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音乐编辑器下载:心灵物语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37:34

母亲就是心中佛

古往今来,不乏母爱感人的事迹,也不乏歌颂母爱的篇章。母爱是一个不朽的话题。

在一本书里,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意如下:

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苦劝几次,但年轻人依然故我,对母亲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说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高僧,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怕母亲阻拦,便偷偷离家出走了。年轻人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终于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听完他的自述,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道:“你想得道成仙,我可以给你指条道。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到有赤脚给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又有何难?”年轻人听罢大喜,遂叩谢高僧,欣然下山。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个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

快到自己家时,他彻底失望了。日暮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到家门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扣动了门环。屋内传来母亲苍老颤抖的声音:“谁呀?”

“我,你的儿子!”他沮丧地答道。很快地,门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就着灯光,母亲流着泪端详他。这时,他一低头,突然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一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了高僧的话。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

看完这个故事,谁不会有所触动呢?是啊,母亲永远都是最伟大的,母爱永远都是最无私的! 

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无需回报

你肯拿一生来回报男友给你的一年的爱情,那么,是否应该拿一年的关爱,给予永不会停止爱你的母亲?

亲爱的孩子,今天你来跟我告别,说为了给男友庆祝生日,你要提前赶回学校去,给他挑选合适的礼物。我只不过是回了一句,你从来不记得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呢,你便生了气,说,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从来没主动向孩子索取过礼物呢?他们疼自己的孩子还来不及呢,哪像你一样,时时地抱怨?况且,爱情怎能拿来与亲情相比呢?

孩子,你或许现在还无法明白,一个母亲,如果不是心里真的有委屈在,是不会抱怨给自己的孩子听的。她宁肯独自一人默默承受,也不愿给孩子的笑容里,添上她自己品过的忧愁。或许妈妈真的像你说的那样,不如别人那么高尚无私。上天给了我母亲的称号,并不是要求我无时无刻地都要勇敢,坚强,伟大,奉献,无怨无悔。它还给了我每一个女人都有的脆弱,敏感,虚荣,甚至自私。所以你也无权要求妈妈无限制地为你付出,却没有你应该给予的回报。

每一个假期,你都是匆忙地来去,爱情,几乎成了你生活的全部内容,你对男友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要拿出来咀嚼几次,而后无端地自寻烦恼。你这样地敏感,怎么却忘了,你无意中说出的话,也同样让我心烦意乱?你可以逃课去看男友,陪他逛街,聊天,轧马路,你却从没有想过,短而又短的假期,你的母亲,同样需要你的陪伴。你除了上网,与男友煲电话粥,走亲访友,又真正有多少时间,是分给母亲的?你订了幽默短信,逗男友开心,但你却从没有想过,给时刻想念着你的母亲,也发送一条,让她在无尽的担忧里,能够稍稍地得到宽慰。

其实你小时候,就已是个自私的孩子。你让母亲早起为你做饭,饭菜不合口味便拒绝去吃;放学后常常不说一声,便与别的同学跑去玩到天昏地暗,让妈妈在黑暗里大街小巷地哭喊着找你。你考试之前从来都是没心没肺地丢给我一句“这次怕是考不好”,不要我对你抱太大的希望;可是孩子,你一味地要求母亲对你负责,那么,考出优秀的成绩,是不是你应该给予我的回报?你告诉男友,爱情需要彼此付出,那么,一辈子都无法割舍的亲情,难道不同样需要我们用心地呵护?

并不是妈妈嫉妒你对男友的痴狂和迷恋,毕竟,爱情亦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滋养。妈妈只是希望你能在对爱情的回报里,想起母亲曾经为你付出的22年的汗水和辛劳,想起你肯拿一生来回报男友给你的一年的爱情,那么,是否应该拿一年的关爱,给予永不会停止爱你的母亲?这样的索取,比起妈妈的付出,比例严重地失衡;但我仍然知足,即便你在母亲的生日,什么也不买,只是打个电话,让我听到你的祝福。即便你在假期游山玩水,却记得途中给母亲报声平安,让我不至于担心而半夜失眠。即便你对待学习漫不经心,但在讨要补考费的时候,知道对母亲说声抱歉。

这样的回报,我想许多的母亲,都会需要。而敏感的我,只不过比她们,记得清晰。我知道让一个孩子,记住母亲的每一点好,且知道一一地回报,是太过于苛刻。只有当你自己也有了孩子,且要为他一次次的冷漠和无礼,而流与汗水一样多的眼泪时,你才会真正地明白,母亲所要求的回报,其实是多么地微不足道。而你,却为这样卑微的索取,而觉得自己的母亲,没有书中所写的那样,无私和伟大;那么,亲爱的孩子,真正自私的那个人,又究竟是谁?

母爱的分寸:四多四少

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每一个孩子无不享受着母亲给予的幸福和快乐。但是,母爱是有分寸、有尺度的,过多过少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条件下,在强调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教育环境中,母爱与现实教育的要求是有矛盾的,与孩子追求自立的愿望也是有冲突的。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母亲,只有正确把握母爱的分寸,才能化解这种矛盾与冲突。

一、多蓄于心底,少显于形表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性格的母亲其母爱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性格开朗者,往往表达的方式比较直接,有时不分场合,也不顾及孩子的心理状态,使母爱的表达非常豪放与率直。性格内向的母亲,一般表达的方式比较含蓄。不同文化层次的母亲其母爱的表现方式也不一样,会有朴素与精细的差别。不论何种情况,都是正常的,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母爱蓄于心,藏于情,而尽量少显于形,过于直,那就会使母爱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所谓蓄,就是要加强修养。母爱是母亲的天性,有与生俱来的因素,但后天的修养是使母爱至善至美的重要过程。这就要求每个母亲加强学习,积极提高文化素质,不断陶冶道德情操。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的母亲,才会真正理解母爱的真谛,才会赋予母爱更完美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二、多施于幼小,少给予青壮

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享受的母爱应该有所不同,这是母亲要把握的分寸。对处于幼小时期的孩子,大致相当于上小学之前,应该施于更多的母爱。孩子从嗷嗷待哺到咿呀学语,再到蹒跚走步,处在弱小渐长的过程之中,缺乏基本的认知能力、抗御疾病和外来伤害的能力,犹如一颗小草非常脆弱,经不住任何风霜雪雨的摔打。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需要母亲的精心呵护,一丝母爱就如一泓清泉,会无声地滋润着孩子的成长,母亲也会从孩子快乐的成长中获得精神愉悦和满足。但孩子到了青壮年以后,就应该尽量减少母爱。这时他们已经有了自己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自己也要承担做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了,如果母亲总是觉得他们没有长大,仍然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喋喋不休的唠叨,那只能适得其反,使母爱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三、多渗于行为,少挂于口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母爱,感情诚挚深切。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通过慈母飞针走线密密缝的动作形象,让读者强烈感受到母爱的厚重与真挚,具有无爱胜有爱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母亲应该把母爱渗透在自己的行为中,而不是放在口头上。一是要渗透在勤劳奉献上。母亲在一个家庭总是处于枢纽位置,要调整上下左右的关系,安排好全家的衣食住行,特别是要处理好孩子生活学习方面的事情,这都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也正是通过奉献播撒母爱。二是要渗透在生活的细节上。生活细节关系孩子的喜怒哀乐,也关系孩子生活、学习、健康的状态,处理孩子生活细节的能力最能表现出一个母亲的生活经验,也能反映出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因此,要善于把母爱寓于孩子的生活细节之中。作为母亲,要尽量减少那种口头式的母爱。现实生活中,有的母亲对孩子动不动就什么“我的乖乖”、“娇娇宝宝”,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过多过滥,会助长孩子任性、娇气等一些不良习性的产生。

四、多注于失败,少添于成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成功与失败的事,遇到快乐与痛苦的事。母亲应该怎么对待呢?著名作家郑振铎曾说:“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这已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事实也是这样,孩子在失败、痛苦的时候,最需要关怀,最需要母爱。比如,当孩子考试没考好的时候,母亲的一个吻,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就会使孩子感到温馨,减轻精神压力,从而受到激励和鞭策,其教育的效果远比打骂要好。再如,孩子在事业上不成功,或者创业失败,总会造成财物的损失与身心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需要母爱的抚慰。如果母亲适时给予鼓励和安慰,会使孩子尽快从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从而振作精神,努力奋发,可能取得新的成功。如果过于责备,或者没完没了的唠叨,会加重孩子的失落感,可能导致他们对生活、对人生失去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这样会毁了他们的一生。那么,在孩子成功的时候,快乐的时候,母亲有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严格要求,防止他们骄傲自满。成功时就是欢笑和奖励,失败时就是棍棒加打骂,这是每个母亲要特别注意避免的问题。

母亲是伟大的,但只有掌握母爱分寸的母亲才是成功的母亲,愿天下的母亲都成为伟大而又成功的母亲。
 

心灵的残缺最残酷

古时有一个裁缝,出门访友几天,归来后伙计呈上一份订单,缎面马褂一件。裁缝不敢怠慢,细细缝制,完工。顾客来取衣服的时候,裁缝愣了,因为这位顾客竟然没有双臂,裁缝开玩笑说:早知您这样,我就不上那两只袖子了,也好省下些面料。谁知顾客却说:我没有双臂,就不该穿一件完整的衣服吗?裁缝无语。

无论何种残疾,都是一种残酷,一个让人不愿意接受却无法改变的现实。现实不可更改,心境却能营造,身体可以残疾,意志却不能丧失。残缺只是表象,不能代替内心真正的充实,许多身残志坚的故事,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说,面对残疾人,你可以怜悯,可以帮助,但绝不可以嘲笑。如果你鄙视残疾,那么你的心灵会有所欠缺,这欠缺的,正是仁义和博爱。 

贫穷小女孩的美丽头花

在某小镇上有一个非常穷困的女孩子,她失去了父亲,跟妈妈相依为命,靠做手工维持生活。她非常自卑,因为从来没穿戴过漂亮的衣服和首饰。在这样极为贫寒的生活中,她长到了十八岁。

在她十八岁那年的圣诞节,妈妈破天荒给了她二十美元,让她用这个钱给自己买一份圣诞礼物。

她大喜过望,但是还没有勇气从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过。她捏着这点钱,绕开人群,贴着墙角朝商店走。

一路上她看见所有人的生活都比自己好,心中不无遗憾地想,我是这个小镇上最抬不起头来、最寒碜的女孩子。看到自己特别心仪的小伙子,她又酸溜溜地想,今天晚上盛大的舞会上,不知道谁会成为他的舞伴呢?

她就这样一路嘀嘀咕咕躲着人群来到了商店。一进门,她感觉自己的眼睛都被刺痛了,她看到柜台上摆着一批特别漂亮的缎子做的头花、发饰。

正当她站在那里发呆的时候,售货员对她说,小姑娘,你的亚麻色的头发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绿色的头花,肯定美极了。她看到价签上写着十六美元,就说我买不起,还是不试了。但这个时候售货员已经把头花戴在了她的头上。

售货员拿起镜子让她看看自己。当这个姑娘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突然惊呆了,她从来没看到过自己这个样子,她觉得这一朵头花使她变得像天使一样容光焕发!

她不再迟疑,掏出钱来买下了这朵头花。她的内心无比陶醉、无比激动,接过售货员找的四美元后,转身就往外跑,结果在一个刚刚进门的老绅士身上撞了一下。她仿佛听到那个老人叫她,但已经顾不上这些,就一路飘飘忽忽地往前跑。

她不知不觉就跑到了小镇最中间的大路上,她看到所有人投给她的都是惊讶的目光,她听到人们在议论说,没想到这个镇子上还有如此漂亮的女孩子,她是谁家的孩子呢?她又一次遇到了自己暗暗喜欢的那个男孩,那个男孩竟然叫住她说:不知今天晚上我能不能荣幸地请你做我圣诞舞会的舞伴?

这个女孩子简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这四块钱回去再给自己买点东西吧。于是她又一路飘飘然地回到了小店。

刚一进门,那个老绅士就微笑着对她说,孩子,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你刚才撞到我的时候,这个头花也掉下来了,我一直在等着你来取。

这个故事结束了。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饭店里的第一百位客人

中午尖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

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 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奶奶,您真的吃过中饭了吗?”

“当然了。”奶奶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是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 

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中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 

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 

“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 

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小男孩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 

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着。 

“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哪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没人可以偷走你的梦想

小学的作文课上,老师给小朋友的作文题叫是《我的志愿》。

一个小朋友在本子上飞快地写下了他的梦想,他希望将来自已能拥有一座占地10公顷的庄园,庄园中有无数的小木屋、烤肉店和休闲馆。除了自己住在那,还可以和前来参观的游客分享自己的庄园。

老师看过作文后,要求他重写,小朋友看到并无错误,就去问老师, 老师说:"我要你们写下梦想,而不是空想。你知道吗?"

小朋友据理力争:“可是,老师,这是我的志愿。”老师坚持:“不,那不可能实现。我要你重写。”小朋友坚持没有重写,于是他的作文得了E。

30年之后,这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一处度假胜地旅行,在尽情享受美丽的风景、舒适的住宅和可口的烤肉时,一名中年人向他走来,他告诉他的老师,他正是当年那个作文不及格的小学 生,如今,他拥有这片广阔的度假庄园,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我们因有梦想而伟大,所有的伟人都是梦想家。心爱的东西不见了,可以再去买,惟独梦想若是被偷走了,就难以觅回来。记住,除非你愿意,没有人可以偷走你的梦

朝着确立的目标行动

有位哲学博士漫步于田野中,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 秧苗竞排列得如此整齐,犹如用尺丈量过-样。

他不禁好奇地问田中工作的老农,是如何办到的。

老农忙着插秧,头也不抬地要他自已取一把秧苗插插看,博士卷起裤管,喜滋滋地插完一排秧苗,结果竟是参 差不齐,不忍目睹。

他再次请教老农,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 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 博士照他说的做了,不料这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弯曲的弧线。

老农问他:"你是否盯住了一样东西7"

“是呀,我盯住了那边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 "水牛边走边吃草,而你插的秧苗也跟着移动,你想这个弧形是怎么来的?”

博士恍然大悟,这次,他选定远处的一棵大树。

如果我们不知道现在正往哪里走,我们怎 能指望到达目的地呢? 在开始事业的起点,懂得确立每一个里程的目标,绝对是极其重要的,没有大到不能完成的梦想,也没有小到不值得设立的目标。只有朝着确立的目标行动,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适度展现沉默的力量

沉默是金,有些人以为就是不开口少说话。 其实,这并不是说要你成天板着脸,冷冰冰地让人难以琢磨,而是适时适度地运用沉默的力量。

长时间的沉默会给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常 常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监狱中有一个叫做禁闭室的房子,用来惩罚不听话的犯人。房间不仅非常狭窄而且最重要 的是那里既见不到阳光又没有人和你说话,你就这么静静的呆着,一呆两个星期或者更长。实际上,正常的人 即便是在里面关上一天都感觉度日如年。因为人生性是排斥黑暗和沉默的,沉默使人感到没有依靠,有的时候 真的可以让人为之疯狂,所以人常常会沉不住气。

正因如此,许多心理战的高手才经常会利用 "沉 默"这张牌来打击对手,他们可以制造沉默,也有方法打破沉默,往往利用它来达到目的。

台湾有一个经营印刷业的老板,在经营了多年之后 萌发了退休的念头。他原来从美国购进了一批印刷机器,经过几年使用后,扣除磨损费应该还有250万美元的价值。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这批机器的时候,一定不能以低于这250万的价格出让。有一个买主在谈判的时候,针对这台机器各种问题滔滔不绝的讲了很多 缺点和不足,这让印刷业的老板十分恼火。但是他在自己刚要发作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250万元的底价于是 又冷静了下来,一言不发,看着那个人继续滔滔不绝。结果到了最后,那人再没有说话的气力,突然蹦出一 句:"嘿,老兄,我看你这个机器我最多能够给你350万元,再多的话我们可真是不要了。"于是,这个老板 很幸运的比计划多赚了整整100万元。

沉默并不是简单的指一味地不说话,而是一种成竹 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尤在神态上更是要表现出一种优势在握的感觉,而逼迫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底牌。如 果你神态沮丧,霜打了的茄子一般,只能是山穷水尽的表现了。这只是表达力量的一种技巧而不是本身就是有 优势力量。

"静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而沉不住气的人在冷 静的人的面前最容易失败,因为急躁的心情己经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没有时间来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地位, 更不会认真地坐下来思索真正的对策。在最常见的讨价还价中,他们总是不等对方发言,就不断地提出价格建 议,最后让别人钻了自己的空子。

把罪恶扼杀在摇篮里

当一棵树在小的时候,是很好管理的。我把它种在我们家小小的后院里,正好可以遮荫。但后来树的枝条开始往外延伸,把院子里的阳光全遮掉了。院里的草越长越稀,整个后院荒芜了。当我发现我必须把这棵树砍掉的时候,砍树已经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是我在这棵树木还小的时候就去处理它,而不是等到它充分长大以后再砍该多好啊!

罪恶也是如此,开始的时候可能无伤大雅,甚至略有好处。但就象现在满树枝叶的树那样,一旦长起来,就会把阳光遮挡住了。

要认清罪恶(或错误)是一种会扩散的麻烦。现在就处理你生命中的“小”罪,不要等到它长大了。

紧要关头别丢掉指南针

杰克在谈起他的一次落水经历时,感慨颇多。

那次他在湖边散步,一不小心落入了水中,根本不会游泳的他惊惶失措,一边在水中拼命挣扎,一边大呼救命。

他落水时,距离岸边只有几米的距离,可是当救援人员赶到,并将杰克从水中捞救起时,他离开

湖岸已经有几十米远了,那是因为太惊慌而根本没有考虑应该往哪个方向挣扎。

另外一个故事是:一个在森林中探险的人,因为意外事故丢失了赖以辨别方向的指南针,他一时找不到方向。

可是,当他发现一条小河在眼前缓缓流过的时候,他仔细想了想,便决定沿着小河顺流而下。因为他相信,这条小河的入海处一定在森林的边缘,沿着小河顺流而下就能走出这片森林。

坚定了信心后,他毅然地向前走,经过几天的努力,他终于走出了这片森林。

在紧要关头人们往往很容易自乱阵脚,本来很容易做完的工作,却突然之间变得复杂起来,甚至导致了最终的失败。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失自己心灵的指南针,否则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复杂,而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情况不同,心态不同

心态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小猪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达观是一味精神的良药

达观,是一味精神的良药,可以使消沉者铄然振作,使悲观者欣然忘忧,使遭逢逆境者处之泰然。不过此药虽良,却是药店无售,而是产于自我之心灵。因此,遇挫折而消沉、处困境而悲观者,须自制其药,自医其疾。

说达观是一味药,只是比喻。《辞海》对于“达观”一词的解释是“达观,旧称对人生抱消极的看法,一切听其自然,随遇而安为‘达观’。亦谓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这种解释,显然不够贴切。我以为,达观,并非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达观的人固然须随所遇而安,对不如意之事看得开,但我认为,随所遇而能乐,看得开而后有所为,才是真达观。否则,达观岂不成了自我安慰、自我麻醉的同义语?对于真正达观的人而言,遭遇打击,心理仍能保持平衡状态,身处困境,仍能安之若素,且能乐对困境,昂然进取,岂能说是“对人生抱消极的看法”?

中国历史上,能够达观处世的人颇多,而刘禹锡、苏轼的人生经历,最能诠释“达观”一词的含义。

刘禹锡两次被贬官,辗转颠踬于蜀、粤、皖等地达23年,然而,他无论久处穷山恶水,还是置身于边远之地,皆能泰然处之。他被贬往和州(今安徽和县)时,自建陋室,写下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在文中将其比作诸葛亮隐居南阳的草庐,扬雄在西蜀读书的亭台。虽遭贬谪,身居陋室,却仍悠然自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通过他结束漫长贬官外放生涯之后写下的诗句,足见其达观豪放的胸襟。他于为政之余,寄情于笔墨,以诗文作为“见志之具”,一生写下诗文40卷,其中多有传世佳作,被白居易推崇为“诗豪”。

苏轼屡被贬官流放,甚至被诬入狱,险遭杀害。但他被贬谪黄州时,不畏艰苦,躬耕自足,写下《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一批不朽的杰作。直到被贬往岭南的惠州、海南的儋州,他仍吟咏不止,旷达一如往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他把南疆特产当作难得的享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把被一贬再贬,直到天涯海角的流放之途,当作奇特的旅游。在他看来,那贬谪流放之地,竟是无一处不美好,无一处无奇趣。政治帮派的排挤、嫉妒者的打击陷害,不但未使苏轼悲观沉沦,反而成全了这位天才,使其成为千古文豪。

当然,达观处世,须胸襟开朗,识见通达,且多为天生之精神气质使然,故非人人可以做到。因命运多舛或遭受沉重打击,心中极度的不平与怨愤长期难以释怀,以致抑郁成疾,甚至神医束手,百药难救者,也时见于史籍。西汉文学家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心情忧伤,曾作《鵩鸟赋》,以老庄的达观自慰,其中有“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德人无累,知命不忧”等语,但他终难达观,于33岁之盛年郁郁而终,便是一例。时至今日,因遭遇挫折,身处困境,而不能达观以对者,也不乏其人,或因竞争某职败北而一蹶不振,或因某事不能如愿而郁郁寡欢,或因遭遇社会的歧视而心理严重失衡,更有因长期的抑郁或意外事件的刺激而自杀者。这些人之所以如此,皆因心灵中缺少达观这味良药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鞋芒杖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这阕《定风波》,颇能显示他的豪放气概——我即使已一无所有,但只要有竹鞋芒杖助我行路,有一件蓑衣遮体,就可以任凭它风吹雨打,将一切打击与磨难置之度外,视歧路为坦途,一路履险如夷,歌啸前行。一个人有这样的精神气概,人生旅途中还有什么样的挫折坎坷不能对付!

在阳光下锁住的诚信

印度尼西亚在全国的学校和政府办公室里开展了一项名为“诚信商铺”的活动。

在这些“诚信商铺”里,没有收银台,也没有人看管,只是放置一个用来收钱的盒子。所有的商品都标有价格,购物者在购买商品后,完全凭着自己的良心,将购物款投进这个钱盒子里。

诚信商铺开设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印尼国民正直诚实的品格,以减少社会上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几个月下来,“诚信商铺”的反腐效果尚未明显,但是,由此发生的经营盈、亏现象,却颇有意味。

活动实行不久后,政府对这些商铺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一些经营者表示,活动是成功的,因为自己的店实现了盈利,这说明,印尼人都是讲诚信的。但是,另一些商铺的经营者却诉苦说,盒子里的钱一直与出货数量不符,这说明,有些人在贪图小利,他们在诱惑面前放弃了诚信。

两种说词,说到底是印尼人是否具有诚信品质的争论。于是,一位学者对这两类商铺进行了调查。结果,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盈利的那些商铺,他们的钱盒子都是透明玻璃或塑料的,并且,在这些商铺里,有许多都是安了摄像头的。而亏本的那些商铺,他们的钱盒子几乎都是不透明的纸箱,并且,这些商铺中没有一家安摄像头。

这个结果,让人们豁然开朗,认为每个人天生就具有诚信的品质,这是一种不可能的奢望。诚信,只存在于透明的阳光下,而且,它还随时需要一把监督的锁。

居民们主动前来悼念“老朋友”卡尔洛斯

我偶然看到一则报道,深为感动。

报道说在美国华盛顿法拉格特广场上,有一位二十年如一日的小摊贩,每天卖早餐和快餐,他的卷饼已成为当地小吃的标志,是附近许多人的依赖。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贩,和在中国处处可见的小贩没有区别,兢兢业业,对每一位顾客都会有感情交流,说一些客套话,并没有把贩卖当成单纯的交易。

他会说一些有美国文化特色的话,比如“祝你一天好心情”,他记住了几百位常客的喜好,会调整对待每一个人的口味,让每一位顾客深感亲切。他会自我表扬甚至陶醉其中,他发自内心地说“那些顾客真的很喜欢我”,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感觉啊!

天有不测风云,小贩卡尔洛斯在2010年10月1日不幸患心肌梗塞猝死,一切让人措手不及。按说一个无名无地位的人去世,只会给家人和朋友带来悲痛,社会上不会产生多大反响,但卡尔洛斯的去世,引发了许多与他相识和不相识的人的哀思,继而连《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大报在头版都刊登了他的讣闻和故事,于是人们自发地前去寄托哀思,表明了社会对他的尊重。

我真的为此感动。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报负的人,只愿意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小事,目的甚至可能仅是赖以生存,但社会给了他无尚的荣誉,而且真实不造作。他不需要成为英雄或劳模,公众也不需要他变成神而不再是普通的人,他只需要体现他的价值观即可,而这一点正是我们今天社会所欠缺的。

分到最宝贵的妈妈

一位朋友从国外赶回来参加父亲的丧礼,因为他来得太迟,家产已经被兄弟分光了。

朋友对我说:“在我还没有回家以前,我的兄弟把家产都分光了,他们什么也没有留给我,分给我的只是我们惟一的妈妈。”

朋友说着说着,就在黑暗的房子里哭泣起来,朋友在国外事业有成,所以他不是为财产哭泣,而是为兄弟的情义伤心。

我安慰朋友说:“你能分到惟一的妈妈是最大的福报呀!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愿意舍弃所有的财富,只换回自己的妈妈都不可得呀!”朋友听了,欢喜地笑了。

我说:“要是你的兄弟连惟一的妈妈也不留给你,你才是真的惨呢!”

寻找幸福的第一道门

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慕名拜访一位隐居的大师,想请教一个问题。

这个女孩越来越苦恼,人生的许多梦想到头来都是一堆无谓的重复,就像磨道里蒙着眼睛瞎转的驴,自以为行程万里,其实只是一个圈子而已,人的上帝就是驴的主人,幸福,是一场大骗局,她想听听大师怎么说。

女孩找到大师的居所时,又觉得是白来了。传说中无所不知的大师,竟是一个瘦小憨相的老头儿,一座破庙,一片山地,土灶柴火粗茶淡饭。有客来,大师就到地头坐下,问有啥事。

女孩笑问:“大师幸福吗?”

大师说:“我也是刚找到幸福的第一道门。”

“就这种生活?”

“是啊!说说你吧。”

女孩不想说自己了,只问:“大师也有七八十岁了吧,能找到幸福的门还真不容易。”

大师笑了:“是啊,不少人从生到死都是在门外呢!”

女孩有点嘲意地问大师是怎么找到这个门的。大师说:“跟我来吧!”

大师先带女孩回家,让她先把行囊放下,然后带她进深山野谷,走了好久,进了一个山洞。山洞入口处很小,钻进去,里面挺大,很深,越走越黑暗。女孩有点怕了,问这是去哪里?大师说快了快了,说话间女孩就惨叫一声,踩翻一块旋转的石板,掉下去了。

原来洞下还有洞,女孩掉在一堆烂草上,爬起来,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从下落的时间看,再爬上去是不可能的。她哭叫,没任何回音。

她不知道大师是什么意思,心里恼火,只有自己找出路了。

绝对的黑暗,女孩只能用手摸索着前行,她发现洞中还有洞,拐了几个洞口之后,她更恐惧了,这洞好像没有尽头,而且也走乱了,洞洞相通迷宫似的,就算有出口也很难走出去了。她想到大师可能是谋财害命,那自己就必死无疑了。什么都没用了,包括哭和喊,包括恨,也包括死。在这绝对无人无光的地下幽洞,就如同在死亡里,死亡就是这种黑暗。

不知过去了多少时间,女孩觉得至少有一天一夜那么长了,她已经从走到爬了,从发疯到垂死挣扎了,但还没有停息努力,她只剩下一种念头:从死爬向活,从黑暗爬向光明。

忽然间有一丝光亮,女孩尖叫一声就站了起来,朝光亮处跑,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到了。有台级,往上走,有一扇木门,是从门隙透进的一丝光亮。她推开门,愣了,竟是在大师的屋里!

大师就在门里坐着,笑说:“我算着你也该出来了!”

“你……”女孩跌坐在地上,先是哭,哭着哭着就羞笑了。

大师说:“我也是进香求福时被一位大师领进这个洞的,大师的大师也是这样,第一个大师是寻找宝藏掉进洞的,爬出来就有了这庙,这座庙就叫福庙。现在,你该明白幸福的第一道门是什么了吧?”

女孩说:“光!”

大师笑说:“这就对了。从死到生,只是从黑暗到光,光就是人生的最大幸福,而且是人人都有的幸福,只是许多人出生之后就慢慢地把这道门锁闭了,光就成黑暗了,幸福就成痛苦了,没有光,一切一切也都视而不见了。”

女人明白了,因为她真的从没想到过光就是幸福,她一出来就强烈地感觉到这种幸福,而且,光中的一切一切都好像是第一次看见,屋里的每样东西,屋外的树,鸟叫声……一切一切,都在给她传递一种清新浓郁的幸福感,从来没有过的幸福感!原来自己十多年来连光都没看见,原来光中的一切一切全是幸福,只要看见光,幸福的门就大开了!

她跪下来给大师磕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