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的踩踏事故:试图控制局势的《二月提纲》(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2:05:37

试图控制局势的《二月提纲》(2)

作者:  出版社:未知  和讯读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在北京的“左派”人物中,跳得最欢要数关锋和戚本禹。关锋出身贫穷,少年投身革命,14岁便入了党,19岁任县委书记,解放后担任过山东政治学校校长、第四中级党校副校长,1956年调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1958年《红旗》杂志创刊后,出任《红旗》杂志编委。关锋除了写理论文章外,还喜欢写杂文,且文笔尖锐,颇为引人注目,他曾用“庆云”、“何明”等笔名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杂文。1962年,有人将他的杂文送到毛泽东那里,说是反毛泽东思想的。毛泽东看了后说:这点杂文有什么了不起,何明的文章我早看过,还不错。此话一出,反使关锋名气大增。

    姚文元的文章发表后,关锋也未曾看出其中的奥妙。《文汇报》驻北京的记者为了寻求北京的“左派”理论家的支持,特意找到了关锋,请其谈看法,结果他从学术的角度讲了一通。这也难怪,姚文元的文章对中央一线领导人都加以封锁,关锋自然对其背景无从知晓。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找几位理论家谈话,关锋也名列其中。因毛泽东在谈话中对姚文元和戚本禹的文章都作了肯定,也使关锋明白了毛泽东对《海瑞罢官》的态度。于是,他紧紧跟上,成为“左派”理论家中的一员干将。

    戚本禹在“左派”理论家中属于年轻者。此人1931年出生于上海,建国后在中央团校学习时,被选调到中央办公厅给田家英当助手,后在中央办公厅信访办公室当了一名科长。1961年中共中央提倡调查研究,时在长辛店机车车辆厂的戚本禹写了一篇关于调查研究“成灾”的信给田家英,田又将之转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对此很重视,写了批语转发给全党,戚本禹也由此扬名。1963年8月,戚本禹写了《评李秀成自述》一文,断定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李秀成是叛徒,将其骂了个一无是处,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反对。不料此文被毛泽东看到,得到肯定。1965年12月,他又写了《为革命而研究历史》一文,对翦伯赞大加讨伐,从而成为“左派”理论家中的重要人物。

    1966年1月13日到17日,关锋和戚本禹写成几篇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送给中宣部,其中两篇文章是关于“要害是罢官”的,并且上纲上线很高,“要害”讲得很明显。戚本禹在文章中说:吴晗1959年6月写的《海瑞骂皇帝》,“实质上是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向党进攻锤鼓助威”,是“右倾机会主义者”向党进攻的“开场锣鼓”;而他1961年1月写的《海瑞罢官》,则是“为一小撮被人民‘罢’了‘官’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鸣冤叫屈,它的真正主题是号召被人民‘罢官’而去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东山再起”。文章中还说,吴晗用“兵部尚书”的历史人物来影射,并特地注明,“兵部尚书”就是“国防部长”,就只差没点彭德怀的名字了。

    关和戚的文章,本是中宣部的约稿,现在文章写成这个样子,已大大超出了中宣部将《海瑞罢官》限定在学术讨论范围的设想,发与不发,只能由部领导拍板决定。恰巧这时负责此事的周扬因发现得了肺癌而要住院动手术,他负责的工作由另一副部长许立群接管。有关人员请示许立群如何处置。许说,这样大的政治问题他也作不了主,彭德怀现在还是西南三线的副总指挥(按:1965年11月,庐山会议后被免职的彭德怀被任命为此职)哩,能不能这样明显地在报纸上公开批判?于是他让中宣部有关部门将关锋与戚本禹的文章作出摘要,上报“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可是,此时“文化革命五人小组”虽有这么个组织,并无具体的办事机构,对于中宣部上报的这个材料没有及时作出答复,后来这件事还被指责为“扣压‘左派’稿件”。

    与受到中宣部冷落相反的是,江青对关锋等人极力拉拢。1月下旬,通过张春桥安排,江青在上海接见关锋,向他交底说:“批判《海瑞罢官》不单是学术问题,而是反击彭德怀的翻案”,“姚文元的文章,北京不转载,不发行,是黑线专政的一例”。这样一来,关锋等人有了尚方宝剑,更是有恃无恐。

    由于关锋等人乱扣帽子,乱舞棍子,为许多人所不齿。1966年1月初,许立群等人将关锋(署名为何明)1962年写的一篇杂文《从陈贾说起》找了出来,上送“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为了论证“何明”就是关锋,有关人员还找到了关锋用真名于1957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杂文集《边鼓集》。因为收进这本集子里的文章,有些在发表时用的就是“何明”的笔名。许立群等人认为,关锋也讲过道德继承性问题,当年也高明不到哪里去,现在整别人不要太过分了。这件事后来被指责为“整‘左派’材料”。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