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目仔蛊惑招 电影:中美之间的维稳竞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50:02
中美之间的维稳竞赛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白鹤鸣 【作者微博】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评论[65条]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美国学者在2008年提出的G2,或曰“两国集团”,曾经是国际舆论最关注的概念之一。在这个概念描述的未来中,西方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中国打破,美苏对峙的冷战也不会重现,综合国力最强的中美两国将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领导世界。不久前,中国的经济实力令人信服地超过了日本,挡在G2前面的最后一层窗户纸被正式揭开,这个时代似乎应该到来了。

但这个词却被舆论遗忘了。今天在网络上搜索G2这个词,前三页的结果说的并不是国际格局,而是一款已经停产的同名手机。在国际问题上,舆论聚焦于中美关于网络攻击和支持示威的互相责备、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货币问题上的争执不下、在非洲和南海的争风吃醋。无论如何,中美之间严重缺乏互信的现实,与“共治”这种思路实在搭不上界。

许多人相信,中美互信恶化的主因是今年初开始的中东剧变。在这场抗议浪潮中,美国政府没有支持与自己合作几十年的政治强人,而是把他们丢给了很可能审判甚至处决他们的反对派。结果是,虽然剧变各国目前尚无一实现民主,但美国成功地维持了其亲民主形象,提升了在各国异议人士心中的威望。抗议浪潮虽然并未蔓延到中国,但这一动作激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弹,导致了中美之间的冷淡。

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在这次的中东剧变中,中国的政治实际上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国情的巨大差异则使这种影响在将来也不大可能发生。作为一个政治学教科书上引为范例的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拥有非常保守的社会意识。过去几十年里,几乎所有实质性的改革,都是被西方说服后政府主动推动的。外界对中国民众直接发出的“声音”,要么毫无回音,要么收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从经验上看,政府对稳定应该具有自信,并不太需要担忧所谓“和平演变”真的发生。

但也不能说,中美之间的僵局与维护稳定无关。其实“维稳”并不是一个坏的概念,可以说一切政府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防止自己变成失败国家。问题在于,不同的国家维稳的思路和手段并不一致,一国采用的维稳举措也不见得对其他国家有利。现在中美之间出现的问题,几乎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也可以套用成“稳定的国家都是稳定的,不稳的国家各有各的乱法”。在经济繁荣的时候,政府的工作比较轻松,各国的区别也不大。但在经济衰退、社会问题频发的时候,如何让国家有节奏有秩序地衰落,并为将来的复兴留下余地,会对政府提出真正的考验。对美国来说,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悲观时期。长达十年的反恐战争、至今也未过去的经济危机、新兴市场国家的挤压、下一个增长点的迟迟不出现,都让美国面临危机边缘的窘境。

对于危机,美国人有行之有效的最好维稳办法,那就是民主。在危机面前,民主的优点不在于选贤与能,也不在于监督和制衡,而在于可以以最低的代价重组,让有强烈求稳意愿的实力派上台搞改革。在台上的实力派可以得到更多权力,但同时也承担更多义务,最终自然要去恢复整个社会的秩序,而他们掌握的经济和政治资源就自动为国家所用。

历史上,美国经济和政治曾多次崩溃,但成熟有效的民主制度却可以迅速重建一切,快得让人甚至察觉不到崩溃已经发生。因为崩溃的成本太低,在缺乏外部挑战者的时候,美国甚至可以习惯性地崩溃,借崩溃来重组债务,改革金融,轻装上阵。

尽管中国在古代也以超稳定的、被推翻后能自动重建的社会结构著称于世,但现政府的维稳思路却完全不同。中国拥有世界上很少见的纯粹由公务员组成的政府,他们在危机中会不遗余力地加强自身的力量,直面和试图解决所有问题。由于特殊的历史和组织原因,政府权力的扩充留有极大的余地。如果经济危机继续加剧,而决策者又相信这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那么他们甚至可以实施全方位的“国进民退”,短时间内压制一切资本。这将让整个国家穿越时空,回到计划经济为主的20世纪90年代、甚至80年代去。

在“冷战”结束之后,世界上已经极少有人相信计划经济能与市场经济抗衡,中国人更不信。生产的低效、科技进步的缓慢,甚至生活的无聊,都是计划经济的死穴,就连最左的左派也很少有人情愿过那样的日子。如果现在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国进民退,结果必然是企业家纷纷移民国外,产业升级陷入停滞,经济增速放缓到零。最终的结果,将是中国像苏联一样,投入杀鸡取卵的恶性军备竞赛,然后毫无悬念地被美国拖垮。

不过,制度的竞赛跟国家的竞赛一样,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民主和市场化在长期来看肯定是任何国家的最好选择,但短期内的竞争也未必不重要。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功,恰恰让中国有了短期投机的机会。当国际经济还能运转的时候,中国完全可以像危机前的美国人设想的一样,充当G2之一,以共治的方式参与国际经济议程;但如果美国有一天陷入1929年级别的大萧条,中国也完全可以“落井下石”,回到过去,发挥计划经济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运行的优势。在一段时间里,零增长的中国将战胜负增长的美国,并且通过占领市场、收购企业、引进技术等“抄底”方式大大缩小两国的差距。最后,也许中国会在美国复兴的同时,发起第二次改革开放,回到现代。

此前的历史上,苏联也曾利用“抄底”推进自己的工业化。但在经济规模、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制度转换的灵活性等方面,中国都不是苏联所能相比的。所以,假如中国“抄底”,那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必须尽全力阻止其发生。问题是,中国在此前就已经强大到了难以被惩罚的程度,美国想防备中国“抄底”,就必须全力控制和改造自己的经济,使之可以持续地发展。但问题是,美国想往中国的方向走一步,比中国向美国方向走十步都难。在改造取得成功之前,美国是很难像过去一样轻松地度过大危机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共治已经成了一场维稳竞赛。在这场竞赛把地球分为三部分——美国、中国和世界,美国负责美国和世界,中国负责自己。作为老大,美国本身只接受自己的控制,在国内它要尽力加强监管和控制,延缓危机的爆发,但这对民选政府来说难度不小;在世界上,美国出于同样的目的,将尽心尽力维护经济和贸易的运转,而心不在焉的中国将继续“装聋作哑”,搞孤立主义;因经济飞速发展而自发迎来制度变革的中国,能不能保住原有的政治框架不变,将成为竞赛的焦点。至于奖品,将是21世纪。

必须指出的是,这场竞赛对中国来说是温和的、输得起的。美国的核心利益不是在危机到来之前颠覆中国政府,也不是在危机中颠覆中国政府,而是通过支持和鼓励中国内在的改革,使中国尽快变得和它一样,以缓解自己的危机感。所以即使美国取得了完全的成功,也绝不意味着中国复兴之路的终结,中国政府有理由比现在表现的更加乐观一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联系方式为forourhomecountry@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