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盛飞汽车: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2:20:22
首 页   |   朋友圈   |   同城博客   |   搜 索   |   帮 助   |  
  • 医理实践
  • 养生保健
  • 读书学教
  • 中药方剂
  • 针灸外治
  • 医林广记
  • 医学资源
  • 现代医学
  • 患者感言
  • 医药商务
你好,游客! 登陆 或 注册

  PHPwind Blog » 医理实践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专题)
 作者: 守真   发表日期: 2008-01-27    复制链接    收藏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8例报告 g >-iBxml  
1/w['d4l!  
 陈永茂 钟玉兰 陈友棣 2004-7-24 15:37:00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3月 第4卷 第6期  (g~&$&pa  
我院自1996年2月~2000年2月,采用静滴、骶注、牵引、中药熏蒸和腰腹背肌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lcIX l&  
1 资料与方法 18c i-W#p  
1.1 一般资料 本组448例,其中男284例,女164例,年龄15~72岁,病程3天~5年,有扭伤史者298例,无外伤史者150例。448例均CT确诊。住院时间7~16天,平均住院13.5天。 =`vUWONn  
1.2 治疗方法 ;U}lh~e11  
1.2.1 药物静滴 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连用3天,对神经根性症状重者甘露醇每日2次;5%葡萄糖250ml,胞二磷胆碱0.5g;5%葡萄糖250ml,复方丹参针16ml。连用10~14天。 Z10#6v  
1.2.2 骶管内注射 药物组成:确炎松A20mg,维生素B 1 100mg,维生素B 12 0.5mg、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40ml配成骶注液。操作步骤:患者俯卧位暴露骶尾部,医者拇指沿骶尾中线向上,触及骶骨裂孔处,医者用拇指甲压一痕迹,常规消毒,局部麻醉下用普通7号或9号消毒后的注射针,找准拇指压痕垂直皮肤刺入,穿过骶尾韧带后有明显的落空感,表明针尖已进入骶管,放低针尾缓慢进针2~3cm,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推注无明显阻力,即可确定穿刺成功,将配好的药液在2~3min内注入骶管,注入完毕,嘱病人侧卧,以患侧向下休息4h以上。骶注每周1次,3次1疗程,一般1~2疗程。 aCFO ]  
1.2.3 牵引 采用轮控式牵引床进行腰椎牵引。患者仰卧牵引床,分别放置胸部与骨盆牵引带,根据病人体重、体质、腰椎间盘突出大小、患病时间长短选择牵引重量,不适者可适当调整。牵引时间30~40min,每天牵引1次,1周为1疗程。根据病人情况确定牵引时间。 ~c3!,C  
1.2.4 中药熏蒸 采用SZ-88智能熏蒸床治疗。患者牵引完毕后,解除牵引带,病人仰卧熏蒸床治疗,腰部和下肢暴露对准熏蒸口,给予电脑程控自动控制,接通电源后,治疗器药液缸可在床内设定的轨道上往返运行,并定时、定位、定温、定点循环中药热汽熏蒸腰部和下肢。中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能的生草乌、生川乌、防风、川牛膝、千年健、当归、川芎、丹参等药物,将药物打碎成米粒大小,倒入治疗器药液缸加适量水加热熏蒸,每天热熏1次。1周为1疗程。 P*R`3Y,  
1.2.5 腰背肌锻炼 在病情急性期后,开始教病人做腰背肌锻炼。初始应指导病人练功要领,督促指导下进行,运动幅度及次数逐日增加,以“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弓桥支撑法”、“飞燕点水法”。每天锻炼一次。锻炼过程中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01 #a  
2 治疗结果 aLuxCobV  
2.1 疗效评定 治愈:腰腿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活动自如,能正常工作274例,占61.16%;好转:腰腿症状明显减轻,行走活动后小腿轻度感觉麻木,但能胜任一般工作120例,占26.79%;差:治疗前后症状不明显54例,占12.05%。本组448例,治愈好转394例,占87.95%。 ^^)D!I"cA,  
2.2 随访 治愈好转394例,随访三年。一年内复发4例,二年内复发11例,三年内复发23例,随访三年复发38例,占9.64%,未复发率90.36%,三年内复发的38例,其中27例第二次住院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有11例行手术治疗。 nY}Ep\g  
3 讨论 ],&WA?>G  
3.1 药物静滴治疗 甘露醇脱神经根水肿;胞二磷胆碱为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复方丹参针主要为扩张血管;地塞米松短期大剂量使用能稳定细胞壁,血管壁的完整性,抑制炎性物质的产生,阻止组织胺等致痛物质的释放。药物静滴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神经根无菌性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根的瘀血、缺血、缺氧状况,阻断炎症介质对组织的进一步损害,并降低神经根的敏感性 [1] 。 +vBq,'k`  
3.2 骶管注射 骶管内推注大剂量的药液,使病变部位的硬膜外扩张,分离髓核与神经根的粘连,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液压剥离效应”。骶注药液中的确炎松A,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充血,抑制炎症浸润和渗出,使细胞间质水肿消退 [2] ;低浓度利多卡因可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维生素B 1 、B 12 具有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作用,改善维持神经的正常功 能。 !1)lGjMW  
3.3 牵引 采用对抗式腰椎牵引,通过对抗式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关节突关节拉开,使椎间孔恢复正常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腰椎牵引还可使腰椎间隙压力减小,使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 [3] 。 Bk>Ch#`Bw  
3.4 中药熏蒸 采用SZ-88智能熏蒸床治疗。具有蒸汽缓和,温度适中,汽体分布均匀。中药具有温经通络,舒经活血止痛的作用 [4] 。有改善腰部及腿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挛缩,从而改善和消除腰部和下肢疼痛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pvP|.sw5G  
3.5 腰背肌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腰背肌表现为明显的紧张痉挛,急性期后进行腰背肌锻炼,腰背肌锻炼具有稳定和保护腰椎的作用。腰背肌锻炼要求坚持4~6月,其目的是:加强腰椎的外在稳定,缓解肌肉紧张痉挛,减轻疼痛和降低腰椎的负荷,预防或缓解神经根与硬脊膜的粘连,改善腰椎功能,纠正腰椎畸形,从而降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率。 KDwjck"5;  
作者单位:641400四川省资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qnv9?Xh  
2\lUaC#E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7例 4U~[ 8U}g  
+KrV!Taf  
中国骨伤 2000年第9期第13卷 \O^b|0zc  
崔惠全  ;:hyW,J  
宁海县第一医院,浙江 宁海 315600   1994年1月~1997年6月,选用自拟腰腿痛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配合骨盆牵引、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7例,现报告如下。 j#9p 0[  
  1 临床资料 &M*&oi (  
   本组387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79例,女108例;年龄19~73岁;病程1小时~10年;因腰扭伤急性发作219例(其中有慢性腰腿痛病史173例、椎间盘摘除术史3例、经皮穿刺切吸术史1例);反复发作115例;无明显原因53例。本院治疗前曾作针刺、推拿、中药、局封等不正规治疗而症状未减轻者294例,余93例住院前未作任何治疗。临床表现均无大小便功能障碍。L4,5突出228例,L4,5合L5S177例,L5S139例,L3,4合L4,538例,L3,45例。椎间盘向后偏右侧突出209例,偏左侧171例,正中突出7例。 |\*7J!Liv  
  2 治疗方法 |Xlc2?e  
  2.1 中药治疗 自拟腰腿痛方: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延胡索12g、香附12g、枳壳12g、川芎12g、鸡血藤30g、独活12g、细辛3g、威灵仙15g、地龙15g、川牛膝15g、桑寄生30g、生黄芪20g、当归15g。气滞血瘀型加厚朴10g、丹参20g、地鳖虫6g。风寒湿痹型风痹加防风12g、五加皮15g、全虫6g;寒痹加制川乌10g、制草乌10g;湿痹加白术15g、苡仁15g、木瓜12g。肝肾亏虚型偏阳虚加川断30g、淫羊藿15g、杜仲12g;偏阴虚加鳖甲15g、龟板10g,枸杞子30g。7剂为1疗程。…… qi.|oL9p  
peY(4#  

欢迎到 守真 的个人主页看更多内容阅读全文(524) | 回复47 | 推送
守真 于 2008-01-27 18:32
验方精选

  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药:海马、川山甲、地龙、鳖甲、人参、三七、细辛、龙骨、血竭、樟脑、没药、朱砂、牛膝、熟地、莪术、全蝎、蜈蚣、马钱子、麦冬,其比例为5:3:3:3:3:3:3:3:2:2:2:2:2:2:2:2:2:2:2。
功效:滋肝补肾、舒筋通络、祛风散寒、收敛固涩。
主治:无手术适应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用法:上述药物粉碎,过100目筛,搅匀。每次取60g为一付药,用蜂蜜调成糊状,贴于腰部病变患处。每付药贴3天,八付为一疗程。一般不需配合服用其它药物。
方源:王欣,牛驰.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1):12.
作者通讯地址:空军八七O六九部队医院骨科,黑龙江,哈尔滨,邮编:15003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方药:海桐皮30g,透骨草30g,威灵仙30g,伸筋草10g,羌活12g,独活12g,白芷12g,川芎12g,当归尾12g,赤芍12g,白芍12g,桃仁12g,红花12g,莪术18g,络石藤30g,油松节12g,生川乌12g,生草乌12g,甘松12g,生甘草9g
功效:祛风胜湿、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止痛。
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用法:将以上中药放入15×20cm大小的布袋中隔水加热蒸20~30分钟,然后将药袋熨疗患膝,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每天一次。
方源:高翔,吴?,滕松茂等。华伤膝Ⅰ号熨疗治疗膝骨关节病103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5):6.
作者通讯地址:上海华东医院伤外科,邮编:200040
  解痉止痛酒
方药:生草乌10g,细辛10g,洋金花6g,冰片16g
功效:解痉止痛。
主治:颈椎病、腰椎病及足跟骨质增生,老年骨关节疼痛等。
制法:先将前三味药研末,用50%酒精300ml浸泡,冰片另用50%酒精200ml浸泡,每日搅拌1次,约1周后全部溶化,滤去渣,将两种药液混匀装入有色玻璃瓶内密封贮藏备用。
用法:用药棉沾药液适量涂患处或用纱布沾适量药液湿敷患处,每日2~次。
注意:本药药性毒烈,只能外用绝不可内服,治疗部位有皮肤破损及孕妇禁用。
方源:庞国明。当代中国名医高效验方一千者。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551。

              冰药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0例分析

 程玉来 2004-10-4 11:29:04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9月 第2卷 第9期 

  我院自2003年2月~2004年3月,采用物理疗法与中药外用法相结合,设计研究出冰药外用剂型,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经临床300例治疗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00例,男120例,女180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42岁。其中40~50岁45例,占15%,50~60岁75例,占25%,60岁以上180例,占60%。发病在3个月以内90例,占30%,1年以内110例,占37%,1~2年60例,占20%,2年以上40例,占13%。病例中单纯性髌骨增生髁嵴间增生130例,占44%,合并滑膜增厚关节肥大改变70例,占23%,合并关节积液35例,占12%,合并膝内翻、外翻40例,占13%,合并组织钙化、关节游离体25例,占8%。治疗最短3次,最长6次。全部病例均经X线片与临床检查,确立诊断。
  2 方法
   2.1 冰药配制方剂
 当归20g,红花15g,牛膝12g,独活12g,赤芍15g,威灵仙15g,黄柏12g,苍术15g,鸡血藤12g,南星12g,川乌12g,草乌12g,茯苓15g,泽兰12g,海桐皮15g。
  2.2 冰药药剂提取方法
  中药饮片加清水1000ml,放入煎药机中煎制40min后,取出煎剂大约700ml。
 2.3 冰药剂型制作方法
  将中药煎制水剂放入模具中(每个模具80ml),在模具内放入柄把,装入冰柜内进行冰冻,冻结后即形成冰药一体的剂型。
  2.4 临床治疗使用方法
  从模具中取出冰药制剂,在关节部位进行大面积游走性冰敷,然后在痛点集中部位滞留8~10s,再进行大面积游走性冰敷,这样反复操作形成点面分明的操作方式。每次15min,每天治疗1次。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治疗后关节疼痛症状消失,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局部压痛消失;伴关节积液者,积液吸收消退,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显效:治疗后关节疼痛症状有所改善,活动功能有所改进,仍存在局限性压痛;关节积液者仍有少量积液,关节活动及活动后仍有轻度不适症状。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临床体征检查未见改变。
  3.2 疗效分析(以停止治疗进行疗效评定)
  本组病人300 例,临床治愈249例,占83%,显效27例,占9%,无效24例,占8%。治疗总有效率为9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骨骼及软组织退行性变引发的病症,其发病原因与年龄、肥胖、损伤、缺钙、软骨细胞代谢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由于关节的内在病理变化,导致了关节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反应。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特点,我院采用物理疗法中的冷疗与中药外用疗法相结合,研究出冰药疗法与冰药剂型,充分发挥物理疗法与中药外用法的双重效应。在与本症治疗相近似或相关的疗法中涉及中药炮制的水剂外擦、中药煮水腾洗、中药粉末调和外敷等方法,都表现于单一效应,其疗效较为缓慢。本课题对相关近似的疗法进行了充分的临床试验观察,中药水剂外擦有效率为36%,中药外敷为42%,中药腾洗为38%,冰药疗法为92%,临床数据表明了冰药疗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独特效果。
  冰药疗法在治疗中的物理作用:(1)低温状态下尤其0℃以下可使细胞、组织渗出减少,血管收缩,有效地控制了骨关节疾病继发的无菌性炎症与关节组织肿胀、滑膜充血与组织液渗出。(2)局部组织在接受0℃以下低温中小血管收缩,使血管的通透性降低,5min后在冷的继续作用下,收缩的血管即可发生应激变化,引起继发性血管扩张,局部循环加快使炎性物质得到吸收。同时扩张的血管在血流加    快的作用下激活了闭塞的微小血管,使微循环发生变化,以 此改善了关节囊、滑膜、韧带及肌肉纤维组织的供血供养,恢复了组织弹性与张力,对于维持关节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3)冷却作用下可吸收无菌性炎症反映区的卡热,形成物理降温效应,由此抑制了组织炎性的反映进程,控制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4)冷却状态作用下降低了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使肌肉兴奋下降,改变了无菌性炎症反映引发的肌紧张状态,使僵紧的关节得到松解,疼痛得到了缓解。
  中药的药理作用:方中当归、红花、鸡血藤、赤芍可以舒筋活血,黄柏、苍术、南星、茯苓清热利湿,消除关节滑膜、韧带、关节囊、肌肉等组织水肿。牛膝、独活、威灵仙、海桐皮祛风通络通利关节,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川乌、草乌软坚化结,可改变滑膜增厚、提高肌肉韧带的组织弹性。
  冰药疗法有效地抑制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继发的无菌性炎症反映,间接改善了膝关节运动生理功能,多数患者治疗后当即症状减轻,缩短了治疗与恢复的时间,同时避免了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解热消炎镇痛药引发的胃肠、肝肾药物副反应问题。

守真 于 2008-01-27 18:31
腰腿痛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8例

  曹玉净 吕翠田 汤荣光 2004-7-24 15:44:00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5月 第5卷 第9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它是在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引起腰痛、腿痛或腰腿痛同时存在。一般为突然发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笔者自2000年2月~2001年6月采用口服腰腿痛胶囊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收治的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龄18~73岁,平均44.8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32年,平均1.5年。对照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19~71岁,平均45.3岁;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29年,平均1.2年。两组患者行CT或MRI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临床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我院自制中药腰腿痛胶囊口服,每次两粒,每天3次,同时行牵引床牵引,每天1次,每次30min,15天为一个疗程。嘱病人卧硬板床休息。
1.2.2 对照组 行牵引床牵引,每天1次,每次30min,并于牵引后做手法治疗,嘱病人卧硬板床休息。
表1 两组患者CT或MRI检查结果 略
2.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直腿抬高试验>85°,可恢复体力劳动;基本痊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恢复,腰部曲线稍差,直腿抬高试验75°以上,不影响工作及生活;有效:症状和体征大有好转,功能基本恢复,触诊脊柱有轻度侧弯或后凸,向前弯腰后仰时,患者有轻度酸胀感,能负重作业,可参加轻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两组病人均在治疗1个疗程后按上述标准评定,其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略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祖国医学“腰腿痛”范畴,早就有记载,《素问•刺痛论》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府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内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嗽,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也有记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这些描述与现代医学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体征极为相似,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是由于椎间盘发生退变,在外伤、过劳等因素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过破裂的纤维环向外突出到硬膜腔,压迫神经根或脊髓或马尾神经引起的以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多见于体力劳动的男性,以25~45岁最多。其病变机理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使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水肿、粘连,发生炎症,产生神经根刺激症状而出现腰腿疼痛,此病理已被手术证实。并有研究发现,纤维环破裂后,含高浓度乳酸的髓核液从纤维环破裂处溢出,沿椎间盘和神经根之间的通道扩散,对神经起化学性刺激而产生疼痛 [2] 。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是素体肝肾不足,精血亏损,筋骨失于濡养,复感外伤,引起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气血运行失调所致。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血运行失调又势必影响其它经络的功能失调,其它经络的运行失调势必加重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血运行失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治疗时要使因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 通、气血阻滞而造成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愈,就要使全身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全身经络、气血通畅。腰腿痛胶囊基于上述理论,采用以健脾益肾、蠲痹通络、活血止痛为主要原则进行组方配伍,该方由马钱子、地龙、当归、丹参、元胡、制乳没、全虫、蜈蚣、白术、砂仁、补骨脂、山萸肉等组成。方中制马钱子苦、寒,有毒,归肝、脾经,通络散结、消肿止痛,量大为君。丹参苦泄辛散、活血祛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止痛;元胡活血行气止痛,《本草纲目》云其能解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制乳没辛、苦、温,能活血行气,舒筋止痛,可定诸身之痛,五药合用,具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而共为臣药。佐以全虫、蜈蚣入骨收剔,散结止痛,其中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力能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其走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再配以白术、砂仁、补骨脂、山萸肉等健脾益肾;全方共奏蠲痹通络、活血止痛、益肾健脾之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尤其是疼痛能够有效的.
作者单位:20003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

            腰痛宁胶囊治疗慢性腰腿痛211例双盲对比疗效观察

  王志文 刘继国 袁强 张爱国 王大力 白俊清 郭晓庄 2004-12-8 22:10:38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11月 第2卷 第11期 
  笔者用腰痛宁(二号散、复方马钱子散)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疗效,并认为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消退非特异性炎症有关 [1,2]  。为了进一步探索该药的适应证范围,笔者于1996年3月~1998年5月对211例慢性腰腿痛患者用腰痛宁和小活络丹作了双盲对比疗效观察,治疗观察时间28天,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接受本项研究的患者共220人。治疗开始1周内因服药后胃部不适或其他原因停药者腰痛宁组2例,小活络丹组7例。剔除上述病例后,实有病例211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1年。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两组腰腿痛一般资料分析(略)
  1.2 临床诊断及病情分级
  1.2.1 临床诊断 本文211例腰腿痛包括腰肌纤维炎、腰肌劳损、棘间韧带炎、风湿痛。诊断标准按教科书通用标准。两组病种分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表2 两组病种分布(略) 
  1.2.2 病情分级 依据局部疼痛轻重及其他表现将病情分为3级(见表3)。轻型:经常有自觉疼痛及触痛,但程度较轻。不需常服止痛药,仍可参加劳动。中型:自觉疼痛及局部触痛较重,服止痛药可暂时缓解。只能从事轻体力劳动。重型:自觉疼痛及局部触痛均严重,服止痛药不能缓解,活动受限,不能参加体力劳动。 
  表3 两组病情程度分布(略)
  1.3 研究方法 
  1.3.1 药物制备及用法 (1)腰痛宁胶囊:承德中药厂生产,批号(960201)。(2)小活络丹: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药制剂室,批号(960216)。两种药物的外观、重量完全一致。处方时统称腰痛宁。每日1次,于每晚睡前30min 服药。每次剂量4~8粒,大部分患者均服6~7粒。以黄酒30~50ml送下。 
  1.3.2 给药方法 本文211例均为门诊患者,疗程1个月。治疗期间力求与用药前的工作条件及生活环境保持一致,停服其他药物。由经治医师检查登记并做出诊断后,均开腰痛宁处方。药房专人负责配药,按病种依就诊先后顺序分组给药。奇数为腰痛宁组,偶数为小活络丹组。对患者及医师严格保密,以避免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干扰。治疗期中经治医师经常随访,注意用药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治疗时间28天。疗程结束后30天左右复诊。先由经治医师逐例判定疗效,然后再由药房专人区分组别,进行疗效统计。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自觉疼痛及触痛比治疗前明显减轻或消失,能参加正常劳动,并维持疗效1个月以上。有效:仍有自觉疼痛及触痛,但比治疗前减轻,疗效维持1个月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结果 见表4
  表4 两组疗效对比(略)
  两组疗效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腰痛宁组的疗效优于小活络丹组。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有少数患者服药后有胃部不适及头晕,程度很轻,有些患者的反应与饮酒有关。另外,腰痛 宁组1/5患者于服药1周内局部疼痛加重,为药物正常反应,无碍治疗,继续治疗症状多迅速好转。腰痛宁组有1例出现少量皮疹,1周左右消退,与我们过去所观察到的现象一致 [1,2]  。不良反应的出现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略) 
  3 讨论
  本文报告用腰痛宁和小活络丹治疗慢性腰腿痛211例疗效观察。研究方法采用双盲对比法。治疗结果,腰痛宁组106例,显效率为33.02%,小活络丹组为13.33%。总有效率腰痛宁组为77.36%,小活络丹组为50.48%。经χ2 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腰痛宁组优于小活络丹组。本文腰腿痛病种包括腰肌纤维织炎、腰肌劳损、棘间韧带炎、风湿痛。这些疾病病因虽不尽相同,但局部病理改变多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于病因不很清楚,目前治疗多为对症治疗,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收效不大。故积极探索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实为必需。从中医学术观点来看,这类疾病有共同的病因病机。病因多为风寒邪入侵,病机为气滞血瘀。腰痛宁及小活络丹成分均有除风胜湿、活血止痛作用。异病同治虽不辨证,辨证已寓其中,故均能取得一定疗效。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活血化瘀药多能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机制、消退非特异性炎症,这些作用可能是临床取 效的关键。腰腿痛是门诊多发病,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劳动生产。本项实验证明腰痛宁的疗效优于小活络丹,为治疗这类疾病提供一种用法简单,疗效较好的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服药初期两组病例均有少数患者胃部不适及头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且症状很轻,无碍治疗,腰痛宁组有较多病例于服药初期局部疼痛加重,但为一过性。根据笔者过去经验,这种反应为腰痛宁的治疗反应。1~2周后症状即迅速好转。腰痛宁对心、肝、肾及血液系统无毒性反应,过去已进行过临床观察,故本文试验未再列为观察项目。
  作者单位:063000河北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指导)
守真 于 2008-01-27 18:30
  舒腰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湖北中医杂志 2000年第1期第22卷
刘傲霜  东风汽车公司花果医院湖北十堰,44204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PLID)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自拟舒腰汤加减治疗PLID,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28例均经CT检查证实存在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且具备下列标准中至少2项:(1)腰痛和/或下肢放射痛;(2)下肢特定区域皮肤感觉异常;(3)间歇性跛行和/或下肢活动受限;(4)一侧臀部和/或下肢肌肉萎缩;(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和/或挺腹试验阳性。
  根据脉证情况参照韦氏[2]法,将患者分为气滞血瘀、风寒湿阻和肝肾亏损三型。
  依初诊日期之奇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见表1,具备可比性。患者的疼痛程度参照VAS法[3]分为轻度(0~4)、中度(~5)和重度(~10)。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组别 n 男/女
(例) 年龄
(岁) 病程 辨证分型(例) 疼痛程度(例)
气滞血瘀 风寒湿阻 肝肾亏损 轻 中 重
治疗组 67 41/26 27~71 1月~33年 29 21 27 21 32 14
对照组 61 38/23 26~71 1月~32年 25 20 16 21 29 11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以“舒腰汤”(由杜仲、川牛膝、续断、桑枝、独活、鸡血藤、葛根、川芎、地龙等组成)为基本方,气滞血瘀型加桃仁、红花、枳壳等;风寒湿阻型加桂枝、秦艽、乌头等;肝肾亏损型加补骨脂、五加皮、枸杞子等。1剂/d,水煎分3次温服。
2.2 对照组口服腰痛宁胶囊,1次4粒,3次/d。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1)优: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能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2)良:临床症状减轻,体征改善,能维持日常生活并能从事轻工作;(3)差: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
4 典型病例
  倪某,男,42岁。因腰痛及左下肢痛于1996年3月11日来诊。诉3日前劳动时不慎扭伤后,腰部出现僵痛。近日腰痛如针刺,且出现左下肢外侧放射性麻痛。查体:腰椎生理曲度变平直,腰部活动严重受限,L4~S1棘突间压痛(++),左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压痛征(+),左直腿抬高试验(++)30°,挺腹试验(++)。CT检查示:L4~5椎间盘突出(左侧);L5~S1椎间盘膨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予舒腰汤加桃仁、红花、枳壳。1剂/d,水煎分3次温服。治疗3日后腰痛大减,活动幅度增加。继服9日,腰腿疼痛消失。
5 讨论
  PLID属中医“腰腿痛”、“痹证”范畴。张景岳谓:“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笔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之病机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肝肾亏损和风寒湿阻,其中肝肾亏损是内因,气滞血瘀与风寒湿阻则为外因所致。许多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多有肝肾亏损,若遇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即易出现PLIP症状。治疗本病,立方之关键在于标本兼顾、攻补兼施,既要考虑肝肾不足而补之,又要顾及风寒湿邪与外伤后导致气滞血瘀而攻之。“舒腰汤”方中,杜仲、续断、川牛膝补肾壮腰,桑枝、独活祛风寒湿邪,川芎、鸡血藤、地龙活血通络。全方共奏补肾壮腰、温经活血之功。药中病机,故而疗效理想。

                  新癀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第19卷
张建华(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合肥 230031)
  新癀片主要治疗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新癀片对伤科痛证也有较好的疗效。为进一步验证其功用效果,1995年1月至1998年6月,我们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芬必得作对照组,对新癀片的镇痛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0例中,门诊5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住院10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采用单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平均38.6岁;病程最短1W,最长3年。对照组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1岁,平均39.2岁;病程最短10d,最长2年。两组160例均经CT检查确诊为LIDP,椎间盘突出部位L4~5者89例,L5S1者54例,L3~4者8例,多个椎间盘突出者9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关于LIDP的诊断依据: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力减弱。⑥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依据,尤其以③、④、⑤、⑥项为基本依据,其它两项可协助诊断,若不存在并不能排除此诊断。排除标准:外伤导致脊柱骨折者;腰椎骨与软组织的肿瘤、炎症、结核者;LIDP合并严重肝、肾、心血管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月经期或妊娠哺乳期妇女;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治疗组用新癀片(福建省厦门中药厂生产,盒装片剂,每盒24片),每次4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2 对照组 对照组用芬必得(中美天津史克医药公司生产,每盒20粒,每粒300mg),每次2粒,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3 疗程 两组均7d为1个疗程。对住院患者,配合骨盆牵引,每日2次,每次1h。观察服药2个疗程判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腰腿痛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恢复,阳性体征消失;显效: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功能活动接近正常,阳性体征绝大多数消失;有效:腰腿痛部分消失,功能活动有所改善,遗留部分阳性体征,需进一步治疗;无效:症状、体征和功能活动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两组间疗效比较见表1、表2。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治疗组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新癀片对LIDP所引起的腰腿疼痛有较好疗效,而且作用迅速。同时发现两组病人经住院休息、骨盆牵引治疗后,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新癀片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只有个别病人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可嘱患者饭后服用。
表1 门诊病人两组疗效比较〔例数(%)〕
组 别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显效率 有效率
治疗组 27 13 8 5 1  (77.8)**  (96.3)**
对照组 27 2 6 7 12  (29.6)  (63.6)
表2 住院病人两组疗效比较〔例数(%)〕
组 别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显效率  有效率
治疗组 53 28 20 5 0 (90.6)** (100)
对照组 53 5 21 24 3 (49.1)   (94.3)
4 讨论
  新癀片主要由九节茶、三七、牛黄、珍珠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对急性和慢性炎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实验动物的化学刺激和物理刺激致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新癀片对LIDP所引起的根性神经痛也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LIDP的急性期疼痛的镇痛作用更加明显。从表1可以看出,新癀片2W内对LIDP的显效率达77.8%,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7.82,P<0.01)。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组经住院、结合牵引治疗后,显效率均明显提高,但治疗组仍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4.84,P<0.01)。
  LIDP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因主要是椎间盘本身的退变,再加上某种外因,如外伤、慢性劳损、寒湿侵袭等因素,致使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产生腰腿痛症状。其产生症状的机制,有人认为突出的髓核致使神经根被过度牵伸,牵伸的神经常呈紧张状态,若不及时复位,将发生炎症和水肿,导致神经内张力增高,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加剧〔2〕。也有人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椎间盘变性,纤维环薄弱破裂后,髓核液从破裂口溢出,沿椎间盘和神经根之间的通道扩散。髓核液里的糖蛋白和β-蛋白质对神经根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同时大量“H”物质(组织胺)的释放,因而产生化学性神经根炎〔2〕。新癀片的作用机制可能对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有消除作用,神经根的水肿消退,使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减轻,疼痛得以缓解。有人通过生物力学研究证明,半抬高上身的Fowler卧位或屈髋屈膝侧卧位,能明显解除椎间盘和神经根的压力〔3〕。此外,骨盆牵引可使神经根与椎间盘的位置发生位移,从而使腰腿痛症状得以彻底缓解。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经住院综合治疗的疗效优于门诊单纯服药者。
  新癀片对LIDP的腰腿痛有较好疗效,但并不能针对所有类型的LIDP。我们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非手术治疗患者以及手术后患者。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新癀片对急性腰腿痛的疗效优于慢性腰腿痛,结合骨盆牵引治疗者优于单纯服药者。因此,对LIDP的治疗最好采用综合治疗,如牵引、推拿、针灸、理疗等。保守治疗无效者或椎间盘突出较大、神经根受压明显者,以及伴有椎管狭窄或神经根管狭窄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简介:张建华(1965-),男,副主任医师

守真 于 2008-01-27 18:29
  川牛蝎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广东医学 1999年第9期第20卷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
李亮        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51014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笔者1996~1998年在临床中运用自拟川牛蝎子汤治疗本病,取得较显著疗效。现将资料较完整的50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8岁。病程最长5 a,最短1周。L4~L5椎间盘突出30例,L5~S1椎间盘突出11例,L4~L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9例。临床表现:单纯腰痛10例,单纯下肢放射痛18例,腰痛伴下肢麻痹及放射痛22例。体征:脊柱侧弯31例,椎旁压痛伴向下肢放射痛39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8例,其中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4例,右下肢阳性21例,双下肢阳性5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基本方组成 川断12 g,牛膝12 g,全蝎6 g,防己12 g,威灵仙10 g,延胡索12 g,鸡血藤15 g,入地金牛12 g。
  加味运用:偏于湿热者,证见口干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腻,加苍术10 g,生苡仁20 g,黄柏12 g;湿重无热者,证见肢体沉重,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加川木瓜12 g,生苡仁30 g;下肢麻痹疼痛较甚者加独活12 g;夜间疼痛不能入睡者加夜交藤15 g;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20 g或生大黄12 g。每日1剂,水煎2次,第1次以清水约1 500 mL,文火煎取药液约300 mL,第2次以清水约1 000 mL,煎取药液约250 mL,早晚分2次温服。
1.2.2 功能锻炼 服药1周~10 d,当病人腰腿痛稍缓解后,即指导病人作腰背肌功能锻炼以配合治疗。方法:患者仰卧,屈膝90°,两肘及两脚掌放于床上作支撑点,挺起躯干成半拱桥状,然后放下,再重复。每天早晚进行,从每次5~10个动作开始,逐渐增加。
1.3 疗效评定标准[1] 优:临床用药1个月以内,腰腿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良:临床用药2个月以内,腰腿疼痛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可:连续服药3个月以内,有轻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差:用药3个月以上,腰腿痛无好转,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原工作。
2 结果
  本组50例,经6个月~1 a随访,按上述标准评定,优28例,良1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痛的病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较多学者赞同的主要有机械性挤压、自身免疫、化学性神经根炎三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中,临床报道多采用针灸、按摩推拿、牵引、封闭、物理治疗或中药外敷等综合治疗方法,较少有中药内服治疗报道。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祖国医学“腰痛”、“痹证”的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肾气不足,是产生腰腿痛的内因。《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记载:“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劳累闪挫,伤瘀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失于温煦,瘀血难化,筋肉僵凝,引起疼痛及功能障碍,说明外伤及风寒湿邪,是导致腰腿痛的外因。可见中医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肾气不足,感受风、寒、湿邪,或由劳累外伤,劳伤筋骨,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而成。治疗当以补肾活血,祛风散寒除湿,化瘀通络为原则。
  川牛蝎子汤中,川断、牛膝、鸡血藤能补益肝肾,补血活血,强筋壮骨,牛膝专治腰腿疼痛,能引药直达病所。现代药理学认为川断、牛膝有镇痛作用和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鸡血藤对某些关节炎有显著疗效。三药能增强体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和水肿的吸收消散,改善组织氧供,促进组织修复。防己、威灵仙能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舒筋止痛,现代药理学认为二药有抗炎、镇痛作用;防己并有抗过敏及肌松弛作用,能消除自身免疫反应,并能使受到炎症水肿机械性挤压和炎症渗出物化学性刺激而紧张痉挛的局部肌肉松弛,减轻神经根受压,有利突出的椎间盘回纳。全蝎能熄风止痉,通络止痛,现代药理学认为全蝎有镇静、镇痛作用。延胡索、入地金牛能活血祛风,行气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入地金牛有局部及全身麻醉作用,延胡索有镇痛、解痉作用,其所含有的生物碱成分能产生类吗啡的效果,提高痛阈,二药同用,能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全方各药协同作用,能增强体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氧供,加促炎症水肿吸收消散,缓解局部肌痉挛,消除疼痛,促进组织修复,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回纳,从而取得疗效。在服药治疗期间,指导病人作腰背肌锻炼,使腰背肌强壮,能对腰椎起外源性稳定作用,可以预防复发,巩固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治疗的机理和目的,都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症、水肿及局部组织的紧张痉挛,解除或减轻神经根周围的压迫,以消除疼痛,恢复功能,有利突出的椎间盘回纳。从川牛蝎子汤方中各药物的药理药性及方剂的临床疗效观察,我们认识到按照中医传统理论,谨守病机,按机施治,中药内服治疗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达到治疗目的。

            电气指针与缓泻化瘀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德朝 2004-7-24 15:44:00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1月 第5卷 第1期 
自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电气指针与缓泻化瘀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6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收集病例756例,男485例,女271例;年龄23~7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5年;其中中央型突出168例,周围型突出588例;有明显诱因356例,无明显诱因400例。
2 治疗方法
2.1 器械准备 (1)一只试电笔。(2)一根收录机电源插线,用刀切除输出端,再将二极撕开,并使之露出1~2寸长的铜线,然后将铜线分别拧成麻花状,再穿上2个铜片,用绝缘胶布包好即可。
2.2 方药组成 熟大黄15g,全虫10g,蜈蚣3条,桃仁10g,红花12g,茯苓10g,赤芍8g,杜仲12g,秦艽12g,牛膝15g,乳香12g,没药12g等。
2.3 方法 每天用电气指针点肾俞、环中、环跳、阴市、委中、承山各1次,共3min。每日1次,腰腿疼剧烈者1天治疗2次,口服上药煎剂,1日2次,每次约200ml。
2.4 注意事项 (1)精神病、癫痫、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2)治疗时尽量避开雷雨天气。(3)服药期间忌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恢复工作。显效:腰腿痛试验,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756例中,其中电气指针缓泻治疗组656例,随机设立牵引补肾治疗组100例。电气指针缓泻治疗组656例,痊愈625例,显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9.4%,治愈率达95.3%,无效率0.8%,疗程最短5天,最长2周。传统牵引补肾治疗组100例,治愈76例,显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治愈率达76%,无效率6%,疗程最短7天,最长30天。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经检验χ 2 =13.36,P<0.01,结论为二组疗效差异有高度显著性随访1~2年,抽样随访100例,其中复发4例(因强体力劳动后诱发,用此疗法治疗即可治愈),复发率4%。
4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属痹症范畴,早在《素问•痹论》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治疗上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如《医学心悟•痹》说:“治行痹者,散风为主,而以除寒祛湿佐之,大抵参以补血之剂,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而以疏风燥湿佐之,大抵参以补火之剂,所谓热者疏通,寒则凝塞,通者不痛,痛则不通也。治着痹者,燥湿为主,而以祛风散寒佐之,大抵参以补脾之剂,盖土旺则能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历代医学在此基础上有所创见,有所发挥。但临床观察效果并不十分满意,随着现代医学长足进展,牵引疗法与传统医学相结合,手术疗法的出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非昔日可比。治疗上疗程较长,复发率高,近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不够理想。甚至有些病人惧怕手术而丧失治疗机会,电气指针与缓泻化瘀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设计的,从临床观察,无论近期和远期效果,都比较满意。
作者单位:463100河南省遂平县中医院疼痛科
守真 于 2008-01-27 18:28
通痹止痛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1例报告

中医正骨 2000年第6期第12卷
张姚苹 周军  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311400
  自1992~1997年,作者采用通痹止痛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1例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20~30岁9例,31~40岁21例,41~50岁19例,51~60岁12例。病程2周以内者15例,~3个月者19例,~6个月者18例,~1年者9例。表现为左侧腰腿痛者23例,右侧腰腿痛者29例,伴双下肢疼痛者9例。结合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为L3~4椎间盘突出者15例,L4~5椎间盘突出者21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20例,L4~5L5S1两节段椎间盘突出者5例。
2 治疗方法
  以自拟通痹止痛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药用牛膝15g、木瓜6g、独活6g、秦艽9g、桑寄生15g、白芍10g、当归10g、桂枝5g、细辛3g、杜仲15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8剂为1个疗程。病程长、疼痛剧烈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威灵仙;下肢麻木者,加地龙、全蝎、鸡血藤。
3 治疗结果
  本组61例,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4个疗程,平均2.5个疗程。结果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37例,占60.6%;好转21例,占34.4%;无效4例;有效率为96.66%。6个月后随访,复发9例,复发率为14.7%,经继服原方5~8剂后痊愈。
4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证”范畴,寒凝经脉,气血不通则痛,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佐以行气止痛。方中桂枝、细辛温经散寒止痛;当归、白芍养血调营,使邪去而正不虚;牛膝、木瓜舒筋活络,引血下行;独活、秦艽祛风除湿;桑寄生、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诸药合用,使风寒湿去而邪气自除,元气充,肝肾补而正气得复。全方组合,共奏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效,使气血通而痹证除,疼痛症状自消。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又常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发生退行性改变。
  在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由于脊柱的运动,椎间盘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外力挤压、牵拉和扭转作用,便可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神经根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初起瘀血肿胀,日久后出现粘连和变性,而加重腰腿痛症状。通痹止痛汤的作用是:①改善微循环,扩张毛细血管,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②抗炎镇痛,缓解疼痛,抑制炎症的渗出。③增强机体免疫调节,促进机体正常的抗体生成,使过于亢进的免疫炎症得以缓解。

                           
                                   
                    温阳通络胶囊临床应用总结

    温阳通络胶囊正式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4年时间了。从该药的组成来看,根据中医方剂学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方中秦艽、附子、细辛温阳散寒为君,羌活、独话、寄生祛风通络,血竭、丹参、刘寄奴、木蝴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臣,又以全蝎、蜈蚣、僵蚕增加搜络止痛,川芎、当归活血、养血止痛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组方合理、配伍精当;主要功能:温阳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而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范畴属“腰痛”症:主要原因为受伤、劳损而致瘀血,滞于经络,寒邪侵袭而致寒遏经脉,气血瘀阻、不通则痛,而该药的组方原则正是根据此症而设,在4年多的临床运用中,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并且在应用过程中,我们也认真观察了该药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结果发现,该药作用可靠,安全无毒副作用,现将该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一、疗效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系统的观察了20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72岁,都经过市级以上医院CT确诊,所有病例服药方法都是每日1 次,每次6-12粒,服药时间均为80天,结果,161例病人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35例病人明显减轻,4例无效,在无效病例子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3例,并发现20岁-50岁之间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年龄大者,我们认为这跟老年人体质有关,治疗愈率80.5%,有效率98%。
  二、毒副作用
    该药从临床运用以来,除发现少数病例出现口干,咽干,不易入睡外,未发现其它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从处方组成来看,也没有剧毒的中药成分,在不超过规定剂量服用情况下,对人体绝对安全。曾有一例病人日用量达16粒,未发现明显不适,在所有出现副反应的病例中,一周内反应消失,不影响继续用药。
    综上所述,温阳通络胶囊系列药物作用稳定、可靠、安全,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同行的肯定及广大患者的广泛赞誉。

        通关启痹蜜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现代康复 2000年第5期第4卷
甘文 熊爱民 李芳玲 甘雁 袁艳辉  临湘市中医院,湖南临湘414300
  LIDP属中医腰腿痛范畴,是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病、疑难病。其治疗有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两种。诸多医家认为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效果甚为理想[1]。本文研究通关启痹蜜丸配合牵引手法对LIDP临床康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治LIDP患者41例,均系住院病人。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2岁,平均42.9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10d。其中L3~4突出3例,L4~5突出18例,L5~S1突出8例,L3~4、L4~55例,L4~S15例,L3~S12例。均按入院先后顺序,按半随机分组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对照组19例(男12例,女7例)。两组一般情况,两组年龄、病程、突出部位等基本均衡,具有可比性。其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其分型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瘀血型与寒湿型。
1.2 方法 (1)药物组成及制作通关启痹密丸,由细辛80g、建菖蒲15g、巴戟天10g、川牛膝20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活血藤15g等20余种中药组成,方中重用细辛,由本院中药制剂室研制成A号蜜丸备用。对照组由芬必得、消炎痛、维生素B1制成同种剂型B号蜜丸,予以服用。这些药制备厂分别为: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X-129)、芜湖长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4232)、山西临汾制药厂(批号034026)。(2)用药方法:采用双盲法给药,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同种剂型蜜丸服用,每次10g,每日3次,每1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3)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服用A号蜜丸采用持续骨盆牵引,屈髋屈膝位,其重量维持在10~15kg,牵引时间8~10h/d,待牵引3d后再行扳腿法、后伸压腰法、斜扳等手法。对照组在服用B号蜜丸时亦采用相同的牵引手法。(4)临床疼痛和体征观察指标:①根据腰腿疼痛程度,参照fairbank.JC腰痛病情计分表将疼痛程度、生活情况、提物、行走、坐位、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交、出游等十项交病人填写或医师自填。其中,每项6个答案按0、1、2、3、4、5分6个等级进行计分,累计得分数求出百分率来表示疼痛程度。即腰腿痛程度=实得总分/可能得到的分数。②根据腰痛、腿痛程度、行走和活动、脊柱运动、直腿抬高、压痛点、马鞍区和下肢皮肤感觉、下肢肌力、膝和跟腱反射等10项评估病情轻重,并评分记录腰痛指数[5]。每项分为6级,分别定为10、8、6、4、2、0计分指数,其指数值越低则病情越重,指数值越高则病情越轻。两组按上述评分标准评定。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完全恢复:腰腿疼痛消失,活动无障碍,直腿抬高70度以上,恢复原工作。显著有效:腰腿痛基本消失,活动后无障碍,但过重活动时有轻度疼痛和不适,基本恢复工作。好转:腰腿疼痛部分消失,活动轻度障碍,部分恢复原工作。无效:症状、体征功能无改善。两组治疗后根据疼痛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予以评定临床疗效,两组评定结果。
2.2 结果 治疗组完全恢复10例,显著有效9例,好转2例,无效1例,优良率86.4%;对照组完全恢复6例,显著有效5例,好转7例,无效1例,优良率57.9%。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LIDP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外伤或劳损、风寒湿邪等原因,导致脊柱内外阴阳平衡失调,气血运行紊乱,瘀血内停,水湿内阻,血水互结、经脉不通、日久失养。正如唐容川指出:“病血者未尚不病水,病水者未尚不病血”。瘀血停滞,气失宣通,可致水液停滞,水湿内停,气机不畅,可致血行瘀阻。瘀血与水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重要致病因素,二者互为因果,交相为患。故《血证论.瘀血》云:“水病累血,血病累气”。《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亦云“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在治疗上以《血证论.汗血》,“血与水本不相离……治水即以治血,治血即以治水”为原则。
  通关启痹蜜丸的主要功效为舒筋活血、温经通络、祛风除湿、行水消肿、散寒止痛。用气做动力,以血为本,以通为用,同时血水兼理,使血运水行,则经脉畅通并得以滋养。方中重用细辛,取其辛温走窜,散表里寒邪以温经,活血通络以止痛,与建菖蒲配伍其芳香最烈,善开结气、宣泄郁滞,上达巅顶,旁达百骸,内之宣脉络而疏利关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为通窍止痛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细辛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2]。运用当归、川牛膝等药祛淤生新、活血行气、疏通血脉,且牛膝配独活引药下行直达病所。配伍狗脊、巴戟天、千年健等温经通络,补肝肾、利关节,强腰脊壮筋骨,填精补髓。配桂枝、川乌、草乌、葳灵仙、伸筋草等,通阳化气,通经活络,祛风胜湿,散寒上痛,且葳灵仙其性猛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薏苡仁、木通等通经利窍、健脾胜湿、利水消肿。诸药配伍,相得益彰,使经脉贯通、气血调畅、水行湿化、阴阳平衡。本法在剂型上为浓缩蜜丸,具有载药量大,药效持久之功效。与汤剂相比作用较强,故对腰腿痛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本品的毒副作用目前尚未发现。
  据资料统计,腰椎间隙的最大牵引距离可达3~5mm[3],故牵引手法可以解决容积问题,改善椎管内和椎间隙的血液循环,使脊柱周围组织马尾神经的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有利于神经、肌肉组织水肿炎症的吸收。对于椎间盘来说,由于髓核的可塑性,在牵引情况下,髓核则由压力高的后外侧向压力相对低的椎间隙内移动,而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移动,并不是突出物整体移动,因而使突出椎间盘顶点位移和曲率发生变化,这一点已被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前后CT对比所证实[4]。而牵引的同时使用按压手法对椎间盘突出和小关节紊乱的患者来说,疗效是肯定的。其机理是在维持牵引下按压,依靠完整的后韧带或未破裂的外层纤维环,挤压髓核向前内侧移位,从而改善神经根的压迫状态。扳法则是利用杠杆力来进行治疗。斜扳法是以小关节为支点,以下肢为动力臂,当向后扳动下肢30~50kg时,在椎间盘内部会产生300~500kg的张力[5],造成椎间隙的前宽后窄状态,应用髓核的滚珠效应,迫使髓核向前移动。故通关启痹蜜丸配合牵引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科研课题湖南省中医管理局科研课题(98083)
作者简介 甘文(1959-)男,湖南临湘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颈肩腰腿痛康复治疗与预防。

守真 于 2008-01-27 18:26
调补肝肾活血通络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0期第22卷
周杰 梧州市周杰诊所 543000 中国广西梧州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它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腰腿疼痛、麻木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以暴力外伤或强力劳作致病为多;但体弱或年龄较大的患者不一定有明显外伤史,常伴有肝肾不足的表现。临床中许多患者经药物、推拿按摩、针灸、牵引等多种非手术疗法治疗后,仍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调补肝肾、活血通络法为主,以自配丸(散)剂内服,同时配合腰部垫枕及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2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27例均经CT检查确诊。男22例,女5例;单个椎间盘突出26例,2个椎间盘突出1例;L3~4椎间盘突出1例,L4~5椎间盘突出25例,L5~S1椎间盘突出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0岁。初发5例,经多种非手术疗法治疗仍反复发作22例。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丸(散)内服
  基本方药用海龙、海马、紫河车、鹿角胶、肉苁蓉、骨碎补、川续断、菟丝子、沙苑子、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鸡血藤、牛膝、丹参、马钱子、土鳖虫、三七、壁虎、蜈蚣、全蝎、炮穿山甲、乳香、没药、威灵仙、甘草、延胡索。
  肾阳虚明显者加鹿茸、蛤蚧、肉桂、熟附片、巴戟天、锁阳、淫羊藿、川杜仲等;肾阴虚者加冬虫夏草、龟板胶、生地黄、墨旱莲等;气虚者加人参、黄芪等;血虚者加阿胶、龙眼肉、枸杞子、何首乌、黄精、黑芝麻等;湿盛加车前子、苍术、白术、泽泻、薏苡仁等;寒盛加桂枝、麻黄、细辛、制川乌、干姜等;热重加水牛角、知母、黄柏等;瘀重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
  将上药制成丸剂或散剂。散剂每次服8~10g,每天3次;蜜丸重约10~15g,每次服1丸,每天3次,淡盐水送服,。每疗程为1~1.5个月。
2.2 垫 枕 患者取仰卧位,在患椎节段腰部垫一直径约10cm的圆柱形枕,疼痛较剧时,垫枕可由低渐增高,每次垫枕约1h,每天1~2次,视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2.3 功能锻炼 急性期疼痛较剧时,待服药至疼痛减轻时,才能开始配合做腰背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选取飞燕式、拱桥式,次数逐步增加,每天早、晚进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工作及日常活动;显效为劳累后腰腿部仍有轻度不适,但可坚持正常活动及工作;好转为原症状改善,但活动时腰腿部症状仍较明显;无效为治疗后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痊愈13例;显效12例;好转2例。其中1疗程痊愈11例,显效9例,好转2例;2疗程痊愈2例,显效3例。
4 讨论与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多见于青壮年,多因暴力外伤或强力劳作所致;但年老体弱者则不一定有明显外伤史,且多伴有肝肾不足证。急性发作者多以腰骶部剧烈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活动障碍为常见,病机多属瘀血阻络的标实证为主;而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者多致肝肾不足,常伴腰腿软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祖国医学强调“治病必求于本”。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属乙木,肾属癸水,五行学说认为“水生木”。中医认为肝肾同属于下焦,有“乙癸同源”,肝肾同治之说。筋骨病之根本在肝肾。肾藏精,主骨,生骨髓。肾精不足则骨髓空虚,导致骨质弱而易受损伤,或伤后不易恢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说。本组内服方中选海龙、海马、紫河车、鹿角胶、鹿茸、蛤蚧等血肉有情之品,大补肾精之不足,再配肉苁蓉、骨碎补、川续断、菟丝子、沙苑子等补肾之品以增强补肾壮骨之力,并可温通督脉。肝藏血,主筋;故方中又以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即四物汤补血养肝,肝血足则筋脉得濡养而强健,有利于康复;同时配伍三七、丹参、牛膝、土鳖虫、乳香、没药、蜈松、全蝎、炮穿山甲、壁虎、马钱子、威灵仙等以增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使受瘀阻之筋脉畅通,使局部炎症、充血水肿、纤维素性渗出等病理性产物减轻或消除,从而使神经根受压迫、粘连牵扯状态得到缓解,此时虽突出之髓核尚未还纳,但患者腰腿疼痛、麻木症状都往往得以缓解以至消失,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方中马钱子有毒,其主要成分为番木鳖碱(士的宁)及马钱子碱,须炮制后方可入丸(散)。可用砂炒至焦黄去毛。笔者认为:马钱子用量应根据患者体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用量使用。用马钱子可增强祛风通络、消肿止痛、强筋壮骨的作用,对消除放射性疼痛及麻木尤为有效。
  配合腰部垫枕,可藉此为支点,利用躯干自身重力,将患椎前椎间隙牵拉开,有利于髓核还纳和腰椎生理曲度的恢复,减轻腰背肌的痉挛,改善神经根受压状况,便腰腿部疼痛、麻木症状改善;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使腰背肌肌力增强,对防止复发可起到积极作用。
  笔者采用此法治疗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到明显效果,尤其对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者有良好效果。

                补肾通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

  王绪前 2004-7-24 16:59:00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11月 第1卷 第11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好发于20~40岁之青壮年,男性比较多见,是由于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和扭转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产生腰腿痛等症状。
1 病变特征
从发病部位来看,临床上L 4~5 和L 5 ~S1 之间的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也有见于L3~4 椎间盘突出者。从发病原因来看,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病变和发育上的缺陷,形成腰椎纤维环破裂,外因可因损伤、劳损以及受寒所致,其受寒后使腰背肌肉痉挛和小血管收缩,影响了局部的血液循环,由于椎间盘缺乏血液的供给,修复能力较弱,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因负重和脊椎运动,椎间盘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挤压、牵拉和扭转,也容易发生萎缩、弹性减弱等退行性变化,可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致使髓核突出。中医认为本病乃肝肾亏虚为本,复感风寒湿邪,跌仆损伤,痹阻经络所致。
2 临床表现
2.1 腰骶部痛 患者绝大多数都有腰背疼痛,范围较广泛,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有的患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影响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可使疼痛加剧,又由于肌肉的张力增大而发生痉挛,肌肉痉挛又加重临床症状,从而加重腰痛。
2.2 下肢放射痛 此为腰突证的主要症状,为坐骨神经的放射痛。患者为了松弛坐骨神经的紧张度,缓解疼痛常取弯腰屈膝曲髋侧卧的三屈位,甚至胸膝位休息。一侧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其疼痛自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致大腿后侧、外侧,小腿后侧、外侧,有的可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底,影响站立和行走,若双侧突出可能为双侧性或交替性。若病程久者又常有下肢麻木感,多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根或足底。
2.3 大小便困难 有不少病例可出现大便困难或干结,排便无力或不敢用力,尤其是排大便时不敢下蹲,以至于有些患者不敢进食,女性患者小便时亦不敢下蹲。
2.4 腰部活动障碍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椎侧弯,使脊柱的正常生理曲线发生变化,同时也由于机体保护性的避痛作用,出现为避免压迫脊神经而发生的躯干的姿势变化。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活动范围缩小,功能受限,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少数患者在前屈时明显受限。
2.5 压痛点 在L4~5、L5~S1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用力按压时可引起放射性疼痛的加剧。
2.6 间歇性跛行 因为行走时椎管内受压的椎静脉丛逐渐充血,加强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从而使疼痛加剧,故跛行,久之又出现肌力减退和肌萎缩。
3 治疗原则
对腰突症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如针灸、推拿、牵引、封闭、理疗、药物等,本文仅就中药治疗腰突证阐述已见如下。
3.1 重在补肾 腰为肾之府,腰突症的发生其根本原因是肾虚,故应重在补肾,但就补肾来说,历来有补肾阴、补肾阳、补肾精之分。笔者认为补肾应以补肾阳为主,兼顾肾阴、肾精,同时补肾要注意达到强壮筋骨。笔者习用杜仲、 续断、五加皮、千年健、桑寄生、狗脊、骨碎补、牛膝等切忌辛温燥烈之品。
3.2 必须通腑 腰突症一般不敢咳嗽,因为这样会使腹压加大,从而引起腰痛发作,因此在治疗腰突症时,一般宜加用通便药,笔者认为这也是治疗腰突症的关键之一,既有扶助正气作用又有通便作用的药物有当归、何首乌、肉苁蓉、锁阳、桑椹子、黑芝麻;笔者一般习用当归、肉苁蓉、生首乌这些润肠通便药,对腰突症选择通便药一般不宜泻下药,如大黄、芒硝之类,这样会损伤正气。
3.3 应该活血 活血通络也是治疗腰突症的主要法则之一,在选用活血药的同时,也应兼顾补肾及通腑,三者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笔者一般多选用当归、鸡血藤、牛膝、延胡索,严重者可选用穿山甲、土鳖虫、三七、马钱子等。应该注意的是选用活血药不可太峻猛,这是因为太猛烈之品容易伤精血,进而导致肾虚加重。
4 临证体会
通过多年实践,笔者对腰突症拟一通用方,具有明显效果,处方如下:杜仲15g,续断15g,怀牛膝或川牛膝15g,当归15g,川芎10g,鸡血藤30~50g,五加皮15g,延胡索15g,徐长卿15g,威灵仙15g。此方通治寒热虚实病症,可以其加减:若腰痛脊强加狗脊,骨碎补;疼痛较甚加三七,制马钱子,穿山甲;下肢寒冷较甚加淫羊藿;酸胀痉挛加木瓜。
5 典型病例
女,58岁,突然发生腰痛1月余。因腰部酸胀疼痛,不能站立及翻身,右下肢麻木,时有痉挛,因腰痛不能下蹲已2日不能大小便,痛苦异常。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右(+),约能抬高30°,加强试验(+),L4、L5及L5、S1部位右侧明显触痛。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拍片证实。乃施以推拿,投以中药。杜仲20g,续断20g,延胡索15g,五加皮15g,威灵仙15g,鸡血藤30g,当归15g,川芎10g,千年健15g,伸筋草30g,川牛膝15g,徐长卿15g,狗脊15g。5剂后,患者自述下肢麻木感减轻,已能下地跛行。又连服5剂,下肢及腰部症状明显减轻,后以此方连续服10剂后,腰部及下肢恢复正常。
作者单位:430061湖北中医学院

守真 于 2008-01-27 18:26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

  任超西 赵明山 焦志成 2004-10-2 14:18:52 中华医药杂志 2004年10月 第4卷 第10期 
  自1993~2003年,我们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中,男67例,女31例;年龄20~30岁6例,31~40岁36例,41~50岁38例,51~60岁14例,61岁以上4例;病程2周以内者21例,2周~1个月者36例,1~3个月者27例,3个月以上者14例。结合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为L 3 ~L 4 椎间盘突出者3例,L 4 ~ 5 椎间盘突出者48例,L 5 S 1 椎间盘突出者41例,L 4 ~ 5 、L 5 S 1 两节段椎间盘突出者7例。表现为左侧腰腿疼痛者39例,右侧腰腿疼痛者48例,伴双下肢疼痛者11例。
  1.2 治疗方法
  以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药用独活9g,桑寄生15g,秦艽10g,川牛膝15g,细辛3g,当归10g,白芍10g,防风10g,杜仲15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400ml,早晚各服200ml,7剂为1个疗程。寒胜痛剧者加制川乌、制草乌;湿胜重者加防己、白术;风胜放射痛明显者加威灵仙、青风藤;有热加白花蛇舌草、败酱草;挟瘀者加制乳香、制没药;病久者加蜈蚣、全虫。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优: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胜任原工作。良: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60°以上,能坚持原工作或胜任略轻工作。可:腰腿疼痛减轻,直腿抬高试验50°~60°之间,能胜任轻工作,生活能自理。差: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本组98例,经治疗3~5个疗程,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优56例,占57.1%;良29例,占29.6%;可8例,占8.2%;差5例,占5.1%。总有效率为94.9%,优良率为86.7%。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证”范畴,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则疼痛,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佐以行气止痛。方中独活、秦艽祛风除湿;桑寄生、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细辛温经散寒止痛;当归、白芍养血调营,使邪去而正不虚;牛膝活血祛瘀止痛,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效,使气血通而痹证除,疼痛症状自消。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又常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发生退行性改变。
  在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由于脊椎的运动,椎间盘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外力挤压、牵拉和扭转作用,便可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神经根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起初瘀血肿胀,日久出现粘连和变形而加重腰腿痛症状。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的作用是:(1)改善微循环,扩张毛细血管,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2)抗炎镇痛,缓解疼痛,抑制炎症的渗出;(3)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使过于亢进的免疫炎症得以缓解

  作者单位:463700河南省泌阳县中医院

            丁锷教授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术经验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第19卷

周章武 王峰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合肥 230031
  腰椎间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椎管及其邻近的组织而引起一系列综合临床表现,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表现以腰痛及下肢痛为主。发病除了与椎间盘退变直接有关外,腰部外伤、腰部姿势不正、腰部突然负重及腹压增加等都可诱发。中医认为,本病以肝肾亏损、气血不和为主,兼有风寒湿瘀之邪。
  安徽中医学院骨伤科硕士生导师丁锷教授,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导师,从医专究中医骨伤40余年。丁老通过数十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悉心研究,总结了一整套治疗方法,包括腰椎牵引、按摩、针灸、药物外用(如药物外敷、熏洗、涂搽等)、中药内服及手术等,临床运用收效良好。其中将本症分为血瘀气滞、风寒湿邪、气血虚亏、肝肾亏虚4种类型,临床辨证运用中药内服,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现整理总结如次。
1 血瘀气滞型
  腰痛突然,痛有定处,腰椎活动受限,伴下肢疼痛,舌紫苔黄,脉沉。气伤痛,形伤肿。气血凝聚,痛有定处,故致腰痛拒按,舌紫苔黄,脉沉,为实证表现。由于病在气血,可危及脏腑,故应及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医学心悟》云:“若因闪扭挫伤跌仆,瘀邪于内,转侧若刀锥之刺,大便黑色,脉涩,瘀血也……走注刺痛,或聚或散,脉弦急者,气滞也。”《正体类要》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治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行气止痛。方药:枳壳、牛膝各20g,赤芍、桃仁、红花各15g,地龙、木通、土鳖虫各10g,全当归、陈皮各12g,三七、延胡索各9g。
  例1.李某,男,34岁,农民,1998年9月12日初诊。1年前因用力抬货物,体位不当,突然出现腰痛,且伴有左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经牵引及推拿后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患者身高体壮,痛苦面容,强迫体位,步履艰难,腰部活动受限,脊柱右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L5S1脊间及左侧旁压痛及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屈颈试验及挺腹试验(+),左拇趾屈肌力下降。患者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质暗紫,苔黄厚,脉沉涩有力。CT:L5S1椎间盘突出0.8cm,神经根充血水肿增粗。予上方21剂,疼痛消失。
  按:丁老在辨证用药时强调重用枳壳以发挥破
气行瘀之功,气行则血亦行;在运用活血化瘀药方面,他善用功效峻猛的土鳖虫、地龙之品;伤损易夹湿,他运用消肿除湿的木通,这也是针对神经根水肿而定的方法之一。
2 风寒湿邪型
  腰痛部位走窜不定,时时向下肢放射,随天气变化而加重,伴腰腿沉重感,舌淡苔白,脉迟。《内经》云:“风寒湿三邪杂合而为痹”。风胜者则疼痛走窜不定,寒胜则痛有定处,湿胜则肢体重着。腰腿痛走窜不定乃风邪之故,腰脊冷痛、肢体发冷、遇寒加重、手足不温乃寒邪也,肢体沉重发麻乃湿邪之故。上述三邪杂合致机体阳气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之证。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方药:威灵仙20g,陈皮 、牛膝各15g,蔓荆子、半夏、茯苓各12g,土鳖虫、川芎、细辛各10g,制川乌、制草乌各5g,肉桂、甘草各9g。
  例2.韩某,男,43岁,教师,1998年4月12日初诊。腰痛反复发作2年余,加重3个月。2年前出现腰痛,肢体发凉,腰脊冷痛,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遇寒则增,遇热则减;右下肢疼痛酸胀,走窜不定,时有阵发性电击样疼痛;腰脊沉重,迈步无力,肢体发麻。L4~5脊间及右侧旁压痛,并向右下肢放射,右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挺腹试验(+),右下肢轻度萎缩,小腿外侧感觉迟钝,拇趾肌力下降。CT:L4~5椎间盘突出。予上方35剂,同时配合骨盆牵引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本病是由于损伤后继感风寒湿三邪而致的伤损夹痹证。该方为此而定,在具体运用时又有三邪的偏胜及偏衰之不同,要随症加减。重用细辛是丁老常用的方法,其用量可达10g;威灵仙有宣通气血、调畅气血之功,宣通少阴经气而治腰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丁老常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以提高疗效。牛膝起引经作用。
3 气血虚亏型
  腰痛隐隐,有下坠感,伴下肢萎软无力或麻木。活动不便,少气懒言,时有自汗,舌淡苔薄,脉弱。气有温煦、润肤、泽毛的作用,血有营养、滋润、灌溉的作用。气血亏损不能荣养营卫故出现疼痛,不荣则痛。此时,疼痛多不剧烈,肢体麻木不仁是由经气不能通达所致。治宜益气养血、舒经止痛。方药:黄芪50g,山茱萸、枳壳各20g,党参、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各10g,升麻、柴胡、川芎、茯苓各6g,白芍15g。
  例3.王某,女,32岁,工人,1999年1月6日初诊。患者在产后2个月,出现腰痛及右下肢疼痛,疼痛呈放射性,不能弯腰,右下肢疼痛,萎软无力,时有麻木,并见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舌淡而嫩,脉沉细弱。L4~5脊间及其右侧旁压痛放射痛,直腿抬高及其加强试验(+),拇趾肌力下降。CT: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上方28剂后症状消失。
  按:产后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少气懒言、自汗等气血亏损之象,此是疾病的根本;但患者又有腰部固定疼痛、压痛等瘀阻表现,而形成虚瘀夹杂之症。丁老在辨证用药时以补益气血为主,善用黄芪,其用量常常超过50g,甚至达200g;用枳壳有独到之意,取“枳壳破气,有冲墙倒壁之功”,配黄芪有补气行气之双重作用;白芍配甘草有缓急止痛之功,以标本兼顾。
4 肝肾亏虚型
  腰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或伴下肢不适,头晕眼花,耳鸣健忘,手足不温,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内经》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府将惫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也。”症见面色憔悴,腰酸膝软,头晕眼花,耳鸣健忘,手足不温,遇劳加重。此属肾虚根本不固、肾精不足、骨髓空虚之证。治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通络止痛。方药:桑寄生、续断、鹿角胶各20g,杜仲、山茱萸、五加皮、独活、枳壳各15g,当归、陈皮各12g,甘草9g,细辛10g。
  例4.张某,男,64岁,1999年4月6日初诊。腰痛反复发作10余年,伴右下肢疼痛、麻木。每在冬天及寒冷时发作或加重。疼痛以酸胀不适为主,休息后则好转,但久卧时又要稍加活动,活动过多时又加重。患者素有腰膝冷痛、酸胀不适,头晕头昏,眼花耳鸣,健忘失眠,面容憔悴,倦怠无力,手足不温,舌淡红苔白,脉沉细。腰椎活动受限,腰部广泛压痛,尤以L4~5脊间及其右侧旁压痛剧烈,且向右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屈颈试验、挺腹试验、屈髋屈膝试验均(+),右小腿肌肉轻度萎缩,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拇趾背伸肌力减弱。CT:腰椎间盘突出,L4~5、L5S1突出约0.5cm。予上方28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丁老在为该类病人论治时,补益肝肾常用鹿角胶、桑寄生、山茱萸等,以补益肝肾为主,但不拘泥一味滋补,而是兼用行气活血之品,行气善用枳壳,且用量常常超过10g以上。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证错综复杂,辨证论治时还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对于气滞血瘀、风寒湿邪及肝肾亏虚型常常配合消瘀散(生南星、五加皮、丁香、肉桂、川芎、冰片等)外敷,可取得满意效果。

守真 于 2008-01-27 18:25
桂枝活络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观察

  师朝进 2004-7-24 15:54:00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10月 第3卷 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药。笔者自1997年10月~2002年9月用桂枝活络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5年临床观察,认为桂枝活络汤加味具有疗效可靠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门诊接受治疗患者,男65例,女35例;其中18~45岁50岁,46~65岁33例,6岁以上17例。病程7天~3年;非体力劳动者32例,体力劳动者68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桂枝活络汤方药组成:桂枝、白芍、丹参、制乳香、制没药、川牛膝、木瓜、桃仁、炙甘草,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急症7天为1疗程,慢性病患者21天为1疗程。典型症候:症状疼痛剧烈、痛有定处、痛如针刺、皮肤青紫、脉象迟涩、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等瘀血症者。临症加减法,若关节红肿热痛、身体重着、舌苔厚腻等湿热偏重者,可予方中加苍术、黄柏以清热燥湿;若久病气虚,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动则自汗,语声低微,倦怠乏力者,可加黄芪、杜仲炭,以扶正气;若久病阴亏津少有口干舌燥、目涩耳鸣,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生地、花粉、麦冬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若全身筋肉,骨节疼痛剧烈,夜不能入睡者可加元胡、制马前子、泽兰等以加强行气活血止痛效果;若疼痛游走不定,肢体沉重麻木,可加独活、全虫以加强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的功效;若寒者加川乌、海风藤;若胃酸过多者可加煅瓦楞子、鸡内金以制酸健脾胃,养护胃气。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局部症状、体征完全消失,1年内进行正常工作、生活,未复发者。好转:自觉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1年内正常工作、生活,病情未加重者。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及自行中止治疗者。
2 结果
本组100例中,痊愈68例,占68%,好转27例,占27%,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35岁,于1997年10月15日就诊,诉腰部疼痛,右下肢麻木疼痛呈放射2个月,近日加重。2个月前以不明原因出现腰痛,继以右下肢麻木疼痛,经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用针灸,药物离子透入,外用贴膏药以及西药治疗至今效果不良。现腰腿痛呈放射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和足外侧持续疼痛,不能着地活动,生活不能自理,夜间疼痛不能入睡,需靠止痛药(扶他林)、安眠药(利眠宁)方能少许睡眠,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查体:示腰椎右侧凸L 5 ~S 1 间隙旁1.5寸压痛,并向右下肢放射到?V海?右腿抬高试验20°,加强阳性试验为(+),腰椎CT提示L 5 ~S 1 椎间盘突出,予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以桂枝活络汤加味。药用桂枝12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白芍30g,丹参30g,川牛膝12g,木瓜12g,桃仁12g,远志15g,黄芪15g,杜仲炭15g,独活18g,川乌9g,全虫10g,川芎10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3剂后腰腿痛明显减轻,14剂服完后疼痛麻木完全消失,能自由下地行走,为巩固疗效继服10剂,并嘱劳逸结
合,注意生活调适及适当腰背肌功能锻炼,1年后回房未见复发。
例2:患者,男,40岁。主诉:腰右背部疼痛1月余,久坐后起立不能直腰,须用双手抚按痛处才能站立,走路姿势跨向左倾斜,卧床休息见轻;活动时间长则疼痛难忍,得热则舒,遇刮风阴雨天加重,打喷嚏时腰部患处疼痛加剧,食欲不振,有时烧心、吐酸,经CT扫描示:L4~5 和L 5 椎间盘向周围膨出,并向后膨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温经散寒、养护胃气,方剂以桂枝活络汤为主方加黄芪25g,当归20g,制川乌9g,川芎12g,海风藤12g,全蝎10g,煅瓦楞子10g,鸡内金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14剂后,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继服7剂,目前随访,未再复发。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症”、“痿症”范畴,腰椎间盘的主要作用是连结各椎体,稳定脊柱,缓冲或吸收各种原因所致的体内震力,有很强的弹力,若椎间退化、钙化、椎间盘萎缩弹性减弱,或有强直性脊柱炎,椎间纤维退行性等病变,在外伤、劳累、受风、寒湿等诱因下,可使髓核冲破纤维环从裂口突出,一般多向后方、两侧膨出或突出,引起神经根、马尾或脊髓压迫症状,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引起关节或筋肉痉挛疼痛,其常因治疗不彻底而复发,因此临床治愈后,应巩固治疗一定时间,以彻底治愈,防止复发。
桂枝活络汤加味方中用药配伍得当,选药精细。桂枝、芍药相配,破血而化瘀、行滞而开结;芍药养血调经气、活血 而益营,缓急而止痛;木瓜、川芎、桃仁、乳香、没药,皆活血化瘀之品,川芎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燥湿搜风,即行血滞又祛血中湿气;乳香、没药合用入十二经脉,通滞血、散结气、消肿止痛;丹参、桃仁破血行瘀,通利血脉能治疗瘀血所致的各种疼痛。独活、川乌性辛温,除寒湿痹,解关节痛,开利气机、温畅血脉;川牛膝入肝、肾二经、补肝益肾,强筋骨散瘀血而壮腰;杜仲、黄芪补肾益气固表,实卫和营,使气行瘀消;全虫性善走窜,通达力强,内走脏腑、外切皮毛、透骨搜风、祛风除温、温经通络;炙甘草补益正气,调合诸药,诸药合用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增生、改善椎管狭窄,减轻脊髓压迫及刺激,增强韧带弹性的功能,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作者单位:272501山东省汶上县第二人民医院东关社区卫生服务站疼痛专科


                  攻下逐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中医正骨 2000年第3期第12卷
洪德胜 周涛
安徽省寿县中医院 232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是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自1995~1997年,笔者采用攻下逐瘀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26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15天。临床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27例,L5S1椎间盘突出15例,L3~4椎间盘突出1例,L4~5、L5S1均突出7例。查体L4棘突向右侧凸21例,向左侧凸14例,L5棘突向右侧突出7例,向左侧凸9例。椎旁压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37例,伴两侧下肢放射痛5例。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50例均有脊柱侧弯,34例见椎间隙一侧或后部变窄,28例见椎体前后缘增生。50例均行CT扫描证实为椎间盘突出。
2 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攻下逐瘀汤为基本方。药用大黄10g、厚朴10g、当归10g、川芎15g、郁金10g、赤白芍各15g、桃仁10g、红花6g。腹胀便秘、口干苦者,加枳壳10g、青陈皮各10g、番泻叶6g;心烦不眠,加枣仁10g、远志10g、云苓10g;不思饮食加焦三仙各10g、木瓜15g;下肢酸痛沉重、喜暖恶寒,加制川草乌各6g、桂枝10g、细辛3g。青壮年男性加用牵引及手法治疗,牵引重量以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年老体弱或女性只加用手法治疗,在腰骶部及大小腿后侧足太阳膀胱经行按、一指掸、滚、揉等手法,2周为1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后带腰围保护下床进行功能锻炼。治疗期间一般不用消炎止痛之西药。
3 治疗结果
  本组50例住院最短10天,最长45天,平均21天。经1~3个疗程治疗,临床治愈30例,无明显自觉症状,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显效10例,腰腿痛明显减轻,患肢有轻微的痛麻木感,体征大部分恢复正常。有效5例,腰腿痛症状部分消失,功能活动有部分改善,遗留部分阳性体征,需进一步治疗。无效5例,症状、体征和功能活动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变化很小。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强力扭伤或慢性劳损而致气滞血瘀,瘀血阻于内则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病入络则肢体麻木,治宜攻下逐瘀、活血止痛。方中大黄攻下逐瘀为君药;郁金、川芎活血兼能行气,以助大黄之祛瘀之效,为臣药;厚朴行气,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共为佐药;当归、白芍养血,缓和诸药之药力峻猛,为佐药。诸药合用,则瘀血消散,气血流通,经脉畅行。
守真 于 2008-01-27 18:24
李业甫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第19卷
余润明
  全国第二批500名名老中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业甫教授、主任医师,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都有深入研究和造诣,特别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将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中医系统分型,辨证施治。笔者随师学习数载,耳闻目睹,受益非浅,现将其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1 辨证分型
  李老集40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运用中医推拿治疗而康复,按照中医五体痹的分类,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筋痹,结合八纲辨证,又分虚实两大类,即痹证型和痿型。
1.1 痹证型 腰骶部急性损伤后神经根受到牵拉、挤压或局部炎症、水肿、血肿或骨刺等压迫所致。痹者,痹塞不通之意,经脉痹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于荣养,则见患侧肢体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肌肉无力。李老根据《素问*痹论》痹“在于筋则屈不伸”和《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之意,认为本病属于痹证中的筋痹,并将其分为如下3型。①瘀阻型:腰骶部急性损伤之后,筋脉受损,瘀血积于肌肤腠理之间,血瘀气滞,经脉痹阻,气血不行,不通则痛,症见患侧腰腿疼痛剧烈,如锥如刺,固定不移,痛不可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苔白,脉沉细或细弦。②寒湿型:伤后卧床,机体失用,卫气不固,风寒湿邪乘虚内侵,客于筋脉,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失和而痹阻,或与未散之瘀血相结合,留滞经脉,经气不通,表现为患侧肢体抽掣疼痛,酸胀沉重,抬举困难,遇阴雨天加重,得暖或饮酒则舒。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或沉弦。③湿热型:伤后治疗不愈,情怀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熏灼津液,使之留聚成邪,同时又因津液不行,筋脉失养拘挛,或因多食高粱厚味而酿成湿热,湿热阻滞,灼伤筋脉,证见患侧肢体
沿经脉走行方向出现掣痛或胀痛或灼痛,饮酒加剧,伴有胸胁苦满,口苦咽干,面色灰垢或萎黄。舌质红,苔白厚腻或黄腻,脉濡数。
1.2 痿型 神经根损伤日久,经脉痹阻不通,筋脉肌肉失养,肢体痿软无力,长期废弱不用,渐而伤及脾胃,正所谓:“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生化无源,气血日衰,经脉失养,则见肢体痉挛疼痛,酸困无力或痿而不用,或肌肤麻木不仁,肌肉瘦削,皮肤枯槁。李老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也”之旨,认为本证属于虚证,可分为以下2种类型。①气血两虚型:损伤日久,或久治不愈,失于调养,使气血两虚,气虚则推动无力,营卫不通,血行不畅,血虚则四肢百骸失去荣养,表现为患侧肢体酸痛,时轻时重,而以屈伸时为甚,或筋肉时有惊掣跳动,面色少华,短气乏力,肌肉瘦削,爪甲不荣。舌质淡,苔薄白或无苔,脉濡弱或细数。②脾肾两虚型:损伤后瘀血内停,经脉痹阻,久而内舍于脾,脾阳不振,脾气虚衰,难以行其津液,使气血生化之源匮竭,影响精血,累及于肝肾,脾主四肢肌肉,肝主身之筋脉,肾主作强,脾肾两虚,则肌无以养,筋无以荣,表现为患肢隐隐作痛,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筋屈不伸,步履艰难,肌肉消瘦,肢体乏力,伴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2 治疗方法
  李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则是:①拉开椎间隙,增加椎间盘内负压,促使突出物回纳;②松解神经根与突出物的粘连,整复错位的小关节,解除神经根的压迫;③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松解局部的软组织粘连,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消退,以缓解或消除疼痛。同时还根据临床症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症治疗既针对病因,又针对病位,全面考虑。采用腰椎牵引复位术和推拿法,配合皮腰围固定,自我按摩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率达95%以上。
2.1 腰椎牵引复位术 腰椎牵引复位术是李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首创的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各种类型(有严重脏器疾病者除外)。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俯卧牵引法:用自制机械牵引床,患者俯卧于床上,胸部用皮胸围束紧固定,腰部用皮制骨盆牵引带束紧固定,作对抗用力牵引,拉力由小加大,至达到自身体质量或超过5~10kg,一般牵引时间为10~15min。②俯卧牵引正脊法:继上法,一助手用双手掌根部分别顶住侧弯上下起始处固定脊柱,术者位于对侧,双手掌重叠,用掌根部按住侧凸顶部,用力向对侧进行顿挫性推压5~10次。推压力由小而大,使侧凸部位有松动感为度。③俯卧牵引悬吊下肢压腰法:继上法牵引下,将双下肢吊起,使腹部、骨盆、下肢悬空,离开床面,并由两助手做左右晃动50~70次,术者双手掌重叠按压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压力由轻而重,节奏随呼吸起落,忌用猛烈暴力。④俯卧牵引踩跷法:患者在俯卧牵引下,在其胸部和下腹部各垫上特制枕头一个,使胸、腹部腾空,距离床面20~30cm,术者用单足掌或双足掌重叠踩踏腰椎病变部位500~700次,并做垂直弹压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压力由轻到重。踩踏时病人呼气,跳起时吸气,切忌屏气。踩踏后松解胸、腰围,用另1只皮腰围固定腰部,抬入病房,仰卧休息8h后屈腿,12h后可侧翻身。
2.2 推拿法 李老常用的推拿方法有3种,即解痉止痛法、推扳法、舒筋活络法。①解痉止痛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在患侧有关夹脊穴、肾俞、大肠俞及腰阳关等穴进行治疗;用滚法施于腰部;再用拇指按揉以上诸穴,按揉的方向先左右,后上下,再按而留之不动约30s。继之用滚法依次施于臀部、大腿后侧、月 国、小腿后侧,再用拇指依次按揉居 、环跳、承扶、委中、承山诸穴及其压痛点。然后用掌根或小鱼际按揉法相结合,施于下腰部及臀部,操作10min左右。瘀阻型,加按揉心俞、膈俞;寒湿型,按揉脾俞、胃俞、三焦俞、膀胱俞,热敷腰骶;湿热型,加按揉肝俞、胆俞、膀胱俞;气血两虚型,加擦脾俞、胃俞;脾肾两虚型,加按揉脾俞、胃俞、肝俞、肾俞、擦命门、八 穴。②推扳法:患者健侧卧位,术者双手掌按髂部,助手双掌扶持肩膀前外方,两人同时作相对用力,使腰部脊柱产生被动扭转运动。在完成这一手法时,常可听到“咯嗒”的响声。对这一响声的出现既不要害怕,但也不要刻意去追求。③舒筋活络法:患者取仰卧位,用滚法施于患肢大腿前侧、外侧,然后微屈膝,按揉阳陵泉、绝骨和压痛点,并拿委中、承山、昆仑诸穴,然后做被动屈髋屈膝动作数次,同时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摇髋关节各数次,并做被动直腿抬高动作数次。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力量由轻到重,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最后用掌根按揉股外侧、小腿外侧,自上而下,3~5遍,再搓抖患侧下肢结束治疗。瘀阻型,加直推膻中穴,按揉血海、阴陵泉;寒湿型,加摩腹,按中脘、天枢穴,拿足三里、丰隆穴;湿热型,加逆时针摩腹,按伏兔、丰隆、三阴交、飞扬穴,点太冲、风市穴;气血两虚型,加顺时针摩腹,揉神阙、气海穴,拿足三里、内庭、太白穴;脾肾两虚型,加顺时针摩腹,掌振关元穴,按揉长强、太溪、绝骨穴。
2.3 皮腰围固定 患者经牵引推拿治疗后,用皮腰围固定,李老认为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符合中医“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二是有维持、支撑机体上半身重量,减轻腰椎间盘的负荷;三是保持治疗效果,避免复发。
2.4 自我按摩保健法 ①患者取坐位,用双手拇指按揉腰阳关及压痛点处,反复操作3~5min,以有酸胀为度。②用双手四指端分别放于腰脊柱两侧筋脉,自上而下揉拨腰骶部,往返操作3~5min。③用双手掌根部分别放于腰部两侧,自上而下,往返推擦至腰骶部,压力由小而大,反复操作3~5min,以达肌皮发热为度。④用拇指或四指推法沿疼痛的经脉走行方向,从大腿根部推至踝关节部位,往返操作10~15次。最后用空拳叩击大腿外侧、小腿后外侧,以有酸胀为度,自上而下,往返操作15~20次。
2.5 功能锻炼法 ①蹬腿锻炼法: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交替进行屈髋屈膝至最大限度,然后伸直,动作逐渐由慢到快,重复操作10~15次。②拱桥锻炼法:患者仰卧位,两臂伸直平放或“屈肘”。双下肢膝关节屈曲,两足分开,中间距离约20cm,以枕部、肘部、足跟为着力点,用力抬起躯体,使其向上弯曲,腹挺至最高点时保持片刻,重复5~7次。③下肢后伸锻炼法:患者俯卧位,两侧上肢肘关节屈曲,前臂及手平放于床边,双下肢轮流交替地后伸抬举,重复操作10~15次。④燕式锻炼法:患者俯卧位,两侧上肢沿着身体放平,用力抬起躯体的同时抬起双下肢,双上肢也同时向后伸展与肩平,使腰背部及下肢肌肉完全背屈,重复操作5~7次。⑤倒退走锻炼法:行走的方向向后退,要求挺胸抬头,双目平视,双手叉腰,拇指向后,其余四指向前;先左脚开始后退,再换右脚,交替进行,速度以慢为佳,每分钟不超过80步,每次锻炼30min为宜。
3 诊治体会
3.1 证候分类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缺少系统论述,多散见于各医籍的一些章节中,其部分临床表现和症状与“肌痹”、“脉痹”、“骨痹”、“坐臀风”极为相似,从而造成临床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措施等诸多混乱。李老通过40年的临床研究,借鉴《内经》“痹……在于脉,则血凝不流”,“肝脉微涩,为?ぢ谓畋浴保?“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的旨意,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瘀血痹阻经脉,血气不能通达肢体,濡养筋骨肌肉者为筋痹;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久治不愈,肝失疏泄,影响脾肾胃功能,使精、气、血生化之源虚弱,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者为痿证,从而条理分明,虚实有辨,为临床诊断、辨证、分型和治疗带来极大方便。
2.2 辨治要领 李老将腰椎盘突出症分为痹证型和痿型,前者标本俱实,后者标本俱虚。对前者的治疗,主要以祛除瘀邪、通经活络为主。正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经脉以通为用,经脉通则气血畅行,筋骨皮肉得以濡养而获良效。对后者治疗则以补养脾胃、益气养血、舒筋通络为主,正所谓:“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李老在调理脾胃的同时,强调固肾养肝,因为肾藏精,肝藏血,精血相生,肾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因此手法治疗时多摩腹,揉中脘,按揉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肝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以健运中州,益气生血,养肝补肾。
2.3 自我康复 李老非常重视治疗后的自我按摩和功能锻炼,认为自我按摩有助于通畅经脉,舒筋活络;而功能锻炼能使腰部肌肉有规则地收缩与松弛,改善腰部血液循环,促进腰部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加强腰肌的力量,防止复发。但锻炼必需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作者简介:余润明(1961-),男,副主任医师。
守真 于 2008-01-27 18:23
手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第17卷
罗世东  广西梧州市中医院 梧州 54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尤其常见。自1989年以来,作者采用沉腰斜板组合手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2例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2岁,其中20~40岁年龄段占48例;工人24例,干部10例,农民20例,其它8例;病史7天~2年,平均2个月;腰部有外伤史者38例,劳累受凉18例,原因不明者6例。全部病例均经常规骨科查体,结合X线平片、CT扫描或MRI而确诊;椎间盘突出部位L4~5节段44例,L5S1节段15例,L4~5和L5S1双节段2例,L3~4和L4~5双节段1例。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20例,血瘀湿阻型18例,寒凝经脉型16例,肝肾亏虚型8例。
2 治疗方法
2.1 组合手法治疗 本组合手法由沉腰锻炼法、斜板法、按摩法组成。具体方法如下:(1)俯卧沉腰。病人俯卧,在胸前与大腿部各垫放二个枕头(高约30公分),腰部不加任何压力自然下沉20至30分钟。(2)仰卧沉腰。紧接上法,病人仰卧背部与臀尾部分垫枕头,双手抱漆,双腿渐渐屈至胸前,腰部自然下沉30分钟。(3)斜板。做完沉腰锻炼后,病人取侧卧位,上腿尽量屈髋屈膝,术者双肘屈曲,分置于髂后上棘和肩前,以相反的力推骨盆向前、胸部向后,反复摆动几次后突然加大力量使腰椎旋转,这时可听到腰椎后关节复位的“咔嚓”响声,左右侧各做一次。(4)按摩。病人取俯卧位,用推滚手法自上而下按摩两侧骶棘肌,点按肾俞、环跳、委中、承山等穴,推按股外后侧及捏拿小腿后侧,最后在椎间盘突出部位进行重压1~2分钟。以上手法每天一次,治疗完毕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0分钟,十天为一疗程。年老体弱或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沉腰斜板手法,可先做轻重量30~40kg骨盆牵引,然后行轻手法按摩治疗。
2.2 中药辨证治疗 按中医辨证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如下四型进行治疗。(1)气滞血瘀型:临床表现为腰痛如折、俯仰不便、转侧困难,近期有腰部外伤史,腰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紧或涩。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原则,用地龙散加味。药用地龙15g、苏木12g、麻黄6g,黄柏10g、归尾10g、桃仁12g、泽兰15g、丹参30g、大田七10g(打碎、先煎)、肉桂5g、甘草6g。(2)血瘀湿阻型:此型以起病急骤,疼痛难忍为特点,自觉腰腿酸痛重坠,刺痛不移,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治宜活血祛瘀,利湿通络,投自拟祛瘀利水汤。用丹参30g、黑丑15g、玄胡15g、凉粉草60g、老桑根60g、石螺500g,文火久煎。(3)寒凝经脉型:腰腿痛反复发作,遇寒加剧,喜温按为主要表现,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紧或濡缓。治宜温寒散结,活血通络,以小活络丹加味。制川乌10g、制草乌10g、制南星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地龙15g、桑寄生15g、杜仲12g、巴戟15g、菟丝子12g、牛膝15g、蜈蚣3条、茯苓15g、陈皮6g。(4)肝肾亏虚型:此型患者多为素体不足,或久病体虚,以腰腿酸痛乏力,劳倦加重,肢麻为特点,舌质淡苔薄,脉弦细。治宜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以六味地黄汤加味。药用熟地15g、山萸肉12g、淮山15g、丹皮10g、泽泻10、茯苓12g、鸡血藤25g、牛膝15g、木瓜15g、全蝎6g、碎补15g、续断12g。偏阴虚加知母10g、黄柏10g、地龙15g;偏阳虚加熟附10g、肉桂5g、蜈蚣3条。
  另外,根据临床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多与瘀滞、湿阻、寒凝密切相关,从而确立“外用温通”原则,结合应用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中草药烫洗和制成膏药外贴。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1)优: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体征转阴,仅于劳累后或气候变化时有轻微感觉,不需治疗,恢复正常工作。(2)良: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体征转阴或接近阴性,劳累后或气候变化时有痛感,间有就医,但仍能坚持正常工作。(3)尚可:自觉症状部分消失,体征改善,经常就医,可以从事轻工作和自理日常生活。(4)差:腰腿痛经常发作,长期治疗,不能工作。
3.2 评定结果 本组62例,经用上述方法治疗,时间最短2个疗程,最长7个疗程。结果:优36例,占58.1%,良19例,占30.6%;尚可6例,占9.7%;差1例,占1.6%。优良率占88.7%。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约为门诊腰腿痛患者的15%[1],本文总结的62例患者,通过组合手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优良率达88.7%,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可以通过以中医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治愈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以椎间盘组织的退行性变使腰椎内外生理平衡失调为前提通过外伤、过劳或劳损、感受寒湿等诱因,而使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外突,引起压迫、水肿、炎症刺激、神经根粘连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而产生相应的症状与体征。
  本文所述的组合手法,沉腰、斜板能调节腰椎后缘间隙和使椎体旋转,利用内动力因素使椎间盘“回纳”或偏离神经根,按摩推拿有舒筋活血、疏通经络作用,可使肌肉痉挛和神经根粘连松解,腰椎畸形得到矫正。同时,经中西医结合研究表明,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草药能够促进椎管内血液循环,加速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消散,改善神经营养。因此,运用手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使腰腿痛缓解,体征减轻或消失,以达到痊愈的目的。

              麝香接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以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病因多由外伤、劳累劳损引发。病情可长可短,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于1997年10月~2000年10月开展使用内服麝香接骨胶囊并嘱患者卧床休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1997年8月~2002年10月,广东肇庆华佗医院骨科门诊病人180例,男100例,女80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14天。病例选择均符合如下诊断标准: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伴下肢放射痛,体位改变久站、久行症状加重。查体: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膝及腱反射可减弱,患侧?林罕成旒×ο陆担?腰部可有明显压痛及放射痛。CT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治疗方法 麝香接骨胶囊(海南凤凰制药厂生产)组成:麝香、三七、当归、川芎、朱砂、血竭、儿茶、大鳖虫、赤芍、乳香、没药、苏木、马钱子、续断、骨碎补、自然铜等。口服,每日2次,每次6粒,10天为1疗程。患者卧硬板床休息,忌卧软床及软沙发。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查体:阳性体征转阴,恢复正常工作。有效: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查体:患肢直腿提高70°左右,腰部活动正常,臀部及小腿有轻微疼痛、趾端时有麻木感,能参加工作。无效:治疗2个疗程原有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180例,显效62例(34.4%),有效112例(62.2%),无效6例(3.3%),总有效率96.7%。
2.3 不良反应 180例患者,内服麝香接骨胶囊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有少数患者产生患部疼痛增加或麻痒、烧灼、触电、抽搐感、个别有失眠现象,均随着显效后停药而消失。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骨科疾病,病因多由于外伤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及长期劳累劳损、脊椎退行性变致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压迫脊髓及神经根所致。病理形态上主要是局限性炎症渗出,神经根水肿充血 [1] 。临床上以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久站、久行症状加重为主要表现。检查:可见脊柱侧弯,腰活动明显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肢?林罕成旒×ο陆担?膝、跟腱反射减弱,跟臀阳性 [2] 。X线片显示:椎间盘变窄,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CT片显示:椎间盘突出、脊膜囊及椎管受压,侧隐窝狭窄。中医病机认为,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劳累,跌扑挫闪都可致筋骨受损,伤及脊柱经脉,使局部瘀血凝结,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出现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
根据中医病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外伤,劳损,瘀滞经脉所致,内服麝香接骨胶囊可为对症下药。本药方是用麝香通关开窍,僻秽导气,血竭、三七活血化瘀,祛寒散结定痛,续断、骨碎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当归补血活血,川芎通血行气,大鳖虫通经散结,赤芍凉血祛瘀,乳香、末药行气散血、消肿止痛,苏木通血祛瘀消肿,马钱子通经活络、整脊舒筋,配上散瘀祛痛,续筋接骨的自然铜功专力宏、疗效卓著,起到通络止痛,使凝滞经脉流畅,促进损伤局部代谢,减轻局部炎症渗出的作用,从而达到解除疼痛的目的。配合卧硬板床休息,使脊椎及椎周软组织处于舒松协调状态,协助药物顺利到达病所,起到药到病止的目的 [3] 。
经治疗2疗程后,大多病情明显好转。取得满意效果,腰活动功能大部分明显改善,腰部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大部分转阴,基本恢复正常工作。说明内服麝香接骨胶囊配合卧床休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病人容易接受,易于推广使用。

守真 于 2008-01-27 18:22
和营通气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8期第21卷
徐昌伟 张朝驹 涂扬茂 杨述华 黄 缨 蒋四清 陈小虎 陈继峰
徐昌伟 张朝驹 涂扬茂 黄 缨 蒋四清 陈小虎 陈继峰 荆州市沙市中医医院(434000);杨述华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430022)
  自1996年5月~1998年10月,应用自制和营通气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并同期与扶他林片治疗40例相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最小者25.6岁,最大者61.2岁,平均36.3岁;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11年,平均1.4月。
  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最小者26.2岁,最大者59.8岁,平均37.2岁;病程最短者6天,最长者12年,平均1.5月。
  两组发病部位及中医分型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及中医分型方面相似,经统计学检验,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和营通气片(由当归、丹参、郁金等中药组成,荆州市沙市中医医院制剂室提供,每片含生药0.4g)4片,3次/d。
  对照组:
表2 两组临床疗效
表3 治疗组中不同证型疗效比较
表4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SD)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改良Macnab标准[2]:优:疼痛消失,无运动活动受限,恢复正常功能活动;良: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疼痛,能做轻便工作;可:症状有所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差:神经根压迫症状继续存在,需做手术治疗。
3.2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4。
3.3 毒副反应观察 治疗组中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明显不适;对照组中6例出现上消化道不适,2例黑便,2例出现头晕,4例皮肤过敏,1例出现一过性肝功能不良。
3.4 部分病例1年随访结果 治疗组优良者69例中52例进行1年随访,症状复发率26.9%;对照组优良者29例进行1年随访,症状复发率52.3%。两组对比,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2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而产生的腰及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属中医“痹证”,“腰痛”范畴。《丹溪心法》中指出“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闪挫、有痰积”。《风湿痹候》说:“痹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我们在临床中体会到,平素慢性劳损,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入,痹阻经络,气机受阻,血运不畅是引发本病的关键。和营通气片中当归补血活血止痛,丹参、郁金活血通络止痛,沉香温肾纳气,行气止痛,上药配合,有利于缓解软组织痉挛;砂仁、木香燥湿化湿,有利于消退神经根水肿,川芎、三七活血化瘀,有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性质的作用,同时可带走部分病理产物(致痛因子),消除不良刺激[3]。诸药合用加强了本方的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出现的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的目的。

                  金鹿固肾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报告
 
中医正骨 2000年第9期第12卷 

陈爱萍(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311400)

  自1994~1999年作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0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5天。职业农民54例,工人29例,干部22例,商人9例,其他6例。
1.2 症状体征 本组120例均有腰痛,不能转侧,坐而起立时痛甚等表现,查体病变椎旁均有压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者69例,双侧者11例;伴单侧下肢麻木者22例,双侧者5例。挺腹试验、仰卧屈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线检查腰椎生理曲度异常72例,椎间隙变窄65例。CT扫描示有162节腰椎间盘突出,其中L2~3节段4例,L3~4节段32例,L4~5节段57例,L5S1节段27例,2节段以上突出者45例。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药物 自拟金鹿固肾汤药用金毛狗脊10g、鹿角片7g、生黄芪30g、红花5g、当归10g、地龙20g、肉苁蓉10g、杜仲10g、牛膝10g。肾虚加生地15g、熟地15g;风湿重加?褫膊?15g、桂枝6g、制川乌4g;放射痛明显加全蝎4g、蜈蚣2条。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另用白花蛇2条研粉,分10等份,每天1份吞服。
2.2 外敷药物 采用浙江中医骨伤名医张绍富的经验方张氏百草膏外敷。药用生川乌、生草乌、三棱、莪术、制乳香、制没药等,其研成极细粉末,以麻油熬膏,用时化烊摊于土布上,再掺入药末贴于腰部疼痛处。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症完全消失,功能恢复,能正常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稍有不适或下肢麻木,可恢复原工作或可从事较轻的工作。好转:腰腿痛症状稍有减轻,体征没有完全消失,功能部分受限,可从事轻工作。无效: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120例,经采用上法治疗,结果痊愈91例,占75.83%;显效19例,占15.83%;好转6例,占5%;无效4例,占3.33%。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期间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
4 讨 论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基础为肝肾虚弱,湿浊瘀阻,外寒内湿相搏,闭阻关节、经络、肌肤而发病。证属本虚而标实。故内服方剂用金毛狗脊、鹿角片、牛膝、肉苁蓉温肾补阳,强筋壮骨;红花、当归活血祛瘀止痛;生黄芪、地龙健脾利湿,消肿通经。或加生地、熟地滋肾补阴,益髓填精;或加?褫膊荨⒐鹬Α⒅拼ㄎ谖戮?祛风除湿;或加全蝎、蜈蚣、白花蛇息风通络止痛。外敷膏药用生川乌、生草乌等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止痛;三棱、莪术等破血行气止痛;制乳香、制没药等祛瘀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内服外敷,共奏温经散寒、祛除湿邪、理气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强壮筋骨之效。

守真 于 2008-01-27 18:21
针药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

邓国强  王德元(合著)

  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多因素体虚弱,气血失调,腠理空疏,风寒湿热趁虚而人,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引起,或久居湿地,感受风寒而发病。
笔者近10年采用辨证论治,配合针灸治疗46例坐骨神经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效果和方法报告如下。
                            临 床 资 料
1.一般资料  从1998年起临床共收治4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30天。
2.治疗方法  (1)中药及分型加减用药:杜仲牛膝木瓜汤(自拟)为主,按症状分型加减药物,水煎服治疗。基本方:杜仲30g,川牛膝30 g,木瓜30g,续断30g,灵仙15g,伸筋草10g,独活10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2g,乳香10g ,没药10g,元胡10g,甘草5g。加减:风寒湿偏重型,在此方基础上加防风10g,桂枝10g,苡米仁20g;气血瘀阻偏重型,在此方基础上加桃仁10g,红花6g,鸡血藤15g;肝肾不足偏重型,此方减去乳香,没药,元胡,加熟地20g,菟丝子15g,狗脊15g。
(2)针灸穴位辨证处方:按证型各选两组穴位,每日针灸1组,交替应用。风寒湿偏重型;第一组环跳、殷门、承山、阳陵泉;第二组,秩边、风市、委中、绝骨。气血瘀阻偏重型;第1组环跳、丘墟、委中;第二组,承扶、风市、阳陵泉、昆仑,肝肾不足偏重;第一组肾俞、承扶、环跳、悬钟透三阴交;第二组,命门、足三里、委中、阴陵泉透阴陵泉。
3.疗效判定 ①痊愈:疼痛消失,肌肉紧张与痉挛消失,腰部活动恢复正常。②显效:腰脊活动正常或基本正常,腰部无压疼或压痛轻微,工作与生活不受影响。③有效: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受限显著好转,可以参加轻便工作。④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4治疗效果  治疗后,在46例病例中,痊愈10例,占总有效率的21.7%;显效20例,占总有效率43.5%,有效15例,占总有效率的32.6%;无效1例,占总有效率的2.2%,总有效率为97.8%。
                            典 型 病 例
例1 马××,女,44岁,汉族,农民,吉木萨尔县良种场西村人。于1999年5月6日就诊,主诉病史:去年11月因坐湿地,致腰腿痛。近日因参加重体力劳动,渐感臀部、大腿外侧至小腿外侧抽痛,疼痛难忍,行走困难。即到医院吃药,打封闭治疗10天,疗效甚微。舌淡苔白,脉沉紧,辨证属中医风寒湿痹型。中药处方:杜仲30g,川牛膝30g,木瓜30g,续断30 g,威灵仙15g,防风10g,桂枝10g,苡米仁20g,伸筋草10g,独活10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2g,乳香10g,没药10g,元胡10g,甘草5g,水煎服。此方服9剂,疼痛大减,上述症状基本消失,但患肢有时有酸困感。二诊时嘱其按前方去乳没,加丝瓜络10g,以期巩固疗效。
例2  曼××,女,34岁,维吾尔族,农民,吉木萨尔镇柳树河马家槽子村人。于1998年4月5日就诊。主诉病史,从1997年就患有腰腿疼病。后来腰疼加重,直立不起,不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也不能自理。查体:脊柱正侧位片显示4~5腰椎间盘突出及骨质增生,头晕耳鸣,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尺弱,辨证属中医肝肾不足型。中药处方:杜仲30g,川牛膝30g,木瓜30g,续断30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2g,灵仙15g,伸筋草10g,独活10g,菟丝子15g,狗脊15g,水煎服。针灸穴位处方;第一组:肾俞、承扶、环跳、悬钟透三阴交;第二组:命门、足三里、委中、阳陵泉透阴陵泉。4月11日复诊,上方服6剂,配合针灸6天,腰腿疼痛大减,腰渐直起,自觉轻松,仍按上述针药并用治疗6天。4月17日三诊:患者腰背已能直立,还能骑自行车行走,但腰腿还有轻微疼痛感,仍以原方进5剂,停用针灸。4月25日复查,疼痛全部消失。
                                临 床 体 会
本病在临床上多见,较为难治。椎间盘脱出,椎关节病变,坐骨神经周围病变均能引起本病。根据本病的病因及疼痛特点,培补肝肾,祛邪止痛,按证型加减化裁用药,取得满意效果。笔者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疗效,深受患者信赖。

                          风湿一笑药酒的临床应用

邓国强(著)
笔者经数10年来在阳和汤的加减基础上反复研究修改,自创试验而成,自命名为风湿一笑酒。疗效确切可靠,用此配方治疗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疼、产后受风,疗效甚佳,有效率可达94.7%。
配方:川牛膝30g、木瓜30g、川断30g、威灵仙30g、炮山甲15g、杜仲15g、麻黄10g、鹿角胶10g、肉桂8g、生姜8g、白芥子10g、熟地10g、当归15g、川芎15g、细辛10g、天麻8g、全虫8g、白芷20g、巴戟天8g、羌活15g、独活15g、草乌10g、川乌10g、乌稍蛇20g、蜈蚣2条、黄芪30g、白术15g、人参15g、制麻钱籽10g、甘草6g。
用3000ml40?50度白酒浸泡15天即可服用,3次/日,一次25ml。此方对久病风湿可长期服用,90天一个疗程,连服3~5个疗程。
注:高血压、心脏病、孕妇忌用,虚火亢胜者慎用。

邓国强,男,61岁,汉族,中医师,身份证号:652327430212001,通讯地址:新疆吉木萨尔县中心路国强诊所。

          排毒丸2号治疗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286例

吴永玉(著)
      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颈、肩、腰、膝、足跟疼痛或压迫神经根,形在放射性眩晕头昏、胀痛、麻木等。笔者运用祖传秘方排毒丸2号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共治疗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286例,其中:颈椎骨质增生162例,男78例,女84例,年龄32~65岁;腰椎骨质增生或其他部分增生及腰椎间盘突出124例,男80例,女44例,年龄36~78岁。病程最长者32年,最短者1个月。
    2、治疗方法  排毒丸2号基本方:乌头、马钱子、伸筋草、破骨风、过墙风、防风、九节风、藁本、麝香等组成。制成排毒丸2号贴剂,选增生、突出或痛点部位贴药,贴敷48小时后拆药排脓。用桂林天和制药厂生产的“伤湿止痛膏”贴敷药口(排脓处),每天更换1~3次,每次更换时则有许多脓液渗出,用普通卫生纸揩干净,另用“伤湿止痛膏”贴封脓口,每天坚持调换,直至自然干口为止,一般需7~15天左右。排脓期间无须任何药物,15天为一疗程。轻症者敷药一次,重症者敷药数次。
    3、治疗结果  285例治愈(症状消失,随访两年以上无复发),1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4、典型病例  梁×,男,45岁,干部。患颈椎病数年,经多家医院诊治,未治愈。经病友介绍,前来我所诊治。查:CT片示:颈3~6椎骨质增生,其中5~6椎孔狭窄,颈项活动时有放射性眩晕头昏,右手有胀麻感。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采用排毒丸2号。贴敷增生、狭窄处,两疗程痊愈,随访5年无复发。
    5、体会  本病属中医学“痹症”范畴,发病年龄均在3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增高,病机由肝肾亏损,气血运行衰退,或劳作过度或损伤骨质,形成骨质增生、突出,此类病多产生于颈、腰、膝、足跟部位,尤以颈、采为甚。中医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用排毒丸2号治疗。方中乌头、马钱子通络散结,祛风除湿,活血散瘀;伸筋草、破骨风、过墙风、防风、九节风、藁本通经络、止痛;麝香芳香化湿,又能直达病所,既疏通经络,又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标本兼治。如肾水不足的患者,加服六味地黄丸更妙。

守真 于 2008-01-27 18:2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治
 
新中医 1999年第8期第31卷 彭利群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笔者将本病分为6个证型辨证施治,采用内服中药、牵引、复位、推拿等疗法,疗效显著,兹报道如下。
1 气滞血瘀
  症见起病急,早期腰腿剧痛,拒按,腰部板硬,俯仰转侧不利,甚者不能下床,夜间疼痛加重,难以入眠,后期转为钝痛,行走不便,唇色紫暗,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兼数。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当归25 g,川芎12 g,鸡血藤、泽泻、丹参、木瓜各30 g,川牛膝、制香附各20 g,延胡索、赤芍、郁金各15 g,全蝎、桃仁各10 g。
  其它治疗:牵引、复位法,手法用按揉、推、拨以舒筋通络。
2 寒湿阻络
  症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适量活动后稍减,阴雨天疼痛加重,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头重如裹,膝腿沉重,形寒肢冷,病程缠绵,舌淡、苔白多津,脉迟或紧。治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处方:独活、杜仲、白芷、延胡索各15 g,秦艽、当归、川牛膝各20 g,桑寄生、茯苓、木瓜各30 g,防己12 g,肉桂、制附子各10 g,细辛3 g。
  其他治疗:牵引、复位,手法用揉、搓、擦以透热散寒。
3 气血两亏
  症见腰部?嗜恚?轻微疼痛,经久不愈,膝腿乏力,不耐久用,休息则?侍奂跚幔?劳则心慌气短,手足发麻,神疲纳少,头晕目眩,面色少华,爪甲淡白,舌质淡、苔少,脉细弱。治宜补益气血,养筋通络。方用八珍汤加减。处方:黄芪、茯苓、太子参、何首乌、枸杞子、鸡血藤、山药各30 g,陈皮12 g,白术、炒麦芽各15 g,川芎12 g,生地黄、白芍、熟地黄各20 g,当归25 g,炙甘草10 g。
  其它治疗:用牵引、复位法,以轻柔手法为主,配合点揉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以健脾胃、养气血。
4 脾肾阳虚
  症见腰?时程郏?腰腿发凉,轻则似冷风吹、重则如坐水中,得温则舒,伴少气懒言,自汗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清稀,甚则五更泄泻,宫冷不孕,遗精滑泄,舌质淡、苔薄,脉微弱。宜温补脾肾,舒络养筋。方用肾气丸加减。处方:山药、杜仲、续断各30 g,熟地黄、菟丝子、鸡血藤、当归、淫羊藿、巴戟天各20 g,山茱萸、狗脊各15 g,泽泻、牡丹皮各12 g,肉桂、制附子、炙甘草各10 g。
  其它治疗:用牵引、复位法,手法用轻柔的点、揉等,重点取脾俞、肾俞、命门、气海、关元,以温脾肾、补命门。
5 肾阴不足
  症见腰部?嗜硖弁矗?痛势绵绵,膝腿软弱无力,不耐久用,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失眠多梦,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柔筋通络。方用左归丸加味。处方:当归25 g,山药30 g,山茱萸、阿胶(烊)、女贞子、旱莲草各15 g,鹿角胶(烊)10 g,龟板胶(烊)12 g,怀牛膝、黄精、白芍、鸡血藤各20 g。
  其它治疗:用牵引、复位法,选百会、神门、三阴交、太溪、涌泉等穴,采用轻柔缓补类手法。
6 湿热蕴蒸
  症见腰痛,痛处伴热感,小腿胀痛,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稍减,体困身热,恶热口渴,小便短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利湿,理筋通络。方用加味二妙散。处方:苍术、赤芍、地龙、?煨睢⒉仙案?15 g,木瓜、泽泻、车前子、伸筋草各30 g,川牛膝、忍冬藤各20 g,黄柏、防己各12 g。
  其它治疗:牵引、复位,手法宜重、快,以泻实热。
7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局限,似乎只需解决局部问题,其实不然。根据整体观念理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赖经脉完成,经脉内连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故经脉患病,内外均受影响。临证时应以点带面顾全大局,既要解决主要矛盾,即病变所在,又要调理与之有联系的脏腑,调整气血阴阳,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经临床验证,这种整体施治疗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间验方治疗各种疼痛临床体会

姜乐鹏  蔚爱兰  郑永宁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颈腰痛专科
笔者自幼爱好祖国医学,有幸得一老中医传授后,经多年细心研究,经临床实践,终于于1997年研制成功了治疗各种疼痛的一种酊剂??乳没神奇止痛酊。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自制乳没神奇止痛酊药物组成 乳香、没药、草乌、红花、丹皮、杜仲、花粉、牛膝、当归、骨碎补、肉桂、三七、广木香、麝香、川芎等药研末用白酒密封于容器内3?6个月即成。
自制乳没神奇止痛酊的适应症 ①颈椎病、落枕、肩周炎、网球肘、腰背痛、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牙痛。②各种跌打损伤、闪腰岔气、关节的微小错位、小关节的错缝等引起的疼痛。③各种骨质增生、风湿性、创伤性关节炎、风寒症、跟骨骨刺等。
治疗方法 于患处涂上适量酊剂,急性期患者禁止按摩,慢性劳损痹痛可于涂药后给予按摩。
治疗结果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轻者治疗1次,重者治疗7次,平均治疗4次。临床治愈率为90%以上。
典型病例 李某,女,42岁,干部,2004年8月16日初诊。主诉:半小时前因走路不慎将右外踝关节扭伤,当时尚能活动行走,就诊时自诉右外踝关节疼痛剧裂,活动困难。查:右外踝关节周围红肿,X线正侧位片排除骨折。将上述酊剂涂于患外,嘱其卧床休息,次日就诊时患处红肿已消大半,继续涂药两天后,红肿已全部消失,活动自如,病告治愈。
    体会 跌打损伤、慢性劳损、风湿痹痛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多是局部损伤后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通,以致局部疼痛,功能障碍,亦有禀赋不足,年老体弱,气血亏虚,外感风寒,湿邪而致,气血郁滞,经络不畅而成痹者(无明显外伤史)。而笔者自制的“乳没神奇止痛酊”中大部分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如乳香、没药、三七、红花等;另外还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用补肝、肾、续筋骨之品,如牛膝、骨碎补、杜仲等;还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之肉桂、川乌等;以及活血散结,开经络之壅滞以止痛之麝香;诸药合用,用白酒密封浸泡,使药效充分发挥。从临床分析可见,外用药有渗透性强,吸收快,直接作用于疼痛处,而且有转移疼痛的特殊功效。无论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活血止痛,还是恢复患处正常功能均有显著效果。病人无痛苦且安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

守真 于 2008-01-27 18:19
药酒治疗顽固性颈肩痛、腰腿痛18例

  李德尧 高燕萍 2005-1-4 15:24:09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12月 第2卷 第12期 
  医,原为“?拢?”从酉,意酒。即古人已将酒作为医治患者的手段之一。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云:“凡服药不拘红酒白酒皆可”,指出了酒在伤科治疗中的特别作用。明•薛己《正体类要》有病例记载:“一患者仲秋夜归坠马,腹内作痛,饮酒数杯,翌晨大便自下瘀血即安。”强调了酒的活血通经作用。本文报告18例颈肩痛、腰腿痛的药酒治疗,情况如下。
  1 临床资料
    18例中,男7例,女11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34岁;6例CT示腰椎间盘突出;7例示腰椎间盘膨出;14例有较明显的颈椎或腰椎骨质增生;抗“O”均正常;4例类风湿因子阳性;6例血沉高于正常值;血尿酸均正常;3例上述各项实验室及X线检查均无阳性发现。颈肩痛、腰腿痛均在1年以上,长期服用各类止痛药、抗骨质疏松药物而效果不理想,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18例均无高血压、糖尿病及消化系统溃疡病史,无肝肾疾病。
  2 药酒的组方与制备
    2.1 组方 秦艽15g,白芷15g,木瓜15g,五加皮20g,熟地20g,红花10g,独活10g,桂枝20g,麻黄20g,细辛6g,当归20g,制川、草乌各6g,赤白芍各6g,白蒺藜15g,黄芪20g,?褫膊?15g,鸡血藤15g,甘草10g。颈肩痛加:羌活10g,桑枝10g,络石藤15g;腰腿痛加:山药20g,川断20g,杜仲20g;骨质增生明显者加:威灵仙15g,狗脊20g,龟版15g。
    2.2 制备 用高度白酒(50°以上)2500g,浸泡于密封的玻璃瓶或瓷质容器中15天,滤清药渣即成。其药渣还可再浸酒作外用。
  3 服用方法
    每晚临睡前饮1小杯约20~30ml。外用可作为腰部等患处按摩、涂擦剂。
  4 疗效观察
    随访6个月~1年。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无继续服用止痛药及抗骨质疏松药物者8例;偶有发作,但自觉较服药酒前明显减轻,且发作时间明显缩短者7例;症状偶有发作,但稍作治疗即可缓解,容易得到控制者3例。总体效果令人满意。
  5 典型病案
    患者,女,37岁,自幼田间劳作,风里雨里,现经济富裕,过度安逸,长期空调室里居坐,肩背颈部酸痛时作,已历数年,X线仅见颈椎略有增生,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皆为阴性。疼痛发作每月拔罐、手法治疗1周左右才逐渐缓解,延医多处,效果不甚理想。改服药酒,肩背疼痛在数分钟内立消,每试每灵。
    6 讨论
  酒,味甘、辛,性温热,通十二经,善理气血,能活血止痛,消肿软坚。古人认为酒能通血脉、助药力、厚肠胃、润皮肤、和气血、壮精神,在历代伤科接骨方中,大多数用酒送服,其机理是以酒辅助药物作用,推动、增强、加速药力的发挥,临床上对劳损风湿、伤后反复发作等用药酒治疗确实起到了饮服方便、预防发作及巩固疗效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对合理利用中草药资源、避免浪费亦有一功。
    值得一提的事,酒随人性而变,应因人而宜、因人而异。凡得酒则怒或喜、沾酒则情志易变者,或有高血压、高血糖、肝肾疾病等以酒为害者,均不宜饮服。 
  作者单位:200940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伤科
守真 于 2008-01-27 18:18
益髓消肿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根水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0年第1期第8卷
苏寅(福建省宁德地区中医院骨伤科 福建 宁德 352101);李荣(福建省宁德地区中医院骨伤科 福建 宁德 352101)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常发生神经根水肿。临床表现为术后病人腰腿痛加剧或症状在缓解数日后复作,处理上常规于术后使用激素、脱水剂预防[1]。但笔者发现短期内停药常有“反跳”现象。我科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自拟“益髓消肿汤”随机对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生神经水肿患者进行分组对照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32例。病程在2周~8年,平均6.5个月。术式:开窗加髓核摘除99例;半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33例;侧隐窝探查+根管减压术57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2例;男63例,女19例,平均年龄36.5岁,突出物:L4、5间隙48例,L5、S1间隙18例,双间隙16例。对照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7岁,突出物:L4、5间隙30例,L5、S1间隙13例,双间隙7例。两组间突出类型、术式、手术时间等经T值检验相差无显著性意义,具齐同可比性。
1.2 治疗对象选择 术前确诊,术中证实诊断,于术后次日原神经根辖区症状加剧或术后症状消失于72小时后复作者列为治疗对象。
1.3 诊断依据及辨证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2]。
1.3.1 瘀血化热型 腰腿痛如针刺,痛处固定拒按,神经根辖区疼痛加剧,转侧不利,口苦干不欲饮,腹胀,尿短赤或潴留,大便秘结,舌质红紫暗,苔黄腻,脉涩或紧。本组34例,占41.46%。
1.3.2 血虚血瘀型 腰腿痛,疼痛游走,辖区麻木,喜揉按喜温,口不干,尿清长,面色欠华,头晕眼花,舌质淡红有瘀斑,脉弦涩。本组26例,占31.72%。
1.3.3 肾虚血瘀型 腰腿放射痛,酸楚无力,转侧不利,头晕耳鸣,面色白光白,小便清长或不通,潮热盗汗,失眼多梦,舌质淡红或少苔,脉弦尺沉。本组22例,占26.82%。
1.4 方法 两组术前半小时至术后6天常规使用抗生素,切口内负压持续引流48小时。对照组口服新癀片#3TID;治疗组头2日内服中药每日3次,后改每日2次,连服12天,对用药前后疼痛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等指标进行详细观察登记。
1.4.1 治疗组基本药组成 黄芪45克、地龙10克、汉防己10克、葶苈子12克、当归10克、川芎8克、桃红各6克,莪术10克。
1.4.2 随证加减 瘀血化热型加生大黄10克(后下)、莱菔子10克、川朴10克、槟榔10克;血虚血瘀型重用黄芪,去莪术加二地各25克,白芍12克;肾虚血瘀型加枸杞12克、鹿角霜8克、淮山10克、丹皮10克.
2.4 用药副作用观测 本组病人术前及术后常规抽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各一次,未发现治疗组有肝肾功能损害征。对照组胃肠反应发生率为40%,治疗组为0%。说明治疗组对证准确,无明显毒副作用。
3 讨论
  研究表明,脊神经根缺乏外周神经那种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因而其化学屏障功能缺乏,耐受牵拉、挤压及化学刺激能力较低,对缺血耐受能力差,易发生炎症和水肿[1]。梅氏[4]报道对术中下腰段受累增粗之脊神经行脊神经鞘膜切开减压,结果发现术后辖区麻木症状很快就消失。本组术中发现受累增粗之神经根颜色或紫暗或苍白,术后辨证多属瘀热型共21例占61.76%(21/34),经内服通腑泻热、化瘀利水之中药后,麻木疼痛很快改善,腹胀、二便不通等症也一并解除。说明消肿减压是恢复神经根功能的重要环节。本文治疗组用药与脊神经鞘膜切开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治疗组在疼痛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在早期并发症如腹胀、尿潴留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可能机制是:(1)通过重用化瘀利水之品促进间盘内化学物质和炎性介质排泄。(2)拮抗术区造成体内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对神经根的继发性损伤。(3) 通过消肿达到鞘 膜的减压作用,改善神经根内的微循环,使神经纤维获得充分的氧供,以取得活血化瘀药物常规应用难以达到的效果。(4)通过辅以通腑泻热、养血舒筋、补益肝肾等法以正本清源、标本兼顾达到调整各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机能尽快恢复的目的。■
作者简介:苏寅(1962-),男(汉族),福建省闽清县人,副主任医师。

                      益肾定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正骨 2000年第12期第12卷
杨恒宪 张聚府 祁培延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467000
  自1995年至今,作者采用自拟益肾定痛汤内服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 盘突出症9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与结照组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96例中男64例,女32 例;年龄分布在20~70岁之间,平均39岁;病程1年以内者12例,2~5年者48例,5年以上者 36例;住院67例,门诊29例。对照组96例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1岁 ,平均40岁;病程1年以内者18例,2~5年50例,5年以上28例;住院71例,门诊25 例。46例以腰痛向臀部和下肢放射,咳嗽和喷嚏时加重,脊柱活动受限,病变部位棘突旁压 痛并向下肢放射。21例有程度不同的大小便功能障碍。25例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或 过敏,肌肉无力或萎缩。全部病例均直腿抬高试验和屈颈试验阳性。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有 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征象。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在卧硬板床休息并常规行牵引治疗的同时给益肾定痛汤,药用补骨脂12g、狗脊12g、 续断15g、杜仲15g、杞果12g、桂枝6g、白芍15g 、细辛3g、怀牛膝15g、丹参30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偏寒者加制草乌、附片;偏湿者 加苍术、薏苡仁;偏风者加防风、威灵仙;病久痛剧,痰瘀交阻者,加五灵脂、山甲、乳香 、没药、全虫;气虚者加党参、黄芪。上药每日1剂,水煎服。2周为1个疗程,连服1~4个 疗程。药物剂量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和体质不同而灵活应用。
2.2 对照组 在卧床休息,常规牵引治疗的同时给西药口服,药用消炎痛25mg、维生素B120mg、腺苷辅 酶B12500μg,每日3次。10天为1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肌力正常,腰及下肢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显效: 症状体征减轻,肌力正常或大部分恢复,腰及下肢功能改善,能自理生活并从事一般性劳 动。有效:症状体征减轻,肌力接近正常,腰及下肢功能好转,能自理生活。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3.2 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96例中服药最多4个疗程,最少1个疗程。按上述标准评定,治愈45例,显效26例, 有 效21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26例,有效32例,无效1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 异(P<0.01)。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在第2、3疗程 时38例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
4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依照祖国医学理论,该症 伴随的 坐 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腰腿痛”范畴,多因劳累过度、跌扑损伤、外感风湿之邪,致 肾虚血瘀,脉络瘀滞而发病。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自拟益 肾定痛汤以补肾为主, 其中补骨脂、狗脊、断续、牛膝、杜仲、杞果具有补肾强筋骨之功;而 白芍、丹参、鸡血藤则活血化瘀,养血通络;伸筋草舒筋活络;桂枝和细辛温经散寒通络, 诸药合用,有补肾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作者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达96.9%。与对照 组相比较,该法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小,药物取材方便,造价低廉,适宜于推广应用 。


守真 于 2008-01-27 18:17
中医辨证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报告

中医正骨 2000年第12期第12卷 临床报道
周永朴(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 261041);周安妮(山东省潍坊市立二院)
  自1996~1998年,作者以中药为主配合手法及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34例,22例。年龄19~58岁。CT检查示L4 ~5椎间盘突出17例,L5S1椎间盘突出13例L4~5、L5S1两节段椎间盘突出21例,L3~4、L4~5、L5S1三节段椎间盘突出5例;突出程度最小3mm,最大7mm;中央型20例,右侧后型19例 ,左侧后型17例;其中5例伴有后纵韧带与突出的髓核钙化。
1.2 辩证分型 ①肝肾亏虚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酸痛,麻木软痿。疼痛的 特点为酸痛,坠痛。其中偏阳 虚者,兼有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弱微紧;偏阴虚者,腰腿夜间酸楚疼痛较重,舌质 红无苔,脉沉细微数。本组25例。②寒湿痹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重麻轻,重着僵硬 , 活动不利。疼痛的特点为痛有定处,遇寒则重,得温则减。临床症状受气候影响明显。舌淡 苔白滑或腻,脉沉紧或沉缓。本组14例。③痰瘀蕴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麻痛俱重,症 状 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疼痛特点为腰部压痛明显,拒按。舌红边尖有瘀点,苔白厚腻或 黄腻,脉沉弦涩。本组17例。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内服 以《千金方》的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药用独活12 g、寄生20g、杜仲15g、熟地3 0g、牛膝12g、秦艽12g、防风12g、细辛3g、肉桂15g、人参或党参12g、茯苓15g、当归15g 、川芎12g、甘草6g。肝肾亏虚型偏阳虚者,加熟附子10g、桂枝15g、黄芪30g;偏阴虚者, 去肉桂,熟地增至45g,加枸杞15g、知母12g、黄柏10g。寒湿痹阻型偏寒者,加制川乌10g 、制草乌10g、桂枝15g、细辛加至5~6g(煎药延至半小时以上);偏湿者,加防己12g、苍术 12g、木瓜15g、陈皮12g。痰瘀蕴阻型者,去人参、肉桂,加制南星10g、天麻10g、丹参3 0g、土元12g、乳香12g、没药12g、桃仁12g、红花12g、鸡血藤15g;有化热迹象者,加丹皮 12g、赤芍12g、木通12g、黄柏12g。以上各型久治效不显者,酌加蜈蚣、全蝎、乌蛇、山 甲、水蛭等通经破瘀之猛品。上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
2.2 手法治疗 患者俯卧位,先采用推、揉、滚手法松解腰部肌肉韧带,然 后分别取俯、侧、仰卧位对腰部施以 旋、扳、抖等手法,继之,取仰卧屈髋屈膝位让患者作主动蹬伸活动,同 时术者握患肢踝部作顺势牵引。然后患者改俯卧位,术者握其双踝在对抗牵引下以腰为轴作 抖 动手法。以上手法的力度应由轻渐重;其幅度亦应从小到大,不可过猛,以患者 无不良反应为度。手法治疗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2.3 骨盆牵引 下肢疼痛较重者,配合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 /10 。每日2次,每次1小时,不可太长,以免造成椎间盘的弹性疲劳。对牵引后症状改变 不明显者,适当增加牵引重量以每侧每次增加1kg为宜,直至牵引后症状有改善为度。牵引1 0天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优:治疗后自觉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腰及下肢功能恢 复正常,能从事日常工作。良 :治疗后自觉症状与阳性体征明显好转,腰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从事一般性工作。 差: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功能无改善。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56例,经3个疗程治疗,按上述标准评定,优26例,良2 8例,差2例,总有效率96.4%。
4 讨 论
4.1 发病 本组病例病程均在半年以上,但多无明显腰扭伤史 。 考虑是由于患者长期不正确 的工作姿势,不协调的工作动作使腰椎间盘长期受力失衡,造成了纤维环局部的应力积累, 进而出现弹性疲劳,逐层破损,髓核外移而成突出。突出的椎间盘及髓核直接或间接压迫 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及神经根,造成了局部循环障碍炎性水肿,引起腰及下肢麻木疼痛,随 着压迫的不断增大和炎性水肿的反复发作,使局部组织发生粘连,进而造成神经根营养障碍 ,局部致痛物质的不断产生,使腰腿麻痛进一步加重。中医认为,腰部长期劳损必耗伤肝肾 ,损伤气血,使腰府空虚,筋骨经脉失养,骨弱筋软支撑无力,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 阻经脉,凝滞气血。久之,痰浊瘀相搏结,致经脉气血瘀阻不通,故腰腿痛 缠绵难愈。
4.2 治疗 CT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与患者自觉症状 和阳性体征并不成正比。因此,临 证时我们把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作为治疗的主要依据。经观察认为,慢性腰椎间盘突 出证的 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所以治疗上我们主张以治本为主兼以治标的原则,方药中施以 杜仲、熟地、黄芪、当归等补益肝肾、补养气血、强壮腰府之品固其元本。同时,根据痹阻 之邪不同的致病特点,分别佐以独活、制川乌、苍术、木瓜、茯苓、制南星、丹参、桃仁、红 花等散 寒、除湿、祛痰、化瘀之品以祛其邪。并辅以桂枝、细辛、乳香、没药、蜈蚣、乌蛇等疏通 经络、 活血止痛。再配以手法、骨盆牵引舒筋活络,解痉镇痛。使其腰府得强,经脉得安,气血得 顺,病症自愈。从现代医学看,中药对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炎性水肿,改善局部微循环, 抑制致痛物质的产生,延缓组织退变确有疗效。手法推拿、骨盆牵引则能有效地松弛腰部肌 肉、韧带痉挛,松解神经根周围组织粘连,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局部无菌性炎症吸收, 降低椎管压力,恢复椎间盘弹性。

                         
                  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高磊  gaolei75@sina.com   为病人解除病痛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大家交朋友也是我最大的幸福
主要采用我科自拟宁腰胶囊内服,疗效显著,组方:威灵仙70克,制马钱子60克,乳香,没药各50克,桃仁,红花,僵蚕各45克,全蝎,蜈蚣,土鳖虫各40克,苍术,甘草各35克,桂枝30克,麻黄20克,共研细未,分装胶囊,0.25克/粒,每晚睡前1小时服3~7粒(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但服药量一次不能超过7粒),用黄酒加白开水适量送服,有心,肝,肾疾病及孕妇忌服。
守真 于 2008-01-27 18:17
周氏腰痛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 
临床报道(2000年 第3期 第11卷)
钱伟(江苏省江都市人民医院 225200)
  腰痛胶囊由本市大桥镇针灸世家周静山祖传方腰痛散改制而成。周氏常用酒调腰痛散内服,辅助治疗腰腿痛。笔者偶将腰痛散剂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1周见效。又针对散剂服用困难,用量不易掌握,笔者将腰痛散改制成胶囊剂。3年来,运用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38例中,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龄31~40岁10例,41~50岁19例,50岁以上9例;有腰腿痛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13 a。
1.2 诊断依据:除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外,还须X线检查、CT检查作为诊断依据。
2 治疗方法
2.1 方药组成:全蝎、蜈蚣、穿山甲、地鳖虫、乌梢蛇、川芎、乳香、没药、羌活、独活、丹皮、枸杞等。
2.2 制剂方法:将上药经炮制后粉碎成细粉,过6号筛,混匀后装入0号胶囊(每粒含药0.5 g),密封包装。
2.3 服用方法:成人2次/d,6粒/次,用黄酒送服,宜饭后服。1个月为1个疗程,需连用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3.1.1 痊愈:腰痛、坐骨神经痛消失,身体运动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3.1.2 显效:腰痛、下肢痛基本消失,能从事轻体力劳动。
3.1.3 好转:治疗1个月后,腰及下肢痛减轻。
3.1.4 无效:治疗1个月后,腰及下肢痛无减轻。
3.2 疗效:痊愈19例,显效10例(其中2例曾采用“骶管滴注”无效者),好转9例。总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
  吕某,女,55岁,退休工人,有腰腿痛13 a病史。两周前,腰部突然疼痛,疑是扭伤,经伤科治疗用药数日。卧床休息却未见好转,反而疼痛日渐加重、并由左侧臀部向左下肢放射,进而站立、行走困难。检查:L4,L5左椎棘突旁有压痛,并伴向左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20°。椎间盘CT平面扫描(片号:21690)提示:L4~L5椎间盘左后突出,钙化,滑移;L3~5椎盘突出。遂服用腰痛胶囊,第2天疼痛有所减轻,1周后疼痛渐渐消失。然后每日坚持腰部锻炼并持续服药1个月,腰腿痛基本消失。坚持服药3个月,腰痛、坐骨神经完全消失,至今未复发。
5 讨论
  中医认为腰痛的发生主要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筋脉劳损所致。方中川芎、乳香、没药、地鳖虫、穿山甲、丹皮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辅以全蝎、蜈蚣、地龙、乌梢蛇搜风通络,解痉止痛;配以羌、独活祛风除湿止痛;枸杞子补益肝肾。众药合用,相互协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为理想。笔者也用其治疗风湿引起的腰腿痛,疗效更为迅速。周氏祖传腰痛胶囊为纯天然药物制剂无毒副作用,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便,痛苦小,费用低,风险小,见效快,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颇有前景的中药制剂。另外,睡硬板床,平时注意坐立姿势的正确,以及每天坚持腰部的锻炼,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切实可行的措施。
作者简介:钱 伟(1954-),男(汉族),江苏省姜堰市人,现任江苏省江都市人民医院主管中药师,学士学位.
守真 于 2008-01-27 18: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康复

现代康复 1999年第9期第3卷
张会中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六安 237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我院对急性发作期牵引、推拿、针灸,术后直腿抬高及腰背肌锻炼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1988年7月~1998年12月,我科收治各种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87例,其中男性467例,女性120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1岁,以30~50岁最多,占412例;患者大多为体力劳动者,如农民、建筑工人、司机等;左侧多于右侧(382/205);本组采用保守治疗93例(卧板床、牵引、推拿69例;卧板床、牵引、硬膜外腔注射治疗24例);手术治疗494例。
2 急性发作期的康复治疗
2.1 卧板床牵引+推拿治疗 绝对卧板床休息,同时行腰椎牵引和按摩推拿治疗,持续4周,牵引重量为20~30kg,4周后佩带腰围下地,逐渐增加运动量,注意要限制腰部的扭曲和负重活动。推拿治疗可解除肌肉痉挛,促进患处水肿消退和髓核还纳,但对于合并椎管和侧隐窝狭窄者慎用或不用推拿治疗。
2.2 卧板床牵引+硬膜外腔注射治疗 在卧床牵引的间歇期,可给予硬膜外腔注射治疗。但必须在无菌手术室内进行,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硬膜外腔穿刺的操作程序,注入复方利多卡因注射液7.5ml,每周1次。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可注射1~3次,一般1个疗程为3次。复方利多卡因注射液组成为:醋酸强的松龙1.5ml(37.5mg),氟美松1ml(5mg)、2%利多卡因5ml(100mg)局麻药可产生神经阻滞,达到止痛,解除肌肉痉挛,便于椎间隙拉开,促使髓核还纳。类固醇类药物可消除神经根水肿,减少炎性渗出和粘连。
2.3 针刺加艾灸治疗 按常规取穴:环跳、委中、承山、养老、昆仑穴,疗程后期可加伏兔穴或阿是穴。同时可行下腰部艾薰蒸治疗,1~2次/d,10d为1疗程。
2.4 体育运动疗法 可改善腰痛肌肌力,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在卧床牵引间歇期,可进行腰背肌锻炼。仰卧位时用5点法,即以枕、双肘、双足跟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使脊柱过伸;俯卧位时用1点法,即以腹部为支点,全身挺直,呈角弓反张状,使头上胸部及双下肢同时离开床面。
2.5 手术治疗 对急性期康复治疗症状不能缓解,反而加剧或伴有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者,考虑改用手术治疗,本组均采用经后路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
3 术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3.1 直腿抬高和腰背肌锻炼 术后2~4周内,卧板床休息,限制腰部扭动,翻身时保持腰背挺直。若用开窗法作髓核摘除者,卧床仅需2周。术后第3d在床上
  可进行双下肢交替直腿抬高运动,可有效防治神经根粘连;术后7~10d可开始腰背肌锻炼,4周后,可在腰围的扶持下,逐渐增加活动量[2]。对腰背肌锻炼,在术后6~12个月内均不间断。
3.2 增强体质,注意减肥 长期进行医疗体育运动,如包括顺步和退步走,每天不少于800~1000步,气功、哑铃操、太极拳等,并要合理营养,注意减肥,以改善全身情况,增强体质和脊柱稳定性,矫正畸形,防止腰椎间盘突出和再发。
4 小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主要依据详尽的病史,细致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初发的轻症患者一般给予保守治疗,但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病人或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尽快改用手术治疗。不管选择哪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都应贯穿在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全身情况和椎旁肌力,增加脊柱稳定性,减少复发和避免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

守真 于 2008-01-27 18:15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第22卷
蒲育 廖登贵(攀枝花市中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罗忠 金冶(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 要: 对照观察了运用利尿、脱水、改善微循环、抗炎、增强免疫及中药内服、针灸、按摩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与传统牵引、推拿疗法对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70例,治愈6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7.1%,有效率为97.1%;牵引、推拿对照组70例,治愈5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71.4%,有效率为88.6%,两者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高于牵引、推拿疗法。
  近年来,我们开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疗法,包括速尿利尿,甘露醇脱水,丹参改善微循环,地塞米松抗炎、抗免疫及中药内服、针灸、按摩的综合方法,在当前同类治疗方法中是比较新颖的。我院1994年~199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与传统牵引、推拿疗法作对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取得了较满意结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4年~1998年我院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42例;年龄20~30岁者38例,30~40岁者49例,40岁~50岁者32例,50~60岁者12例,60岁以上者9例,年龄最小者20岁,年龄最大者71岁,平均年龄38岁;工人61例,干部50例,农民10例,其他职业19例;有腰部外伤史者84例,无任何诱因者56例;单侧椎间盘突出106例,双侧椎间盘突出18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16例;单纯腰痛36例,腰腿痛皆有者90例,腰脊柱侧弯92例,跛行111例,前屈受限112例,后屈受限98例,棘突间旁侧压痛伴放射痛118例,感觉障碍者128例,肌力减退者102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5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24例。140例均行常规腰骶椎摄片,均做腰椎间盘CT.
2 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及牵引、推拿对照组均以5周为1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患者卧硬板床。
2.1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治疗方法
2.1.1 西医方法 5%GS500mL+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Qd;20%甘露醇250mL静脉推注,Qod;速尿10mL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L;2%普鲁卡因2mL+VitB1100mg+VitB12500mg,肌注,Qd。
2.1.2 中药内服 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药用:熟地20g,太子参、山药、杜仲、茯苓各15g,山萸肉、牛膝、当归、枸杞、赤芍、白术、黄芪各10g,桑寄生12g。血瘀证:治法补肾益气,活血通络。药用:太子参20g,茯苓、熟地、杜仲各15g,白术、当归、赤芍、三棱、莪术、牛膝、威灵仙、桂枝、白芍各10g,川芎6g。寒湿证:治法补肾活血,散寒除湿。药用:秦艽、当归、太子参各15g,独活、羌活、桑寄生、赤芍、杜仲、牛膝、熟地、茯苓、白术、桂枝、白芍10各g。湿热证:治法补肾活血,清热除湿。药用:茯苓75g,黄柏、生地、黄芩、牛膝、山药、苍术、茵陈、三棱、枸杞各10g,桑寄生、木瓜、当归各12g,杜仲15g,川芎6g。
2.1.3 针灸 针刺环跳、委中、殷门、肾俞、足三里、昆仑、三阴交穴,交替刺左、右侧穴,1日1次,每次30min,连续针刺5周。
2.1.4 按摩 用掌根部拍击、滚揉腰部及疼痛的下肢部,用两拇指指腹回旋按揉脊柱两侧的华佗、夹脊、腰眼、大肠、关元、气海、八穴,1日1次,每次30min,连续5周,注意手法宜轻柔。
2.2 牵引、推拿对照组治疗方
2.2.1 骨盆牵引 行骨盆牵引,牵引重量20~25kg,每次30~60min,每天1次,连续牵引5周。
2.2.2 推拿 用以下步骤施行推拿治疗:①拍击法:患者俯卧,术者用掌根部拍击腰及双下肢,使肌肉放松,来回拍击6~8次。②牵抖法:患者俯卧,一助手把持患者双腋部,术者持紧患者双踝部,向上牵引并抖颤腰部二十余次,抖颤时躯体呈波浪式运动。③腰椎过伸法:患者卧位,术者用双手有节奏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再用双手大拇指重叠用力按压突出的椎间盘部位,同时两助手握着患者的小腿和双踝部用力向上抬举,使腰过伸,腰部离床约10cm,分别抬举3~4次。④屈膝屈髋旋腰法:患者仰卧,屈膝屈髋,一助手按患者双肩,术者双手握住患者的小腿上部,作顺时针方向旋转髋关节3~4周,后将下肢向下拨伸,待患者大腿与床面接近水平时,术者快速用力向下压,听到“喀哒”声响即可。⑤脊柱侧板法:有脊柱侧弯者施行此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用拇指抵住腰脊柱凸出的一侧。助手抱住双下肢向脊柱侧弯的反方向水平侧扳,反复2~3次,直至脊柱正直为止。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有效: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70例,治愈6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7.1%,有效率97.1%。牵引、推拿对照组70例,治愈5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71.4%,有效率88.6%
4 讨论
  根据中西医对本病发病机理的认识,解除腰椎间盘突出后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神经根炎性水肿、缺血及腰、下肢肌肉痉挛是治疗的关键。因此我们采用抗炎、抗免疫、脱水,利尿、解痉和针灸、轻柔按摩以及补肾活血中药内服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抗炎,抗免疫反应,消除神经根水肿及缺血,缓解腰、下肢肌肉痉挛,改善神经根营养,从而达到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促使突出椎间盘回纳的目的。其中地塞米松抗炎,抗免疫,消除神经根周围炎性充血、水肿,抑制结缔组织增生,防止炎性粘连;丹参活血化瘀,促进神经根周围循环,改善神经根缺血、缺氧状态;甘露醇、速尿脱水、利尿,可便大量水分迅速从小便排出,可减轻神经根水肿;普鲁卡因止痛解痉,可减轻肌肉痉挛;维生素B1、维生素B12能保持周围神经功能的完整,使其修复。内服中药有益肾养精,强筋壮骨之功,配合活血通络,散寒除湿的药物,可使经脉通畅,疼痛缓解;针灸及轻柔按摩具有舒筋活络、活血通脉的作用,可促进腰腿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腰、下肢痉挛的肌肉,减轻疼痛,促进神经根水肿及炎症的吸收。通过对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照观察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牵引、推拿对照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疗效优于牵引、推拿组,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同时运用该法也可避免因按摩过重所引起的后期神经根粘连。
作者简介:蒲育,男,1963年10月生;医学学士,主治医师;中医骨伤科专业;研究方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第21卷

潘万远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钦州 535000)
摘要 对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优良率达90.9%。并着重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发病及病程短者适合于中、西医结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脊柱病变中是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很多,按分类说,无非是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后者在治疗上方法简便,患者容易接受。我院于1991年~1996年12月采用局部封闭、骨盆牵引、推拿手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3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和年龄 132例中,男83例,女49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6岁,其中22岁~29例,31岁~41例,41岁~35例,51岁~21例,61岁~6例。
1.2 发病和病程 急性腰扭伤:在弯腰姿势下提重物或扛重物扭伤36例,弯腰操作突然转身扭伤18例,剧烈运动后几天出现腰腿痛12例,摔跤臀部先着地扭伤5例。慢性腰扭伤:多次轻度腰扭伤而出现腰腿痛症状26例。无明显诱因35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5年,平均74天。发病后至入院时间:<2个月63例,<6个月47例,<12个月15例,12个月以上7例。
1.3 症状 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性痛98例,腰痛伴两下肢放射性痛19例,腰痛伴两下肢左右交替放射性痛15例。步态改变的有跛行23例、扶拐行走12例,病人取任何体位腰腿剧痛不能缓解者6例,步态无明显改变91例。
1.4 诊断 以有腰腿痛病史、腰椎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为初步诊断。全部病例用B超扫描腰椎管,均发现在腰椎间盘后缘处有物向椎管内突起影。全部病例作腰部X线照片检查协助诊断,排除骨性椎管狭窄及骨性病变。部分病例作CT检查,均支持临床诊断。
1.5 治疗方法 急性期的治疗:急性发作的病例、跛行、不能行走、甚至任何体位疼痛都不能缓解的,在腰椎棘突旁1.5cm压痛并向下肢放射点,用2%利多卡因5ml,25%醋酸强的松龙1ml、维生素B12250μg,0.9%生理盐水5ml混合液作局部注射,每周1次,一般用1~3次,症状即可缓解。口服布洛芬0.2g,每日3次,直至症状消失。症状体征较严重者,可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一般3天即可。
  骨盆牵引:患者仰卧牵引床上,作骨盆牵引30min,牵引重量40~55kg,并加电动滚动按摩,每日1次,6天为1疗程。
  推拿手法:使用老传统推拿手法,先用揉法解除心理紧张及肌肉痉挛,再进行点穴、斜搬、牵抖等手法,禁粗暴动作,6天为1疗程。
  腰肌的功能锻炼:在床上作飞燕式、拱桥式、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每天3次,每次病人根据自己的体力决定运动量,坚持到治愈。
  治疗期间卧床休息:在治疗期间除大小便外,一律卧床休息。急性期,饮食、解大小便均于床上进行。症状消失后还需卧床20~30天。
  以上综合治疗一般1个月症状已基本消失,治疗2个月以上症状无明显好转者,为无效。
1.6 疗效标准 优:自觉腰腿痛的症状消失,活动正常,恢复全日工作。良:自觉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行走正常,能坚持工作。无效:全部症状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132例中,优57例(其中41例为初发病),占43.2%。良63例,占47.7%,无效12例,占9.1%。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基理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纤维环变脆的基础上,可因一次急性腰扭伤或长期反复损伤,导致椎间盘后缘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口突出,造成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到挤压,而出现神经根受压迫症状。突出物对周围软组织压迫刺激,造成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充血、水肿,更加重对神经根的压迫[1]。此期亦即临床上所称的急性水肿期。在急性水肿期,神经根受压迫严重,腰腿痛的症状严重,在治疗上必需首先消除局部水肿。我院采用腰椎棘突旁局部注射,口服布洛芬以消炎镇痛,消除局部软组织水肿。如果症状不缓解加用静脉滴注脱水剂,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急性水肿期禁用骨盆牵引、手法治疗,以免症状加重。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骨盆牵引治疗作用机制是使椎间隙增大,关节突关节拉开并使椎间孔扩大,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使椎间盘间隙产生负压,并使后纵韧带紧张,纤维环的张力发生变化、对突出部分髓核组织产生周边压力,使髓核有还纳趋势,有利于突出物部分还纳或改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2]。由于椎间隙及椎间孔的扩大,消除神经根通道在椎间孔管部分的狭窄,由此产生对神经根的减张减压,解除了神经根内及其周围组织微循环障碍,解除神经根及其周围软组织缺血、缺氧、充血水肿,从而起到消除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作用[3]。
  手法治疗可解除郁滞、调理筋骨、解除腰椎间关节紊乱[4]。手法治疗可使突出的髓核变位、变形,即改变了突出髓核与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而不再压迫或减轻压迫神经根和硬脊膜[5]。
  卧床休息与腰肌功能锻炼:早期主要强调卧床休息,减少应力对病变椎间盘的刺激、降低椎间盘的压力。待症状缓解后,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锻炼,增强椎管外组织的稳定性,防止突出复发[6]。我院还强调症状消失后,继续卧床休息20~30天,以利椎间盘破裂口的修复,降低复发率。
  本组病例中治愈57例,其中41例为初发病者,好转63例中,大部分也是病情较短,反复发作次数较少者。从这些病例来分析,椎间盘破裂,髓核突出,未有变性,未有钙化,未与周围组织粘连,经过综合治疗,能使髓核回纳,或使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改变,从而得到治愈或症状缓解。所以说初发病,病情短的病例适合于中、西医结合治疗。

守真 于 2008-01-27 18:15
  中西医结合牵引按抖加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9例

 姜雪菲 2004-7-24 15:37:00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3月 第4卷 第6期 
我院自1998年3月~2002年10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牵引按抖疗法加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9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02例,女87例,年龄16~75岁,平均37.8岁。病程半个月~3年,平均3月。其中有慢性腰痛史135例,有外伤史37例;腰痛伴腿痛132例,单纯腰痛21例,单纯腿痛36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旁侧型突出155例,中央型突出34例,椎间盘突出物有钙化9例,伴椎管狭窄16例;L 2~3 突出15例,L 4~5 突出92例,L 5 ~S 1 突出56例,两处椎间盘突出76例。123例患者进行了MRI检查,未见髓核游离。
1.2 牵引方法 治疗前检查腰部压痛点并作标志,测定下肢肌力,画好感觉减退区的范围,检查直腿抬高度数并作好记录。
1.2.1 体位 病人取俯卧位,在下胸及髂腹部各垫一枕,使下腹稍悬空,骨盆及两肩固定于牵引床上下牵引带上。
1.2.2 麻醉 对症状轻者可不用麻醉;症状重者可肌注度冷丁50~100mg;症状重并肌肉有痉挛者,将0.25%~0.5%利多卡因30~50ml注射于L 4~5 、L 5 ~S 1两侧肌肉至椎板处。
1.2.3 自动牵引按抖 根据患者情况,自动牵引机两端应用30~35kg的牵引力,牵引15min。然后手法复位,用双手重叠对正L 4~5 或L 5 ~S 1 突出部位,做有节律地快速按抖,频率约120次/min,持续约25min,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按抖后立即检查腰部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肌力和感觉障碍区的变化。按抖复位后应卧床休息10~14天,起床后3个月内不宜弯腰或抬重物,可用腰围保护,积极锻炼腰背肌,使腰腿等部位肌力相对平衡稳定,常用方法有飞燕式、拱桥式等。如按抖1次后症状减轻,但未痊愈,休息3~5天后再按抖1~2次。
1.3 药物治疗
1.3.1 局部外敷药 当归、枸杞各120g,石楠藤150g,木瓜、牛膝、伸筋草、骨碎补、丹参、苍术、桂枝、桑寄生、透骨草、五加皮各100g,红花、羌活、秦艽、防风、千年健、威灵仙、寻骨风各50g,制川草乌30g,米醋4kg。将上述诸药磨成粗粉,分作2剂备用。外敷时,取1剂中药粗粉掺米醋适量拌匀(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度),入锅炒热;待温度达到50~60℃时,分别装入两个长30cm、宽20cm的白布袋内。患者俯卧位轮换敷药袋于腰部。待药温低于体温时,再入锅加醋加热,轮换外敷,日外敷2次,4天1剂,8天为1疗程。
1.3.2 口服与注射用药 腰痛宁2片,口服,3次/日,独一味3片,口服,3次/日,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ml+复方丹参液20ml+胞二磷胆碱0.5g,1次/日;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2次/日。
2 结果
189例患者中105例进行1次牵引按抖,63例进行2次,21例进行3次。随访1~13月,平均6.8月。疗效按Narai标准评定 [1] :分为优、良、可、差四级。优:116例(61.4%),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良:45例(23.8%),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偶有腰痛或下肢酸胀感,恢复原工作;可:8例(4.2%),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遗留轻度腰痛或下肢不适,减轻工作及活动。差:20例(10.6%),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从事正常工作与生活,其中5例按抖后症状加剧,改为手术治疗而获得了满意疗效。50例按抖后复查MRI,7例显示突出消失。优良率85.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通过非手术疗法可取得良好效果,需手术治疗的仅为一部分。牵引下按抖手法是一种使椎间盘突出复位的手法,重力持续牵引使腰椎间隙加大。研究证明用50kg牵引力,可使L 3 ~S 1 间隙增大5mm,使其产生负压,经按抖手法,可使突出复位或部分复位。其中7例在按抖前MRI显示椎间盘突出,按抖后MRI显示椎间盘突出完全消失,证明已复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在急性髓核突出期,受压的神经根常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神经根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任何轻微刺激均可产生剧烈疼痛,如长期压迫,神经根可发生粘连,神经纤维可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失。同时为缓解疼痛,腰肌出现痉挛。口服中成药可活血化瘀,理气软坚,祛风散寒利湿,温经通络,外敷药可缓解腰肌痉挛。静脉用甘露醇、复方丹参液可改善神经根的微循环,减轻神经的水肿、防止粘连。胞二磷胆碱可增强神经细胞的活性,防止变性和萎缩。
中西医结合牵引按抖加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本组病例优良率达85.2%,但有5例按抖后症状加剧,改为手术治疗,患者CT图像显示均有椎管狭窄。其余疗效差的15例患者中,CT图像显示椎管狭窄10例,显示椎间盘突出物钙化5例。椎管狭窄,如伴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严重,活动幅度极小,牵引可使神经根过度牵拉而使症状加重;椎间盘突出物钙化影响髓核的还纳。

« 1 2 3 » Pages:(2/3 total)

用户名

0
最新文章
  • (杏林壹株) 空?所带来的热伤风病(本诊所..
  • (a200313002) 欢迎光临
  • (杏林壹株) 消渴病 古病非今病
  • (杏林壹株) “活血化瘀”治验两则(转)
  • (杏林壹株) 二术煎治痤疮鼻炎(转)
推荐文章
    Gzip enabled contact us
    Powered by PWBlog v5.1.5 Code © 2003-06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