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心视频:个税纷争的政治镜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09:07

个税纷争的政治镜像

■ 陶文昭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18期)

    个税纷争中网民与专家的对峙,呈现出了网络政治的新现象,反映了阶层利益之争,折射着决策机制的矛盾。粗略地说,如果专家意见代表着科学化,那么网民意见就代表着民主化

    近来个税起征点引起了热议和争议。所谓热议,就是征求意见出来之后,一下子就收到20多万条,破了中国征求网民意见的记录。所谓争议,就是在征收个税起点上,网民与专家各执一词,泾渭分明。对于个税3000元的起点,网民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太低,专家则大多认为合适。

    个税3000元的起点是否合适,这里不做讨论。但是,这个争论中网民与专家的对垒,深刻地反映了当今的大众政治生态。

    这种纷争呈现出了网络政治的新现象。互联网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对不同的人群意义不一样。在互联网诞生之前,普通民众几乎没有话语权。传统媒介门槛很高、容量有限,能够在纸质的报刊杂志和电子的电视广播上经常发表议论的人,不是位高权重,就是博学多才,鲜见芸芸众生。互联网降低了表达的门槛,而且几乎没有容量的限制,这才第一次使普通民众获得了表达意见的机会。对于专家来说,他们本来就有表达渠道,互联网只是增加了表达渠道。前者是雪中送炭,后者是锦上添花。

    互联网改变了网民与专家的话语态势。过去大众甚至与专家争议的途径都没有,而今“业余”的网民不仅获得了挑战专家的渠道,而且网民的“人多势众”使得一些专家颇有“秀才见到兵”之感。顶住互联网的压力,屡见于一些著名专家权威的呼声。自互联网兴起壮大以来,民粹与精英的网络对峙呈现日趋扩大的现象。这次个税的纷争,只是这种现象的新表现。

    这种纷争反映了阶层的利益之争。争议不是为打口水仗,而是为了利益。最近一些年来,社会阶层日渐分化,社会利益日趋复杂,民众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利益。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屡屡为民生问题所困扰,政治关注重心从一些宏观话语转向诸如工资、福利等微观问题。个税从本质上是调节社会阶层利益的手段,目的是为了缩小社会差距。

    因此,对于中下层来说当然是希望提高个税的起征点,使自己能够不交税或少交税,同时希望高收入者多缴税以及社会提供更多的福利。网民意见主要反映的是这种阶层利益。

    专家则不然,他们属于社会中上层,尤其是那些著名专家,多是名利双收。在网民印象中,一些专家就是那些自曝宝马香车、张口即数千万的主,他们为什么人说话不言自明。当然,一些专家作为知识分子还有另一种特性,那就是超越自身的利益而为民请命。具体到每个专家,究竟是为自己利益说话,还是为社会公众说话,两种角色内在存在冲突。有一些专家能站在中下层立场上说话,但多数恐怕还是屁股决定脑袋。由此看来,个税上网民与专家的争议,反映的是中国社会阶层利益的纷争。

    这种纷争折射着决策机制的矛盾。个税争议是由修订个案议案征求意见引起的。做这种征求意见,体现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取向。科学化和民主化既是统一的,也是有矛盾的。许多专家的意见侧重从学理角度解释个税的起点,诸如个税的基本性质,个税起点的计算依据,个税调整与税额平衡,个税征收的国际惯例及历史经验等。

    税收也是一门科学,专家的这些论述有专业知识为支撑。大部分网民没有系统学过税收理论,他们对个税的意见多是从切身经验和感受做出的。但网民人数众多,能全面反映社会各阶层群体对待个税的基本态度。粗略地说,如果专家意见代表着科学化,那么网民意见就代表着民主化。如果两者意见一致,那当然好。而当两者意见不一致时,决策就面临着取舍。如果是科学决策,那就要尊重专家的意见,因为在科学上从来就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即使是10位专家对20万网民,也是如此。如果是民主决策,那就要尊重网民的意见,何况是20万票对10票这样完全压倒性的优势。一人一票、票值平等,是民主决策的基础。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责编/周晓燕 李逸浩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