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盛唐集团:“郭美美事件” 用坦诚弥合社会裂痕 祝华新 《 中国青年报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32:14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发文评“郭美美事件” [转贴 2011-06-27 08:21:27]    字号:大 中 小 来  论

原载《 人民日报 》( 2011年06月27日   11 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1-06/27/nw.D110000renmrb_20110627_3-11.htm

 新闻背景: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在微博上炫耀住豪宅开豪车的生活,其实名认证身份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引起广泛热议。对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已发声明辟谣,并报警。

  公众善心“伤不起”

  有网友说:郭美美的身世没查清楚,没心情上班……这其中既有情绪化的调侃,也不无纠结之处。

  尽管红十字会方面三番两次声明与“郭美美”毫无瓜葛,但仍难以止住传言。而此前慈善机构不时曝出的天价帐篷、万元餐费等问题,令其公益形象“很受伤”。一定意义上说,“郭美美”只是一个引爆点,触发了许多人郁积的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乃至不满。

  红十字会这样的公益机构,没有隐私可言,恰恰相反,如果仅有“声明”而无法“证明”,仅有辟谣而没有自省、改进,就可能引起更大的失信。“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在一些网络调查中,绝大多数网民承认自己的捐款热情受到打击。慈善事业“伤不起”,公众善心更“伤不起”。

  (上海  伊  路)  


假如“郭美美”是一场商业炒作


    郭美美事件:用坦诚弥合社会裂痕

祝华新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27日   03 版)

    郭美美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仅新浪和腾讯两家微博就有近50万条微博。这名来路不明的炫富女孩,虽然事后声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头衔“完全是本人杜撰”,但已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良好形象”造成巨大伤害。

    根据以往“小月月”、“奥巴马女郎”、“天仙MM”等网络名人的发家史,此事不排除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商业炒作。但它迅即成为“大众不满的一次集体宣泄”,网民围观背后的某种“集体焦虑”,仍应引起社会警觉。网友邓蕾猜测:“郭MM从来都不是主人公,她只是一起深度公众事件的源头和切入点。” 网友“德意志的胜利”解读说:当今社会,在人们的想象中,富二代为富不仁,挥金如土,官二代贪赃枉法,以权谋私,一旦有个符合人们心理预期的人物,如郭美美之流出现在传媒之中时,群体性心理就会出现“社会阶层的撕裂”,社会的伤痛。

    武大沈阳教授的微博建议:网络事件源于炒作、解密或阴谋都不重要,怀有各种目的的人会持续跟进。“意见领袖看见发声机会,政客点燃火药,平民渴望真相,炒家跟进营销。政府需要做的,永远都是快速、透明、公正平息事态。”

    传媒人刘春的微博提出:“大家不是放不过一个炫富的小姑娘,而是针对她背后那些利用慈善机构牟取不当暴利的商业组织,针对不透明、不规范的慈善机构与慈善行为。”历史给了中国慈善机构一个机会,是时候站出来厘清事实告以清白了,是时候规范程序建立一个“透明公正的绿色慈善”了。 

杨澜近日麻烦缠身

2011-06-27 04:33:00 来源: 济南时报 http://news.163.com/11/0627/04/77HES6MV00014AED.html

时报讯 一向口碑甚佳的杨澜,最近却因为十几年前的一次捐款事件陷入了“捐款风波”。有人在新浪微博上质疑,杨澜曾在1997年将《凭海临风》的20万元稿费捐给希望工程后,又以工作经费的名义领走了同样数额的费用。巧合的是,杨澜代言的蓝月亮洗衣液被指含有致癌物质荧光增白剂。24日,有“中国打假第一人”称号的王海在其微博中透露,其已正式起诉蓝月亮及其形象代言人杨澜。

为红十字会喊冤惹火烧身

十几年前的捐款事件,为何在今天才被挖出?原来都是因为最近网络走红的“郭美美事件”,对此,杨澜曾发文为红十字会喊冤,没想到却引火烧身,带“V”认证的新浪微博用户“出版人马志明”发出的一条微博引起了轩然大波:“电视界的‘大腕’杨澜女士,‘签收’更多。记得有一次她捐给希望工程20万元,但第二天,青基会就和杨澜签协议从我们那里又领走同样数额(20万元)的‘工作经费’……”

杨澜:20万元是推广费

消息犹如重磅炸弹,引起轩然大波。随后杨澜更新微博,正面回应了质疑。“1997年我从《凭海临风》稿费中取出30万元捐给希望工程,其中10万元作为助学金给了上海的一百位贫困生,其余20万元受希望工程委托用于海外推广。包括支付电视摄制组去大别山区采访希望小学以及后期制作、英语配音等费用……还有部分费用用于邀请联合国相应官员来华考察希望工程的机票……我个人未取分文,也没有领取其他经费。特此声明。”

与此同时,希望工程创始人、青基会原秘书长徐永光也表示,希望工程能走向海外多亏了杨澜。

杨澜捐款门 慈善危机逼出明星“防身术”

http://www.hq.xinhuanet.com  2011-06-27 07:50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新华微博     慈善、公益,本都是阳光的行为,但近两年明星做慈善却普遍被外界看作是一种花钱买名利的作秀行为。前有闹得沸沸扬扬的章子怡“捐款门”一事,前几日台湾艺人陈建州(黑人)卖T恤做公益一事又被外界质疑,力挺友人的小S不惜直接打电话进直播间,直言艺人做慈善太难。

    针对杨澜是否在希望工程捐款的所谓争议事件,其丈夫吴征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之一今日发布多条微博,说明有关情况,并表示未来仍将与杨澜共同坚持慈善公益事业,并欢迎公众质疑监督。

    前段时间,面对西南大旱、玉树灾情,明星做慈善尽管踊跃,但“晒捐款发票”甚至“匿捐”已成为艺人做慈善时的“防身术”。也许,让人不得不思考的是,面对“慈善”这个字眼,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明星的身份到底是喜还是忧?(记者王路长沙)

    案例1

    小S为慈善“隔空开火”

    近日,台湾艺人陈建州卖T恤做公益,却被爆将部分款项装入自己腰包,引发电视节目嘉宾周玉蔻和陈建州好友小S激辩。周玉蔻在节目中表示,陈建州把卖T恤75%的利润用来壮大自己的企业,太不合理,并判断对方“捐款出去是为了要免税避税”,要他终止活动并且道歉。

    陈建州好友小S随后打进电话与嘉宾产生激辩,她称自己和大S长期捐款,“我们做善事纯粹为了想帮助别人”。她认为周玉蔻的想法才是“邪恶”。为此掉泪的陈建州表示会继续卖爱心T恤,并无奈地说:“这社会生病了。”另一名主持人陶子则呼吁大家别再为此事争执,“只要陈建州公布账目就有真相”。

    正方:作为台湾演艺圈大姐大,张小燕以“必须做、提高可信度、怎样运用金钱”三点原则提醒陈建州,希望陈建州能够藉由这次教训,学会如何将公益做得更周全,不致招人误会。     反方:周玉蔻在节目最后以“做善事是非常单纯的,但有些人是不单纯的”结尾。
  案例2

    章子怡“匿名”捐款

    自“诈捐门”事件发生后,章子怡做慈善明显低调了许多。前段为西南干旱灾区“送水行动”,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章子怡却久不见动作,这又引起外界的一片质疑,不过随后就有媒体发现,有一位匿名捐款者向送水行动捐款20万元,后经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证实,这位“透明人”正是章子怡,不过对于自己的捐款再度被曝光,章子怡只表示捐款就是一个心意,心意尽到就可以了。

    正方:一网友在新闻事件后跟帖――章子怡的匿名捐款行为,折射出整个社会诚信无价的悲哀:“只要结果是好的,就不要再盯住那些过去的事了吧。”

    反方:犀利网友指出――“真低调,全世界都知道章子怡捐了20万”,“还匿名捐款,这明明是危机公关”,“可以再加一条,作秀时代少现眼,炒作团队要专业”。

    [问题]

    捐多少?怎么捐?

    一位圈内人士告诉记者,遇到需要公众人物做慈善和公益的时候,捐和不捐其实都是一个问题。“捐,有人会拿来比较,你赚这么多怎么只捐这么点?不捐,那就是直接开骂了。”而最为直接的例子就是,姚明在汶川地震时首次捐款50万,结果却是一片骂声,随后他再次捐出200万,声音才平息下去。“这不能不说,我们的一些老百姓对于慈善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姚明的第二次捐款,起码一定程度上属于"被捐款"。”他还分析,如果外界一直以钱多钱少来评价明星的善心,“被匿名”捐款会越来越多,这对于慈善的普及并非好事。

    [防身术]

    目前流行“晒发票”“匿捐”

    也许正是因为章子怡“诈捐门”事件,明星做慈善变得更小心更严谨。

    近段时间,面对西南大旱、玉树灾情,明星们主动捐款,但不少明星主动将捐款发票传真给媒体并公开到网上,并写明合作方为中国红十字会。如今晒发票和匿名捐款已经成了一种流行。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艺人表示,这样做也是为了“防身”,“很担心好事变成了坏事”。可见“诈捐门”让公众对明星慈善的信心受到打击,晒发票成了无奈之举。不过,话说回来,“诈捐门”让明星做慈善更规范更严谨,也证明公众对公共事件的参与,能推动慈善工作的进步,更能让明星公信力得到提升。

 

“郭美美”舆情解读:

微博和天涯合流 人肉搜索门槛降低

2011年06月27日16:24    来源:人民网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223265/15010308.html

  ·【舆情】该事件最早的卖点在于美女、炫富、豪车,慢慢牵扯到社会机构、高官、富二代,加上带有一定惊悚性质的现场直播式的人肉搜索,久不回应和相对无力的官方表态等诸多因素把这一事件推向了舆论的漩涡。

  ·【新趋势】这次传播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本次事件基本没有上各大门户网站,依靠社交网络互动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演进,充分发挥了微博的轻快和天涯的围观特点。初步形成了碎片化传递和深度挖掘的微博和天涯的媒体紧密合作模式。

  ·【信息黑洞】微博应该已经是网络舆论的主力平台,最近新浪微博的日搜索次数已经超过QQ就是明证。照此趋势下去,微博应该是整个互联网的信息黑洞,具有高度的信息引力,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信息鸿沟,就是上微博和不上微博的人群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异。

  ·【人肉搜索】发起人肉搜索的门槛在降低,官员是面对人肉搜索较为脆弱的群体。

  ·【隐私】私有信息在特定条件下会触发蝴蝶效应,成为公共话题。同时庞杂纷乱的社交网络信息化,又给当下的网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分析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既保护个人隐私,又维护公共群体利益,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平衡性问题。

  ·【微博自我净化】就微博自身而言,我们观察到在今年二季度,博友的言论理性意识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发现言论不实都会及时删除,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负面信息总是传播的更快更迅速,这就对我们的应对部门和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是否具有彻底的自我净化功能还有待研究。


  舆情背景:

  郭美玲,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湖南人。2011年6月20日,郭美玲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引起众微博网友人肉搜索其相关信息,并使该事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会商嘉宾:

  

  沈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新疆大学客座教授,美国PSU访问学者。撰写多篇互联网方面的内参,研究成果被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联社、BBC、Nature等千余家媒体报道转载。申请四项专利,研发50余款软件,自己编码17款,用户遍布国内外百余高校。创立了超千人的ROST 虚拟学习团队。先后主持近十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多个国际会议委员及期刊编委,赴工信部和360等机构和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是中国较早开展微博研究(2008年)的学者。

  主持人:

  祝华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

  会商实录:

  主持人:欢迎沈阳教授第一次作客人民网舆情会商室!这几天郭美美的事在网上引起热议。今天南京《东方卫报》头版的大标题是:《郭美美的事没弄清楚,中超队员没心思踢球》。从舆论生成的角度看,您觉得这个事件成为热点舆论,可能有哪几个方面的原因?比如公众对新富特别是炫富人群的意见,对公益组织透明清廉的关注,是不是也不能排除背后可能存在网络推手的商业化炒作?

  沈阳:大家好。该事件最早的卖点在于美女、炫富、豪车,慢慢牵扯到社会机构、高官、富二代,加上带有一定惊悚性质的现场直播式的人肉搜索,久不回应和相对无力的官方表态等诸多因素把这一事件推向了舆论的漩涡。

  目前情色类事件对于普通网友是有吸引力的,开始也是从美女角度切入,逐步扩展到草根民众较为痛恨的贫富差距问题,人们深入思考自然会问,一个年轻女孩是如何暴富的,这个时候挖掘出红十字会的关联性,自然对公益组织的透明问题关注起来,联想回忆到某些历史不良记录,诱发公众情绪爆发,当然天涯剧情的突然死亡,导致其更加富有戏剧性,最终演变成一场超级蝴蝶大戏。目前还不能断言最早的肇因是炒作、但是在事件演化过程当中,各方博弈较为明显。

  大量有正义感的普通网民、期待真相的围观群众、少量炫耀欲望的狂欢者、商业炒家和极少量火中取栗的阴谋家,这些人都已聚势而出。

  主持人:央视追问郭美美是谁,指出“有声明,更需要证据”,红十字会有责任用事实来向公众证明真假。您觉得红十字会对此事的应对是否及时和充分?红十字会总会称对今后继续“恶意炒作此事件的单位和个人”,保留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有网友诧异,红十字会为什么不首先对冒用红十字会名义的郭美美本人,追究问责?

  沈阳:应对还不够充分和及时,红十字会至少应该对网友提及的各项证据作出充分回应,在可能的情况下,成立调查委员会(如果事态扩大,需要外部调查介入)。在舆情应对中比较忌讳隔空喊话,鸡同鸭讲,应该就事论事,有一说一,比如郭美美的钱到底哪里来的,网友出示的商业红十会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能回避问题。在网络时代,一般情况下,删帖有效,但是一旦信息充分扩散,删帖会导致事态的急剧扩大。网友问的问题,也是我们感到困惑的,希望有关方面认真细致回应。为什么不应对除了利益因素,我想还有一点就是传统的公权调查的速度远落后于网络掘密的运作速度,这一实际因素也不可忽视,但无论如何相关部门都应该公开快速透明的积极应对。

  主持人:从郭美美事件舆论的发展脉络看,从网民爆料到各种意见和情绪的表达,BBS(如天涯社区)和微博客(如新浪微博)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未来微博客会否取代BBS,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力平台?

  沈阳:天涯在此次事件中充当了人肉搜索大本营,信息公开的发源地,网友娱乐的公开舞台。而微博则提供了一个信息快速扩散,形成事件引力的急速传播平台。微博在汇聚意见领袖的观点的同时,也给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发声的话筒。因此微博起到了挖掘机和放大器的作用。

  这次传播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本次事件基本没有上各大门户网站,依靠社交网络互动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演进,充分发挥了微博的轻快和天涯的围观特点。初步形成了碎片化传递和深度挖掘的微博和天涯的媒体紧密合作模式。

  从未来看,有可能微博和天涯的功能特点会实现某种程度的整合。微博应该已经是网络舆论的主力平台,最近新浪微博的日搜索次数已经超过QQ就是明证。照此趋势下去,微博应该是整个互联网的信息黑洞,具有高度的信息引力,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信息鸿沟,就是上微博和不上微博的人群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异。

  沈阳:人肉搜索是一种生产力,可以在社会交流过程中节省大量调查成本。人肉搜索也是一种全民娱乐式的搜索活动,是网友独特的一种参与性娱乐方式。

  网友和媒体存在泛人肉搜索心理,随着搜索技能的提升和虚拟活动社会性的增强,网友碰到不如意的人或者事物,在言谈和实际行动中将更多使用人肉搜索,发起人肉搜索的门槛在降低,官员是面对人肉搜索较为脆弱的群体。

  主持人:从“微博开房”局长开始,人肉搜索的双刃剑,隐私保护的边界在哪里?微博的活跃,似乎让虚拟与现实,让公开与隐私,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其实,在很多场合,从那位局长到眼前的郭美美,这些隐私本来是他们自曝才引发围观的。

  沈阳:这就说明在自媒体时代存在两中类型的信息:私密信息和公共信息,在当前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权富阶层的信息公开对于社会进步是有意义的。最近的事件充分表明微博生活化的趋势。由于新生代都是E世代,因此不论是演员、警察、富少、官僚都有微博,而网友分析年龄大一辈的人主要还是通过对传统报道的图片资讯为主来分析。

  私有信息在特定条件下会触发蝴蝶效应,成为公共话题。同时庞杂纷乱的社交网络信息化,又给当下的网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分析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既保护个人隐私,又维护公共群体利益,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平衡性问题。

  主持人:在郭美美事件中,网友的不少猜测后来都被证伪了。您如何看待互联网特别是微博客这个新兴的言论平台?它会不会成为谣言的集散地,导致人心浮躁和社会不稳?或者一个开放的互联网本身就有自我净化的功能?

  沈阳:谣言不可怕,没有互联网之前照样是谣言满天飞。例如前段时间的抢盐事件恰恰主体是不那么上网的群体,因此不能夸大互联网或微博谣言负面的一面。我们要在鼓励公民自由发表言论和防止谣言上取平衡策略。互联网和微博是现实的镜像,关键还是要把现实的事情做好。围绕互联网中反映出的问题,抓大放小,一件件处理好。就微博自身而言,我们观察到在今年二季度,博友的言论理性意识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发现言论不实都会及时删除,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负面信息总是传播的更快更迅速,这就对我们的应对部门和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是否具有彻底的自我净化功能还有待研究。

  就目前而言,微博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积极构建民间辟谣联盟,对粉丝数量在一定值以上的(比如1万)进行实名认证(我把这个叫做R认证),同时实行V网友首发负责制,每个有影响的自媒体都应该更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主持人:谢谢沈阳教授,今天的舆情会商室到此结束。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中国正在走向透明,希望网友们悬着的心早点有着落,希望我们的公益组织变得更加绿色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