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男头像吧:读《中国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美国经济学家怎么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0:25
读《中国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美国经济学家怎么说作者:刘金华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1-6-12本站发布时间:2011-6-12 11:04:48阅读量:138次

  我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如果‘五阶段论’是一种冷酷实证,那它没有什么更大的逻辑问题,可如果把【五阶段论】当成一种规范冲动,大问题就来了。”

  我还同意作者的这个认识:“这就是中国主流理论的困境,它完全分不清‘不可违背的规律’和‘可随意确定的愿望’之间的区别”。

  问题是,方绍伟先生没有用“冷酷实证”来证明“五阶段论”是“冲动”,是“随意确定的愿望”。他无法否认马克思说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无法否认历史上大体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上世纪已经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冷酷”事实。方先生知不知道美国刚去世不久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与人合著的《经济学》教科书第12版中关于“苏联的共产主义”论述:

  “有关经济哲学的争论一般发生在学术期刊上和大学的讲演厅中,然而,就马克思主义来说,历史去采取了不同的方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将让位于社会主义——但是这种转变将首先发生在先进国家,这些国家就像熟透的果实,等待着由无产阶级来摘取。在转变阶段完成之后,社会主义将让位于共产主义。但是,这些思想在现实中是怎样实现的呢?

  事实上,当布尔什维克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夺取了政权时,巨大的实验便开始了。这些就是J·里德所说的“震惊世界的10天”——在最近的电影《赤色分子》中有所描述。自从1917年以来,苏联已经成长为一个巨大的军事和经济强国。

  为什么要学习苏联经济 在今天的这种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好军事竞争的世界中,对苏联经济和社会的了解具有新的重要性。西方国家的命运同苏联的经济事件联系在一起。通过考察苏联的制度,我们希望了解这样一些问题:苏联的共产主义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怎样地成功?苏联经济的增长是否比西方的混合经济更快?苏联的制度是否将成为欠发达国家的模式?把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很大份额用于国防是否将成为苏联经济的不堪忍受的拖累?

  不论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有关苏联共产主义的几个要点从一开始就应该澄清。

  首先,同它的早期批评家所相信的东西相反,苏联经济迅速地增长,扩大了它的影响并且赢得了许多盟友。它成功地把自己从一个军事上的弱国,弱到1918年向德国乞求休战,变成了一个令整个世界感到害怕的超级大国。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也许最有意义的教训是,命令经济是可以发挥机能的。命令经济是这样组织的经济,即国家拥有经济手段,利润不是主要的动力,而且主要决策是由行政上作出的——这种命令经济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运行得很好。

  当成功的主要方面已经清楚了的时候,批评家们又指出下面我们将要考察的几个缺陷——不良的农业表现,近些年来缓慢的经济增长,质量低劣的消费品,以及也许最重要的是在人的性命及政治压迫上的令人畏惧的取得苏联成功的代价。

  苏联的历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工业发展在沙皇的俄国刚告开始,从1880年到1914年,它增长迅速,但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象美国或英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并使列宁和托洛斯基——保证给工人以权力,并给农民以土地——在一次迅速的行动中夺取了政权。布尔什维克刚刚同德国签订了条约,严酷的内战便爆发了。新政权遭到来自法国、英国甚至美国军队的进攻,而且一度丧失了现有苏联领土的3/4。第一次世界大战、内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掠夺的经历无疑使苏联领导人相信,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于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刚刚夺取政权之后,苏联领导人便陷入了困境。他们没有可以依据的蓝图。马克思研究的主要是资本主义的缺陷,但是他相信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细节在那时是无从得知的,所以他很少预言天国是什么样子。

  从1917年到1933年,在确立存在于今天的中央集权体制之前,苏联对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试验。首先实行的是中央命令统治经济决策的‘战时共产主义’,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在本世纪所能见到的任何一件事情——有些理论家在那时甚至考虑要取消货币。

  当战时共产主义被证实为行不通时,列宁便转向于新经济政策(NEP),该政策包括在工业上的相当程度上的非极权化以及小规模商业的私有化。

  但是,新经济政策并不适合苏联的国情。许多事件导致了它的取消;斯大林在政治上的胜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内战破坏中的恢复;对在新经济政策下工业化步伐的不满。所有这些事件导致斯大林和他的同事在1928年前后进行了一次激进的冒险——农业集体化和强行制定的工业化。

  1959—1935年间苏联农业的集体化推出了现代历史的一幕伟大戏剧。尽管这些事件由于缺乏客观的记录而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伟大的转变’主要原因似乎是:首先,斯大林和其他人想要消除较富裕的农民(即‘富农’),这些人构成了对抗苏联政策的核心。第二,存在着反对依赖市场的基数转向。第三,向国家上缴的粮食——对农民的一种征税——急剧减少。最后,斯大林希望,如果农民被强迫加入具体农庄而不是自由经营的话,他可以从农民那里取得更多的资源——征收更多的粮食。

  其结果是,从1929年到1935年,94%的苏联农民被迫加入了集体农庄。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富裕的农民被流放,而且由于条件极其恶劣,致使无数人死亡。

  苏联‘大跃进’的另外一部分是通过引进经济计划来迅速实现工业化。在20年代末期,共产党提出,需要通过计划重工业的迅速增长来超过资本主义国家。

  相应地,苏联制定了1928—1933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要求五年间增加投资150%。苏联计划的重点已经确立下来:重工业优先于轻工业,并且消费品是在其他优先项目被满足之后的剩余部分,第一个计划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强调‘巨大规模’——庞大的长期项目,例如第聂伯大坝,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30年以来的苏联经济史是一部连续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准备战争并最终战胜德国的入侵;伴随着工业的迅速增长而持续地使用‘高压的计划’;在国防上的大量投资,其数字目前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到14%;伴随着斯大林主义时期的对离经叛道思想的镇压而采取的为使知识分子顺从的日益增强的高压政策;伴随着下面所要论述的改革的企图,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出现了一些松动;然而在安德罗波夫和契尔两科的统治下,又回到较为保守的道路上来。”

  我原文照抄了两节,一字不拉。并不是我完全同意书中观点,只是因为许多人很相信美国货,所以就请大家看看真正的美国货,看一看美国的头牌经济学家对苏联经济和历史的论述,这不是论文,不是作为一家之言,是教科书。我们这些年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被一些贴牌的专家学者牵着鼻子走,既不了解、甚至根本不愿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的著作,也不了解如萨缪尔森这样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对于社会主义的评价。

  我没有先引马列的论述,而是引美国权威经济学家编写的经济学教科书中的论述,在于使那些对马列主义反感的读者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的论述也证明,不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它的确体现了恩格斯讲的:“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住每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住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不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的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态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而不是方先生所说的“不幸的是,我们敬爱的斯大林同志就是这样的白痴。假定,从五楼到一楼,分别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前苏联在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二楼)的情况下,我们敬爱的斯大林同志就认为自己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楼)了。” 他的这段话到底有多少“冷酷实证”?他为什么不能象经济学家那样客观地看问题,而要把他的意识形态强加给社会主义革命者,给人们制造一种印象,好像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五阶段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