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肉棒塑料膜很难拆:就当此身乘愿来,广为末世尽微力||抚月流云、脆风时,滋味浓最是 永乐居士莫棂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6:55:38
 就当此身乘愿来,广为末世尽微力 

 

人身难得应惜身,娑婆既来当济世。

就当此身乘愿来,广为末世尽微力!

 

  如何见佛­

­

       很多人都希望见到真实的佛,但你知道如何是真正的佛?真正的佛是怎么的?!­

       何谓佛?佛即觉,觉即佛。真正的佛是没有形象的。非空非有,非明非暗,无边无量。法身佛如琉璃光,周遍十方。心眼见到法身佛时,是无相之光,不可谓见,亦不可谓不见。对于见法身佛,我真的不知该如何形容。《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即此意。­

        人在心不外驰,六尘三毒三际皆空时,色尘消散,眼前不管出现什么,都如梦幻泡影。此时,你会看到世间如梦,有一如琉璃光般的光,周遍十方,此乃自性之光,法身佛。说见,实现上眼根什么也没看到,是心见。因为能见是心的功能,眼睛只是工具。­

        人在行住坐卧时,心不动则眼不动,眼不动则心不动,心与眼皆不动,呼吸会停止或会慢,则可时时刻刻见到如琉璃光般的法身佛,做到这般,才是眼根清净。做到这样,就算你不打坐,你的任督二脉,奇经八脉,中脉都会自然起变化。这就是诸佛菩萨都是讲见地,很少讲什么功夫的原因。­

有人跟我见讲,我说的东西他懂了。我不好意思问他,你的色身不转化吗?不要说见到法身佛,只要你认识三际托空,当下就可以证到胎息。胎息的不呼不吸,只要你六根清静,心不动则气不动。有粗呼吸是有妄念故。如果你三际托空,还有粗呼吸,说明你未真正三际托空。­

        我记得从前看南师的书,书上说南师在闭关,写了一首诗给萧天石,萧天石给他一棒,说愿他心声不起。(是那本书那一页,我不记得了。)我看到这里,因此而悟得三际托空。(只是解悟,真正做到三际托空,早就超圣入凡了。)当下心身呼吸眼皆不动,才知道人真的可以不打妄念。­

初悟空境,证知心动则有呼吸,心不动则无呼吸。因此我想,我就是心不动,算死也不动,试试看。不久,胎息出现了,鼻子呼吸停了,二分钟左右丹心自然跳一次,带动鼻呼吸一下,接着又是不呼不吸。做到这样,是初步的胎息。当然,要入真正的胎息,要深入禅定才行。至于别人能不能平时都能做到真正胎息我不知,但我目前没有这个本事。(请不要刻意闭气,刻意闭气要出问题的)­

        我平日工作,行住坐卧,几乎都是一二分钟左右才呼吸一次,眼睛五分钟左右才会动一下。古人云仙人是“脸如玉郎,碧眼方瞳。”方瞳意指眼瞳如方不动之意。我并未成仙得道,平时眼都是几分钟才会动一次。而真正的得道之士可想而知。­

        我平常很忙,我每天八点上班到晚上十点,根本就没有时间打坐。只好把平常的行住坐卧当成打坐。不要以为禅定一定要坐禅,我很少坐禅,一个月几乎都坐不了二座。但因认识了三际托空,我可以在行住坐卧中,心无所住,入初步胎息。因此,任督二任,奇经八脉,在几年前就自动冲,经常在晚上充得我从床上跳上来,我也不管他,气脉怎么冲,色身怎么转化我不去管他,顺其自然。不过色身转化是很痛苦的,我本不近视,可是气到了眼睛,我带上了眼镜。气到鼻,鼻炎发出来。气到了喉咙,喉咙不好。气到膻中,我拉了一年的肚子。我现在身上毛病很多都是被气脉冲出来的,现在都还没好。­

         心不动,则身不动。心不动,则眼不动。心不动,则气不动。心身眼气则不动,则如达摩祖师所云: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如做到这样,当可见空境。如能一念回机,悟到琉璃光般的无相之光,周遍十方,便是真见佛。见法身佛,又名心明见性,就算你暂时未能见性,只能见到空境。你当有我前面所说的事相。其实,见空、见性后,坐禅进步会很快。我认识三际托空后,并不单止气脉动,坐禅时还有其它境界,只是我不说而已,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可能有读者看了此文后会问我:你的奇经八脉、任督二脉、中脉通了没有?我告诉你,这只是气脉初动,离气脉大通还有十万八千里。我从前写文章从不谈气脉是为了读者不执著于气脉。所以,希望有缘看到此文的读者,只管心无所住,心即是佛。气脉与五眼六通,自然会功到自然成的。­

         南无十方三世佛!­

         我所言论,不作圣解。­

­

­

                     永乐居士莫棂鹰,­

                     2010年1月30日­

 

关于禅宗三关

 

      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关于禅宗三关的文章,我草草浏览了一下,发觉古今高僧大德对禅宗三关的说法不尽相同,让学人搞不清方向。所以,我今天班门弄斧,也说禅宗三关。

       说实话,我连《高僧传》《传灯录》《宗镜录》等书一本也没看过,更别说让我去研究公案了。我写过很多佛学论文,但我不看经也不研究祖论,直接依我所悟到的来写。有人问我,你很少看经书,那你的佛**文是怎么写的?

       说实话:我今天所知道的,除了从前看南老师的书知道一些外,我主要得益于《心经》。

       我从前最熟、念最多的也《心经》!所谓一通百通,《心经》中的一句“不生不灭”,曾将近三年,一日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心上都有那句“不生不灭”,想忘都忘不掉,睡到半夜起床,还在问自己:“如何是不生不灭?”至于到后来,《心经》等经,读起来也就顺利多了。

       今天我第一次看到黄龙慧南禅师的禅宗三关,就来班门弄斧。禅宗三关,最早源自黄龙慧南禅师。据说,古今很多高僧大德都弄不懂他的三关是什么意思,于是乎,到后来出现了不同说法的禅宗三关。

       不知是怎么回事,我一看他的这个三关,就觉得是很简单的话头,怎么大家会弄不懂?也是我大肤浅了吧!

       第一句(第一关):

       人人尽有生缘处,那个是座上生缘处?

       什么是生缘?生攀缘的缘,“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缘。

       意思是问你是从那里从的,你的烦恼从那里生起的,莫小看这几字的话头,包含的意思叫我说一天都说不完!

       你从那里来?你的烦恼从那里来?宇宙从那里来?你的色身也好,烦恼也好,都是从心中来!这个心不是指意识,乃是真心!本来面目的真心!

       所以禅宗的初关,就做功夫来说,实际上就是认证三际托空,认识空境。但这只是切断意识流,体验到真心空的境界而且,但还是如鸡蛋壳一样,未悟到真心的不生不灭,无边无量,只不过是阿罗汉的境界而已。

       所以《楞严经》说:

      “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

       因为没有真见道,打开鸡蛋壳,那个空境还不是真空,不过是你的一个妄念化生的空境而已。念头转不过来,悟不了大道无形,真空无相,自性无量,鸡蛋壳就是打不破。

      就好象《法华经》中说:

     “大通智胜佛,坐道场十劫,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为什么坐道场十劫,却不得成佛道?因为他坐道场十劫都是住在三际托空的空境,但那一念转不过来,没有悟到不生不灭,无边无量的本来面目,所以坐道场十劫都不得成佛道,因为还没有真正见性,大彻大悟。

      又如六祖初听到《金刚经》时意识流切断,认识了三际托空的空境,所以后来作了壁书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说实话,六祖这首偈是没有见道的偈,只不过是认识空境而已。所以五祖说他这首偈是没有见道的,他此时只是破初关而已。

       第二句(第二关):

       我手何似佛手?

       这句话头更简单了!很明显,这句话头是问:

       我的佛性与诸佛的佛性有何差别?

       众生的佛性与诸佛的佛性本无差别,只不过凡夫因无明烦恼、攀缘妄想,或如乌云密布,或如风清月淡,妄想烦恼遮蔽了自性的光辉,不见本来面目。当大彻大悟时,悟到了自性的不生不灭,无边无量,无始无终,我与诸佛,本无差别,并深信不疑。到此,才如六祖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此时,才是这正的心明见性,大彻大悟,明理见路。

        到此,才是破重关:我手何似佛手?(实际是说我性与佛性无异)

        第三句(第三关,又称末后关):

        我脚何似驴脚?这句话头更明显了,我问你:如果你的脚变成了驴脚,那说明白什么?你没有跳出生死轮回!你道理说的天花乱坠,但你却跳不出生命轮回,你的脚变成了驴脚!

        这就是末后句,牢后关:证果位!硬功夫。四禅八定,五阴解脱,十地菩萨果位!

        很多人误以为禅宗是不用做工功的,只要有一天象六祖一样,突然有一天大彻大悟,工功也不用做就成佛了,天底下那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你没看到《六祖坛经》上说六祖大彻大悟后尊从师命,跑到山上密修了十五年才出来弘法。以六祖这样能言下顿悟的上上上上根基之人还要专修十五年,试问禅宗是不是只要耍几下嘴皮子就能成佛的?

        如果你对末后句证果位没把握,那我劝各位大彻大悟后,把证果位的硬功夫改成念佛,求生极乐净土,又修禅定,比较可靠,否则证不了果位,又没有求生净土,人脚变成了驴脚。

        临济祖师对末后句说得好,可惜古今很多学人都搞不懂他意思,那我今天也顺便说一下临济祖师对末后句的偈:

        末后一句,

        始到牢关。

        锁断要津,

        不通凡圣。

        他的意思是说:

        禅宗三句,最重要的是末后一句。不要耍嘴皮子,道理说的天花乱坠,宗教皆通,却没有真悟,都是拾人慧牙,没有自己悟,更加没有修持的功夫,没有四禅八定五阴解脱,没有了生脱死。

        什么叫做“锁断要津”?津就是口水,“锁断要津”就是锁断喉咙,不要说理,要真修实证。

        如何叫做“不通凡圣”?管你是皇帝还是农夫,管你是高僧名僧大德大居士,你没有证果,没有真功夫,到死的一刻,谁也帮不了你,除非你有真本事!

        又有一位祖师说:

       “向上一路,

          千圣不传。”

        为何说向上一路,千圣不传?难道我们的祖师就这么小气?有看家本领,“武功秘籍”等宝贝,不肯传人?

        所谓“千圣不传”,是叫你自修自悟自证,真修真悟真证,不要靠别人。不要做春秋大梦,如果有一天遇到奇缘高人指点,马上飞上枝头变凤凰?那有这种事。宝贝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

        我记得经书上说过一个故事,说阿难不认真做功夫,是因为他自己是佛的堂弟。因为阿难认为佛可以给他一点,不用修行也可以。因为那时阿难还不明白悟道修证的事是没有人可以代替的。

       又如六祖给慧明说法,慧明听后问,还有没有密秘?

       境界愈高,实际上就是愈简单、愈平常。如果你修行愈修复杂,说明你走错了方向。因为你愈修愈贪心,所以境界变成愈来愈复杂。

       大道至易至简,平常心是道。不以佛是什么神奇的境界。平常到极点,简单到极点,什么都不贪不求了,连见性成佛,求生净土的念头也放下了,这时就算不开悟见性,也快了。

       关于黄龙慧南禅师的禅宗三关,他怕学人不懂,后来又说了一个关于三关的颂:

                 生缘处断伸驴脚,

                 驴脚伸处佛手开,

                 报道五湖参学者,

                 三关一一透将来。

       他这个颂跟三关话头一样令古今学人不懂,三丈金刚摸不着头脑。其实他这个颂一样很简单,奈何学人不悟。

      “生缘处断伸驴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三际托空处、本来面目处证果位。

        这个生缘处意指生攀缘处,攀缘断就是三际托空。三际托空若长久定下去,可以了生死,可以入四禅八定、五阴解脱,可以证得神通,可以长生不老,可以证果位。

       为什么说他的驴脚二字是代表证果位,真功夫?人脚变驴脚即是入轮回,要了轮回当然要证果位,真本事。

      “驴脚伸处佛手开”这句话的意思是:

       有真本事了生死,证得果位时,自然大彻大悟,并深信不疑。

       他的驴脚二字,意指了生死,证果。佛手开意指大彻大悟,我的真如自性与诸佛的自性本无差别。

      “报道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这二句话的意思是:

       我告诉五湖四海的参学者,禅宗三关的道路,修行的道路,修证的步骤,我已经告诉大家,你们将来的成就如何,就要靠你们自己了!

       黄龙慧南祖师的三关到此,我已经讲解完了。但我听说还有临济三句,云门三句,楞严三关,等等。我没看到他们的内容,就算曾经看到过,年长月久,也忘记了。想必他们的三关三句,亦不出黄龙慧南祖师左右,因为天下道理殊归同路。大道只有一个,佛道只有一乘,所谓不同,只有过文字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如果叫我依我的见地来说禅宗的三关,说出来也白说,因为我的看法跟黄龙慧南祖师的看法是一样的,不过,我会在三关前加三个基础的三个步骤,然后再闯三关:

       第一步骤:

       先把三藏十二经书,高僧大德的语录,禅门公案等,对佛法作个初步了解,否则你遇到真心显现时也无**证,错失良机。

       我之前曾说我很少看佛经祖论,那是现在,不是从前。我现在虽然很少看书,但从前却是每天书不离手的。《高僧传》、《宗镜录》、《传灯录》等书,我的确没看过,但别的佛学书籍有时也会有很多禅门公案的,故我现在能了解一些。

        第二个步骤:

        发真心,诚心求证无上菩提。不要嘴巴说说给别人看,要从内心真的真的,很想很想悟道,才会有一天突然豁然开朗,大彻大悟。

        而要真发心求道,就要先怕死。

        我就是因为我1997年年底,我舅舅突然过世,我亲手把舅舅送去火葬场火化,令我感到生死无常。在我舅舅死去的一年多(三个年头),我因为怕死,没有一天睡好觉。我看到《心经》里,很多佛经里都说人的自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我也想不生不灭。因此,我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问自己:“如何才是不生不灭?”终于在一年多后,在一天晚上,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不生不灭,如何是不生不灭。”(我没说过我大彻大悟,我至于我悟不悟,让别人,后人去说,我只说我今天的见地是怎样来的。)

        这一步,在禅宗里叫疑情,谓不疑不悟,大疑大悟。你要是不怕死,不真心发愿开悟,那你很难悟。如果你没有发起疑情,就没有办法做到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想那个事情。如果你不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参那个问题,问那个问题,想那个问题,那你很难悟道。

        你说你学佛修行,不过是骗骗人骗骗自己而已。拜拜佛,看看经书,也不过是想求点财,升点官而已,那是真正的自欺欺人,欺师灭祖,因为你拜佛只求福,把佛当做大财主。

        第三个步骤:

        行善积德,以积累成佛的资粮。你想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永离生死轮回,没点福德功德怎么行?要知道,成佛做祖,那是比当皇帝还有福报的事。所谓心不离善念,身手不离善行,口不离善言,如果待之以恒,三五年必有法喜。

        以上三步做到了,你再提闯三关。

        第一关:认识三际托空的空境。

        第二关:悟得不生不灭,无边无量的自性,与诸佛无异。

        第三关:勇猛精进,闯过四禅八定,五阴解脱,现证初地菩萨果位,如无把握,则求生极乐净土,上品上生。

        禅宗三关,讲解到此,祝各位吉祥!

 

        我所说法,不作圣解。是非曲直,君自参悟。

 

 

 

                              永乐居士莫棂鹰,

                     2010年1月11日,谨写于浙江上虞。­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观自在菩萨,行深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译名。此译名乃玄奘大师根据梵文字义新译。
  观自在三字,除了是观世音菩萨的名外,还有表法的意义。
  心若作意除妄想,则除妄想本身即是一念,此一念虽是除妄想之念,但同样可以遮盖自性的光明,故妄想不可除,亦不可不除。
  最高明的方法便是自性本身的能知能觉能观能照的本身功能,在一念不生的情况下,照见一切妄想烦恼本身皆空,故名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般若,即至高无上的智慧之意。波罗密多,即到彼岸之意,解脱之意。全句意思,即行深智慧,至高无上的智慧,使自己解脱到彼岸之意。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即自性本身的无上智慧,自性本身能知能觉能观能照的功能,照见所有的色、受、行、想、识五蕴本身,都是空的,都是无实质的。
  度一切苦厄
  即世上所有的苦厄,皆来自己的妄想,来自己的贪嗔痴疑慢诸烦恼,度一切苦厄,即是使自己永离一切烦恼,安住于不生不灭的永恒永乐的自性净土中。
  这段意思是说:
  观自在菩萨,用至高无上的智慧,使自己解脱到远离烦恼,常乐我净的自性彼岸时,自性的本身的功能,照见色受行想识诸五蕴本身是空的,一切烦恼也是空洞无实质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舍利子,这里指的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这部经就是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弗尊者说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不是单纯地指颜色,而是指眼所看到的东西皆为色。
  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法,即六尘也。
  此色,又指形器世界中所有眼能看到的东西,它的本质,实际上都是空的。
  如说你的身体,你说是你的吗?是真实的吗?
  但过几十年,百年之后,你死了,肉归土,血归水,气归风,热归火,空归虚,你身体上除了不生不灭的自性,没有一样东西真正属于你的。
  这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又如你的钱财,老婆,儿女,房子,地位,现在表面上属于你的。但过一段时间,这些东西终归空,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不属于你的。
  如果说作梦的梦是空,那人生的梦又何偿不是空呢?!只不过人生是一场大梦,晚上做梦是小梦,梦短一点,人生的梦长一点而已。本质上都是空的,虚幻不实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还有二层意思。

        一:是指当你心无执著,无妄念,回归到非空非有的自性时:
  看与不看,色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听与不听,声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香与不香,香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有味与无味,味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痛与不痛,痛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意动与不动,幻空不二,自性并没有差别。
      二:是指色尘本空,色蕴本空。此色受想行识五蕴,乃坚固妄想,此经多处提到五蕴本空。可见,五蕴解脱,在修证上,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经文多处提到五蕴,所以,我将在下几句再详细介绍五蕴。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句承上启下,是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与色蕴一样,都是虚幻不实的。也就是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不二。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空不二。

    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空不二。

    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空不二。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空不二。

    以上所云五蕴与空不二,也就是五蕴已尽,再加上悟到不生不灭的本来面目,已是登地菩萨以上的果位。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此句话是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弗尊者说的。
  菩萨告诉尊者的意思是:
  世上一切的事物的本质都是空的,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何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众生的自性,佛性,诸佛的法身,是从来都没有开始的一天,也没有结束的一天的。故谓不生不灭。
  自性,佛性,诸佛的法身,不可谓垢,也不可谓净;不可谓有,也不可谓空;不因修行增加一分,也不因不修行减少一分,故谓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自性,佛性,诸佛身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很难用笔墨,语言形容,故祖师云:
  只可会意,
  不可言诠。
  自性不可谓有,亦不可谓空,非空非有。不可谓明,亦不谓暗,非明非暗。自性无边无量,包含,胎育着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地水风火,一切一切,皆自性化生,故自性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阴阳之祖,事物之本。
    故六祖大彻大悟后云:
    一切万法,
    不离自性。
    又云: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无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足具。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自性不单不生不灭,无边无量,而且没有空间与时间。
    亿万佛刹净土,在自性中,不过沦海一粟。三大阿僧胝劫,在自性中亦不过是刹那间的电光火石。故李长者云: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我十余年前亦曾偈云:
    日月其中犹似粟,
    山河境里竟如尘。
    自性的功德,穷尽一劫的时间也不能说尽。
    故要开悟,贵在自悟,不要倒果为因。
    你若能背下大藏经,但自己的不开悟,那也是枉然。因为佛经是佛说的,不是你说的。就算你能背下来,讲经说法时拆西墙补东墙,搬西经答东问,对答辩论如行云流水,那又如何?那也不过是佛的知见!不是你的知见。
    别人叫你大法师,善知识,你别美滋滋,死了往那里去你都不知道。你骗得了世上所有的人,但你骗不了你自己,因为你没有真悟。
    当然,我不是叫人不要读经。我的意思是读经与自参,皆不可缺。如果你光做功夫不读经,就算你有所入,有点知见,但你由于少看经读书,讲经说法时错漏百出,词句狗屁不通,如此弘法,恐怕不妥。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解法。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是指自性的空性中没有色受想行识五蕴。此五蕴是众生无始以来的坚固妄想。
    何谓色蕴之坚固妄想?
    眼根的能看的功能本是自性的功能,眼睛只不过是工具。
    眼之坚固妄想得去,则十方洞开,前后左右上下远近无碍,因为自性本来就没有前后左右上下远近之分。若色蕴尽,则证天眼通,因眼根清净故。
    如吾人能视近不能视远,能视前不能视后,些即无始以来的眼根坚固妄想、习气,名色蕴。
    何谓受蕴?
    受蕴旧译又称痛蕴,乃身体之感受是也。
    吾人之所有身,乃真如自性一念无明所化生,故此身乃虚幻不实之身,必须回归自性的空性。
    若身之感受坚固妄想、习气得去尽,则得意生身,神足如意。
    因自性本来就十方无碍,无远近上下之分,今既身之无始坚固妄想、习气尽去,回归自性的本能,当得意生身,神足如意,十方刹土,片刻能到。
    若我执得灭,身心坚固妄想尽除,不单止得意生身,神足自在,而且身如琉璃光,可隐可现,因身心已回归自性的本能,故能和光同尘。
    何谓想蕴?
    吾人时刻贪嗔痴等妄想攀缘不断,此乃无始以来想之坚固习气,名想蕴。
    若想之坚固习气尽去,则回归自性的本能,妄念不复再攀缘。由于想之坚固妄想习气,障碍了自性的无开始无结束、无我你他的功能,此时既然障碍尽除,自性的功能则能显现。宿命通,他心通,至此自然可证。
    因自性本来没有时间与空间,何来过去未来之分?故可知过去未来因果宿命。
    自性本来就是“凡圣含灵共一家”的,何来我他之别?故他心我亦知,故能知众生之举心动念。
    想蕴尽,不单得宿命通,他心通,而且可以梦醒如一,因意识已灭,无复妄想,心声不再起。
    何谓行蕴?
    顾名思义,行乃动也。吾人无始来,不是身一刻不动则是心一刻不动,此乃无始以来行之习气,名行蕴。
    修至行蕴,虽意识已灭,妄想不起。然意识,妄想乃粗的烦恼,虽妄想不起,但微细的见思惑,无明习气依然未断。只不过是表面静,而未真静。因无始习气未断,贪嗔痴等种子习气依然在,如遇缘,依然会发作。
    今既行蕴尽,一切见思吸引之力皆可切断,可一定数千年,甚至数千劫。
    何谓识蕴?
    即眼耳鼻舌身意诸识之功能,本是自性的功能。凡夫从无始以来,执著于有眼耳鼻舌身识诸识,此即识之坚固妄想,名识蕴。
    识蕴即识之执著,蕴也罢,阴也罢,乃蕴藏,阴暗的无始习气之意。
    若识蕴之无始坚固妄想尽去,则六根可互用,因能看能听能闻能尝能感能思的功能本是自性的功能,今既识之无始坚固习气尽去,则回归自性的功能,故能六根互用。
    至此,意识已灭,行蕴已除,识蕴已破,漏尽通现,六神通足具,如此时悟得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自性,则可进可入菩萨初地。
    唐宋以来,修行人证果者,有真修行者少,说理者多,慢慢就开始了禁止神通之风。
    其实神通不是罪,若五蕴尽去,回归自性的本有功能,证得神通是必然的,你不想要神通都不行。
    若某人说他五蕴已尽,已证菩萨初地果位,却没有一点神通,那是骗人的。
    悟道不一定有神通,有神通也不一定悟道,但证道一定有神通,因为悟道不等于证道,而证道必定有神通是因为已经回归自性的本有功能。
    故不怕你有神通,就怕你五蕴不尽,证不了神通。自己不好好修行,五蕴不尽,证不了神通,那别说风凉话。
    当然不可强求神通,若执著神通则易堕魔道外道,因执著神通即是贪,贪则是心魔。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解法。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即六烦恼之门与六烦恼之贼。
    凡夫妄想、烦恼大多数离不开此六门六尘。无论是执著于眼根与色,还是执著于耳根与声,任何一根动则六贼入,障碍真如自性光明。
    圣人虽有眼耳鼻舌身意,但圣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六根时,是不执著于六根六尘的。如镜来物则影,去物不留。在日常中,待人接物中,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也空空,听也空空,如云过湖面,云过水无痕,心毫不执著。
    凡夫则不同,三毒烦恼与六尘,如胶水,见什么粘什么,烦恼总放不下,如滚雪球,烦恼愈滚愈多。
    凡夫在眼根起用时,看见好看的东西,总放不下,如见美女,更是目不转睛。
    在耳根起用时,听到好听的歌,一听再听。
    在鼻根起用时,闻到香的东西,一闻再闻。
    在舌根起用时,吃到好吃的东西一吃再吃。
    在身根起用时,触摸到身上舒服的地方,一触摸再触摸,一刺激再刺激,如男女之事。
    在意根起用时,想到开心伤心的事,一想再想,总放不下,睡不着,吃不饱,坐不稳。
    以上是凡夫日常生活中的六根对六尘境界。如何是修行?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事事,运用六根时,能用而不执,如云过湖面,云过水无痕,毫无执著,此即是《金刚经》所云:
    应无住而生其心。
    即应无住于六根六尘诸烦恼,而在变动的烦恼劳尘中见到如如不动的真心自性。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尘触法,即在清净圆明,无边无量的自性中,六根六尘有如梦幻泡影。
    如人在悟道的一刹那时,自然会明白这一句。在人悟道的一刹那,你会明白世上一切事物,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虚幻不实的,都如镜中花,水中月,毫无实质,不过是妄想所生,一时显示而已,唯有不生不灭,无边无量的自性才是唯一的真实。这就是古人所说的:
    虚空粉碎,
    大地沉寂。
    人生在世,如果悟不过这一点,活着也似作梦,漫无目的,枉在世上走一回。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何谓无眼界?
    即眼之所视之色,所视之一切事物,皆是虚妄。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虽现示一时,终归空,毫无实质。
    人若心无执著于色尘,无执著于眼所显示的世界,不管眼前出现什么,在无执著的人的眼里,都是没有差别的。
    这即前面所说的色空不二,眼前不管出现什么,能看的自性并没有差别。
    何谓乃至无意识界?要明白这句经文,首先认清什么叫意识。
    意识乃第七识我执所生。
    如吾人贪心起时,意识即在心中盘算,如何利益自己的。
    如看见喜欢的东西,心中即想入非非,幻想如果这个美女是我老婆多好呀!这个房子是我的多好呀!这些钱是我的多好呀!
    诸如此类,即是我执中的贪念使意识动。
    如心中恨某某人,眼红某某人,心中总在骂某某人,此即我执中的嗔念使意识动。
    乃至无意识界,是指心中的我执没有了,贪嗔痴疑慢也没有了,心如止水,攀缘意识流被切断,此即三际托空。也就是《金刚经》所云: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何谓无明?
    这句不简单,我看过很多古圣今德,都把无明解释成定中不见光明,若定中不见明光,便是一片无明。
    其实,无明不是这样解的。
    还有很多法师注解无明,都是抄东经答西经,自己并清楚什么叫无明。
    真正认识无明,去除一部分无明,已经是登地菩萨以上的境界。
    阿罗汉、独觉佛,只知我执与见思惑,尚未断无明。
    见思惑,只不过是粗的烦恼,比较容易断。但无明不同,无明是无始以来的微细习气,烦恼种子,非登地菩萨不可断。就连等妙二觉菩萨,也尚有最后一品无明未断。
    若要断最后一品无明,非成佛、证佛果后才能切底断尽。故佛之境界,唯佛所知。
  何谓无明?无明是无始以来的微细习气、烦恼。至于若要真正认识无明,还是你自己去悟吧!我不能一桶水倒光,总要留点让别人自己去悟吧!?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是指无明本虚幻,本无实质。既无明本空,又何来尽与不尽?


    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老死,是指生老病死。
    自性本无生灭,何来老死?又何来老死尽与不尽?会生老病死的不过是色身、报身而已。无苦集灭道。是指佛陀当年所说的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知苦当离,知集当断,知灭当证,知道当修。
    知苦当离,是指三界皆如火宅,六道轮回是生死苦海,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故知苦当离。
    知集当断,是指人世间一切烦恼,大多数都是由贪嗔痴三毒所引起,故知集当断。
    知灭当证,是指阿罗汉的空境,内灭诸烦恼而言的。因为阿罗汉的空境是寂灭的境界。但对大乘而言,不生不灭的法身是常乐我净的。知灭当证,是指既知世事无常,寂灭为乐,应当证得。
    知道当修,这个道是指通向涅磐的道路,知道远离诸苦、远离烦恼的道路。既知解脱之道,应当修道,因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无苦集灭道,是指苦集灭道本空,不可执著之意。


    无智亦无得,以无得故,菩提萨捶,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癫倒梦想,究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智亦无得。
    是指人悟道,是无一法可得的。
    故祖师云:
    悟无所悟,得无所得,证无所证。
    很多人误以为,修行得道,是得到什么密法,得到什么放光动地的境界,得到什么神通,见到某佛某菩萨便是得道,那是人行邪道。
    名得智,实无智可得,因得的是无所得之智,是名得智而已。
    名得法,实无一法可得,因得的是无所得之法,是名得法而已。
    名悟道,实无所悟,因悟的是无所悟之悟,是名悟道而已。
    名证道,实无所证,因为证的是无所证之证,是名证道而已。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癫倒梦,竟究涅磐。
    这段大意是说:
    悟无所悟,证无所证,菩萨才有清静、至高无上的智慧。菩萨依清静、至高无上的智慧,照见世上一切的事物本质都是虚幻不实的,皆如梦幻泡影,所以心无挂碍。因为心无挂碍,所有没有生老病死、等种种恐怖。因为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所以远离一切癫倒梦想,证到不生不灭,无边无量,常乐我净的涅磐境界。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如凡夫,不是心挂碍你的娇妻,就是挂碍你的金银财宝,故心生恐怖。一天到晚都担心娇妻跑了,金银财宝丢了。于是乎,吃不饱,坐不稳,睡不香。烦恼大如山,云何云开日出?见到净清法身如来?!



    远离癫倒梦想,究竟涅磐。



    什么叫远离癫倒梦想?
    凡夫入生死轮回,不得解脱,不见本来面目的原因便是癫倒梦想太多。
    癫倒梦想。
    即是凡夫我执生私心,私心生贪心嗔心痴心,贪嗔痴三心化生千万种烦恼,这些烦恼即是癫倒梦想。
    如想拥有三千佳丽,想亿万家财,想贵为帝王,想长生不老,想不劳而获、中特等奖,想当名人明星,诸如此类梦想妄想,何止千万?
    此即我之私心所生贪嗔痴,贪嗔痴生千万亿癫倒梦想,迷失方向,乌云遮月,不见本来面目。
    何谓涅磐?
    涅磐即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减,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无生无死,非苦非乐,非善非恶,非明非暗的境界。
    此涅磐境界,唯见道者知,非笔墨可形容,非语言能诠释。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谓三世诸佛?
    此句有二义:
    一:指十方佛刹的一切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实现上那只不过是报身佛而已。
    二:一念不生,见过不生不灭的法身佛, 此即是真正的十方三世诸佛。因自性本无远近,无开始无结束,云何十方与三世,此不生不灭的法身佛,便是十方三世诸佛法身。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
    十方三世一切觉悟的诸佛如来,都是依智慧来悟道,依智慧来解脱一切烦恼,回归到不生不灭的,永恒的,至高无上、平等清静的涅磐境界。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经文的大意是:
    智慧有如大神咒,无上咒,无法形容的、威力强大的咒,能除一切世上一切的苦,是真实不虚的。这段话几乎是完全白话的,并不难理解文字,但要理解他的意义,可不容易。
    世上一切的苦,皆妄念所生。
    如吾人,患有吾身,乃前生有执著,才会入胎生为人的。入胎的一念,堕入欲界的一念,乃贪嗔痴之妄念。但其中以贪色欲一念为最,故色欲是生死轮回的一个基本因素之一。
    如吾人所有的烦恼,只要你想得出来,几乎都不开贪嗔痴三毒。
    如想发财,叫贪财。想美女,叫贪色。想吃好吃,叫贪吃。想长命百年,叫贪生怕死。想当大官发大财,叫贪图荣华富贵。
    又如想骂人,想发火,恨某某人,看某一不顺眼,诸如此类,叫什么?叫嗔。
    迷恋女人,迷恋上网,迷恋看小说,诸如种种愚痴,堕落而执迷不悟,此即是痴。
    此贪嗔痴三毒,化生世上千万种烦恼。这千万种烦恼叫什么?叫一切苦!如果你用智慧去观照,发现贪嗔痴三毒,发现六根六识六尘皆是虚幻不实,唯有涅磐为永恒,又何来一切苦。故说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真实不虚。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菩诃!


    请恕我无能,我不会解这一段。就算我会梵文也解释不了这段咒语,更何况我不懂梵文。
    自古以来,咒语,又称陀罗尼(一般短的称咒,长的称陀罗尼)都是不译义,只译音的。但依咒音念,自会有无量功德,远离诸苦。


  《<般若波罗密多心>讲义》到此即将结束。但结束前,我希望有缘读到此文的读者能以恭敬心去读,我虽非大师大居士大名人,但众生平等,佛性平等,没有人规定大师大居士大名人才可以学佛法,才可以开智慧。
    六祖也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我一介山野俗人,无证无修,无悟无得,无功无德,一文不名,故不须要任何人恭敬,也不值得任何人恭敬。恭敬与毁谤,皆是虚幻不实的。
    但我希望读者能认真读此文,尊重文章的深义,并希望此文能助君顿开智慧。
    佛之境界,唯佛所知。我等初发心菩萨,虽有可成佛之性,但并不等于已成佛。讲义或有错漏,故我所语论,不做圣解,并欢迎斧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观自在菩萨诃摩萨!
  南无舍利弗尊者!
  南无玄奘大师!
  南无一切金刚护法、龙天善神!



          永乐居士莫棂鹰,
        2010年1月22日谨记于上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