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护甲片:城市,要为历史做加法(金台论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29:52
张 贺
《 人民日报 》( 2011年06月24日   18 版)
香港观塘需要拆迁重建,一棵40岁树龄的细叶榕挡住去路,结果市区重建局耗资逾百万港元,动用逾百工人历时6小时,成功将这棵加上泥等同一架波音747飞机重量,重达300吨的大树迁到一街之隔的公园。尽管不是古树,但它形态很美,居民对它很有感情,所以决定保留。而几乎同时,古都南京为建地铁而砍掉了大批民国初年栽种的古树,引发市民不满。
对照之下,不能不感慨两个城市的主政者在城市发展理念上的巨大差距。香港巨资移树所体现出的对民意的尊重、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珍惜,正是今天处于城市化加速进程中的内地亟待补上的短板。我们应该认识到:城市绝不仅仅是各种现代化设施的集合体,更是人的命运共同体;城市绝不仅仅是冰冷的建筑的舞台,更是我们生活和情感的维系;城市绝不只拥有光鲜的现在,更应拥有深沉的过去和多样的未来。
但可惜,这样的理念在唯GDP论依然盛行的当下似乎并未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与树相比,那些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古建文物的命运就更不幸了。北宋的粮仓、唐代的城墙、名人的故居被拆毁的新闻层出不穷。许多千年古建逃过了战火兵燹,抗住了地震洪水,躲过了政治运动,最终却在旧城改造时倒在了推土机的轰鸣之下。许多中国城市因此成了没有过去、没有故事、没有文化的城市。2009年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有数万处登记在册的文物消失,而罪魁祸首就是城市的更新扩张。
在大拆古建的同时,许多城市却热衷于建造仿古建筑。更荒唐的是,连西门庆、孙悟空、牛郎织女等虚构的角色也成为地方政府争夺的文化资源。究其根源,这一拆一建所产生的GDP会使统计数字更加漂亮。至于失去了什么,一些急功近利的主政者是不会过多考虑的。
但是,即便站在最功利的角度,保护文物古建从长远看也是一笔收益巨大的投资。国外的巴黎、京都、伦敦不必细说,单是国内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徽州、江南周庄等均因完好地保存了历史文脉而使城市升值,赢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今天中国城市建设趋同,“千城一面、缺乏个性”为大众所诟病的时候,哪座城市能够彰显丰富的历史遗存、多样的文化风俗则必然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的中国最佳城市绝不会是那些只有摩天大楼,只会制造和生产汽车、电脑的纯工业城市,未来属于独具文化个性的城市。
历史与文化是避免城市发展陷入“底特律化”的关键。美国底特律采用的是以大企业为龙头、通过大规模地修建办公楼、体育场馆、交通设施等来刺激增长的战略。这种大工业和基础设施先行的模式,违反了城市多元化的本性,使底特律依赖单一的汽车业,最终成为美国汽车业衰落的直接受害者。产业衰落、人口流失使底特律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汽车城变成了“失败的城市”的标本。而纽约、波士顿等城市却因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发达的文化产业而成为“凯旋的城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足以为中国城市之诫。历史与文化的价值已经不仅仅体现在所谓虚的一面,更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城市,应该有一种为历史做加法的眼光与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