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蓝牙m1耳机格式化:“万岁爷嘴紧”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04:18
“万岁爷嘴紧”

石飞

小时候晚上经常挤到社屋(生产队牲口棚)里听大人侃大山,讲皇上的故事。有个故事说皇帝外出时身边总要安置一个贴身官员紧跟,其职责相当简单,就是不停在皇帝耳旁唠叨“万岁爷嘴紧”,目的是提醒皇帝不要乱表态。群臣就把这个官儿戏称为“咕叽虫”。

在封建皇权专制独裁时代,君无戏言,只要是从万岁爷嘴里吐出来的,就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无论对错无不绝对正确,下面都必须谨遵照办。多年前我写的寓言《国王和他的两个大臣》所讽刺的就是这种荒谬的社会现象。一天国王打摆子发高烧讲胡话:“来人啊,把皇宫烧掉!”大臣甲当即叩头遵命,传旨点火。大臣乙坚决反对,对大臣甲说:“圣上正在发高烧,丧失了理智,对他说的胡话,我们可不能照办呀!”火没有点成,皇宫被大臣乙保护下来了。国王清醒以后,听说了这件事,罢了大臣乙的官,给大臣甲加官晋爵。大臣乙很纳闷,问国王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国王对大臣乙说:“你不遵旨烧宫,犯了欺君之罪。”大臣乙说:“那是陛下的高烧胡话呀。”国王大发雷霆:“高烧胡话,也是出自孤王之口!”

可见能在自己身边安个“咕叽虫”,提醒自己圣口慎开的皇帝,也算得上一个明白的君王。他清楚皇帝也是人,而不是神,也有不知领域和讲错话的可能,言多必失,滥发圣谕难免会酿成灾难。臣民如果遵照皇帝的胡言乱语办了荒唐事或者造了罪,结果受到损失的只能是皇家的江山社稷和九五之尊的名声。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而今人民公仆的队伍里却有少数大权在握者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总以为自己是先知先觉、无所不通的全才,走到哪里就嘴巴叭哒到哪里,重要讲话没个完,英明指示没个停,瞟见什么就点评什么,瞅到什么就臧否什么,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想怎么侃就怎么侃,根本不考虑其后果影响。上世纪50年代全民剿灭麻雀堪称一个荒唐的典型。只是因为高级领导道听途说地叭哒一句“麻雀太糟蹋粮食”,于是麻雀便被列入“四害”,成为“阶级敌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空前绝后的剿灭麻雀的人民战争。据资料记载,仅1958年全国就捕杀麻雀2.1亿余只,中国的麻雀濒临绝种。其后果是,害虫的天敌没有了,害虫迅速繁衍猖獗,农林产业普遍遭害。在众多科学家持续不断地力挺谏言之下,麻雀被围剿5年之后才得以从“四害”的名单中剔除。改革开放以后,麻雀彻底扬眉吐气,被《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看看,权力者不“嘴紧”行吗?上下嘴皮一扇呼,险些灭掉了一个物种!

由于中国沉溺于封建集权专治时间深久,尽管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口号如雷贯耳,一些地方“官本位”的阴霾依然浓重,主政者“一言九鼎”、其部属及民众“唯命是从”的习惯依然如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为官者嘴不紧,势必要坏事,出纰漏。前些日,媒体报道某地主政大员到学校视察,临场钦点了若干首歌曲,供学生常年咏唱,以陶冶情操。之后,辖区内的学校立即贯彻付诸实施。这都是些什么歌曲呢,不是不和时宜的“掉牙货”,就是流行于文革浩劫期间的“造神曲”,多数与改革开放主旋律不符。官大权重者并非就是智慧超人的天下知、万事精,也精通教育和音乐。什么样的歌曲适合青少年,有关专家学者最有发言权,应该让他们说话,无须主政官员充内行,越俎代庖,“乱点鸳鸯”,以致招来诟病一片。

奉劝地方大员们,还是嘴巴紧一点好。遇事尤其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不要急着抢着随心所欲地乱叭哒,要多问政于民,多听听专家的意见,多开开听证会,调查研究、集思广益之后再吐“金玉”也不迟。这样做,你们的“乌纱帽”不仅不会逊色,只会增辉添彩。但是,当真管住嘴巴也不容易。这很需要点修养、素质、水平和尊重民众的觉悟,总不能也在他们的身边也设置个“咕叽虫”吧。况且,对于习惯了独断专行、为所欲为的权力者来说,咕叽提醒又能有屁用。