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坟墓峻工讲话:变得幸福:愉快的活动胜过提高生活环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5:39:00

与幸福维持理论相同的是,变得幸福并保持着这份幸福是我们日常活动的一切宗旨。研究表明,让我们幸福的所有来源中,遗传的贡献率有50%,生活环境占了10%,而我们每天的活动则占据了40%。但是,这个理论的证据何在?

这一理论曾经预期,参与新的活动应该能够比改善我们的环境得到更多的幸福。这是由Sheldon和 Lyubomirsky (2006)在三项相关研究中所证实的。

新活动对新环境

在一所大学校园内,我们张贴了两张不同的海报来征集被试。一张征集那些生活环境最近刚有所改善的被试,另一张则征集那些刚参加某一新的活动的被试。

这项研究通过享乐适应(见幸福维持函数)和变化两个指标,检测了这种改变能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影响。为了使比较更加公平,两组人都还没有适应他们的新环境或者新活动,并且研究还提供变化——这两种因素在幸福维持中都很重要。

研究结果显示,最近刚参加了新活动的被试比环境被改善了的被试感到更加幸福。这就提供了初步的证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再收集的证据(纵向研究)将更有说服力。因此,Sheldon and Lyubomirsky (2006)开展了他们的第二个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他们通过相同的方式招募被试,但这次在三个时间点测量他们的幸福程度。结果得出,改善环境能够增加幸福程度,而参加新活动所带来的幸福增幅更加持久,这又一次支持了该理论。最终,第三项研究沿袭相同的思路,发现了相似的结果。

随机的力量

这些研究中一个共存的问题,就是两组被试都是自选出来的。这在解释结果时就产生了问题。例如,也许参加新活动的这类人正巧很容易保持长时间的幸福。如果真是那样,结果就不能真的显示新活动比新环境更具有让人幸福的能力。

这也就是心理学家要采用随机分组法来进行实验的原因所在。一旦人们被随机分到实验组里面,关于自我选择的反对意见也就不复存在了。

Sheldon 和Lyubomirsky正在进行一项随机分配的研究,不久也将被发表(Sheldon & Lyubomirsky, 2007)。该研究的早期迹象表明,结果支持他们以往的研究,很好的论证了他们的理论。所以,他们前期的结果应该不是自我选择下的结果。

活动取胜

这些研究强调,新的、愉快的活动比我们环境的改善,更能让我们幸福。事实上,活动可能有四倍多的力量能够让我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