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享人生全本:红楼梦醒黄叶村:曹雪芹家串门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36:09

红楼梦醒黄叶村:曹雪芹家串门记

(2011-02-23 14:30:54)转载 标签:

共乐壶天

北京香山

曹雪芹纪念馆

黄叶村

李明新

摄影

旅游

分类: 京城内外

  离香山‘食居’不远之处,便是北京植物园,园内的正白旗39号院,就是‘曹雪芹纪念馆’。那里的馆员们常来‘食居’小聚,带来的食客不乏文人墨客,儒商政要们,小店里的人对他们都很熟悉,还摆放了数册李明新和樊志斌编著的‘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无意间翻了翻,惊喜是介绍鲜知而详尽的好书!一打探,二位编著都是有名的‘曹学家’。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对‘红学’了解甚少,于是,对那个 “曹家小院”有了去拜拍,去循迹曹雪芹的欲望,多谢李馆长的热情和关照,提供方便,打开了院子里那几间平日紧锁的小屋。在这里摄影的过程,其实就是能让人长点儿学问的机会,拍有所学。

    设备::NikonD3s,广角24f1.4G/微距60f2.8G/长焦200f2.8G/

 P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P2‘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P3‘试看春残花渐落,一朝春尽红颜老。’

 

 P4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曹雪芹纪念馆所在地,原为清代旗营。1971年,传说中曹雪芹的好友赠送给他的一副对联,在正白旗39号老屋的西墙壁上,被当时居住在这所房子里的北京二十七中退休语文老师,满人舒成勋偶然发现,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对曹雪芹西山生活著书情况的关注。

    西山街柳庭花,柴扉薄烟,不同于城内的另外一种生活环境,曹雪芹在这里创作《红楼梦》,“无才补天”是他的惭恨,但才高八斗,孤傲自赏的他,难以忍受世俗的纷扰,还是带着累累的精神伤痛,回到了香山脚下,继续磨砺他的作品。

    黄叶村,门前古槐成荫,烟柳河墙,难得宁静。遁身于槐荫浓密处。当初曹雪芹在乾隆初年来到香山正白旗,正是在这样闲适的环境里,过着每月四两银,每季一石米的生活。在这里安心著书,纵酒长歌。
 

 P5‘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西山一带一直流传着众多关于曹雪芹的故事。1922年胡适发现了敦诚所著《四松堂集》,其中《赠曹雪芹》一诗中有:“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的诗句。由此知道,曹雪芹住在一个可以望见西山晚霞的地方。

    1963年3月17日,吴恩裕到香山采访正黄旗老人张永海,了解有关曹雪芹的传说。同年4月18日,《北京日报》发表了由张永海口述,张家鼎整理的《曹雪芹在香山的传说》一文。在香山传说中,曹雪芹先居健锐营正白旗,后迁往健锐营镶黄旗营。他在正白旗的居所,“位于四王府之西、地藏沟左边靠近河滩的地方,至今门外还有一棵大槐树,后面是正白旗的档房”,这与曹雪芹纪念馆所处的外围环境,基本相符。
 

 P6‘秋花惨淡秋草黄,已觉秋窗秋不尽。’

   

 P7‘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P8‘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P9‘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黄叶村并不是原来这个地方的本名,是一种指代,理想中的一个名字。但是黄叶村所指的村子,雪芹著书黄叶村,是事实。黄叶村在西山脚下,正白旗所在地,也是事实。这一带人们大都承认是曹雪芹晚年著书的地方。

    因为曹的朋友张宜泉,有‘庐结西山别样幽’的句子,朋友敦诚赠曹雪芹诗中,也有‘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的句子,鼓励他一定要把“红楼梦”写出来,可证曹雪芹晚年生活在西山是没错的。

    从曹雪芹朋友诗文的描述中,可知曹雪芹晚年生活在一个山明水秀,鸟语花香,黄叶铺地的’黄叶村’。具体是在什么地方,就有不同的说法了。该是出于对曹雪芹的景仰,对“红楼梦”的热爱,在这个环境里建立了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

 P10‘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曹雪芹书箱的发现,是确定题壁诗作者的重要根据,而题壁诗作者身份的确定,使正白旗村三十九号最终可以被确定为曹雪芹的故居。
 

 P11‘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P12‘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P13‘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P14‘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P15

    1971年4月4日,正白旗39号房主在西屋的西壁外墙皮内发现题壁诗文墨迹,一些红学家认为与曹雪芹有关,是为曹雪芹故居。1983年4月22日,建立了曹雪芹纪念馆。

 P16

   纪念馆是一组低矮院墙环绕的长方形院落,前后两排共18间房舍,仿清代建筑。

    前排展室陈列有清代旗人的生活环境,曹雪芹在西山生活创作环境的模型,200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及有关文章,书籍,其中包括发现题壁诗的残墙。

    后排6间展室内容为曹雪芹的生平家世,《红楼梦》的影响两部分。陈列的展品中有再现曹雪芹时代民风民俗的八仙桌,躺柜墩箱,青花瓷器,以及《红楼梦》中提到的一些民俗器物如满族萨满教的全套祭器,银锁,手炉,拂尘等。

 

 P17 曹雪芹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P18‘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P19‘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整个欧洲。直到今天,我们对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知之甚少,比如都知道他曾在香山地区居住,但是具体到他住在哪里,做过什么,跟什么人交往等,就不甚清晰了。

  P20 早期的红楼梦抄本上,不少地方被人用红笔批过,笼统的称为“脂批”。

 

 P21

 

    曹雪芹曾祖父曹玺好读书擅射,曾随征山西,立有军功,后担任顺治皇帝内廷二等侍卫,管銮仪卫。其妻孙氏,曾为幼年玄烨的保姆,故康熙同曹家的关系很好。

    童年时,曹寅又陪康熙读书,两人产生了真诚的友谊。最后,曹寅到江宁,康熙把他派到那去当织造。所监管的是专门给皇宫里面制造的丝织品,曹寅在江南是替康熙汇报江南每年粮食的价格,还有官僚吏治的状况。他可以给皇上密折奏,就是不通过给皇帝上奏折的人,密折可以直接到皇帝手里。所以他们两个关系非同一般。
 

 P22 那三个红字,是康熙的御笔,可见当年曹家是官宦人家。

    1963年,举办了纪念曹雪芹活动,采风于西山寻找有关曹雪芹生活与离世的地方,虽然葬处没有找到,但是从民间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传唱,采风的结果发表在1963年《北京日报》的上。其中,从张永海老人口中,得知曹雪芹曾从友人处得到的一幅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

    “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流水野芹麻”,是曹雪芹住处的特征,1971年,舒姓人家偶然在墙壁上发现了题壁诗,其中有两句符合1963年采风时得到的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与传说中仅有三字之差,对仗更工整。同时发现舒家的环境与传说中曹雪芹的住处非常符合,引发了轰动。

 P23‘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步入曹雪芹故居的起居室,满眼的布置都透着一股浓浓的满族风情。汉族都是在房间外的灶台处生火或者直接往土炕内部添柴火。满族则是在炕的前方地面上有个下凹式的生火的地方。

 

 P24 这个,我开始没弄明白,请教了李村长,她告我那叫挂签,旗人所用的,是啥旗,挂啥颜色,这院是正白旗,所以是白色的挂签。

   满族人的日常生活,有很多独特讲究的习俗。满族人的家里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祖宗板子。实际上是一个木制的支架上安放的一个木箱,其内装有祭祀祖宗的物品。在木支架前部贴有挂签,挂签的颜色与自己所在旗的颜色一致。曹雪芹属正白旗,故在曹雪芹故居起居室西墙的祖宗板子上,贴的就是白色的纸质挂签。

   

 P25

    镇馆之宝,是那些题壁诗。如今,题壁墙依然完好的保存在曹雪芹故居中。斑驳的表层墙皮下,曹雪芹手书的若干诗句依然可以辨别。其中最有特点的是被写成菱形的一副对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才绝义世间多。
  曹雪芹还在结尾题语:真不错。
  其实这是他的朋友鄂比赠给他的对联,但是当时写的是“以礼相交天下有”,酒后的曹雪芹即兴将“有”字改成了“少”。这其中的辛酸与落魄不言自喻。
 

 P26‘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一直很好奇:当初是怎样断定如今的西山黄叶村就是曹雪芹著书的故居呢?听了纪念馆李馆长的解惑,终于明白:曹雪芹故居墙壁上的题壁诗是重要的判断根据,但整个考证过程却是繁琐漫长的。专家学者通过多年来的走访考据,才逐步确定了现在纪念馆的位置。
 

 P27 发现题壁诗的残墙...

 

 P28

    2003年,冯其庸等红学专家认为,黄叶村是曹雪芹住处之一,但是否就在39号院,大家持保留意见。李明新和樊志斌他们认为,曹雪芹黄叶村纪念馆,是唯一的一家既和曹雪芹有关又与《红楼梦》有关的纪念馆。

    植物园内正白旗村的附近,有清代遗留的“古墩”,有乾隆时期的“河墙”,这一地区有许多关于曹雪芹的民间传闻,舒家是旗人,所居之处是正白旗健锐营39号营房。39号院建于乾隆年间,乾隆年间兴建三山五园,39号院当属三山五园外的整齐排列的戍卫营房。

    现在全国有四家曹雪芹纪念馆,分别在辽阳,南京和北京,其中北京两家,39号院是不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地方,是不是曹雪芹晚年的居所至今尚无定论,但是曹雪芹生活在“黄叶村”是无可争议的。

 P29‘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P30‘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一组由低矮院墙环绕的长方形院落,前后两排18间,仿清代建筑。六个展室设序,著书西山,包衣世家,秦淮旧梦,燕市悲歌,红学研究,红楼文化,生活场景等等主题。可以去感受老先生的一本书,一场梦。

 P31 在竹影中端坐,握笔凝神的先生,亦真亦幻。驻足于曹公像前,历经二百年的沧桑,是什么让他: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后院,辟有一个雪芹茶室。

 P32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P33‘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P34‘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P35

 

 P36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P37‘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P38‘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P39

 

 P40‘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李明新,曹雪芹纪念馆执行馆长,中国红学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戏称自己是‘黄叶村村长’。樊志斌,曹雪芹纪念馆馆员,人大清史硕士、中国红学会会员,樊志斌多年从事曹雪芹研究和京西文史研究,对正白旗39号与曹雪芹的关系,有着自己的理解。 

   李馆长,戏称自己是‘黄叶村村长’,给曹雪芹家看门的。

    从1971年发现题壁诗开始,39号院是否故居的争议就不断出现。否方的主要理由有四:题壁诗有7首较为完整,还有一些散句,但是没有一首是曹雪芹的诗,这与曹雪芹博学多才不符;题壁诗书法水平不高;黄叶村当年是军营,曹雪芹不可能在军营写书;有可能是39号院的房主造假。

    李馆长对于上述四条也有驳斥:诗书大家很少在自己家写自己的作品,大家要谦虚不要自恋;曹雪芹的书法应当如何鉴定?他的书法应当由专家鉴定,并且伏案之作与题壁写字难度不同;黄叶村在曹雪芹友人的诗中多次提及,我们对曹雪芹的了解也仅限于《红楼梦》和友人诗,所以黄叶村是可靠的;从墨迹和房子的年代可看出房主没有作假,70年代房主没有造假的动机。

 

 

 

    樊志斌,曹雪芹纪念馆馆员,人大清史硕士,中国红学会会员,专于对曹雪芹在西山的历史,如数家珍。

 

    结庐西山,正是当时曹雪芹朋友写下的记录。那么现实发展黄叶村,是一件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时光荏苒,如今回首,倘若当年曹氏家族在江南没有被抄家;曹雪芹本人能够在官场上应付自如,屡被重用;抑或他归京后遍寻不到一处宁静的寓所,恐怕中国文学史将因《红楼梦》的缺席而失色许多。

    想到了电视剧“曹雪芹”片尾的那段歌词,‘梦到红楼’。全搜出来放在此文挺贴的:

    往事如水不停留,少年也白头;天地之间空悠悠,知音最难求;白茫茫大地上,还有谁在走;风吹的泪水落心头,不再流;难分难舍难开口,就像月亮的等候;漫天雪花飘在眉头,旧梦依稀人依旧;难分难舍难开口,转眼随风飘走;就让我绝尘而去,什么都不带走。

我的更多文章: 新年:追捉第一光 分享第一聚 皇道看雪:玉泉山路上的食居和石居 只有那金凤寺 香火咋那么旺 北京的“清明上河图”:畅观楼 西落坡寻源:马致远的西风古道和小桥流水 北京的“清明上河图”:延庆寺 香山食居:唐师曾 新说北京妙云寺 分享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