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管理学院:陪父亲回厦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44:25
                    十月的海风,浸润着温馨的暖意,亲吻着海峡西岸秀丽的青山绿水,梳理着南国这座美丽的海岛城市。历史的重笔,饱蘸着咸涩的海水,素描着两岸同胞深深的不解之缘,涂抹着这座城市最凝重的底色。

此刻,站在海边,无须按动心绪的快门,顿时便可生出许多情感和乡愁来。此时,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以凝望的姿势伫立在海边,已木然地站成一尊礁石。沙滩上的脚印踏破了尘封多年的记忆,白色的浪花打湿了久违的思绪,海鸥声声已把老人心底的渴望唤醒。

这就是我的父亲,是阔别了半个世纪之后日思夜想回到故地的父亲。五十多年前,父亲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不顾当时刚解放初期的贫困和母亲的反对,毅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家乡湖南临湘到岳阳集训后,部队先期到达江苏常州入驻,原说准备入朝参战,而当军用卡车拖着老式的加农火炮赶到目的地时,部队不觉到了厦门前线。第一次见到大海,父亲的心情比翻腾的海浪还要激动,望着眼前不远处即将要炮击的金门岛,心里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虽然解放了,可眼前就是炮火纷飞的战场;虽然两岸都是手足同胞,但为了祖国的统一,一定要解放金门马祖!在威严的云顶岩下,威武的部队严阵以待,父亲义不容辞地投入了战场,一发发炮弹从自己粗壮的手中推入炮膛,向着金门小岛猛烈开火。在战壕里,在掩体内日夜坚守阵地,一守就是五年。1958年,父亲转业回到了家乡,安排在长沙汽车电器厂工作。当时正值毛主席回湖南时视察该厂,又亲眼目睹在厂门口欢呼毛主席进厂时的情景,至今还难以忘怀。父亲在该厂一干就是三十五年直至退休。

这些年来,我不时地询问父亲当年的往事,得知父亲当年在厦门前线时右手负过伤,至今还留下一块伤疤。有一次在掩体内修筑工事,敌人一发炮弹打过来,差点“光荣”了。父亲文化水平不高,但在部队时认真学习,能写一手好字。平时闲聊,对国际形势、时事政策兴趣很浓,讲起话来总是有板有眼头头是道。说到台湾陈水扁下台,父亲说:“陈水扁不得两岸民心,早就应该下去!”这时我突然想起问父亲:什么时候到当年的战场旧地重游?父亲只是一笑了之。父亲把最辉煌的青春留在日光岩下的波涛中,把最珍贵的记忆刻在云顶峰中的石壁上,怎能不想去拾起当年的乡愁呢?日子在忽略中过去,苍老在矛盾中到来,是时光的流逝把父亲发黄的记忆压在陈旧的箱底,湿漉漉地已经上霉;是岁月的沧桑把父辈的希望存放在大海的深处,沉甸甸的打捞不起。可我从父亲粗重的呼吸里,隐约感到了故园的血液流淌于遥远的故事中;从父亲深沉的喘息中,分明听到了南飞的雁鸣滴落在无眠的霜天中。父亲老了,快走不动了,我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提出这个问题。父亲说,要花不少钱,不去了吧!

终于通过努力说服了父亲,在金秋十月三角梅花盛开的季节,我们一家带着父母亲踏上了南下的旅途。到达厦门后,我们乘坐轮渡,越过一条浅浅的海峡,来到了有“海上花园”之称的鼓浪屿。被浩浩淼淼的海水环抱的绿色小岛,终年漂泊在天风海涛中,这里没有车流没有喧闹,只有海风的呼唤、海涛的鼓荡和钢琴的吟唱,像一部雄浑优雅的交响曲,从云天之外的高空中流曳出来,从滔滔奔流的浪花中飞扬出来,从幽幽小苑的绿窗中飘溢出来,使你疑似走进了天籁之国。父亲不懂音乐,但在这里好像听懂了它的旋律,偶尔也在哼上几句。当我们来到巍然耸立于海边的郑成功塑像前,父亲沉思良久,一下子变得沉默起来,也许是想起了这位民族英雄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不朽业绩,也许是听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呐喊声和世世代代同胞的呼唤声!

沿着陡峭的石壁,我们继续向日光岩顶峰攀登。父亲不顾年高,坚持与我们一起爬上了峰顶。俯瞰厦门全景,近处海峡与高楼共岸,远处海水共长天一色,在湛蓝的海水和白云蓝天中间,一座现代化城市就像漂浮在东海海面上的一只大鸟,正展翅欲飞,气势十分壮观。看着眼前的景色,父亲手指着远处感慨地说:当年厦门只有几条小街,大多数是平房,现在变化真大啊!父亲赞赏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把厦门列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才有今天这样的大发展与大变化!

第二天我们沿着环岛路边走边欣赏海边的风景,不时也打着赤脚走在沙滩上。兴致勃勃的我才发现父亲喜欢一个人走在后面,或在休息时一个人站在海边久久地凝视着远方。我想,父亲也许是在聆听云顶峰下依旧不眠的阵阵涛声吧,抑或是在探寻日光岩上当年挂着的那轮月亮?我不愿打断父亲的思绪,只是慢慢地跟着。“那就是云顶峰,我们部队当年就驻扎在这山下面。”父亲指着那边连绵的山峰,一下子兴趣十足:“你看那是小金门岛,我们的炮弹就对着这里打!”父亲转过身来面向大海做了个炮弹飞射的姿势。这时,我看到海面上兀立着一座小岛,像一只这断了翅膀的小鸟躲在朦胧的迷雾中,沿着翅膀的弧线,我看到了一段沉重的历史,也看到了放飞的希望。父亲一下子转换话题:“现在形势好了,不用打炮了,两岸直航也越来越多了,以后有机会,你们可以到金门岛和台湾去看一看!”边走边说,已到了“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大幅标语牌前,我告诉父亲,在金门岛对着这边的石壁上,也有一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标语。父亲说:“目标都相同,早日统一中国就好啊!”

在厦门,人人都知道陈嘉庚这个名字,父亲更是耳熟能详。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国难当头生意破败时,他“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站在厦门大学陈嘉庚铜像前,敬佩之前油然而生。在陈嘉庚纪念馆院内,一株枝壮叶茂的龙眼树,见证着先生的伟业。在陈嘉庚的墓地鳌园,我们更加感受了这位爱国华侨的不朽业绩与高大形象。父亲还补充说:厦门当时还没有铁路,是陈嘉庚向毛主席写信,要求修建鹰(潭)厦(门)铁路【注】,并出资修建了这条当时唯一进入福建的铁路。父亲还兴奋地说:“部队有一天晚上放电影,陈嘉庚也来了,看见他戴一副眼镜,个子不高,穿得很整齐,也很有礼貌。”看到父亲舒坦的神情,我们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在厦门游玩的几天里,我们专门为父母亲拍摄了一百多张相片并冲印成册,让老人回家后还能随时翻阅这次愉快的旅行。觉得这次旧地重游总算圆了父亲的心愿,也尽到了我们做儿女的一点孝心。直到有一天,我看到父亲在欣赏那张“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相片时,那种专注的眼神似乎包含着某种复杂的成分,蓦然间我明白了:父亲最大的心愿不就是希望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同胞早日团聚吗?     【注】从网上查找资料考证,关于鹰厦铁路的建设, 陈嘉庚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
          向大会提出了在福建修建铁路的提案,毛泽东给予了"彻底支持"的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