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杨家坪dior:读《你到底需要什么帮助?》的感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39:23

读《你到底需要什么帮助?》的感想

 

这是今天读老师QQ日志《你到底需要什么帮助?》的感想。

一直在做的工作的就是辨别知识的性质和教育的效果,于是,发现要分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客观理性地看待它们,是有规律和方法的,不可以胡来,否则要背离那种真正的教育精神和知识效度;一个是要感性得看待它们,学习就是为了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不管是现实生活问题人生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在这个层面上,知识的学习和教育的接受是极其个人化的,甚至可以说完全与他人无关。前者,给予我们生活的共同基础,后者让我们的生活有丰富的思想和个性,两方面都很重要。

我们可能两方面都做得不伦不类,所以问题很多,积累到毕业,我们就要问:在这四年里,你学会了什么?我们将从你的整体来观测你这个人,然后度量你能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走多远。因此,我认为,对于一个毕业生来说,不再是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而是你知不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几斤几两,又有没有准备好处理自己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向他人学习。而对于还在学校的同学来说,我们要始终关注的是自己的心理,思想,教养素质,道德良知和学习能力等等。

我在想老师您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人生高度上表达您对我们的期望的,但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却都没有达到那么一个高度,我们并不是很高尚的。我们面对着自己的心理困境;我们面对着现实生活的需要,我们有欲望;我们知道现实很残酷......但我想我们还是有出路的,出路在哪里?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具体的学习当中。您说,要活在当下,我完全赞同。但我们要怎么样活在当下呢?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现实的环境当中要怎么样做才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我想,这个应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吧。

“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

自救和更多的认识(人生的,生活的,知识的,社会的。)

自救是我们一个人的事情,谁也帮助不了谁(特别是在这个谁也不会完全信任谁,谁也不会完全追随谁的社会。)

更多的认识。这就不仅仅是要自我努力,也依靠环境的促成。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不可能让一个人成为什么有作为的人的。这就是我们要得到帮助的地方。而且,我们极其希望得到老师们真诚的帮助和指导。也是我们要相互帮助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相互塑造,得到成长。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并不是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而是,我们能否走出自我中心,都关心他人关注身边的社会;能否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否定自己;能否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否能够为他人做点什么,共同为我们的成长环境做点事情......

非常明白老师您对我们提出的建议。我认为那是一种最普通最平常的生活精神,而也是最难做最不容易做好的生活信念。因此,我认为,那应该是一种人生的终极追求。

呵呵,这是我的一点点感想。 附:

你到底需要什么帮助?

很久没有写日志了,一是懒,二是确实没有心得体会。今日突然想说几句,也算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感悟,更想感谢那些曾经热心帮助过我的人,于是想到以“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为题,写点东东。

确定了主题后,发现似乎不好下手,感叹颇多。还是从最通俗的知识开始吧。于是,查阅了一下知识各种定义,捡取“知识就是指辨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确定是与不是的观察与思考过程”来支持我的论点。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经常处于以下几种状态:无知无识、有识无知、有知无识、有知有识。现实生活和学习中还有许多与上述几种状态相关的通俗化的表达,诸如有知识没文化,有分数没能力,有学历没素质,有才能没道德,有良知没良心,有认识没态度等。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谁都想成为有知有识的人,有智慧的人,或者得道的人,呵呵。换句话说:既会判断也会思考,更有自己的准确认识,包括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或者又称自觉和觉他(她)(它),但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总在某个项目上存在缺陷和不足。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都需要帮助。可是我们经常连自己需要什么都不清楚,又何谈去寻找帮助呢?如果我们真正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那这个问题也解决了一大半,特别对于我们有基本文化知识的成人。

是什么使我们迷茫和困惑呢。如果要分享我个人的体会,那就是一个原因:执、迷、不悟,连起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成语:执迷不悟。具体的解释就没有必要了,大家都是明白人。大部分阻碍我们认识事物或现象或问题的实质的原因更多在于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执著)于某个观念,而却乏必要的变通。

以就业为例,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作呢?谁能给你这个答案,可能没有人能回答,因为这个问题本身也是一个假问题。实际上,我们口头中的“工作”是指向一个受人认可的饭碗或岗位。在这样的时代,谁都最后会有一个饭碗或岗位,只是好坏与否,高低与否。而如果将“工作”认为毕业事业追求的方向,那就更没有答案了;即便是一个稳定的教师教学岗位,其工作内容和要求及状态也在不断变化中,而这种变化和稳定都只是相对的,不可能有唯一答案。只有自己去寻找,在路上,在寻找中的一切体验或收获就决定了你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话要说回来,大学过程中时间宝贵、有限,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很多人困惑的在于这一年的选择是否会影响今后更长远的方向,答案是:肯定的却又不肯定的。因为在我们人生中有许多选择,有时候确实很重要,但这种重要更依赖于你自己的呵护和经营;否则即使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最终也难以让你满意,甚至最后不能把握,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所以最好的回答其实就是活在当下

理解了这点,我似乎明白了,许多问题并没有确定的回答,我们太习惯了必然、应然,不习惯随然和自然;太习惯了外在的标准和评价,不习惯了内在自己去承担,因为这一切都难免要更为痛苦些,过程更为复杂些。

如果知道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又该如何去寻找合适的帮助呢?这个问题,却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古人云:自助者,天助之。这里已经道出了真义所在。不过在这里还是无耻地把这句话加入一些我自己的认识吧。我的体会是  

首先要“诚”,诚者成也,今天我们对许多东西都不再虔诚了,就如当年尼采说的上帝死了,诸神堕落了一样,缺乏虔诚的心态让我们失去了站立的根基。多元的选择令我们迷离失所却又高傲自大,以至于什么都不需要敬畏。《中庸》中讲诚的内容非常多,也对我们今天特别有意义,在过去知识被教师或者权威统治者垄断的时代,没有虔诚的心更是不可能有收获,在自由平等化的今天,这种虔诚也仍然不可缺乏,一是可以令自己的内心清明宁静,二是对知识的传统和前辈的努力持有应有的尊重。

二是要虚心。人太容易自满了,尤其是在得失容易被量化被比较的情况下,自己与他人经常在比较或被比较中,结果就容易让自己滋生些嫉妒、羡慕或自满之心,这样的心态无形中影响我们的学习的起点状态,忘记了我们应该虚心。虚之怀之,虚怀若谷,太了不起了,也最不易做到。

三是用心,一个有心的人要会用心才能真正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帮助,就如某些故人拜师学艺一样艰难。不过当下这种虔诚的用心似乎被掩盖、被稀释了。不过无论如何,用心的境界不应该只是基于利己的考虑,最后应该达到利己利人才是高明之处。

说了许多,该回到起点了,否则这些垃圾文字就更没有意义了。

亲爱的朋友,到底“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我的确不知道,但总有一天你会知道的,乐意分享否?

谢谢关注,愿你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