔民还凄惨。
  
    只有第三个渔民,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不紧也不松,正正好好。鱼鹰抓到小鱼,可以直接吞下,当作自己果腹的美餐;鱼鹰抓到大鱼,想吞也吞不下去,只好吐出,成为渔民换钱的资本。结果,这个渔民每天都有可观数量的鱼卖到集市上去,自然也就越来越富了。
  
    天下万物皆有其度。第三个渔民之所以能够致富,就在于他把握好了一个度。度的这边是克制,那边便是放纵;度的这边是知足,那边便是贪婪……度是不卑不亢,度是不即不离。度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掉进米缸的老鼠,它的悲哀就在于没有把握好及时跳出来的“度”,当它想跳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很多时候,度甚至是生与死的界限。
  
    曾国藩是一名汉人,清廷常常派他办大事,却不给他高位实权。曾国藩为此苦恼不已,恰好此时,独揽大权的朝廷重臣肃顺派人转来密函,说要在西太后面前举荐他担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自然大喜过望,立即提笔想给肃顺写封信,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是没写几句,他就搁笔了,他想起了肃顺和西太后的为人。肃顺固然有能力,但过于专权,而且刚愎自用、目空一切;至于西太后,则是一个心志极高又极富心机的女人。肃顺的大权独揽会长久吗?自己和他走得太近合适吗?
  
    思虑再三,曾国藩最终没有给肃顺写信。后来,西太后不满肃顺的专权,发动政变,杀了肃顺等人。凡是写信讨好肃顺的官员,都受到牵连,惟有曾国藩无只言片语而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