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奥·梅西 电影:“豆腐里打洞”,了不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19:33
“豆腐里打洞”,了不起!

熊春茂


  查阅了近三十万字的资料,采访了十余位隧道建设工程的高层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和隧道设计人员,历时半年,我终于把自己从一个隧道建设十足的“门外汉”,变成了略知一二的“洋泾浜”。更重要的是,采访过程的所见所闻,让自己结结实实地感动了一把,也为自己是中国人自豪了一把。

  上海属于饱和含水软土地层,要在软土地层中建隧道,用当年苏联专家的话说,是“豆腐里打洞”,绝无可能。然而,老一辈隧道人偏不信这个邪,硬是在“豆腐里”打出了“中国第一隧”——打浦路隧道,而且,隧道的坚固程度让外国同行瞠目结舌——不仅能防常规武器,路面能承载80吨重型坦克通过,而且还能抵御原子弹爆炸冲击波对地面的影响。

  1959年开始论证,1966年动工,1970年建成,1971年通车……光看这些年份,就能感觉到打浦路隧道诞生的艰辛与不平凡。今天上海的年轻人,恐怕不会知道,如今车水马龙的打浦路隧道,当年是作为战备工程上马的,很长时间里不对社会车辆开放,更鲜为人知的是,打浦路隧道的建成,与周恩来总理有着密切关系。1965年10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市长曹荻秋联名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呈送书面工程建设申请,在周总理的督促下,国务院委托中共中央华东局和铁道部组成专家组来沪审查设计文件;同年年底,上海再次向国务院上报打浦路越江隧道设计任务书,华东局书记韩哲一、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打浦路建隧方案。最终在周总理的亲自关心下,打浦路越江隧道被列入了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周总理对隧道质量标准非常关心,为此向华东局和来沪审查的专家组专门作了指示。

  四十年过去了,曾经多年“孤独”地充当来往浦江两岸唯一通道的打浦路隧道,早已不再寂寞:2004年,复兴东路隧道建成;2005年,翔殷路隧道建成……如今的黄浦江下,已是“八龙过江”。如果说“老大哥”打浦路隧道多少还有些靠“人多力量大”取胜,现在的“小兄弟”的高科技“身手”,同样让外国专家为之赞叹。

  就说号称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沉的外环线隧道,这是我国首次采用沉管法建设的一条越江隧道。所谓沉管法,就是先在隧道地址以外的干坞里,浇筑数节大型钢筋混凝土沉放管段,管段两端用临时封墙密封,待钢筋混凝土管段达到设计强度后,便逐节拖运至沉管隧道指定位置。外环线隧道总共使用了7节管段,每节宽43米、高9.55米、长100-108米、自重4.5万吨、底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可以想象,要在避免水流和浮力影响下,把七个这样的庞然大物沉到江底,误差不超过0.5毫米,难度和精度可想而知。亲眼目睹了七节管段几乎分毫不差“对号入座”全过程的日本专家齐藤尚武跷起了大拇指:“我参与了5个国家的8条沉管隧道建设,上海外环线隧道是规模最大、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项目,这样的工程在其他国家至少需要5年,你们只用两年多就做到了。上海,不容易!中国人,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