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电影地下影带图解:食品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28:02
  蔡建华,侯晓.   食品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N]. 大河健康报,2011-06-24(14-15).

  阅读提示

  一则《中国人的一天》的恶搞段子,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夸张得耸人听闻:“早起,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剥一个苏丹红咸鸭蛋,冲一杯三聚氰胺牛奶;中午,吃块瘦肉精猪肉,炒盘含农药的韭菜;晚上,吃一碗石蜡翻新的陈米饭;睡觉前,泡一壶含香精的茶叶……”

  近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热点话题,因为台湾的塑化剂,因为大陆的瘦肉精,还因为6月20日正式生效的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不理解,食品添加剂一再出事儿,为什么还允许添加到食物中呢?在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正式实施当天,本报记者专访了河南省卫生监督局局长张伟平。张伟平局长说:“多年来,公众一直在误解食品添加剂,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瘦肉精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都是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国家是禁止它们添加到食物中的。食品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添加,可起到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儿,保鲜、防腐的作用,只会帮忙,不会添乱,更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可以说,食品添加剂是锦上添花的事儿,消费者要有正确的认识。”

  ●先弄清两个概念:

  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

  要给食品添加剂正名,必须先搞清两个概念,即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

  有些人,把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混为一谈,统统称为添加剂。这是基本概念的错误。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是截然不同的两类物质,非食用物质是食品中禁止使用的物质,一旦用到食品中,就可称之为“非法添加物”。非食用物质涉及面很广,有相当不确定性和未知风险,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瘦肉精都是非食用物质,但很多人把它们搞混了,认为它们就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有着明确的定义,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是按照标准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能够起到改善食品品质或者改变口感等方面作用。

  食品工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来说,食品添加剂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防腐剂,如果没有防腐剂,食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腐败变质,加入防腐剂后,保质期延长了,让我们得到了安全的、丰富的食物。

  所以,大家平时所说的添加剂问题,其实说的是非食用物质,把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都归罪为食品添加剂,其实是冤枉了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特点:

  安全和需要

  安全和需要,是食品添加剂的特点。

  国家颁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并不是要求所有食品必须加入添加剂,而是对需要加添加剂的,必须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里面明确规定了哪些食品可以使用添加剂,加什么添加剂,加多少等。

  张伟平局长是这样看待食品添加剂的:能不加最好不加,能少加就少加。真正需要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儿了,需要用它防腐、保鲜了,应该毫不犹豫地加。

  张局长坦言,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的食品添加剂,有化学合成的,也有从天然食物中提取的,都是其他国家经过很长时间的使用,我们国家才将它列入标准的。只有极个别的食品添加剂,是我国独有的,比如做豆腐时用的卤水或石膏、做豆腐乳使用的红曲红,这些食品添加剂,在我国有着漫长的使用历史,非常安全。

  也就是说,我国刚颁布实施的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历经多年检验过的,只要按量使用,绝对安全。

 

  没有食品添加剂

  食物不会如此丰富多彩

  再说说为什么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我们的食物就不会如此丰富多彩,就得回到解放前。解放前是什么样?嘴馋的人,想吃武汉鸭脖、北京烤鸭、德州扒鸡,想都别想,让人捎回来也臭了。想吃,除非你到当地去。

  那时候,想吃南方水果,不可能,运到河南都烂了。所以,当时的人们只能吃当地的时令水果,时令季节一过,想吃到反季节水果,只有吃罐头。那时候的罐头口感很差的,无论吃啥水果罐头,都跟嚼面疙瘩一样,没一点水果味儿,存放时间也短,原因就是缺少防腐、保鲜的食品添加剂。

  现在,去超市转一圈,只要有钱,全世界的特产都能抱回家,而且打开一尝,还都像原产地的那个味儿。食物如此丰富,味道如此之好,功劳应归功于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发展的时代,在食品中使用添加剂很有必要,主要是因为食品添加剂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保证食品的安全,让食品经过长时间的存储不变质、不腐败。正因为有了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才有了食品贸易的大发展,促进了食品加工业快速前进。二是为满足食品加工工艺的需要,比如蒸馒头时要用碱面,不用,蒸出的馒头就会发酸。当然,碱面用多了,馒头会发黄,这是使用量的问题。三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食品消费者中的特殊人群,如糖尿病人,饮食过程中需要少糖,但又需要满足对甜味的需要,在食物中加些不是糖的甜味剂,既满足了口感,又不影响病情,可谓一举两得。

  正是有了食品添加剂,我们生活中的食物才如此丰富多彩。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食品添加剂,比如家里做饭用的盐、味精,都属于食品添加剂的大范畴。

  不是食品添加剂一超标,就一定会出事儿

  食品添加剂列表中,有最大使用量的标示,如果检测出食品添加剂的含量略高于最高限值,是不是一定会出事儿呢?不会。

  专家在制定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时,是给出了足够的安全空间的。比如某种食品添加剂,在做安全试验时,取一个试验量,经过长时间研究,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群,不管种族和年龄,一辈子吃含有如此量的食物,吃再多,也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然后专家就依据这样一个安全量,往下浮动后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也就是说,最大使用量到引起真正健康损害的量,有一大段距离,而且这个距离很大。所以,即使平时检测出某种食物中食品添加剂略有超标,也不会出事儿,不会出现安全性事件。

  食品添加剂叠加作用不用怕

  前几天,张伟平局长看到一篇报道,报道称人一天要吃近百种食品添加剂,他认为这篇报道不真实,至少是篇不负责任的报道。人的一天,吃几种或十几种食品添加剂是有可能的,近百种的食品添加剂,除非你专拣食品添加剂吃,否则是完不成任务的。

  吃一种食品添加剂没事儿,如果一天接触几种甚至十几种添加剂,会不会有事儿呢?这点大家尽可放心,在制定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时,专家们就充分考虑到了叠加因素,可以说,每天的正常饮食接触到的食品添加剂,根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目前,无论国际国内,还没有发现一例由于食品添加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平时,我们耳熟能详的导致健康损害的问题,根本不是由添加剂引起的,祸首是非法添加物。当然,滥用和误用食品添加剂另说,比如卤水点豆腐,没问题,但你偏偏要喝卤水,喝出事儿不能怨卤水,只能怨你的方法不对。

  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有添加范围

  食品添加剂除了有使用量外,还有使用范围,有的适合所有食物,有的只限在个别食物中使用。比如有一种着色剂叫“桑葚红”,只限果味儿饮料使用,如果是运动饮料和奶制品饮料使用了“桑葚红”,同样是违规的。又比如一种名为“蔗糖素”的甜味剂,在杂粮食品中,只限于微波爆米花食品使用,如果用在其他杂粮食品中,也不符合要求。

  为了增加食品的安全性,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专门规定,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以及饮用天然矿泉水等27类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用香精香料。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都有检测方法

  有媒体报道称,我国“食品添加剂六成无法检测”,这种说法不准确。目前,我国现有的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

  对食品中添加剂的检测,我国做法与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相同,对于规定了具体使用限量和范围的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对于来自天然植物、按生产工艺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天然色素、增稠剂等,食品中本身就可能存在,没有必要区别添加或天然存在的情况,按照国际惯例,通常不进行检测。

  对生产加工流程进行监管,治标又治本

  食品添加剂有检测方法可循,对于成千上万的非食用物质,多数情况下,专家们也是无计可施,这是不是说,食品的监管难度大,或者说食品安全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呢?

  无法检测,不代表无法监管。食品安全,靠的是过程管理,尤其对非食用物质,有几千、几万种化学物质,我们不能只用产品终端检验的办法加强监管,更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监管。

  张伟平局长说,过程监管就是对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打击力度。加大打击力度,不能依据检测方法,因为有相当多的东西靠检验是非常难以定性的,比如甲醛,甲醛添加到食品中肯定属于非法添加物,但是有相当多的食品,本身就含有微量甲醛,检验方法没办法分清楚是哪个环节来的甲醛,怎么办?所以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监督,如果到工厂车间,发现存放着甲醛,但整个正常工艺流程中却不需要,此时监管人员就要提高警惕了,查查产品中有没有甲醛,如果有,很可能是人为故意添加。

  需求大,好的不够,坏的来凑

  张伟平局长最后说,食品安全屡亮红灯的深层次原因,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我国本来就是食品生产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吃得饱”提高到了“吃得好”,对好的食品的需求出现了快速增长,但供应能力则相对滞后,怎么办?好的不够,坏的来凑,客观上给不良分子提供了造假空间。

  从历史上看,美国等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比如曾经往牛奶里掺水,往咖啡里加炭。即使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的现在,美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严重。6月7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的研究报告称,美国每年约有5000万人,因为进食了被污染的食品而染病,这相当于每6个美国人中约有1人受被污染食品之害。研究报告还称,沙门氏菌是造成美国食品污染的元凶,在过去15年里,因沙门氏菌而造成的食品污染事件上升了10%。

  由此可以看出,困扰食品安全问题的并非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和食品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