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学院难进吗:著名翻译家傅雷“上百封书信”诠释育人真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4:03:52

著名翻译家傅雷“上百封书信”诠释育人真谛

----重读《傅雷家书》

2011年06月23日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在儿子离开他远赴异国求学的十多年间,用上百封书信诠释了对儿子的,凝结了父爱深情,他就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

  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结晶成了《傅雷家书》,这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为之动容,被楼适夷称为 “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这本书里浓缩着爱的教育,是傅雷夫妇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先做人、后成“家”以及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傅雷夫妇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所倾注的爱以及自己的言传身教深切影响了孩子,因此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傅雷夫妇也因为爱的教育的成功而成为中国父母学习借鉴的典范。

  傅雷是一个很严厉的父亲。在儿子离开自己以后,傅雷回想这些年对儿子的严厉,竟然有些自责和内疚之感,他在信中写道:“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他们写给儿子的,不是普普通通的家书,而是引导儿子走上正确人生之路的箴言,是爱的教育的生动教材。傅雷曾在信中把这些家书的作用归结为四种:“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这一段话,是一个父亲为了儿子的成长所付出的一片苦心的真实写照。

  在对儿子的教育中,傅雷始终把做人放在第一位,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最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对待挫折和困苦,傅雷教育孩子是要提高修养,拿得起,放得下,以自己的人格最高境界来求得人生的完满:“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对待工作,傅雷启发孩子,要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坦,工作反而会顺利。”

  在对待学问和艺术问题上,傅雷以自己切身体验告诫孩子,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读《傅雷家书》,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读《傅雷家书》,感觉是朋友之间在倾心交谈,不仅谈生活,而且还谈艺术、谈学习、谈做人、谈修养……亲情溢于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人深刻的开导,做人、修养及学问的要义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和期望。

  读《傅雷家书》,为人父母者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因材施教,在对傅聪学习音乐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在教育子女中,他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提高。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傅聪是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是英语特级教师。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距离的一本书,让孩子更爱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