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中国举旗手:尉迟凤岗---陆军第七师第二十一旅少将副旅长兼四十一团团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36:13

尉迟凤岗将军名毓鸣,字凤岗。清光绪甲辰年(1904年)六月十九日,生于云南省新平县者竜乡者竜村,有弟兄十人,将军排行第五。将军聪慧,自幼好学,诚实勤奋,深得长辈喜爱。他七岁到昆明庶母后家住学,毕业于昆明求实中学(今昆十中)、青年时代的尉迟将军,好打抱不平。颇有燕赵义士风采。他痛恨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腐败无能。为探求人生道路,体察庶民疾苦,便到家乡人在昆明开的馆子里跑堂。这一时期。将军饱尝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下层社会人民所遭受的痛苦。为改变国弱民穷的现状,毅然投军入伍,走上了戎马生涯之路。他先到滇军干部学校学习,后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历任排、连、营、团、少将副旅长等职。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领土,将军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常高歌岳武穆《满江红》,以泄胸中怒火,有时哼着哼着竟怒目切齿,须发飞张。每与同事谈及国事,常抒发:“日寇视我中华无人,侵略野心令人难忍。深为国家军人,此仇不报,深感奇耻大辱。”之类的远大抱负,以自我鞭策,并相互勉励。每修书回家,必倾诉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及坚定的抗日信念:“效忠祖国,保卫民族,系军人之本,誓以日寇决于死战”。并鼓励亲属,为抗日救国出力。
  尉迟将军熟读兵书,足智多谋,遇事果断,英勇善战。他不仅善于用兵,且善于带兵。他为官清廉,赏罚分明,与士兵同甘共苦,常用自己的薪津接济困难的土兵,深得官兵拥戴。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寇全面侵略我国。八月,身为国民党陆军第七师第二十一旅少将副旅长兼四十一团团长的尉迟将军,立即请缨上阵,要求率部与日军决于死战,杀敌立功,以报效国家。将军得令后,即率部抵达河北涿州一线,增援华北战场正在浴血奋战的我抗日军队。当尉迟将军率部行经保定董村时,与大批日军突然遭遇,将军火速指挥部队占据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在密集炮火和装甲车火力掩护下,发起的一次又一次进攻,阻击了日寇南侵。
  九月,尉迟将军临危受命,率部占据漕河南岸,扼守黄村一带交通要道。日本侵略军到达漕河北岸后,用机枪重炮隔河向我南岸阵地狂射乱轰。将军沉着应战,部队秩序井然,双方坚持三天后,日军增援部队赶到,于九月二十二日拂晓前,敌人以一个大队(六百余人)的兵力乘坐橡皮艇,在对岸敌人的掩护下,强渡漕河,妄图向我黄村指挥部阵地突袭。将军闻报,身先士卒,亲率预备队,将登岸之敌全部歼灭。同时,指挥全军作战,对以近岸的敌艇以集束手榴弹投击,炸毁敌艇。天明。为了沉重打击日寇,扩大战果,将军不畏敌人炮火,登上一个高地观察敌情,突然,将军身中敌弹。他咬紧牙关,裹好伤口,仍镇定自若,继续指挥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副团长马幼良赶到。命令卫士把将军送下阵地,将军舍不得再离开亲手枪杀日寇的战场。舍不得离开与他亲密无间、团结战斗、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全体宫兵。但因伤口流血不止,将军具体交待了战斗部署后,迫不得已,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火线。终因伤势过重,流血太多,抢救无效,年仅三十三岁的将军含恨而逝了,那是一九三七年的九月二十四日。
  将军殉国的噩耗传到阵地,官兵泣不成声,大家奋不顾身,白刃冲锋,拼死杀敌,誓与阵地共存亡。
  将军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为抗日民族战争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将军所在的第七师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遗体安葬于河南省郑州市碧沙岗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