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工程钢管施工方案:一根芦笋富万家 芦笋良种分株育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6:38
一根芦笋富万家
文章来源:文/谢汉杰 杨晓明/摄影  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3-15

林添发(左)接受“海峡西岸群英谱”证书。
芦笋原本是北温带植物,上个世纪80年代,东山县要引种芦笋时,没有人相信会成功,然而谁能想得到,3年之后,一位中学生物教师凭借着一股闯劲和毅力,硬是在一片沙滩上,成功地种植出让人梦寐以求的芦笋,而且单产是美国的4倍、台湾的3倍,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这位农村致富的领头人,就是近日获得首届“海峡西岸群英谱”风采人物之一、东山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共产党员林添发。
“芦笋园里长出了黄金”
“昔日东山岛,风刮沙土跑,作物种无收,群众苦难熬。”这是当时东山岛贫困落后的写照。
1978年7月从福建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林添发开始思索、探求着如何改变东山的落后面貌。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东山人视野开阔了。开始引进试种十分适宜沙质地生长且国际市场畅销的美国芦笋,可这种原产北温带的“洋东西”,虽然值钱却“娇气”十足,不好侍候。稍有不慎,发病成灾,就会“鸡飞蛋打”,损失惨重。因此直到1984年全县芦笋面积仅有2000亩,单产徘徊在100多公斤。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带头干。为了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林添发于1985年在自己的家乡白埕村沙滩地上建立一个4.5亩的芦笋种植示范基地。通过一年的实践和摸索,精心培育,每亩芦笋产量竟然达到300多公斤!按照当时的每公斤收购价格2.4元计,每亩地就能够获得720元,这在当时农民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的东山来说,无疑是一大创举。“林添发的芦笋园里长出了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洁白如玉的芦笋吸引着四乡八里的农民纷纷前来一睹为快,学习取经的有之、索取种植经验的有之、邀请他去讲课到田头技术指导的有之……
今年63岁的白埕村原党支部书记林多默介绍说,在林添发言传身教的带动下,1986年至1988年3年间,白埕村户户种植芦笋,面积从320亩上升到2100亩,平均亩产达到850公斤,成了全县第一个芦笋专业村,年创产值700万多元,农民户均纯收入超1万元。几年间一幢幢“芦笋楼”拔地而起。芦笋栽培迅速在东山推广,全县种植面积一跃达到3万亩,平均亩产达到760公斤,造就了东山农村新的经济支柱产业。国内农业种植权威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台湾的许多农业界专家,慕名前来参观考察之后,都惊叹地对林添发说:“能在这种贫瘠的风沙地种出产量如此之高的芦笋,简直就是奇迹!”

林添发(左二)指导芦笋种植。
粘土田也能种芦笋
1月17日,笔者来到陈城镇赤涂村的芦笋田头,只见一位50多岁的笋农正在精心为芦笋施肥培土。他就是村里有名的芦笋专业户林亚宝。林亚宝原是全县出名的贫困户,全靠林添发引导帮助他种植芦笋,借给他资金买化肥,送给他芦笋良种,雇拖拉机为他运沙改良土壤,到田头指导施肥下药,使他学会种笋技术。现在全家共种芦笋5亩多,最高产一年创产值4.7万元,纯收入2.5万多元。问起家庭生活,林亚宝告诉笔者,他一家5年前已告别了低矮破旧的老房,搬进新建的楼房,他高兴地说:“今日脱贫致富,多亏林添发的热心帮助。”
前楼镇岱南村芦笋致富户林树发告诉笔者,岱南村土地原来都是粘土田,有人说不能种植芦笋,林树发听说白埕村农民在沙质地上成功地引种了芦笋致富,心想:他们沙质地可以种笋,难道我们粘土田就不能种吗?林树发跑到白埕村找林添发取经。林添发指导林树发在自家的一块1亩的粘土田里试种,从外地运来20多吨细沙改良土壤,在田的四周开好排灌水沟,种上白芦笋后,林添发多次到田里传授抓好选留母茎、防治病害、科学施肥等环节,使林树发试种白芦笋获得成功,种植芦笋4.5亩,并创造了比沙质地亩产还高出270多公斤的纪录,林添发的“粘土田种笋法”很快在岱南村推广,全村种植芦笋达2100亩,80%以上笋农脱贫致富。
新品种“点笋成金”
有一次,林添发到前楼镇岱南村,看到有的农民拼命地往芦笋地里施化肥,以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结果芦笋苗全给烧死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便带着科技人员在该村选了林火添、林树发等10个科技示范户,进行了“氮、磷、钾”不同肥料配比及不同施用量的对比实验。经过反复比较,终于找到了化肥最佳配比、最佳施用量的方案。这一成果在全县推广后,不仅农民施肥费用减少50%,而且使芦笋每亩成本降低25%,产量却提高65%以上。
林添发精心帮助农民制订老笋园更新改造技术方案,成功地研究和推广芦笋分株育苗新技术。据介绍,实行分株育苗,较好地解决了荷兰芦笋良种供不应求的问题,每亩可节省种苗成本600元以上,能大幅度提高芦笋产量、品质,经济效益比种籽苗提高二成以上。
林添发在康美镇设立芦笋新品种引进试验园,先后引进荷兰杂交一代全雄系新品种硕丰、金宁、泰宁等6个新品种,历经3年的实验、筛选、比较,逐步推广到农户。他根据国外绿芦笋市场广阔,原料供不应求的现状,又成功地研究出绿、白结合的芦笋生产模式,在全国率先将白芦笋直接生产出绿芦笋,每公斤绿芦笋价值达15元。
在林添发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培育下,芦笋之绿不断在东山岛上延伸。如今,当你踏入东山岛,便会见到连绵不断的芦笋酷似绿色的海洋,望去像绿色青纱,又像绿色的浓雾。它不仅为发展东山外向型经济增添了新色,也为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带来了春风。全县涌现了22个芦笋专业村,每年芦笋收入超过百万元,有6个村年收入超过500万元。■

Copyright?2002 zbsh.fjs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制作、维护
福州市福屿路福屿小区17座 邮编:350002
成本降六百 效益高二成
东山芦笋分株育苗新技术农民得实惠
本报讯(谢汉杰 朱少文)近日,东山县农技站长林岳生等3名技术员,专程赶到陈城镇白埕村田头,向笋农讲授荷兰芦笋良种分株育苗新技术。据介绍,实行分株育苗,不仅每亩可节省种苗成本600元以上,而且能大幅度提高芦笋产量、品质,经济效益提高二成以上。
芦笋是东山出口创汇拳头产品,惠及千家万户。近年来,该县大力引进、更新种植荷兰芦笋良种,以优化品种结构。但是,由于荷兰芦笋每亩种苗成本高达1200元以上,尽管实行种子补贴等办法,可是许多农民还是望而却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去年春天开始,东山县农技站积极开展对芦笋分株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芦笋分株育苗新技术方法。其方法简单,便于农民掌握。
据了解,采用分株苗种植荷兰芦笋,每亩地只需600元,降低成本一半;且分株苗成活率高,每亩年产量高达2.5吨至3吨,产值8000元左右,可比原来的种植方式增产、增收20%以上。目前,东山县、镇农技部门正在10个芦笋重点村积极推广这一新技术。
--------------------------------------------------------------------------------------------------------------
分株繁殖 是通过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优点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费力费时,运输不便,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一般只作良种繁育栽培。
种子繁殖 便于调运,繁殖系数大,长势强,产量高,寿命长。生产上多采用此法繁殖。种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之分。
直播栽培 有植株生长势强,株丛生长发育快,成园早,始产早,初年产量高的优点。但有出苗率低,用种量大,苗期管理困难,易滋生杂草,土地利用不经济,成本高,根株分布浅,植株容易倒伏,经济寿命不长的缺点。因此,除土地多,气候温暖,芦笋生育期长的地方采用外,通常不大应用。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地膜覆盖技术和除草剂的普及,解决了出苗率低和杂草滋生的问题,应用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