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学生足球:18’宋朝时期之山谷道人黄庭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07:16

18’宋朝时期之山谷道人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庭坚笃信佛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因此其父黄庶非常喜爱。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嘉佑三年(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由于家境不太富裕,黄庭坚才十五岁,遂跟着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嘉佑六年,他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认识诗人孙觉(字莘老)。孙觉推崇杜甫,认为杜甫的《北征》诗胜过韩愈的《南山》诗。而另一诗人王平甫却认为《南山》诗比《北征》诗好,两人反复争论,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值庭坚在座,两位老人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若论工巧,《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 、《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范温《潜溪诗眼》)当时庭坚仅十七岁,而他一席之言,使两位前辈心服口服,结束一场争论。从此,孙觉非常赞美这位聪颖少年,后来就把自已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他。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再次参加省试。诗题是《野无遗贤》,主考李洵看到他试卷中的“渭水空藏月,传岩深锁烟”,不禁拍案叫好。说黄庭坚“不特此诗文理冠场,他日有诗名满天下。”就此中了第一名。第二年春天,再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曾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知县。元祐初,召为校书郎、主持编写《神宗实录》,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被新党指为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移戎州。

徽宗即位后,任领太平州事,九日即被罢免,后流放至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

熙宁五年(1072年),诏举四京学官,庭坚考得优等,被任为北京(今河北省大名县)国子监教授。当时留守北京的大老文彦博很器重他的才学,在他任满之后,又留他再任,一直在北京度过了七年。七年中,他致力于诗歌创作,在艺术技巧上有较大的提高。元丰元年(1078年)庭坚作了二首古风,投书给当时任徐州的太守苏轼,以表示仰慕之意。苏轼读其诗,认为“超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为造物者游,非今世所有也。”由是诗名大震,两位大诗人也从此结下至死不逾的友谊。

庭坚好饮茶,以茶代酒二十年,多次规劝外甥洪驹父戒酒,庭坚四十岁时曾写《文愿文》:“今日对佛发大誓﹐愿从今日尽未来也﹐不复淫欲﹑饮酒﹑食肉。设复为之﹐当堕地狱﹐为一切众生代受头苦。”富弼称其为“分宁一茶客”。洪州双井茶即因黄之推广而闻名。

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名尤盛,与苏轼并称苏黄,朱弁《曲洧旧闻》:“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为江西诗派之祖。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

在诗歌上主张沿袭古人章句以创新意义,其手法多侧重在 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等形式,影响后世深远[4],形成宋代最大的诗歌主流-江西诗派,并被奉为祖师。
    庭坚书法亦能树格,擅行书、草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砥柱铭》在2010年保利春拍卖会上以总成交价4.368亿元人民币创造了新的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