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友谊作文600字: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29:18

本学期即将结束了,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现在期末复习工作也正顺利进行。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教学的时候,我对了解学生的学情对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结果是有的学生不易接受.。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在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从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时候,这课的主题是“抗日战争”,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完课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音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如果没有认真备课,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好。由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学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2000字左右。
2、 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
4、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22节。
5、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四、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本学期我担任中学八年级的历史工作教学。由于八年级的历史是中考必考科目,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2000字左右。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  5、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20节左右。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群策群力钻理论,查资料,重实践。
9、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人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四、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首先在教学上:
教学是本学期的中心环节,为此我总结了上学期的教学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认真的准备教学工作,我知道一节高质量的好课是与课下教师的努力备课是密不可分的。我在准备每节课的时候都是作了精心的设计,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还有当堂练习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和思考。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把冰冷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并且这种方法能够让他们在内心形成一种学习历史的内驱力,对历史课堂形成一种期待,如我在讲授第9课《改革开放》的时候,就让学生结合了自己身边的一系列的变化:名牌鞋、肯德基、百事、名车、自己周围的变化等,并播放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贫穷视频,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内心中形成一个共识:改革开放是富国强民之路,是历史的必然。从而直接导入新课。在讲授第14课《钢铁长城》的时候,我结合学生对神秘军队的崇拜感和本节知识的特点,播放一段军事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在讲授新课的时候穿插小练习,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的升华。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质量的问题,为此我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当今现实的生活实例,使的学生觉得历史和我们的显示是如此的接近和熟悉。在实践中注意知识的纵横的比较,做好知识的归纳和综合,利用课堂小测和单元检测,进行巩固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我在读《山东教师》的时候,读到一篇介绍提高教师的教学的质量的文章,我发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不断的提高,比如在调动学生的环节中,尤其是下午,我的课有一部分是在下午第一节“黄金时间”,学生由于刚刚经过了一中午的休息,学生和教师都是没有精神,为此我特意在准备下午课的时候首先让自己精神饱满,用自己积极的精神尽头去影响学生,使他们觉得下午的课同样上的有滋有味。
教学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用幽默、准确、精炼的语言神态进行引入、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到国民党在抗战中起到“牵制”作用时,做了一个牵绳动作进行分析其中意义,学生一下子就能理解了。
2、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综合平稳发展。
由于这四个班级的学习特点的不同为此我在这四个班采取了不同的特点教学,:在一班和三班结合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让他们把基础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书写到黑板上,然后指导他们完成填空,让他们都当小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重复给别人听,然后在下面默写,留给他们记忆的时间,教师再精心指正,达到教学的目的,从而掌握了知识。在二班和四班直接让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小组成员相互检查,跟踪加强练习,注意照顾到个别学生。比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到初二二班的学生李乐和马跃在学习历史中表现欲望很强烈,就重点照顾他们,让一些他们把能够掌握的基础知识表达出来,培养他们的信心,比如李乐的成绩在最初的个位数增长到了现在的28分,马跃的成绩达到了及格的水平。他们获得了一定的信心后就能够逐渐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了。
3、努力的加强业务的学习和学习先进教学经验。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董老师和李老师的无私的帮助,教学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自己在教学时间外还积极的阅读大量的教学报刊和文摘丰富和补充自己的教学,并且在借鉴的同时得到了许多的启迪和知识。使得自己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获益良多。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现在期末复习工作也正顺利进行。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 备课—— 周到细致,找准重点、难点
这学期我市开始进行全市统一的教育教学水平测试,即所谓的月考。本人化压力为动力。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坚持做到课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积极参加我市举行的历史科组活动,虚心与同行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每一次月考,我都做了认真的复习工作,我把考试范围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和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此外,本人还上网和查阅复习资料,搜集模拟题加以练习。
二、上课—— 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月考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测试,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力求做到既提高优秀率又要降低低分率。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对每一次月考进行认真剖析,并做好备案工作
在每一次月考的评卷过程中,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我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并根据评卷记录认真做剖析。本人认为对月考进行剖析不仅可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从学生错得比较多的题上发现自己授课中哪些知识点挖掘得不够。如第一次月考中关于“封建帝制”的理解、第二次月考中关于“人民解放军取得内战胜利的原因”等问题没有讲授清楚。本人把每一次的月考剖析都挂在个人成长博客中,以便对以后的教学进行借鉴。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为教学服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还将参加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编写,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本学期我担任中学八年级的历史工作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的学情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不易接受.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血肉筑长城》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抗日战争",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完课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2000字左右.
2, 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 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累计参加集体备课30节左右.
4, 围绕市教学开放周活动,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 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50节左右.
6, 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 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 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群策群力钻理论,查资料,重实践.
9, 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三,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人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2008—2009学年度期末统考的帷幕已落下。本试卷遵循孝感教科院的要求,以选择题为主。共35大题70分满分。从题型功能上看,选择题的优点在于题目设问明确、作答简便、答案唯一、评分客观,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考查较多的知识。且本试卷题目选材广泛,能典型地反映历史学科的特点,既强调用材料中所蕴含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历史现象,又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避免了以前历史教学中一直无法回避的死记硬背的弊端,对进一步深化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及特点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本次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自觉地把各项基本要求(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融入试题中去,体现考试的评价、甄别的功能。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着重考查了学科主干知识。历史试题把教材中的内容在试题中活化、迁移和提升,往往通过引用教材以外的大量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还是在构成学科基本或重要理论的主干知识范围内。
大体浏览一下,此次七至八年级试题考查的学科主干知识有: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址;沙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禹的传说;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高鞅变法的史实;春秋战国时的科技文化;秦的统一;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秦汉的科技文化;三国鼎立;江南经济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国西晋南北朝的科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马关条约》、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长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西安事变;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民国以来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的变化;近代科技的成就等以上内容都是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评价、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学会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2、凸出素质,关注情感。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所学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七年级第2题、11题,八年级第12题,即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八年级第16题、34题、35题等无不隐含了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较为全面地考查。
3、联系热点、关注生活。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查目标之一,是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和关注世界。因而,在考查历史试题时通过启发考生对现实的思考已是中考命题专家的思路之一。本次试题以反映社会现实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注重考查考生关注社会现实。例:七年级第1题、3题、6题,八年级第26、27题等都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爱国家、关注世界,体现了新课改一以贯之的理念。
总的来说,此次命题难易适中,区分度适中,即考查考生的历史基本功和历史素养,又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卷面情况分析
以下是两所中学七、八年级的抽样分析情况:
表一:汉正中学七年级某班历史成绩统计表(满分70分)
实考人数
最高分
均分
优质率
及格率
85
66
47
22.4%
74.1%
表二:汉正中学七年级某班成绩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65
≥60
≥56
≥50
≥42
≥35
1
4
19
42
63
76
表三:马口中学八年级某班历史成绩统计表(满分70分)
实考人数
最高分
均分
优质率
及格率
68
70
45
29.4%
64.7%
表二:马口中学八年级某班成绩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65
≥60
≥56
≥50
≥42
≥35
3
12
20
34
44
51
从抽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运用知识的能力欠缺。综合性强,注重理解判断的题失分较多,可见,试题的区分度适中。
三、教学建议
综上分析,我们的历史学习要求师生能“以不变应万变”,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做到以本(课本)为本,把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加强训练,有效复习备考。具体方法如下:
1、构建知识网络。每学完一课,要求学生对本课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从事件的原因、时间、主要人物、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整理归纳,最终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构建好自己的知识网络。
2、加强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学习。历史试题越来越突出对学科能力的考查,但能力的形成往往取决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考生练好基本功,记准史实,理解历史原因,掌握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和影响。
3、纵横对比分析,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历史试题中都有纵向或横向对比分析题,属于“三维目标”的综合考查,是有较好区分度的试题,体现试题的选拔性功能。而学生往往就在此类题上易失分。因而,复习时应引导学生多关注宏观知识、纵向综合、横向联系。
4、关注热点问题,国际焦点问题。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现实是过去的延续,将来是今天的延伸。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以史为鉴”,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为此,在学习有关历史知识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5、有必要进行解题技巧的训练。从解题原则来说,可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共十六个字,“即精析题意”、“回归教材”、“注重发散”、“力求完美”。从解题方法来说,可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是“阅读理解材料”,两个基本点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读懂是前提、获取是关键、利用是目的。解题的步聚是:三个环节,即读、找、答。
总之,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待于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

一、总体情况
1、试题依据:此份试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是否达到国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其试卷内容要求是以课标为标准,是阶段性的水平性测试,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以《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面向绝大多数学生,按照“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适度考查能力”的命题原则,努力做到既有利于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有利于促进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2、试题特点:试题分为四个题型:第一题是选择题,共20分,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第二部分归纳列举题,共22分,考查学生对同类知识的概括能力。第三题是材料分析题,共32分,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读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第四题综合探究题,共26分,是学生能力的综合考查,论从史出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等。试卷以课本为基本的命题素材,立足课本,落实双基,加强图片,文字材料阅读理解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基本的历史观念和历史学习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其基础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色明显。
3、考试情况简介:
第一题失分较多的题目有:第3、6、10题。
第一题失分较多的题目有:第12⑴⑵⑶、13题。
第三题和第四题是材料、读图等形式的题目,题目所设计的问题都不难。失分较多的题目有:第14⑴、15⑵⑶、17⑴⑵⑶题
学生主要失分的共同原因有:(1)学生阅读能力差,理解不了问题,也审不了题。(2)学生的学习仍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3)学生回答问题的书写不够规范,不能准确表达,需要教师作正确的引导。
优秀人数及优秀率:8.1班 17人 70.8%
8.2班15人  62.5%
及格人数及及格率:8.1班 22人  91.7%
8.2班20人  80%
二、学生答题主要存在问题及分析
选择题:(20分):
本部分共设置10道题,注重基础,突出主干。重点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再认再现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运用能力。学生的得分情况比较理想。 但3、6、10题错误较多,第3题是由于学生没有认真阅读过长的题目,盲目作出选择。第6题是由于学生对汽车工业出现的时间判断不明,产生“拿不准”的心理。第10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理解不扎实,没有找到根本原因。
归纳列举题(22分):
归纳列举以基础知识为主,涉及面广,人物、建设成就、错误标志等。学生得分率比较高。反映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理想。失分的情况主要在于表述不准确。
材料分析题(32分)和综合探究题(26分):
失分原因都在于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出现偏差。
三、对今后教学的反思
根据本次考试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
1、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吃透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确实转变教学观念和改变教学方式,扎扎实实地推进新课改后的素质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
2、重视学情研究。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必须要切合学生状况等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材观,确实做到因材施教,立足基础,发展能力,尤其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目标的把握等方面,一定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的培养,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3、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科学设计课堂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促进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加强对学生在学科试题的题型(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的训练和解法指导,选题、做题力求少而精,有方法有实效。
4、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落实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树立全面育人、全面发展的整体质量观。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平时的提示和启发,日积月累,形成看书、写字、做题要认真仔细、一步到位的好习惯。
5、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加大学困生辅导的力度,帮助他们达到及格标准。

一、基本情况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英语试卷由县教研室统一出题,本次考试共100分,最高分87分,最低分16分,平均分 53.4分。本次考试参考人数374,优秀率11.3%   ,及格率 36.5%,通过测试,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待于提高。
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课标准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1、今年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避免了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密集、覆盖面较窄的问题,可谓立意高远。
2、第一题为选择题,共计48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70%左右,这充分说明师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3、第二至第五题为非选择题,共计52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
⑴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⑵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⑶考生综合能力较差,如第38小题学生都能写出孙中山来,但是综合孙中山在民主革命中做出的贡献却不能概括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⑷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第41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第二小问时思路还停留在第一小问上,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对中下学生的辅导。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谈。
2、加强对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培养
现在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一些基础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才可能为未来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

一、试题分析
本次检测试题重在考查历史基础知识,以课标要求为准绳,以中考为方向,努力体现课改精神,兼顾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历史思维习惯。整套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1、选择题共设25个小题,以考察学生的基本能力为主,只是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再认,主观型选择题的题量和分值下调,这样降低了学生得分的难度,有利于激励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
2、非选择题共设三个大题,重视对学生所学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选题时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选材,重点考查现代化建设专题和精神文明专题,体现了世界历史发展主线之一——文明史观。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荣耀,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的文明交往,继续谱写新中国的文明史。如26题以新中国文明建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掌握与认识;28题以世界文明交流为考查内容,理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促使新的文明孕育发展,而文明的封闭保守导致文明的衰落灭亡,对于树立学生开放交流、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观均有帮助。在考察学生对双基掌握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社会功用的理解和应用,对教学有较强的导向性。
3、注重素质教育成果,探索开放性试题。如第26题第(4)问“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面对?”;第27题第(5)问“香港回归10年来更加繁荣昌盛说明了什么问题?”,第(6)问“我们坚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第28题第(4)问“日本和拜占廷帝国不同的历史命运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检查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历史综合比较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质量分析
1、试卷检测抽样分析表(全区历史试卷共计194袋,每袋30份,分别进行编号。本次试卷检测抽样共提取了10份,编号分别是5、20、40、65、80、102、128、145、164、190)
题号
抽样人数
总分值
抽样平均分
得分率
选择题
300
50
38
76%




26
300
16
10
62.5%
27
300
18
13
72.2%
28
300
16
11
68.8%
2、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不牢固
选择题失分,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该识记的没有记住,如第9小题: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包含了以下哪些方面①养老保险②医疗保险③失业保险④最低生活保障;选成B.①③或C.②③④;第21小题:“在古代历史中,文明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区域文明之间的冲突,比较典型的是选成D.布匿战争和土耳其灭亡拜占廷帝国。非选择题失分,则是由于对教材知识掌握不准确、对相近知识点模糊不清,从而导致概念混淆等。如第27题第(1)问“香港在回归以前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回答成“美国、日本”等其它错误答案。
第(2)问“中国运用什么方针使香港回归不但没有死亡,反而使其比从前更有活力。”回答成“一国二制”。
(2)理解运用知识基本能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知识的理解、归纳、表述、运用能力差,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主观性试题的作答上,如第26题第4问:“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面对?”简单回答出“积极面对”、“从容面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27题第5问:“我们坚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大多数学生可以想到“祖国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却漏掉了“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答卷中错别字普遍较多、书写凌乱、字迹潦草等现象,如 “氢弹”写成“青弹”或“氢蛋”;“籼型”写成“灿型”;“澳门”写成“奥门”;“一国两制”写成“一国两治”等,说明学生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学科:历史与社会
年级:八年级
分析人:陈永杰
考试时间:2010年5月6日
命题人:福永中学
一、命题及考试情况分析:(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命题的不足等)
(1)本次考试包括历史与社会教材八年级第五、六两个单元内容。题型参考中考试题,质量非常高。这次考试目的主要检测学生对世界近代史、中国明清时期历史的掌握情况。
(2)试题难度系数0.69,基本上涵盖了整个两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和考点,考察内容以中考知识点为主,大部分题目灵活性较强。题目难度大大超过以往的历次考试。
二、考试情况分析:
1、年级总体情况。本次考试年级平均分为69.1,及格率78.1%,优秀率27.6%,最高分93,最低分9分。
考试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上学期期末
60.45%
89.10%
79.64
100
13
本学期期中
27.6%
78.1%
69.1
93
9
从横向上看,与福永中学(69.4)差距为0.3分。但从纵向上看,成绩比上学期低了10分,及格率低了11%,优秀率低了33%。特别是高分层的学生不多,最高分才93分,90分以上的仅9人,明显低于上学期末。
原因:1、题目难度高,题型灵活,覆盖面广,而我们平时只抓考点,教材挖得不细。2、教学任务紧,本次考试基本上没有复习时间,学生缺少巩固和综合训练。3、师生都存在骄傲自满的情绪,对考点落实不到位,平时时间抓得不紧,特别是对学差生的关注不够。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一个知识错误(麦哲伦船队第一次环球航行中没有马六甲海峡)。
2、各班级考试情况。
班级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1
23.9%
73.91%
67.4
87
24
2
27.08%
81.25%
69.02
89
22
3
29.78%
76.59%
67.70
91
29
4
31.91%
72.34%
70.51
89
36
5
31.25%
77.08%
69.02
92
32
6
23.40%
82.97%
69.51
92
18
7
24.48%
87.75%
71.16
90
28
8
21.27%
72.34%
67.53
93
36
9
23.40%
72.34%
67.79
88
23
10
23.40%
78.72%
69.19
89
9
11
25.53%
80.85%
68.17
89
22
12
48.88%
80.00%
72.31
93
33
全级
27.6%
78.1%
69.1
93
9
从各班横向对比看,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为4.9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题目可信度、有效度较高。特别是12班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成绩进步明显。这与何老师实施新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密切关系。
三、试卷分析:
1.试卷中学生做得较好的方面及原因。
(1)要求背诵的、问题问得直接了当的,学生答得不错。说明学生能够认真复习,备课组能够提前给学生发复习提纲,平时加强背诵和默写过关的策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2)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平时运用的鼓励措施收到实效。我们采取了免检制度,对学习态度好的、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免检待遇,平时的作业可适当减免。对未过免检的同学,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学生现在纷纷要求重新考一次试卷,争取通过免检。
(3)平时学习态度认真、灵活性强的同学,成绩突出。而死记硬背的同学,则事倍功半。
2.试卷中学生做得不足的方面及原因。
(1)选择题失分很多,全年级没有一人得满分,特别是第6、10、12、17、20、24、25题,失分很多。说明平时缺少针对性训练,指导学生看书不够,知识点抓得不细,考点研究不够。
(2)做过的题目,学生依然掌握不好。本次考试,四道大题中,有两道是练习册的原题。非选择题第26题、27题,都是原题。但学生依然有失分,说明学生的印象不深,练习册没有及时纠错。考试前应该要求学生把做过的题目看一遍,加深印象。
(3)29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期中的第三问: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起于哪一场战争?英国的势力范围在哪里?第四问:香港被英国割占的过程。这两个知识点老师上课没有重点强调,学生失分相当严重。
(4)教材中的图片要认真对待。本次考试中共考了教材中的五幅图片,从答题结果看,都不是很理想。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上的资源。
(5)少数同学考试态度不端正,试卷明显看出是敷衍完成,甚至在卷面上乱涂乱画。
3.从考试中感到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课后学习不够,较懒惰,课上讲了需要记忆的基础知识总掌握不好。做为老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该记的、背的,必须要求学生背。
(2)学生的理解能力远低于我们的想象,我们认为容易理解的部分,学生缺比较容易混淆。
(3)本次考试最大的失误在没有组织有效的复习,所以学生近期学过的内容掌握较好,而对于旧知识遗忘较多。
(4)每个班都有个别成绩远远偏离平均水平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障碍。所以,要对学生加强辅导,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四、今后在教学中采取的改进措施:
(1)抓好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对于教学大纲规定的识记部分记好过关。
(2)专项突破,对于容易混淆的部分,作专门讲解与练习。
(3)每节新课前对所学部分内容进行复习,期末考试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复习。
(4)重点关注少数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
( 本文来源:深圳市宝安区新湖

一、基本情况
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从各班反馈的信息看,命题灵活,难度适中,参加历史期末考试的人数为233人,高分19人,高分率为8.15%;及格52 人,及格率23.32%;低分64人,低分率 27.46%。
二、试卷综述:
这次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难度为0.50。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50分,占50%;材料分析题50分,占50%。命题范围就是八年级历史下册内容,重点考查中国现代史中的“三农”问题,党的重要会议、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问题。
三、答题得失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此题知识涵盖面广,涉及初中阶段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学生做的比较好的是第1、2、3、8、9、10、11、18、19、20、23、25小题,失分主要集中在第4、13、14、19、21、22、24小题,尤其是第13小题失分严重。
第二大题材料解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理解、整合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失分主要集中在第26小题、第27小题的第(4)问、第(5)问;第28小题的第(1)问的第二个孔、第(2)问;第29小题内容和意义叙述不完整,时间错误。
四、主要失分原因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这是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没有掌握。
2、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
3、材料解析,知识整合能力有待提高。对材料分析题的第26小题学生不能理解,失分严重。
4、书面表述能力有待加强。
5、极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后面的非选择题是空白,这也是出现低分的主要原因。
6、字迹潦草,难以辨识,专有历史名词、概念出现错别字。
五、今后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
1、教学中以课本为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2、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平时教学中注意知识的落实与巩固。
4、注意知识的归纳与梳理。
5、加强书写规范化训练,讲究字迹工整,格式符合要求。
6、进一步做好培尖补差工作,尽量减少低分。
7、平时要多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努能力。

一 期末调考情况
初中七年级全市调考,从各校反馈的信息看,命题灵活,难度0.65,适中,人均分25.97分,与去年基本持平;80分以上约占40.84%,比去年42.12%略有下降;75分以上约占29.92%;及格率为66.57%,。
初中八年级全市调考,从各校反馈的信息看,人均分比去年有所提高,80分以上的占32.79%,比去年的34.61%略有下降;75分以上约占42.62%;及格率为78.53%。
二 中招考试情况
(一)试卷综述:
非课改实验区:
今年中招考试非实验区历史试卷满分50分,难度为0.45。四种题型,其中,选择题20分,占40%;列举题10分,占20%;材料解析题10分,占20%;问答题10分,占20%。考试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近代列强对华侵略,中华民族艰辛的探索和不屈的抗争,近现代科技成果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世界近现代史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民族解放运动,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等。
课改实验区:
今年中招考试实验区历史试卷是开卷考试,要求考生独立答题,答题时可查阅参考资料。满分50分。难度为0.71。整卷阅读量:约2800字(含题干及提示)。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占40%;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有6小题30分;题型有填空题(2分)、列举题(10分)材料解析题(12分)问答题(6分)。考查的整体看古代史(侧重科技文化方面)约占14%;中国近现代史约占48%;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8%。考查的主体知识和非课改实验区考查的基本一致,涉及古代的科技文化,近代列强对华侵略,中华民族艰辛的探索和不屈的抗争,近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世界近现代史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即自我完善,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民族解放运动,两次世界大战和欧盟问题等。
(二)郑州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成绩统计:
科目
考试人数
平均分
难度值
得分率%
优秀分
优秀率%
良好分
良好率%
及格分
及格率%
总分
35188
390
0.65
70.91
491
25.61
450
39.10
360
62.13
语文
35144
95.01
0.792
95.01
105
28.16
102
39.83
94
64.46
数学
35016
64.05
0.534
64.05
89
26.19
79
39.76
56
63.20
英语
35090
74.67
0.622
74.67
104
26.96
95
39.23
63
62.62
物理
35131
37.35
0.534
62.25
52
26.78
44
40.39
30
62.65
化学
35120
31.54
0.631
78.9
44
28.96
40
39.87
26
63.71
政治
35093
53.11
0.759
53.11
60
29.42
57
43.55
52
64.39
历史
35089
35.32
0.7063
70.644
43
29.402
40
42.482
34
63.563
人均成绩
难度
优秀率(43分以上)%
良好率(40分以上)%
合格率(34分以上)%
非实验区
31.35分
0.55
39.40
26.67
40.27
实验区
35.46
0.706
45.19
42.48
63.56
非课改实验区:
从随机等距抽查情况看,据不完全统计,全卷人均分31.35分,优秀率(43分以上)39.40%;良好率(40分以上)26.67%,合格率(34分以上)40.27%;最高分为50分,最低分为0分。
课改实验区:
从随机等距抽查情况看,据不完全统计,全卷人均分35.46分,优秀率(43分以上)45.19%;良好率(40分以上)42.48%,合格率(34分以上)63.56%;最高分为50分,最低分为2分。
2、存在的问题
仅以课改实验区试卷为例,我们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考题做一下分析,看一看我们的教学和复习存在的问题。
选择题的人均分为13.25分,得分率为66%。失分最多的有2、3、4、15、20等题。
第2题重要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混淆失分;
第4题对孙中山先生的功绩和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认识不够;
第15题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第20题对组合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能力差导致选项错误而失分。
21题(史料分类题)人均分为1.95分,有些考生答题不规范所答非所问失分。
22题(红军长征题)人均分为4.81分。有些考生审题抓不住主要问题,不能按照题目的要求分别从地点、主题、事件和影响等方面概括归纳回答,字表述能力也差。
23题(从三幅图画归纳中国独立走向富强的历程题)人均分为4.39分,不少考生讲不清三幅图画的内在联系。
24题(列举中外近现代史上杰出人物题)人均分为3.17分,有些考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
25题(工业革命题)人均分为4.27分,有些考生基础知识没有积累,各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分不清。
26题(新航路开辟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题)人均分为3.65分,有些考生提炼有效信息、概括归纳能力有待培养。
总之,通过答卷分析,我们教学和备考指导上述存在着一些问题。此外,据我所知,省中招命题组今后要研究和改进的方面有:
1、开放性。开卷考试是新的形式,新的尝试,怎样更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的实际效果,是我们应该侧重研究的。
2、探究性。试题的灵活,信息量的增大,实际生活例子的增多,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增高了,探究的度、量、质要研究。
3、综合性。学科内综合、学科之间综合题的量加大了。综合性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创新,就是提高了难度,怎样使这一评价方面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值得研究。
为此提出五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三、备考中招的七点建议:
(一)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初中七年级要以课改精神统领教学,要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尽快使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集体、新的学习目标、新的学习内容、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依托历史学科特点,创设历史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历史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养成左图右史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以线串珠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把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放在第一位。首先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建议大家备课时要明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历史上的历史地位,在教学中和中招考试中应处的地位;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即应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要培养的能力以及要培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以上内容浓缩成一二十个字的主干,纲举目张统领全课,要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哪些知识应该延伸、可以迁移;本节课的哪些知识有可能需要反馈矫正,要有前瞻性的认识。重点如何突出和难点如何突破;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使用的教学手段;如何反馈矫正;如何当堂巩固。把课堂教学作为创造性的劳动,绝不能照本宣科。
初中八年级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二)转变教育理念,关注课改。树立“世界大教材”“社会大课堂”的大教育观。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建议教学和复习时以考试说明中的知识要点为主,以知识结构的形式解析教材的内容,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把世界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前后紧密联系,从而形成立体知识网络。这样,不仅可以梳理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能够揭示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并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效果。最后这个阶段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要适当加强知识的延伸迁移与中外联系。比如,在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时候,应适当联系世界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复习“新中国建立后经济制度的改革”时,可以联系世界其他国家的改革等。这样的复习,一方面活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了立体知识网络。
(三)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活化基础知识。不能死记,但要记死。
在复习中,主张“中国融入世界,世界关注中国”,即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来观察和认识千百年来中国历史的进程和变化。
为了提高同学们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使个别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建议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的梳理整合,通过比较分析,不仅可以促进对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记忆,并促进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多变换角度,多创设审视历史的视角和重新整合知识的平台,在新的情境下,重新审视历史,重新梳理历史。一定要重视知识迁移和重组,活学活用,学用结合,这是提高复习效率,取得成绩的有效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一说开卷考试,有些同学认为历史开卷考试,只要拿来书本就可以轻松过关,学生放松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积累,都等着考试时候靠翻书来应对开卷考试。实际上这是对开卷考试的误解。这种观点是极为错误的。历史学科的知识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各学科的内容联系广泛,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再加上开卷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逐惭转化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虽然对知识的记忆要求降低了,并不是说,不需要记忆,不需要积累,恰恰相反是要变“死记”为“记死”。大量的答题信息除试卷已经提供外,更多的答题信息全靠您平时的记忆和积累。开卷考试并没有宽裕的翻书查阅知识的时间,只不过是给了您对知识重新整合、迁移应用的思考时间罢了,是题目的开放性、思维性和创新性的需要。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加深认识,只有态度端正,掌握双基,才能获得成功。
(四)强干弱枝,突出主干内容;纲举目张,关注社会现实生活。
所谓主干内容是指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对社会进步起着关键作用或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的历史现象;在历史沿革转承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与当今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紧密相关能有机整合的历史现象。
07年的热点问题有:中国近代化问题;三农问题 ;针对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涉及到的中共党史问题 ;台湾问题;中日问题;中美问题;中东问题;经济全球化等问题。
如:有关国际关系的纪念: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距今35年)、1487—1488迪亚士远航非洲南部沿海(距今520年)、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距今515年)、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距今60年)、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距今40年)等等。
有关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纪念: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秦朝灭亡(距今2214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距今2209年)、公元222年吴国建立、三国鼎立(距今2775年)、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距今2034年)、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那、伊斯兰教历元年(距今1385年)627--649年贞观之治(距今1370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距今880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距今345年)、公元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距今280年)、1987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距今20年)、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距今10年)、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距今90年)、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苏联成立(距今85年)等等。
有关中国探索道路的纪念: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距今165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距今95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距今80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南京大屠杀(距今70年)、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距今55年)、等等。
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距今145年)。
针对纪念二战胜利和国际形势的:1942年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距今65年)等等。
(五)提高综合能力培养。
1.阅读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包括准确审题。
2.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客观的、积极的、辨证的、历史的、科学发展的观点,去动态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来,从中考命题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中考改革正与新的评价观接轨,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试题开放性,是开卷考试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命题者、考生、阅卷者关注的焦点。开放性试题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和发散空间,体现了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同学们在面对开放性试题时,应该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客观的、历史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正确的、积极的、辨证的观点去客观地、历史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准确有效的表述能力。
运用历史思维,运用历史语言,用好历史专用词汇,准确有效的表述。
(六)、临场应考技能训练。
以平常心面对中考,消除紧张情绪,放松自我、树立自信。在容易题面前不丧失应有的警惕,在较难题面前不丧失必胜的信心。要胆大、细心、有意志、有毅力。保持最佳竞技状况,发挥最佳竞技水平,理想的好成绩将是您莘莘学子的最好回报。

一.试题评析
此次考试所用试题,在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分值比例上,继承了以往考试的基本模式,没有太大变化。共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种题型。选择题25道,分值为50分;材料题3道,分值为50分。
全套试卷知识覆盖面广,以中考考点和主干知识为主要考察内容,涉及到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民主法制建设,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大国崛起与新中国的外交,早期人类文明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融等知识板块。试题能够渗透课程理念,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强调能力和价值、情感的有机统一。
从试题难度看,选择题重在考察基础知识,大多题目设问直接,备选项明确,难度不大。个别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考察学生理解比较迁移知识的能力。如12题,13题,20题,24题,失分率都较高。材料题注重主干知识的考察,对学生的整体认知、审题能力、阅读分析、语言归纳等都有较高要求。
本套试题在个别地方,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             个别题设问语言不明确,如第10题,“根据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确定的解决我国民主问题的基本原则”问法有问题,原则不能确定原则,应将“基本原则”改为“基本政策”或“基本制度”更好。
2.               个别题出题方向较偏,考得过细,与中考精神有所偏离。如选择题第12题设问中提到“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等”。
3.               个别题参考答案不准确,21题应选C,答案是A。
4.               答题纸在主观性试题部分,建议印制横线格,这样能更好的与中考接轨,亦能帮助即将升入初三的学生养成规范答卷的好习惯。
总之,这套试题从期末质量检测的角度来看,有些偏难。但若从初二学生即将升入初三,并将要参加中考的角度看,试题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将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各项数据统计
题号
题型
抽样数量
总分
满分
平均分
得分率
1---25
选择题
100
3218
50
32.2
64.4%
26(1)
材料
100
241
4
2.4
60.2%
26(2)
材料
100
191
4
1.91
47.7%
26(3)
材料
100
196
4
1.96
49%
26(4)
材料
100
276
3
2.76
92%
27(1)
材料
100
300
6
3
50%
27(2)
材料
100
570
10
5.7
57%
27(3)
材料
100
280
3
2.8
93.3%
28(1)
材料
112
317
4
2.83
70.7%
28(2)
材料
112
156
4
1.39
34.7%
28(3)
材料
112
202
4
1.80
15%
28(4)
材料
112
209
4
1.87
46.7%
2.反映出来的问题:
1)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历史基本概念,历史事件的基本特征,主要作用等方面漏洞较多。如28题第11问考察四大文明发祥地,这样的基础性题目,部分学生因答不全而造成失分。
2)      学生审题能力较差,不能抓住材料和设问中的有效信息,往往出现答非所问,自说自话,前后矛盾的现象。如26题第三问,题目设问限制了答题的角度,需从“自身发展和国际影响”两个方面来回答,而多数考生的答案要么不完整,要么完全偏离了方向。
3)      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能正确运用专业术语。如:“将巴基斯坦”与“巴勒斯坦”混为一谈,将“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说成“中国与台湾的关系”。27题第二问要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阐述基督教的重要作用,大多数考生的答案表述过于笼统,没有层次,没有条理。
4)      学科素养不高,知识视野不开阔。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亦是一门很讲究思维的学科。学生答题中常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说明学生的历史学习仅限于课堂和课本,看的太少,不注意各学科各领域知识的联系与整合。
四.教学建议
认真总结是为了更好的前行,针对以上学生答题中广泛而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长久未解决的老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学从业者的深思,现提出几点建议:
(一)            立足课堂教学,注重史论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把历史定义、历史观点硬生生的灌给学生,使学生变成了一个个历史知识的容器。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历史,喜欢上历史课,喜欢看历史书呢?就是要平衡历史本身和历史结论这两大要素,扩展历史过程,增加历史的趣味性,使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历史结论。
(二)            围绕中考说明,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教师要研究中考说明,我们初一初二的历史老师更要认真研究中考说明,追踪中考新动态。从而把新思维新观点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考察知识点,注重知识的细节,善于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概括归纳读图提取有效信息等基本技能。
(三)            精讲精练,开展有效复习。
由于语、数、外等大学科在前,我们历史学科在课时、重视程度等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有效地复习是提高学科成绩的关键。因此,历史教师要认真研究考点,有层次、有效地、有取舍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把握考试动向,总结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并进行必要的训练巩固,教师主动进题海,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筛选有针对性的典型的习题进行必要的练习。
(四)            教学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大历史观”,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平时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伟人诞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教学活动。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6·26国际禁毒日,端午节等,都与历史教学建立起紧密联系。利用时事热点问题,如朝鲜核危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等,作为探索性试题,引导学生追溯根源,探寻历史渊源。

一、 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严格的按照区下发的考试范围进行了命题,考试的题型与中考完全一致,所出的试题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考试的命题涉及面广,包含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的全部知识点及第三单元的前两课内容,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是一份出色的期中考试题。
二、成绩分析:
班级
高分率
及格率
平均分
三类和
1
30.23%
74.42%
71.1
175.75
2
35.715
73.81%
69.6
179.12
3
42.86%
88.1%
73.8
204.75
4
46.51%
88.37%
76.2
211.08
5
48.78%
92.68%
77.6
219.06
6
27.91%
74.41%
68.8
171.13
具体分析如下:
本套试题共包含三类题型: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
(一)选择题共包括20个,其中考查了重要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包括对历史图片的识辩,如选择题的第11、19小题,历史人物的典型思想和主张,如选择题的第10、15小题,历史人物从事的历史事迹,如选择题第1、4小题,重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如第12、16、18小题;并且在设计题目时把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如第9小题把八荣八耻中的崇尚科学与新文化运动中思想紧密相连,突出了时代的气息。得分情况分析:得分率在100%的选择题有第1、2、3、4、6、8、10、13、18、20; 得分率在85%的选择题有7、9、11、12、14、15;   得分率在60%的选择题有5、16、17。得分率在30%的选择题有第19。
(二)识图题:
第21小题的第(1)问得分率为80%,第(2)问的得分率为90%,第(3)问的得分率为100%,第(4)问的得分率为50%.
第22小题的第(1)问得分率为100%,第(2)问的得分率为90%,第(3)问的得分率为100%。
(三)材料分析题:
第23小题的第(1)问得分率为100%,第(2)问的得分率为90%,第(3)问的得分率为100%,第(4)问的得分率为50%。
第24小题的第(1)问得分率为100%,第(2)问的得分率为98%,第(3)问的得分率为50%。
三、 问题分析:
选择题得分率较高的试题主要是一些标志性事件,如第2、6、8、13题,历史人物从事的历史事迹如第1、4、10、11,主要是这部分内容学生看的多,接触的机会多,印象深刻,所以得分率较高;识图题有关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意义学生得分较高,平时教学与复习时做了重点的分析与强调。近代化探索的三项活动名称与启示,林则须与虎门销烟,甲午中日战争与邓世昌及结果学生得分较高,这些平时教学中反复的训练与分析是密不可分的。失分较多的题选择是第5、19题,第5题出错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分清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19题出错的原因 是图片陌生,学生没有认真读材料,没有把材料与图片结合,导致无从下手。识图题中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平时教学中忽视了管理模式的落后,导致丢1分,鸦片的危害与面对危害,青少年的做法,由于批阅严格,学生组织答案不严密,导致丢分,丢分最多的是李鸿章的说法,大多学生没有理解意思,有的同学漏掉了简要说明。
四、采取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搞好今后的教学,采取如下的措施: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有益建议,使教与学两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质量。
2、每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测试题目应做到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以良好的导向督促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做到“课堂45分钟高效率”,想方设法调动“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构建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沟通渠道顺畅、老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总体情况:
各阅卷教师能认真负责,完成所分配的阅卷任务,阅卷前能认真研讨参考答案,根据要求认真阅卷。
这次试卷覆盖面较广,题目新颖、灵活,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较难,学生答题情况一般。
二、质量分析:
初一:
1、选择题:需要理解的较多,学生失分较多。
问题:第1题,学生对地图认识不够,错误较多。第2题学生不注重审题选B的较多、第4题学生未抓住“解放人力”这个关键词、第13题学生对京剧不了解、第16题学生选C的较多、第19题学生把明太祖与明成祖混淆、第22、25题缺乏概括能力,第26题失分也较多。
解决措施:历史地图的运用要加强,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抓关键词的能力。
2、非选择题:总体较容易,学生答题较好。
第31题,交子的特点学生错误较多,很多学生写是纸币。
解决措施: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上课讲解要全面。
第33题,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答不全。第4小题学生不会写
解决措施: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指导与训练。
初二:
1、选择题:需要理解的较多,学生失分较多。第2题学生没抓住关键词错误较多,第15题学生审题不清选C的较多,另外第16、17、22、26题失分也较多。
解决措施: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注意讲解要全面,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2.非选择题:总体较难,需要学生理解概括的较多,学生失分较多。
第31题,学生得分很低,不理解题意,答题内容多种多样。
第32题,第5问,学生失分也较多。
解决措施:加强对学生理解概括能力的培养。
第33题,“最可爱的人”很多学生写具体的人,“两弹一星”学生不知道是导弹,写成氢弹,“一星”写东方红1号的也很多。
解决措施:教师要多了解学术方面的知识。
三、总结:
1、由于初一初二专职专业教师少,对一些历史知识的把握上有所欠缺,今后将加强对非专业教师的指导。
2、对理解性较强的试题学生无从下手,容易混淆的情况,今后我们将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答题能力的训练。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1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刘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sdag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体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英语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英语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英语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英语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111 我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英语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体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