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器人招聘销售:我们的党旗我们的家—— 记青藏高原冻土区天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50:21
编者按 在自然环境恶劣,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青藏高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项目组成立的临时党支部,在连绵的祁连山上擎起了鲜艳的党旗,使来自10多个单位的60多名队员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临时党支部成立后,项目组的党员把全体工作人员凝聚在党旗下,发扬高原人“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品质,提前一年半获得了中低纬度冻土区存在“可燃冰”的可靠证据。

  项目工作总有结束的时候,而青藏高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项目组野外临时党支部那面鲜艳的党旗,永远在祁连山上高高飘扬。

  他们是来自10多个单位的60多名地质队员,因为青藏高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项目走到了一起。

  他们在一般人走路、呼吸都困难的高原上,操作数吨重的钻机,小心取出那难得又易变的岩心样本,在寒风中仔细分析岩心。

  他们中,有年轻的地质科研人员,有在地质队里干了几十年的老工人,也有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虽然来自不同的单位,但相处得如同兄弟姐妹。

  他们就是青藏高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项目组成员。而在这个团队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一个基层党支部。

   缘起:高原上的“破冰”之旅

  艰苦的工作条件、单一的生活环境,考验着项目组成员的意志。这迫切需要一个“核心”将大家凝聚起来,祁连山上的“可燃冰”野外临时党支部由此产生

  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甚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当下,世界各国都在寻找常规油气资源的替代能源。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能源资源供需矛盾越发突出。遵循立足国内开发利用资源、提高国内能源资源的保障能力的新要求,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加快了脚步,“可燃冰”被公认为替代常规油气的首选能源。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冻土大国,在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地区存在着大片冻土区,多年冻土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2.4%。作为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矿产资源研究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可燃冰”研究的重任。2008年,青藏高原冻土区(带)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项目在祁连山下的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启动。

  由于极冷天气有利于“可燃冰”取样钻探施工,项目首次施工时间定于高原上气温已经极低的10月份。2008年10月底,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勘探技术研究所、青海煤炭地质105勘探队等项目主要承担单位相继开赴青藏高原,在祁连山和羌塘盆地等重点冻土区寻找“可燃冰”踪迹。随后,吉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等13个单位也相继加入进来。

  地质队员们到达天峻县木里镇那天,到处是白茫茫一片,路边的小灌木丛基本上被积雪掩埋,在雪地里跋涉数天的他们,在这里支起帐篷躲避风雪。但到了半夜,纷纷扬扬的大雪悄无声息压垮了帐篷,惊醒了还没缓过劲儿来的队员们。

  接下来的几天,项目组成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其中不乏在高原上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地质。有人气短胸闷,有人头痛欲裂,有人眼花耳鸣,有人全身乏力、行走困难,有人难以入睡,还有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项目地质组组长、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卢振权,每天都得穿着厚厚的棉衣,抱着火炉熬过每个难以入眠的夜晚。红红的炉火烤得他大汗淋漓,但他身上的衣物却只能增不能减。因为,高原上感冒是夺命杀手的代名词,40分钟时间内就能夺走一条鲜活的生命。营地基本不具备医疗条件,木里镇离县城又有几百公里,如果生病根本来不及送医院,项目组的人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感冒。这也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洗澡的自由,每天只能一身泥浆、一身汗水忙碌在钻探现常

  开工了,摄氏零下几十度的极端天气,人们握着铁器或钻具的手可能被粘掉一层皮。起钻了,为了保护岩心,大家在刺骨的风中光手拔岩心,手上布满冻疮和裂口。由于条件有限,即使大风下,项目组的人们还是得在户外一边用手挡住眼前的风沙,一边检查岩心……钻机是不能停的,于是在三班倒的情况下,每班人员每天必须在这种条件下工作8个小时。赶上天气更加恶劣的时候,钻探现场值班时间就得调到24个小时,有时甚至达到36个小时才能轮换一班。

  吃饭了,若来不及跨沟越岭回宿舍,就只能在施工现场吃袋方便面或啃个凉馒头。在施工现场与宿舍之间横亘几条河沟,由于高原即使夏季也经常降雨雪,这几条原本可以成为草原上点缀的清流也变得异常泥泞。项目组的队员蹚着泥水,踩着积雪,踏着淤泥,避开沼泽,往返于宿舍和工地之间。1000米不到的路程,常常让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走得气喘吁吁,二三十分钟才能走完。

  营地宿舍区,哪儿都可以是项目组的“餐厅”,当然,没有几菜一汤,只有一大桶饭、一锅菜和一大桶汤。每人用大瓷碗盛一份,三三两两或坐或蹲或站聚在一起,一样吃得津津有味。在这里,很少能见到新鲜蔬菜,县城遥远,营地周围又荒无人烟,项目组只能隔一段时间去县城集中采办一次蔬菜。去县城的人务必得在天黑之前赶回来,否则,万一车在路上抛锚,严寒的天气和狼群,都是致命的威胁。

  除了艰苦的环境,这支队伍必须面对的,还有孤寂、枯燥和单调的生活。每年4月到10月是项目工期。上山的时候,草原上刚刚解冻,花草还没冒出来,等工期结束的时候,遍野已经白雪茫茫。由于工期紧张,钻机不能停,人也就不能歇,施工机台上,十多个人每天三班倒“连轴转”。值班的科研人员夜不能寐,要时刻等着对新取出来的岩心进行检测。这支年轻人占大多数的队伍远离城市生活,在需要四处跑着搜寻手机信号的草原上,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顶风冒雪,日复一日地进行着钻探与岩心检测。

  白天紧张又繁杂的工作调动着他们每一个细胞,晚上躺在板床上,比身体酸痛更难以抑制的是对家的思念,他们中有的人已经大半年没有回家了。由于通信条件不好,那里没有随时可以和家人联系的现代生活。很多时候,他们只能去帐篷周围走一走平抚思绪,望着天上的繁星想想家人。

  项目组的人来自十多个不同的单位,集体活动有限,且人员流动性大……孤寂困扰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恶劣的自然气候,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远离人群的孤寂,无一不考验着这支队伍的意志力。有人抵抗不了这严酷的工作环境,离开了;也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动摇了。

  工作还得继续。但是,如何让这支队伍坚强地走下去呢?

  2008年年底,在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切实加强党建工作有关决定的时候,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党委决定:在项目组成立野外临时党支部,利用党组织将队伍凝聚起来,形成合力。这一想法,得到了所有项目承担单位的积极响应。

  2009年“七一”前夕,天然气水合物项目组野外临时党支部在祁连山上成立,挂靠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海洋与非金属研究室支部。临时党支部书记由矿产资源研究所卢振权担任,两名副书记分别是来自勘探技术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张永勤、青海煤炭地质105勘探队的张绍林。

   党旗将项目组每个人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有党员就有组织,有组织就有活动,可燃冰野外临时党支部以党员模范带动人,以组织活动凝聚人

  有了党支部,就像有了一个家。野外临时党支部积极营造家的温暖氛围,确保项目组全体人员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

  多单位联合开展党支部活动的形式,并不多见,常规的支部活动方式,也未必适合野外开展。矿产资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张佳文在积极支持野外党支部成立的时候,也在思索如何开展支部活动,确保党组织作用得到发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特别是野外工作的特点,以灵活的方式开展支部活动。”他所说的“灵活的方式”,就是以榜样带动人,以活动凝聚人。

  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张永勤以自己扎实的工作技能、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给项目组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他虽然身为项目组总工程师,但拧卸钻杆、拆卸钻具这种体力活,他一样抢着干;他也是项目组年龄最大的人,但他认为施工现场就是他的战常身体不好的他克服高原反应每天工作在钻场,不仅随时观察钻机施工情况,处理紧急技术问题,还和年轻的钻工同志们抢着干体力活。由于身体不适,他每晚用衣物垫在后背半仰着才能入睡。在钻进施工不顺利或遇到特殊情况时,他常常是处理完工作凌晨两三点钟才回到帐篷,有时候更是连续数天一身泥浆地忙碌在现常有时夜间温度降到零下20℃,有时手握铁器或钻具时手会被粘掉一层皮,而他全然不顾。

  身为党员的项目首席科学家祝有海同样以身作则。在工作中,他尽职尽责,仔细研究每一个岩心,从不轻易放弃每一个异常现象。在生活中,他的热心助人也感动着这支年轻队伍。2009年的钻探施工中,发生了一起不幸事件。当时,机台上一个重达一二十公斤的吊环掉下来砸到一个工人头上,事故发生在深更半夜的高原地带,抢救工作难度很大!听到消息,祝有海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一个箭步冲出了帐篷,全然不顾高原奔跑可能带来的危险,他钻进机台内的操作面,抱起受伤的工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冲进夜幕。当时,草原上一片漆黑,温度更是在零下,祝有海只得沿着铺在地上的那条连接着机台和营地间的电缆一路摸索而行。当现场的钻工得知此事,也想帮一把的时候,祝有海早已带着受伤工人坐着越野车消逝在黑夜中,只看到远方车灯的点点光芒。

  榜样,激发着大家的工作热情。而临时党支部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则给枯燥、单调的地质生活增添不少的欢乐。2009年10月的一天,一场大雪将草原厚厚地盖住,恰逢机器检修,项目组的人们也难得有了集体休息时间。临时党支部决定组织雪地足球赛。

  在空地两端各插上两支杆,就是球门了;裁判,在场的每个人都是;球员,年龄、男女不限,谁踢都行。独特的雪域高原足球大赛开始了,人们在雪地上跑着,摔着,乐着。虽然脚陷进雪里半尺多,大家一点都不在乎。男队员们追着球跑,女队员们则追着助威。那一天,项目组成员几乎都参加了这场不拘一格的足球赛,队员们在雪地里留下的笑容特别灿烂……

  临时党支部还就地取材开展堆雪人、冰上垂钓等活动,丰富职工野外生活。此后,象棋比赛、扑克比赛、卡拉OK比赛等各项活动,在营地里次第登常人们在活动中放松紧绷的神经,在活动中增进了友谊与团队精神。

  不久,营地旁建起了新煤矿,周围信号也因此好转了起来。利用煤矿带来的通信便利,临时党支部组织收看电视新闻,学习时事,以电话、手机短信、E-mail、QQ等相互交流。在机台忙碌的人们,闲下来拿出手机就能看见最新的支部活动内容。在QQ群里,大家交流着一天的心得体会,互相鼓劲打气。

  建党88周年之际,临时党支部在雪域高原的帐篷里组织了纪念活动,鲜红的党旗下,有的人赋诗颂党恩,有的人慷慨激昂祝福事业发展,表达地质科学家为国家找矿的信心和决心。

   凝聚产生力量,收获成功

  在临时党支部的凝聚下,项目组成员积极钻研技术,认真工作,“辛苦并快乐着”,磨炼出“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品质。他们提前一年半获得了中低纬度冻土区存在“可燃冰”的可靠证据

  卓有成效的各项组织活动,像温暖的阳光照亮了项目组成员一度困惑的思想,像春天的雨露滋润着项目组成员的心灵。精神的羁绊一旦摆脱,艰难困苦的工作和生活,也会变得美好。

  现在,项目组的年轻人再也不叫苦叫累了,他们都咬着牙克服困难,积极钻研技术,认真工作,逐渐磨炼出“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可贵品质。

  刚进项目组的硕士毕业生王平康,克服高原反应和生活不适后,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并主动配合临时党支部组织活动,最终被党员们推选为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宣传委员。

  道路难走,大家找来履带式拖拉机代步,一起坐在拖拉机上聊工作聊家人聊爱好,留下一路的欢笑。虽然初次坐拖拉机翻山越岭胆战心惊,但好心情让他们忘记了一切。他们甚至给拖拉机起浪漫的名字,起先是具有古典气息的“爬犁”,后来干脆起名为现代风格的“过山车”。赶上拖拉机陷入淤泥动不了的时候,有的搬来石头,有的用手推车,还有人用手挖车轮下的淤泥……

  女孩子们也不再抱怨不能洗澡带来的不便,偶尔,她们会随着采购的车辆去县城梳洗——她们戏称这是“进城”。

  赶上极端天气回不了营地的时候,坚守在钻探现场的人们就自己动手做饭,虽然味道差点,但是大家吃起来心里都特美。待雨过天晴后,为方便车辆前行,临时党支部就组织大家一起来修路。

  在海拔4000多米、杳无人烟的祁连山上,项目组全体成员,就是这样“辛苦并快乐着”地工作和生活,在快速推进着天然气水合物勘查项目。

  2009年6月12日,钻探中发现了一个存在异常现象的岩心,通过科研人员的观察和取样检测,大家断定,这有可能是“可燃冰”!于是,祝有海带着岩心星夜兼程奔赴几千公里以外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那里有更为精密的检测仪器。

  当确认消息传回祁连山大本营时,项目组沸腾了!人们眼含泪水奔走相告,因为,他们明白这对我国乃至世界的意义:这是我国冻土区首次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也是世界中低纬度高山冻土区首次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埃正如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所说:“可以同发现大庆油田的意义相媲美。”

  项目组其他工作任务也超前完成了:初步总结了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基本特征,初步分析了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成因及来源,初步估算了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区内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初步形成了一套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方法,初步研制了一套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钻探技术及设备,初步形成了一套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取样、保存、运输、分析测试的技术装备。这一切,为我国今后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生产提供了试验基地。

   临时党支部将在更大范围发光发热

  “可燃冰”野外临时党支部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总要求,做到了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两手抓、双促进。这种成功做法引起了业内的重视。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侯海生表示,这种模式值得总结,提炼

  “可燃冰”野外临时党支部的成功经验引起了上级党委的高度重视。2010年8月底,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党委、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机关党委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党委三家单位,就“可燃冰”野外临时党支部工作进行了调研。

  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侯海生说:“这种多单位联合进行地质科研工作的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了新的组织特点。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这种靠项目合同形成的组织形式,如果各合作单位在党的工作上没有配合,也就谈不上为了一个中心任务来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形成新的凝聚力、新的团体、新的集体。‘可燃冰’项目临时党支部最了不起的,就是把特殊的经济法律关系聚集在一起的十多家合作单位团结到坚强的党组织周围,形成新的凝聚力,走出了党建的新路子,这在新的经济法律制度下,具有创造性。”

  记者了解到,作为“可燃冰”野外临时党支部的直接上级组织,矿产资源研究所海洋与非金属研究室党支部在向资源所党委汇报野外临时党支部工作时,建议将这种野外党建工作方法制度化,得到了资源所党委的肯定。下一步,资源所党委将把天然气水合物项目组野外临时党支部的经验在全所推广。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机关党委针对野外地质工作项目多、时间长、环境差等特点,也正在研究进一步推广项目野外临时党组织的建设经验,力求实现地质工作做到哪儿,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儿,更好地保障和促进地质调查与地质科研工作的开展。

  2010年年底是项目结束的日子。那时,项目组的各个成员单位将会继续开展其他项目,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品质,将会在更多的野外项目中发光发热。

  事实也正是如此。祁连山项目组临时党支部的先进事迹已经在合作单位中引起反响,青海煤炭地质105勘探队专门组织职工学习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张永勤的事迹,并特地送去感谢信。感谢信中写道:“张永勤的精神鼓舞着我队参与项目的每位职工,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我们圆满完成钻探工程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号召全体职工向张永勤同志学习。”

  向这个尽职尽责的党支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