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emba招生简章:减字木兰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0:06
百科名片
减字木兰花又名【木兰花、玉楼春、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
目录
简介
格律
典范词作
经典词作《减字木兰花》 作者:朱敦儒
《减字木兰花》 作者:李清照
减字木兰花 作者:淮上女
简介
格律
典范词作
经典词作《减字木兰花》 作者:朱敦儒
《减字木兰花》 作者:李清照
减字木兰花 作者:淮上女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1]
编辑本段格律
格律对照词:苏轼《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中平中仄(韵),
空床响琢,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花上春禽冰上雹。
中仄平平(韵),
醉梦尊前,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惊起湖风入坐寒。
中平中仄(韵),
转关濩索,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春水流弦霜入拨。
中仄平平(韵),
月堕更阑,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更请宫高奏独弹。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粗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1]?
编辑本段典范词作
1.【宋】张先《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
2.【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
3.【宋】苏轼《减字木兰花·维熊佳梦》
4.【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5.【宋】王安国《减字木兰花·春》
6.【宋】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7.【宋】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
8.【宋】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9.【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10.【宋】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11.【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新月》
12.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3.【南宋】 向子諲 《减字木兰花》
14.【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编辑本段经典词作
《减字木兰花》 作者:朱敦儒
刘郎已老1,不管桃花依旧笑2。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3。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4。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5。
注释: 1.刘郎: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郎州至京城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又,《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后常代指一般男子。
2."不管"句: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重院:深院。谢家:泛指秦楼歌馆。
4."多似"句: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国破"句: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鉴赏:宋人作诗有多用故实、点化成句的风气,在词的创作中亦有所体现,此词短短四十多字中有四处化用了唐人诗句,且浑然天成。首句连用二典,自言年事已高,桃李春风、儿女情长都已与己无干,表达的是"人老万事休"的沧桑之感。后言自己身边无人识弄管弦,想要听一听琵琶便得去寻访歌妓。下片写琵琶曲终勾起词人满腹愁思,以致如浔阳江上的江州司马一般泪湿衣襟了。那到底是何种愁绪让词人感触如此之深呢?末句即将原因和盘托出,原来是国破之痛、山河零落之悲!"落照红"三字,即是夕阳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隐喻宋季国运的衰微气象。《减字木兰花》 作者: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释: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梅花。 泪染:眼泪濡湿,这里指露水浸染之意。
彤霞:红色彩霞。这里指梅花之色彩。
簪:名词作动词,即插于发中。
徒:只。
比并:放在一起比较。
赏析:此词,当是李清照年轻时所作,表现女主人对春花的喜爱,对容貌美及爱情的追求。远用心理描写、拟人等手法。语言活泼、清新。减字木兰花 作者:淮上女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鉴赏:这是一首遭掳掠的女子题于客舍上的词。它表现了南宋末年遭金人掳掠的女子那种欲哭无泪的悲愤心情。 南宋宁宗嘉定末,金遣四都尉南犯,掳大批淮上良家女北归。有女题此词于泗州(治所在临淮,今江苏泗洪东南,盱眙对岸,原城池已没入洪泽湖)。
词的上片,写她被掳北去,不得不离别故乡山河时的沉痛心情,远望淮山高耸,绵延千里;淮水浩渺,烟霭迷芒。“云峰”、“烟波”,既写山高水阔,又写出春天雨多云多的景象,再加上作者心伤情苦,泪眼朦胧,因此山河呈现出一片迷茫的景象。“云峰”前冠以“千里”,“烟波”前冠以“万顷”,写出了祖国的河山壮丽,暗示作者对它的深情。
但如今却满目疮痍,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掳北去,不能安居故土,这万千愁恨怎能不一齐迸发!“千里恨”、“万顷愁”极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深仇大恨。同时,她移情于物,移情于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满了愁恨,因为它们是这场患难的最好见证。千里,从纵的角度形容愁恨;万顷,从横的方面予以夸张,这样的表现手法就将愁绪这种无形的情感有形化了。具体化了,它与以往的某些表现手法有所差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胡楚:“若将此恨同芳草,犹恐青青有尽时。”(《寄人》)他们着重表现的是愁恨之无穷。应该说这些写愁之作都各自有其艺术的独创性。但这个淮上良家女的这两句词却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泰山压顶、窒息心胸之感。
上片,取眼前景,喻胸中情,随意贴切,不假雕饰。一、三两句摹山范水较为一般,二、四两句倾注作者沸腾的感情,使山河为之变色,极具感人力量。
过片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作者眷恋山河的进一步具体描写:“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她离开家乡越来越远,眷恋的感情也越来越重。她一步一回头地看着自己的家乡,直至山水完全遮断了她的视线。天涯沦落,何时能回到故乡的怀抱?这一切使她感到茫然。这一去,也许是永无归日了,这怎不令她回首东望,直至“遮断”为止呢?“东望眼”三字,真实地写出了被掳者逼迫而不得已,朝西北方向行进而不断回望故乡的情景,极形象地表现了她不忍离去的痛苦。
面对着这一切,“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这恨,是指对金人南犯之恨,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无耻南逃之恨;这愁,是为乡土遭受蹂躏而愁,为被掳后的屈辱生活和颠沛流离而愁。旧恨加新愁,让一个弱女子如何经受得了!末句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形象。“有泪无言”,是她的一腔悲愤无处、也无人可以倾诉,只有和着泪水忍声吞下这时代加给她的深重灾难,这实际上也是对南宋投降派君臣的一种无声的谴责。下片着重通过人物细节的描写:“东望眼”、“有泪无言”来表现被掳女子的深沉悲愤,极富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简介及格律资料来源  
http://longyusheng.org/cipai/cipai70.html
扩展阅读:
1http://ettc.sysu.edu.cn/tangsong/zt/zhudunru/zhudunru7.htm###
开放分类:
文学,诗词,艺术,词牌,词牌名
我来完善 “减字木兰花”相关词条:
贺新郎沁园春如梦令西江月木兰花满江红清平乐采桑子蝶恋花渔家傲菩萨蛮十六字令忆秦娥
贺新郎沁园春如梦令西江月木兰花满江红清平乐采桑子蝶恋花渔家傲菩萨蛮十六字令忆秦娥念奴娇水调歌头卜算子临江仙浣溪沙忆江南风入松秦楼月望江南忆仙姿大江东去酹江月踏歌词抛球乐鹊桥仙苏幕遮唐多令调笑令扬州慢声声慢水龙吟瑞龙吟南歌子更漏子天仙子柳枝词洞仙歌子夜歌双双燕昼夜乐玉楼春摸鱼儿点绛唇相见欢踏莎行鹧鸪天江城子江神子青玉案横塘路卖花声定风波一剪梅鹊踏枝小重山一斛珠南乡子太常引贺圣朝山花子桃源忆故人画堂春阮郎归醉桃源宴桃源诉衷情谒金门生查子长相思相思令乌夜啼上西楼捣练子捣练子令六州歌头迈陂塘雨霖铃石州慢翠楼吟桂枝香八声甘州满庭芳蓦山溪御街行何满子离亭燕谢池春锦缠道河传摊破浣溪沙忆王孙凤凰台上忆吹箫霓裳中序第一骤雨打新荷瑶台聚八仙瑶台第一层望远行孤雁儿记承天寺夜游青玉案·元夕元夕少年游念奴娇·赤壁怀古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